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
在一个特定的世纪里,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 1
课前游戏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
生:好!
师:我来做个小调查,我们班的同学中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的请举手?
(有四分之一左右同学举手。)
师:我们班外地来的学生们很多。今天来我们学校停课的老师也有很多来自外地,作为小主人的我们能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介绍的时候,要介绍自己的名字,来自哪里,最好能用一句家乡话欢迎大家,当然,你实在不会讲家乡话,那你也可以用普通话表示欢迎。好吗?
生:我叫张小红, “欢迎大家来杭州”。( 生用杭州话,掌声)
生:我叫梁声,欢迎大家来杭州。(普通话)
生:我叫汪一宏。欢迎大家。(用宁波话说)。
师:(重复学生的宁波话),不错。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2分钟,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把你看到的知道的大声说出来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看录像,跟着图片同步说:登上月球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电话;高速火车;火箭;互联网;机器狗;电脑;视频聊天。)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这些事物都是在20世纪发现或发明的。那你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
生:100年。
师:哪知道20世纪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吗?
生:1900---1999。
师:还有不能的说法吗?
生:1991---2000。
师:对,对一个世纪的记时有这两种方法。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它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21世纪
师: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生:2001----2100
师:还有另一种计法?
生:2000----2099。
师:明白了世纪的概念,又见识了20世纪这么多的新事物。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指黑板上板书)——
生读: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路甬祥爷爷专门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生无一人举手。
师:没有人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路甬祥爷爷是我们浙江慈溪人。作为浙江人的我们感到骄傲不骄傲?
生:骄傲!
师:是的,老师也感到很自豪呢!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先一起来交流一下词语自学的情况。
(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把音读准确。(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我们专心听,如果他读得不准或不对的,等会儿我们帮他指出来。
指名一生读。“远洋船舶”读成“远航船舶”。
师:他读得很认真,要表扬。只是一个地方出现了小错误,谁听出来了?
生:他把“远洋船舶”读成“远航船舶”。
师对读错的学生:你能再读一遍吗?
生再读“远洋船舶”,非常准确。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再指一生读,把“潜入深海”的“潜”读成了第三声。师马上板书“潜”,并标注拼音。
师;“潜”是第几声?
生:第二声。
师:要把第二声读干净。一起读。
生齐读“潜入深海”,读得准确。
师:听得出来,同学们词语预习得比较充分。那本课中的词语,哪个你知道大概的意思?
生:“依赖”就是依靠别人。
师:用找近义词的方式来理解,好的。其他同学呢?
生:“远洋船舶”就是到很远的地方去的船舶。
师:是的,“远洋船舶”就是在大海洋里航行的船舶。
生:“潜入深海”就是深入到海底最深的地方。
师:对极了!
生:“出乎意料”就是想象不到。
师:超过了自己的想象,是吧?
生点头。
生:“呼风唤雨”以前就是神仙就是想到风来就风来,想要雨来就雨来(听课老师笑)。
师:对,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生:“农耕社会”就是农民靠耕种生活的社会。
师:那家看到过什么是农耕社会吗?(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你们仔细观察,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
生:简朴。
师:简朴是形容人的生活的。应该是简陋或者——
生:简单。
师:对,简单。农耕社会里人们只能靠天吃饭,假如连续暴雨,老百姓可能——
生:颗粒无收,忍饥挨饿。
师:可能还会居无定所,流离失所。是吧?
生:是的。
师:大致理解了词义后,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生再次齐读词语。
师:课文说,20世纪是个——(出示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引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接: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这一问一答中,你发现了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一个设问句。
师:知道什么是设问句吗?
生:一问一答的句子叫设问句。
师:准确的说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子叫设问句。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一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曹老师发现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边说边在课题后打上一个大问号)除了这个问题,我想请你们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谁愿意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指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不过,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谁听出来了?
生:是“超过”不是“超越”。
师:对,读课文我们要字字准确。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遍,注意读准确。
生齐读带“超过”的句子。
师:围绕这段话你能提哪些问题?请你在书上做上小记号,也可以写一写关键词。
师巡视,点拨“可以从词语中去发现问题”。
师:经过思考很多同学又有了新的问题,谁先来交流?
生: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
师:很好,想知道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具体有哪些,是吗?(板书:发明 发现?)
生:靠什么来发现和发明?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课文哪一句其实就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对提问的学生:你明白了吗?
该生点头。
生:那些发明和发现使人们有了哪些改观?(板书:改观?)
师,好,同学们都能抓住关键词来提问,非常好。你们关注到课文中的泡泡了吗?(出示泡泡:“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的?)
师:课文的泡泡也可以帮我们提问的.。读一遍这个问题。
生齐读: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指黑板上):这么多的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己提出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和‘发明’具体有哪些?”请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句子划出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
师:课文中的“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生读:发现是“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发明是“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你为什么认为上面的是发现,下面的是发明?
生解释不清楚。
师:为什么这么分?能告诉大家理由吗?谁能帮他?
生1:发现是不了解的东西,发明是人类创造的东西。
生2:深海原先是有的,不是发明创造出来的。
生3:发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以前没有的。
生4:因为“月球”、“深海”、“百亿光年外的天体”、“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都是原来就又得,是人们发现的,“电视”、“程控电话”这些原先是没有的,后来人们造出来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相当准确。曹老师也去查了词典,词典里是这样阐述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出示“发现”和“发明”词典中的意思,请一生读。
师:“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表面看上去很相近,可仔细推敲,却差别很大。正如前面这位同学所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点红“看到或找到”),“发明”是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点红“创造出来的”)。
师:我这儿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均选择正确。
师:通过词典中词义的验证,我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没有分错。那么就请男生读“发现”部分,女生读“发明”部分。
男女生分读。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在表达发现,一个在表达发明。
师:是呀,那是怎么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呢?就是在写出来的时候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师:对,路甬祥爷爷为了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真切的认识,举了大量的例子。(板书:举例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读: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师:你把句子读了一遍,那这个句子表达的特点在哪里?
生说不出来。
师:我们把她刚才读的句子再读一遍,一起来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
师:再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结构很对称,都是“怎么样什么东西”。
师:是呀,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用词很精妙,不同的事物用上不同的动词。板书:用词精妙。
师:这么美妙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是呀,作者不但用词精妙,而且举了很多例子,让我们对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有了清楚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么美妙的句子。
学生齐读写“发现”和“发明”的句子。
师:20世纪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外,还有其他的“发现”和“发明”吗?
生:电脑和移植手术。
生:霓虹灯广告出现在巴黎大街上
生:发现了青霉素。
生:发明了空调。
生:还有试管婴儿。
……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非常多,老师也去找了一些,你们看——(出示)
20世纪的发现:电子、X射线、放射线、 维生素、 青霉素、 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人造卫星、核武器、空调、洗衣机、霓虹、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 、试管婴儿、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多不多?
生:多!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课文中提到的和老师列出来的这些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省略号。
师:是啊,省略号说明20世纪的发明和发现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至两种发现和发明来说说吗?
学生迟疑。
师:让我来帮帮你。
出示词语:普及 制造 发射 使用 发射 开启 欣赏
师:看着这些词语,结合上面的发明和发现慢慢想。
生:20世纪发射了卫星。
生:20世纪发明了计算机。
生:20世纪,人类普及电脑,使用冰箱、空调等。
师:仿着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学习的方法。20世纪,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在古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和20世纪之间这种巨大的变化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
师: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刚才我们说过了。假如老天爷不高兴,人们就得——
生:挨饿。
生:人们就得受苦。
师:是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生接读,下同)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仅仅是没有这四样东西吗?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农耕社会里,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生:农耕社会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远洋船舶,也没有空调。
师:我们说的时候,要是能按类别来说,就更好了。前面三个都是交通工具,建议把“空调”换成“飞机”,好吗?
生:没有电脑,没有空调,没有数字电视,也没有洗衣机。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千里眼就是现在的望眼镜。
生:我觉得千里眼就是雷达。
生:顺风耳就是现在的电话。
生:腾云驾雾就是现在的飞机。
生:顺风耳就是现在的传真机。
生:腾云驾雾就是现在的火箭。
师:还有古代的其他美好幻想在20世纪变成现实的吗?
生:古代人们幻想能够呼风唤雨,20世纪,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进行人工降雨。
师:多么神奇啊!
生:古代人们幻想能像海龙王一样在海底遨游,20世纪,人类发明了潜水艇。
……
师: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生:现在的科学技术改变了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来?
生: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变化真大。
生:我感受到变化快。“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时间很短。
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作者引用一个诗句就把20世纪在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时间之短,但变化之多、之大、之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出了“惊叹”!
师:当我们看了古代和20世界的对比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部分句子,再次感受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不同之处吧!请女生读写农耕社会的段落,请男生读写20世纪发明和发现的段落。
出示对比段落,男女生读相应的语段。
师:通过刚才的对比朗读,大家知道路甬祥爷爷在向我们阐明古今人们生活的巨大改观,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
生:对比。
师:有更确切的说法吗?
生:作比较。
师:非常正确。(板书:作比较)通过古今作比较,让我们对科学带给人们的舒适和方便有了强烈的感受!这就是“作比较”的妙用!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读得自豪一点!我们怎能不说——
生自豪的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在20世纪帮助人们呼风唤雨的发明和创造吧!这一次看,要带着一个问题,边看边想:古时候人们渴望什么,现在人类又发明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看课前录像,登月部分老师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生边听边看录像边想。)
师:你能选择一种自己印象最深的科学技术用上“作比较”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来写一写吗?(提供作业纸:过去——;20世纪——。三分钟后反馈。)
生:过去人们对海洋神秘的幻想,于是就有了美人鱼的传说。20世界人们发明了氧气管和潜水艇,实现了遨游海洋的梦想。
生:过去人们希望可以千里传音。20世纪有了电话,实现了千里外通话的梦想,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自己提出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而且学着课文的表达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大家。下课之前,老师想再问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生:下一个世纪会是怎样的?
生:20世纪还有哪些发明和发现?
生:在22世纪能不能发明增高,妇女减肥的药等?
……
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问题,还有课文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甚至是今后的学习中一起来交流、探讨、研究!谢谢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 2
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宁夏的风景,教师告诉学生:以后老师给大家当导游。
师: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1、科技越来越发达了。
生2、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老师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怎样呼风唤雨?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生:呼风唤雨靠什么?
生: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助解决?
生:一些神仙的一些法术。
师:在课题中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只要用心读课文就可以体会。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在读了课文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来看火车读一读。从你开始读。
(多媒体出示课文的词语)
生开火车认读:
幻想维系依赖
程度改观寄托
原子核因特网
呼风唤雨
归根到底腾云驾雾
师: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找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生:(读课文,一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生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总和。”
生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来形容。”
……
师:孩子们读得非常努力,听得也很认真。大家有没有什么温馨的提示要送给这些对这篇课文,你有没有自己的问题?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引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以后,大家又有了新收获了,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我们仔细读书,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大家再读一读上面这些句子。
生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上百万年非常长。
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却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说明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师:这一百年的发展多快啊。你知道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是看见一个事物。发明是创造一个新的东西。
师: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仔细读一读,人类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同学们自学的时候都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来分享一下。
生读课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也没有汽车。
师:她找的这个句子,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完了,再仔细想一想这四个没有,你会想到还有哪些没有?
学生自己说一说。
(课件展示。)
师:就按照老师提供的句式。大家想好了就举手。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MP3、电脑,VCD,20世纪是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生:可能没有微波炉……
生:没有照相机,手机,摄影机,电脑……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段话展示了人类的这么多发现和发明,大家想一想,人类都有哪些发现。
生:登上月球,……
师:发明呢?
生:电视,电话,因特网……
师:跟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
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20世纪还有很多的发现和发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展示,教师伴乐解说。)
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深海探秘……机器人……同学们,是科学技术让我们居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
师:20世纪还有哪些,想一想,试着把这一段话说好,想好了,就自己说一说。
生: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视……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很完整。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收音机……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
师:你搜集的这些资料真好。
生:2世纪人类发明了氢弹……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
师: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可以说——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选自岑参的逢雪送武判官归京,原意是……在这里作者引用这句诗是要说明什么?
生答。
师:你来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生:我还能体会到发明的事物的很多。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两遍。
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这个问号,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风得风,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对,这里是指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齐读。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 3
背景说明:
这是我在黄小进行小议课实验的一次活动,由于昨天得到的信息只是第二节有活动,没有说是什么课题,使得我没有进行自己的课前备课,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议课时的交流效果。当总体感到效果还是可以的,议课的老师反映还不可以。
上课老师的自我反馈:
这节课上的不太理想,感到与自己所设想的不太一样......
常:说说你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
孙:我在处理完课题以后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画出你认为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来。这个问题刚说出口,我就有些后悔了,感到提的有些过大了。
常:那现在想想应该怎样换一种说法来提出这个问题呢?
孙:(思考,没有明确回答)
一、关于“呼风唤雨”问题的处理。
常:这篇课文的题目《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让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呼风唤雨”的真正意思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其实,你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只是我个人认为,是否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把“呼风唤雨”这个词给学生讲清楚。因为你当时在课堂上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谁能解释一下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意思?
生1;是法师们用魔法把风和雨都能招来我自己所用。
生2:在这里比喻科学技术......
师:解释的很好(向下进行另一个环节教学)
其实,在快下课的时候,我询问了旁边的同学,问他们“呼风唤雨”的意思,他们还是说不上来。现在仔细想想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这还是需要从“如何处理学生已有知识和新授知识”的关系来考虑。在课堂上老师提出这个词语的意思时,只有极个别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字典上的解释,但是否真正知道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或者知道该词在课文中的真正用意,我认为学生不见得明白。因为,从学生在书中画的.句子便可以看出,他们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呼风唤雨”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里教师应该用通俗的语言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说清楚,并且可以直接运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天气下不下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来感受什么是现实中的“呼风唤雨”。
二、关于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的设计问题。
常:关于这个问题的设计的时候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活的变化是不是有些难度,因为,他们还都是8、9岁的孩子。
孙:不是,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已经给他们布置了家庭作业,让他们听家里爷爷奶奶给他们讲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的。
常:知道了。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再改进一下这个环节设计呢?譬如利用黑板,分别列出 衣、食、住、行等四方面,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孔:说到这里,我也有一个想法,课文中的第三段其实就是说过去人们的生活,第四段所描写的则是现在人们的生活,这样也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孙:可以,这样就把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文本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这样的说明文变的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变的更有趣味了。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随笔03-22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4-0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1-0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04-1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03-04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赏析02-2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03-1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03-06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精选10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