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一
一般说来,人们往往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对教育主体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缺乏师与生的有效互动。而自从我们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教师矫枉之心甚切、甚重、甚强,而终致使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较传统而言过正了。窃以为,我们的同仁很多未能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命题有一个经过神游冥想与实践过后再返观、省思的客观认知,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呈现:由过去的一言堂到现在的一问堂;由过去的传统教学媒体课本、黑板、粉笔、投影仪等的单调,到当前在原有的基础上另加上CD、VCD、DVD、图片、声响、动画等多媒体的泛滥;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戏到现在教师真正地退居幕后,而学生随意冲上前台的大讨论的闹鸭剧。而且,教师深知,这样是很难有质量、出成绩的,因为学生那些太过灵活的回答,是很难紧扣中考极严格的批分标准的;另外,多媒体的花样翻新也终会导致学生只关注形式上的华美与好看而大大地忽略了严谨塌实的良好学风,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得浮躁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非公开课情况下的常态教学课堂,有的老师也采用讨论方式,但大都华而不实,而学生的纪律观念却大大下降,课堂秩序难以掌控,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
众所周知,所谓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人们不是常说,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简单的认知体,而应该将其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活生生的人嘛?所以,我们要尊重和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身为人师,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唤醒、培养并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观念和探究精神,启发、点拨并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客观世界与知识领域的主体、主人,从而带领学生积极探索、自觉实践、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健康发展、和谐进步。
二
在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大多语文教师都在有意识地实践着新课改的相关理念,但是诚如前文所分析,关于此点,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确实遗憾地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偏差,尽管在边摸索边前进的课改征途上,这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探究一下原因。笔者以为,这主要有两个因由:一是,本身对主体性教学策略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二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实践操作过程中出了偏差这既有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客观上的原因。在此,笔者仅讨论前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主体性教学策略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笔者有幸拜读过我们锡山区教育局印发的《教育理论学习材料汇编》一书。发现,理论界的一些先进的命题指导了本次新课程改革,如建构主义理论。例如,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等。可见,这受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是甚深的,而它与主体性教学策略又是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不过,在实践一线的.教师,很多同仁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主体性教学的的内涵。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有隐显两大特性。
何谓隐性的教学主体性?简言之,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在听、说、读、写哪个环节中,学生的发表活动都不明显,没有读、没有说、也没有写,只是在自己听和别的学生读、说以及老师读、讲、写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展开关于教学相关内容的相当丰富并颇为剧烈的心理思考过程。这,我们的老师当然是不容易知晓并予以判定的。
何谓显性的教学主体性呢?与隐性的教学主体性相对,在听老师讲解、点拨,同学读、说的过程中或后,不仅展开相当丰富并颇为剧烈的心理思考,而且还积极举手并主动地当众发表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行为过程。
这两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发表出看法和见解的学生终究是少数,因此,在语文课堂之上,大多数学生除了齐读、齐说(答)、齐写外,都在进行着积极、主动的隐性的思考和学习活动。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课堂学生都在进行着隐性的或显性的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学习。
三
事实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状况,却很难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显性的主体性表现,学生究竟是否是真正地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学习,教者易辨;而隐性的主体性表现,真与假,就难分了。下面,笔者仅就后者做一下简单梳理。
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让笔者明确了这样一种基本事实:学生的隐性的主体性表现,有两种情况:形似与神似。
何谓神似?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学习的隐性的主体性表现,是真的。
至于形似,就是与神似的状况相反。学生看似目不转睛地听、看,实际上,大脑并未思考课堂上的相关教学内容比如经常说的开小差,就是这种情况。
诚然,形似的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至于如何避之,笔者谨略陈固陋,以期抛砖引玉;并且,也欲借此收束全文:
首先,课堂教学要人性化、人本化。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0皮亚杰(JeanoPiaget)曾经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孩子,而是出自孩子本身,这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就我们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条更是应该予以很好的体现。古人也曾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当然古人的这种说法,我们似乎应该改为:一日为生,终身为友。要而言之,教师对待学生必须要善,力求要让学生近师、亲师,最终,让学生敬师、爱师,并爱这门学科,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俗话说,师徒并着膀子干,又怎能会不进步、不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要有趣、有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力争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所讲的内容对他们自己有用,而且有趣。相信,这样以来,形似的情况自然会减少。
再次,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关于这一点,我们的专家学者已经谈得很多了;故而,此不赘言。
最后,教学工具或媒体要多元化。但是,我们必须讲求一条原则,就是: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的多元化运用要为教学服务,而不是相反。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的主体性教学策略05-18
关于语文课堂的主体性教学策略05-18
初中语文课堂探究05-12
对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的探究05-20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05-12
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11-21
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探究05-2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1-2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