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生动的语文课堂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后现代课程理论家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也指出:“人的每一个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运动、观念的和情感的变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解决问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纵观目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误区,使课堂生成倍受冷落。
一、教师与教材的对话蜻蜓点水。
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的阅读,文本是一种引导,教师是另一种引导。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的个性化的解读,或在深层思考中的迷惘。要使课堂生成碰撞出生命的火花,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事实上,教师往往错误地把备课当成是写教案,过分依赖教参,甚至省略了“参”的过程,直接抄写现成的教案。教师缺乏与教材的对话,没有深入地挖掘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性、艺术性,对语言文字所创设的话语情境缺乏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神”游离于文章之外,怎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对话,领略课文中的美好的境界呢?学生怎么能有充满个性和智慧的生成呢?即使有,也往往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资源准备而熟视无睹,师生之间也就无法碰撞出心灵的火花了。 一位教师执教《田忌赛马》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一文章的中心句,就组织学生摆马阵图。但学生在第一轮时就让田忌的马先出场了,第二轮照样如此,结果造成多数学生排阵错误。老师一时不知所措,幸亏有一位优等生正确摆出了马阵图,替她解了围,可是许多学生却还蒙在鼓里。这本应是一次多么及时的生成,而老师却错失了这次让学生潜心与语言文字对话的时机。课后,我与她交流,发现她自己也确实没注意到应该由齐威王先出马这一事实。可见,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课堂生成资源只能白白“流失”了。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饱和封闭。
语文课程标准把“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因为语文课只有开放才有活力。但是,我们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强调教学结构的严谨与细密,一切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追求目标的达成度,认为这就是高效。在这种理念支撑下,课堂难免缺乏师生的互动,课堂生成也就无从谈起。余文森教授曾说:“老师对课堂控制得太严,学生的生成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使劲会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真正高效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乐学,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让师生在互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饱和封闭的教学设计教师关注的是知识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学的直接效果,很少有空暇去关注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去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重预设、轻生成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又一大误区。 笔者听一位老师在执教《笋芽儿》一文时,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突然站起来说:“我觉得竹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她让笋芽儿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帮助笋芽儿茁壮成长的。”我当时一惊,立即有了顿悟,不禁为这孩子的独特的'感悟暗暗叫好,可这位老师并没有珍视这次有创意的生成,在轻描淡写地作了肯定之后,又把话题引入了笋芽儿的勇敢坚强,春风春雨的关心呵护上。课后,我从那个孩子地方知道了她的心声:“如果竹妈妈事先不让笋芽儿穿上厚厚的衣服,她一定会冻坏的,竹妈妈是有远见的。”她又说:“其实,妈妈总是为我们着想,而我们却常常把她的好心当作‘阻碍自己长大的衣服’。”多深刻的思想,我真不知道这位老师听到了会作何感想,但她是无法听到了。也许,在以后的教学中,她还会听不到许多如此精辟的言论。
三、师生交流的平等名不符实。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而五千年来的师道尊严仍顽强地占据着许多教师的头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的声音:“坐端正!”“不许说空话!”教师嘴上说的是民主,事实上却是居高临下、大权独揽。在热热闹闹的合作交流后,评判对错好坏的标准往往出自老师之口;在完成课文学习后,作业布置的内容、形式和数量掌握在老师手中;尤其是课堂上,老师掌握着学生能否说话的权利,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课堂也无法因生成而灵动起来。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一名学生开了小差,我有意轻轻走过他身边,他忽然尖叫道:“我!”课堂上一阵骚动。我耐心地教育他举手发言也要讲纪律,并没有给他发言的机会。课后,我看到他很不高兴,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就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写残破的桥梁,从侧面说明威尼斯人的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桥梁反而失去了作用,因而残破而无人修补了。”多好的感悟!我为这位同学读书的精细而喝彩,也为自己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而惭愧,为自己课堂上的专制而自责。下一节课,我郑重地把他请到了讲台来发表高论。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另人耳目一新的听闻,于是,心与心产生共鸣,情与情产生交融,这便是课堂生成的魅力。那么,如何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把握全新教学设计理念,让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应是撞击学生心扉、震撼学生心灵的活动,没有创新的教学设计,课堂就不可能活起来。
1、海纳百川。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的备课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可见,备课是教师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后的创造性工作,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纵横捭阖、应对自如、激思激趣,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背景资源。大语文教育观走进教学生活,语文教科书不再是语文课程的“代言人”,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背后往往有丰富的背景资料作支撑。这些背景资料包括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社会文化内涵及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所以,教师要有储备意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有人问一位特级教师:“您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备课只有一个晚上,但我准备了一辈子。”可以说,一堂精彩的课,就是教师海纳百川的结果,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活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
2、精心预设。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预设。
【如何塑造生动的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如何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06-28
让语文课堂的结尾多些生动06-28
如何塑造职场积极心态11-28
如何塑造良好职场形象03-24
如何塑造完美职业生涯07-17
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07-11
如何拯救语文课堂06-28
如何让数学化枯燥为生动07-02
如何走进真实的语文课堂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