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难忘师恩》教学札记
《师恩难忘》的作者是刘绍棠。课文讲刘绍棠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对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影响。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课文通过对田老师故事法教学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听完执教老师上的这第二课时,我在想,这节课落在学生思想、情感认识上的收获究竟有多少?
文眼,这位老师定的是师恩难忘,也是题目。《师恩难忘》中,难忘的是啥?我们的课,能否让孩子们真正感觉到田老师的师恩难忘?课听下来,总体感觉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进去。也就是说,没有把文字拆开,把难忘的师恩之感破译出来。不然,那些经典的词句,虽读千遍万遍,不知其味,便没了师恩。
我想,这篇文章中,由师恩难忘引发开去,不是不行,但个人感觉这个主题词有些抽象,是一种概括性的词语,大、空。这堂课,从师恩出发,仅了解课文情节后,再回到结尾无心插柳,学生还是在文字表面打转转。恩太空,于是课就飘了。
如何让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找到具体的形象?我看,关键是要找到文字中的具体抓手。我读到了文中感念一词。这个词就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作家刘绍棠的这个感念,是全部的感激、感恩,是一辈子的纪念、怀念、感念。如果照这个思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感念的究竟是什么,最后结合作者抒发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师恩可知、可感,从而具体化了。
可以先从文中的一个故事入手。
刘绍棠描述了田老师当年,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一首古诗的情景。现在看来,每一位小学老师都会用这种方法来解释诗的意思,并不稀奇。可问题是,让我感念的是,老师能够做到娓娓动听(书上的词语),并让我身临其境(也是书上的词语)这可不是一般老师能够达到的教学艺术。
我们语文课不是应当积累和理解一些词语吗?像上面这两个成语,用的方法解释,好像也可以,可田老师却用故事法,通过声音传递,体现娓娓动听,通过教学效果体现身临其境。
而今天上课的胡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两个词语,但对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没有和文中故事本身的贴在一块儿。娓娓动听是田老师教学语言的魅力,身临其境是田老师让教学有了现场感。看来,要很好理解这个故事对刘绍棠的影响,必须让当下的学生,也能跟着刘绍棠回到过去,和他一起听田老师怎么娓娓动听,而且,也要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这样,既用情景法理解了这两个成语,又体会到当时刘绍棠的激动。
如何把上面的思考转化为教学过程?教者就得想办法,让田老师的故事在我们孩子的心中有声音、有画面、有色彩,仿佛在他们小小的脑子里过电影。
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文中的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再提出要求,书上不是说娓娓动听吗?你就是刘绍棠的老师,再读,看看你怎么娓娓动听地讲给我们。于是,一名学生试着娓娓动听地讲的时候,引导其他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田老师改编的故事,是把整首诗的诗意串联起来的。故事比较长,教师可以分段教学。比如第一个学生扮演田老师,讲诗的前两句时,教师叫一声停,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到,听到,联想到的说说。之后,顺便让学生用诗句概括刚才所感受到的。诗的后两句也可以用前面的方法。
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的妙用。第二个、第三个田老师讲的时候,就可以完整体会,并感受其是否娓娓道来,以至身临其境你看,这两个成语,就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了。
学生讲完了故事,要再追问:田老师的故事中,有的究竟是什么?学生就能用课文的句子说出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你看,这句话多概括啊,啥形象?啥情趣?啥思想?如果没有前面的娓娓道来与身临其境的讲故事,学生是怎么也不能理解的。
至此,教学还要深入:田老师讲的难道仅仅是这一个故事吗?回到课文,找到文中对田老师教复式班的描写。他同时教四个年级,刘绍棠跟着他学习了四年,可以带着同学们算算,四年多少个学期、多少天,会讲多少个这样的故事。可以推理出,太多了。
比如语文课上,除了古诗,还有那么多不同体裁的文章。这就是说,除了课本里据诗的内容改编的故事,田老师还可能讲诗的作者如李白、杜甫等人的故事,以及诗以外的更多课文的故事。这不就是文中所形容的春雨点点吗?跟着田老师,听了四年的故事,这才会让我感到终身难忘。多好啊,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课文后面的一句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是田老师培养了刘绍棠成为著名作家的基本素养。因此,刘绍棠发表了那么多优秀作品,成为了当代著名的作家。
以上我们从作者角度体会对田老师的感念。如果说仅一个刘绍棠对老师的感念,还不够。因为,这离无心插柳境界还差一段距离。
我们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继续深度阅读,深化主题田老师是复式班教学,一到四年级都是他一个人教。每一个年级他都这样用心教导。而且,课文结尾写道,田老师执教了40年。算算,他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人,这才叫弟子三千、桃李满门。然后回到老师的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对每一个学生都在插柳,你说这样的多了不起。原来,让刘绍棠感念的,不只是老师对自己的培养,还有他面向全体学生的境界。
回乡的我,见到耄耋之年的田老师。想想,田老师四十年用心培育他的所有学生,是我经历的四年的十倍。人有多长的寿命?百岁已算高龄,田老师为他的学生们,付出了四十年,容易吗?不容易。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百年树人?这才是。因此,结尾作者感慨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才能让学生分明感觉到载一棵树容易,十年长活长成,培养一代人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啊!
如果有可能,可以引用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不一定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位这样的老师,一位不图任何回报的老师,而因这样的老师,给刘绍棠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放飞了一个农村孩子的梦想,给了刘绍棠们一生的成就。
此刻,作者用自己的笔,记住的.终生难忘的师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们,怎能不感念这样的老师?!
到这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名言警句也许才会进入小朋友的嘴里,消化在思考的胃中,切实地体会到这些句子、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体会到感念的温度与厚度。最终,留在灵魂的记忆深处。
一颗感念的心,也许,因对如上语言文字的土壤耕耘,深深地扎下了根。
除了上面的教学建议,还就细节谈几点建议。
1、个人的风格不必刻意改变,人的天性很难改变,上课时如果不是刻意追求避免自己的缺点,教师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释放到学生身上。
2、面向全体学生。有些时候,公开课是借班上课,因不了解学生,难免会出现发言不均衡的现象。但正常教学,就要面对全体学生。这个问题要让能力强的回答,作提升;那个问题让中等学生发言,作强调,还有的问题让困难生来重复,作巩固。如果这样教学,讲到哪里卡在那儿,过不去了,你就让它过不去,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预设有没有问题,围绕这个坎儿,好好想,为什么学生不搭你的话茬。这才给你下一次的教学带来更大的好处。而不能只是找一两个好孩子发言就过去了。
3、学生的一副好口才从哪里来?课堂上一定要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的把声音放开,落落大方,不是培养学生夸夸其谈,但尽量要达到侃侃而谈。当下时代,说哪个人老实,不爱表达并不是优点,恰恰是弱点。因此,朗读,口语交际,讨论等,都需要好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4、关于板书,中年级一定要体现中年级的特色,以词句为主。比如前面讲的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还有无心插柳十年树木这些经典的词句写在黑板上,既是这堂课的眼睛,也帮助学生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积累与运用。
【语文课堂《难忘师恩》教学札记】相关文章: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09-11
师恩难忘的教学设计09-17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12-02
教学设计:师恩难忘11-30
师恩难忘的教学设计范文08-24
《师恩难忘》教学实录赏析05-05
《师恩难忘》教案教学设计11-30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2篇11-30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三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