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基础一般,但比较配合老师
3重点难点
1,背诵两首诗歌
2,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
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
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诗词。
活动2【活动】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简单介绍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二)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三)学生自由朗诵诗歌
(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
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
动学习)
活动3【讲授】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
远的客路。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处达”, 表达自己羁旅思乡的感情。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一种迫切的行舟心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高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线也就开阔了。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风正”呢?
(这里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包含着一种温和的意思,是说风从正面吹过来,而且很平正,很快速。风不是很猛烈,很温顺,所以帆便端直高挂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处“生”了出来,在旧年还未消尽之时,春意的闯入,必将赶走严冬。
这句诗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提示:①这一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
②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活动4【讲授】小结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着自然的理趣。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品味。
同样是写乡愁的诗词,《次北固山下》写得明朗而又深沉,那《天净沙秋思》带给我们的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呢?我们进入诗歌来品味品味。
活动5【作业】背诵
背诵
次北固山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次北固山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
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
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关于乡愁的诗词。
活动2【活动】学习《次北固山下》
(一)简单介绍作者
王湾,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王湾“词翰早著”,《全唐诗》存诗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诗人中进士次年出游吴地(今苏州一带)时,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思乡愁绪。
(二)听名家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三)学生自由朗诵诗歌
(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
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
动学习)
活动3【讲授】理解诗歌主题,品味诗歌语言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
远的客路。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联“乡书何处达”, 表达自己羁旅思乡的感情。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一种迫切的行舟心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高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线也就开阔了。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风正”呢?
(这里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包含着一种温和的意思,是说风从正面吹过来,而且很平正,很快速。风不是很猛烈,很温顺,所以帆便端直高挂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处“生”了出来,在旧年还未消尽之时,春意的闯入,必将赶走严冬。
这句诗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提示:①这一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 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了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语言上炼字炼句)
②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活动4【讲授】小结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着自然的理趣。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品味。
同样是写乡愁的诗词,《次北固山下》写得明朗而又深沉,那《天净沙秋思》带给我们的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呢?我们进入诗歌来品味品味。
活动5【作业】背诵
背诵
【 初中语文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09-17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05-07
新课程培训下初中语文试题学习09-17
镇江北固山解说词最新08-14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模板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11-24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09-21
初中语文试题04-02
初中语文考试反思08-21
初中语文海燕教案11-05
初中语文月考反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