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批判性思考
【摘要】“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语文的本真,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朴素的,语文课应该安静的让学生学习,让语文安静,让学生真正的学到语文,在真正的合作中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 安静 导学案
时下,高效课堂似乎是一夜之间成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从十年前的课程改革到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好似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革命,一堂高效课堂课,就是一张导学案,课堂上老师上课必须用导学案上课,而且教师讲的时间不许超过10分钟。
一堂课的高效究竟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语文学科,是不是一张导学案就能解决问题的?是不是大家集体朗读几遍课文,背诵一下课文,做几道题目,再在黑板上展示一下,上课有热闹的场景,就算是实现了高效课堂?毋庸置疑,高效课堂大多是应试教育结出的果,高效的表现和目的,显而易见,还是为了应试,所谓的“高效课堂”充其量是应试教育的翻版而已,目前的考试制度不改,教学永远离不开应试教育。
高效课堂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效课堂理论认为,传统课堂是“悲剧场”,是“恶之花”,认为传统课堂是教师满堂讲,不把学生当成人来看,但是,只要仔细的想想,高效课堂无非就是一张导学案,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而导学案中是设计的一连串的题目,那岂不是成了满堂练?所谓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以前的“满堂讲”变成了现今“满堂练”,那不是为了更好的应试吗?
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是语文味,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时下的高效课堂,完全没有了语文味,取而代之的是练习,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这样被肢解,变得面目全非。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不可能速就的,是需要慢慢来的,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是需要经老师熏陶下,学生渐渐的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理解语文的特有的韵味,语文课堂并非是快餐食品,不是娱乐文化,是春风化雨式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是一种慢慢的积淀,一种化为内在文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并非你几堂课就能解决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高效率,实在的胡言乱语。今天你教给学生的东西,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的需要几年,有的需要几十年,有的甚至是一辈子才能显出其效能来。
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张文质先生在他的《慢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它需要等待,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目前的高效课堂其实是教育的功利化思想在作梗,他们追求的是短时间的效率,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教育是慢的事业的本意,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行为。
语文就是语文,语文需要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12期发表的戴贤泽的《静,语文课堂活动永恒的风景》一文中指出:“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知识容器”的“满堂静”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时下的课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浅”思考,满堂“动”了。课堂上“蜂飞蝶舞”,煞是热闹。主要表现在:课堂活动过频、课件充斥课堂、教师主导意识太强、问题设计过多、讨论流于形式等等。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取而代之的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和“架空讨论”的现象,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深度不够,效率低下。课堂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一堂课上完,文本的“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学生成了课堂的匆匆过客,坐着揽车看风景,没有真正的提升和体验。”戴贤泽老师从六个方面提出语文教学需要“静读,聆听,潜思,静写,默想,静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第3期发表的苗琼的文章《语文有必要如此“高效”么》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育的目标不能——也绝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目标,它还有情感目标、价值目标。如果知识目标在“高效课堂”上能够实现,那么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难道通过“高效课堂”也能达到吗?……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性”,难免会忽略语文的人文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淡而无味,失去了语文独有的魅力。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随意走动,课堂像一个超市,你喜欢买(卖)什么就买(卖)什么,完全没有了学生静读、静思、静想、静悟、静写的机会,高效课堂理论者把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试想,学生在课堂上“大闹天宫”,他们怎么能静下心来思考呢?这样的高效课堂,还有语文的本真吗?
很多教师早已对今天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深刻的建议,还语文课堂以本真,还语文课堂以干净,我们不需要那种徒有虚表的华丽外衣,我们需要的静下心来让学生读书,如让学生静静地去品味朱自清笔下的诗意盎然的《春》的优美语句,让学生静静的区感受马致远笔下的`《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那种孤寂情怀,并不是叫学生背一背就算是高效了,让我们的学生深深的陶醉于诗歌优美的意境中,而并不是出几道题目,叫学生练习就算高效了,这些课堂貌似不“高效”,但它真正在进行语文素养的教育,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内在文化的熏陶和提升,是致力于学生的心智发展的教学。
特级教师严华银在他的专著《让语文安静》一书的序中指出:让语文安静。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回归真实的语文学习状态,语文就是语文,喊偏激的口号,贴招摇的标识,炒“创新“的陈货,不是十足的幼稚,就是沽名钓誉!
时下的高效课堂中,教师凭借一张导学案来上课,把课文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去做,没有了课堂的导入,也没有了课堂的结尾艺术,没有了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有的只是热闹的场面,有的只是虚伪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只是伪展示,伪合作,伪点评,一切是显得那么的形式,显得那么的华而不实。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需要安静的学习,设想一下,在图书馆里,6个人一小组,大声的谈论着,这样还能学习吗?教室不是乱哄哄的、人声嘈杂的超市,而是学生静静学习的地方。
时下的高效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现,学生团团围在一起去做,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问题的实质是,名义上的“合作学习”,究竟有多少属于真正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中似乎没有小组合作就不能算是高效,其实,这样的学习从效果上考量,除了场面和声势的“热闹”与“好看”之外,不少真的没什么“干货”。从语文教学回归本源来看,个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自身独立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获得的,小组“合作”的学习不过是一种补充的方法和措施,不是必需的,更不是主体。笔者曾多次观察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组内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发言,其他的同学则是忙于对答案,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俨然成了对答案而已,哪里称得上合作学习?很多的课堂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将合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这种合作如同拉家常和“今天天气真好”一般的肤浅和浮泛。
高效课堂以“案”为本,即便是新授课,也似乎成了练习讲解课,只不过由原先的教师讲解变成了现在的由学生自己来讲解,文本的理解感悟被简化为数问数答,少了不期而遇的精彩,少了智慧火花的闪烁。虽然,表面上学生在动,而实际上我们看到从导学案身上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牢牢的钳制着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语文价值追求已经被简化为应试训练,所谓“主体”只是工具、奴仆,看上去老师的主体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却却有增无减,因为课堂上老师一切所为都是在把学生导向预先设计的这份导学案上。
在这样的高效课堂中,课文的理解,语言的学习和训练,语文的能力和素养究竟在哪里?实在说不清楚。
高效课堂理论认为,哑巴也能成好老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一个连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都没有的老师,他怎么能去熏陶学生呢?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去品味语文之中的美呢?如何让学生的思想去浮想联翩呢?
高效课堂的语文学习,存在着总多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课堂的热闹,势必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浅谈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批判性思考】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索04-20
浅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05-11
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05-12
浅谈中职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05-12
对高效语文课堂的看法04-19
浅谈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06-27
浅谈教学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变化05-12
浅谈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教学06-28
语文课堂学生立场的思考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