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学龄前儿童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语言的,入学后继续采用这一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就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故事”开始,构建了以孩子“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认汉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步骤是: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为了提高听的效率,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师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语言分别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每次听故事都带着一两个问题,这样会使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容易记住故事内容。听故事的练习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吸收、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将讲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应该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尽管是转述故事,但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要以听熟为基础,然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练习讲故事,或同学之间相互对讲,在此基础上再全班指名抽查。对一些比较长的故事,这种分散难点的方法相当有效。讲故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比较充足的练习时间。
3、读故事。学会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可以先跟着老师或录音读,再学着自己读。在这模式中,读还担负着识字的任务,所以要求学生指读,边读边认字,反复读三五遍,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阅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4、识汉字。课文中的生字很多,教师适当地地提出课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部分生字,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住,达到认读的要求。
这一教学模式适用于一年级开学学生不会拼音、识字量较少的时候。等学生学完拼音,或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可以将2和3两个环节对换,先“读故事”,再“讲故事”。因为“读”可以帮助记忆,为将来打好基础,同时先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解析】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01-2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05-21
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05-10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01-22
解析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学好奥数07-05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总结10-19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活动总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