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主题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1-06-23 11:33:13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主题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本学期来,我校语文学科组围绕”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这一总体目标,进行了“课堂读写结合”的主题研究,该研究主要针对教学中重分析、轻训练,重人文、轻能力的现象,以加强读写训练为抓手,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基本能力,使教学扎实、有效、并回归本真,体现语文特色。通过几个月的实践研究,我们提高了对读写结合重要性的认识,提炼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方法,并对如何进行读写训练,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下面,围绕五个问题,谈谈我们在课堂读写结合研究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主题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一、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定义及核心概念

  我们所研究的读写结合的定义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内,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习作资源,通过读与写的结合,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作文中,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核心概念是课堂读写训练,有两个立足点,一是立足教材,二是立足课堂。它属于课堂教学操作层面的研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读写结合,不考虑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习作。我们主要研究通过课上的读写结合,明确训练学生什么,提高学生什么,研究如何结合教材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训练。这里的读写结合训练,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必须是基于教材和课堂的,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的。

  二、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重要性。小学语文大纲提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这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必须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那么,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因此,开展课堂读写结合研究,对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2、研究的必要性。新课程改革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精简设计,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认识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抓住40分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成为大家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但在目前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随意,课堂形式花哨,完全忽略了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最重要的语文味。有的,虽然重视了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但对于写的训练,一则不能保证训练时间,二则不能找准训练切入点,使训练不能扎实有效地进行,因而,研究课堂读写结合优化设计,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着重要而迫切的意义的。

  3、研究的可行性。现今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既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好文本,更是拓展学生写作练习的好载体。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就可以使学生有材料可写,有语言可用,有方法可依,课堂写作练习也会水到渠成,而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和痛苦。教师与其到课外去寻找学生练笔的素材,不如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中探寻合适的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提高。因此,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的研究也是具体可行的。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定每一章节的阅读教学课,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加强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所有的读写训练内容不能游离文本之外。

  三、进行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关键点及确定关键点的基本方法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归纳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内容的补充。教材中有的句子后面留有空白,有的说得简洁扼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如《一个苹果》中有这样一句话:“防炮洞里格外沉静”,可让学生置身其中,写出不同的战士内心的激动。 有的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如《半截蜡烛》,可续写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的故事。

  2、情节的延伸。有的教材内容故事性强,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形,续写发展。如《滥竽充数》可写南郭先生逃走后发生的故事,《穷人》可写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的故事等。

  3、写法的迁移。许多教材有明显的协作顺序和结构,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或总分的结构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或描写。如《第一场雪》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学习了《荷花》一课,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事物等等。仿写时,低高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从模仿向创新过渡。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

  4、角色的置换。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把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说明问改写成第一人称等。

  5、主题的提升。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些教材富有思想性和感人的场面,可指导学生提炼故事内容,挖掘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如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船长》、《高尔基给儿子的一封信》等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自定题目,写心得体会,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习作训练。

  另外,高年级还可以进行写批注、缩写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标题等练习,低年级可以进行句型练习、扩句练习等。以上这些都是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策略,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就一定能找到切合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读写训练的基本策略

  (一)从方法上看,要体现三个过程:

  1、在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

  2、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有时也可以结合作文,让学生更好地促进阅读,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

  (二)从教学设计上看,要呈现三个特点:

  1、训练有目的。当前有好多的语文训练,环节繁琐,形式花哨,似乎什么都抓,又什么都抓不住,抓不透。究起原因,就是没有明确、集中、简约、有效的训练目标。这堂课的读写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非常清晰,不求面面俱到到,但求一课一得。

  2、训练有层次。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从头到尾满堂提问,逐段串讲,提问烦琐、重复、效率不高,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有些训练不考虑学生状况,缺乏层次性,致使学生的认识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篇优秀的教材往往被教师散沙似的串讲和随意的训练割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失去了它应有的示范功能。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的梯度,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3、训练有侧重。读写的训练应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有侧重有序列地展开。要侧重对教材重点段落写作方法的指导,组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好能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通过写话,既巩固学习内容,又训练了思维和概括,更要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有条理、有重点、形象生动地进行表达。在写作的时间上要给以充分,在写作的方法上要给予指导。

  五、课堂读写结合研究的成果体现

  1、课堂语文味更浓了。通过该主题研究,在课堂上能以学生的读写训练为主,抓住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的听说读写基本素养的培养,使语文教学更具基础性,工具性,避免了一些华而不实,看似热闹,但学生一无所得的现象,使课堂回归了语文的本我,在读读写写的过程中充满了语文的味道。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在汇报中这样写道:“这几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从原先花哨的形式教学逐渐走向扎实、本真、有效的教学,大家亲眼目睹了语文教学的变迁,这次课堂读写训练的研究,无疑是有效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抓手,它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姓‘语’了!一时间,老师们都激动了!”

  2、教学的目标更集中、更优化了。课堂以读写训练为主,教学目标集中,训练突出了重点,教学过程也简单了,避免了繁琐的分析与串讲,避免了以往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讲,又什么都讲不透的现象,解决了课堂“高耗、低效”的问题。

  3、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更深入了。为了寻找和确定合适的读写结合点,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度的解读,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写作特色、核心价值,才能根据教材特点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这样一来,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就必须更加深入,解读要更全面、更正确才行。一位四年级的年轻老师说得好:“以往解读教材,只要看文章写了什么就行,现在还必须看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了寻找到一个满意的读写结合点,真需要反反复复钻研教材才行。”

  4、教师组织教学的抓手更明确了。读写结合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中被教师所广泛采用,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明显的抓手,围绕读写训练设计教学流程,组织教学活动,就有目的、有内容、有方法了,这样,避免了以往那种不知道教什么,或不知道怎么教的现象,课堂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法了。五年级的以为语文老师说:“我以前上课,只知道教给学生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整堂课都是我设计了许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朗读,去体会,学生了解清楚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苦于没有很好的训练抓手,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我讲的吃力,学生也学着累。如今好了,我可以围绕读写结合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练习,教起来有目的、有方法,也轻松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5、学生倾听与表达的素养提高了。通过课堂扎实的读写训练,学生逐步领会了写作表达的基本方法,知道了怎样把话说具体,说明白,说形象。同时,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随着该主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因为有材料可写,有语言可用,有方法可依,写作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思维更活跃了,情感更投入了。

【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主题活动的实践和思考】相关文章:

让读写走进语文课堂04-23

假如没有灰尘的读写结合教案12-03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修总结04-2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07-21

语文课堂学生立场的思考06-28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11-18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数学设计07-20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说课稿范文08-2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的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