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26 13:38:03 语文 我要投稿

培智一年级实用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智一年级实用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语文识字课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识字乐趣,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创设情境,巧妙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从内心感受识字的快乐并在语言环境中掌握数量词的用法。采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看图识物,学词读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幸福的生活。

  注重以读为本,自主识字。数量词的运用并非死记硬背,归根到底是生活经验所积累,是在运用中熟悉的。以多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从而熟悉数量词的运用,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及合作意识。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课堂的随机评价,本节课中师生之间的评价语运用得当,不但注重用激励性语言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坎上,促使他们努力地思考,大胆地表现,更注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课文讲述的是夏天的乡村夜晚,和识字5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趁热打铁,通过观察图,使学生初步获得乡村夜晚充满温馨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图上的事物,体会夏天夜晚的特点。在朗读上,学生通过模仿,一边读一边打着节拍读,基本能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把这篇识字文当作韵文来诵读。在这篇课文中还蕴藏了一个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学习“牵牛”和“织女”这两个词语的时候,我通过讲故事来引导孩子记忆词语,孩子们兴趣盎然,连平时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孩子都牢牢掌握了这两个词语。看来,今后的教学用恰当的故事来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三个半月过去了,与此同时,我的新课也告一段落了。虽说任务完成了,但仔细想想自己还是有很多方面没做好。

  第一、教学与实践脱节。“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用的结合”,这是一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告诉我的。在没听说这句话之前觉得自己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可是听完这句话才让我如梦初醒:语文不再是大学里面的交作业,不是任务,而是责任。自己到底还是没有好好地对孩子们负责。虽说自己认真地完成了新课的教学,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到底他们是不是真的会用这一个知识了?听来就有点吓一跳,似乎自己完全忘了他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在认清了学用结合这句话之后,就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孩子们学会运用。

  第二、读与写脱节。很多老师都很清楚,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要注重孩子们的形象记忆,他们大多是比较直观的记忆事物,所以读写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写的能力,只读不写和只写不读都是不行的,必须注意到读写的结合。所以,我要改正以前的只注重孩子们读的能力培养,而忽略了他们写的能力培养的这一严重错误。

  第三、巩固复习的忽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老是会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们学过课文后,再提到这一篇课文的知识点他们又记不清了。仔细想想,这是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没注意到知识点的巩固。他们这时的记忆正是瞬时记忆,而要把它变成永久记忆就必须得巩固练习,反复提及,这样孩子们才会深刻的记住它。

  以上的是我这一段时间里想到的,也是自己忽略掉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谨记这一点,时时以学生为重,替学生们着想。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对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他们的入门课,也是基础课,所以必须让学生开始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着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基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方面,首先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拼音教学,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我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方法换成找朋友、开火车、比一比、猜一猜、变魔术比赛等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拼音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这样的话,课堂生动多了,有更多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给学生创设生动的互动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学习着并快乐着”。

  要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因为“兴趣是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过多,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

  2、对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菜园里》这一课是一节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课,识字教学就要按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思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学得快,忘得快。因此,课中我让生字和学生反复见面,在反复的认读中牢固地记住这些生字。

  1、将枯燥的识字变成形象有趣的学习,化抽象为形象。

  在教学生字时,根据不同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形象特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不但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印象深刻,很难遗忘。

  如在教学捉字,字形非常复杂,我们要怎样才能记住它呢?现在让我们把“捉”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手,右边是足,手脚一起才能捉住。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形象记忆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所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口语训练

  在引导学生认识蔬菜的过程中,我设计一个的句式,来强化学生口语训练。带领学生来到菜园里之后,出示:菜园里有( )。然后请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的蔬菜。既加深了学生对蔬菜的了解和认识,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堂课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3、结合朗读,及时表扬

  在课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大力表扬发言同学,及时肯定有创新的语言,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回想蔬菜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课中我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层次的朗读,每一次读的要求是不同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始终保持新鲜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反复认读儿歌中的生字,为学习生字打下基础,也为理解儿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学生第一次接触拼音,就是认读6个单韵母。如何教好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喜欢上拼音。我觉得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学

  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游戏引进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厌学。我设计了“摘苹果”、“摸一摸”、“比比谁的耳朵灵”、“邮递员送信”等活泼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学的兴趣盎然。

  2、识记字母,运用儿歌。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记忆。对于字母的发音方法,我不是枯燥讲解,而是运用儿歌引导学生发音。如发o时,我请学生想想公鸡是怎么叫的?然后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学一学。接着教学儿歌:o o o公鸡喔喔叫。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断激励学生。聪明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孩子爱听老师的表扬,这是事实。作为启蒙老师,我始终把欣赏的目光送给每个孩子。看见学生听讲认真,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听见学生发音正确了,我把掌声送给他,所有这些,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由此学习的劲头就足了。

  本课是小学生首次接触拼读,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课。本课设计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在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在游戏中学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拍手念儿歌,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下给bpmf编顺口溜做好铺垫。

  学习声母pmf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新知识,突破重点,使学生从“广播”、“山坡”等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记忆。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记忆bpmf的字形这一环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声母b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的声母。

  在指导书写时,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6

  今天参加了中心校的语文教学评优活动,我选的课题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荷叶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10个生字,懂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获得快乐。课前对整个课堂的程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每个环节的连接进行了预设处理。

  首先以教师简笔画引入,在理解中训练有感情的朗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识字,一年级的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离不开语言环境,所以,先由课文到字,再到词,再回到课文中,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认读与记忆。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的氛围也比较活跃,虽然是陌生的学生,但能与老师配合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回顾本节课,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个人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的限制,有些环节处理的比较粗糙,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课件在课前出现了问题,虽然得到及时的处理,但也说明了准备工作中存在着疏忽,这给今后的工作提了一个醒,充分细致的准备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另外,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精炼,避免重复和啰嗦。

  这次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对我来说有比讲课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今天一共听了五节课,讲课的老师风格各异,侧重点各有不同,课堂中的表现能力也各有千秋,每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生情并茂,抓住重点词句,对课文内容的挖掘很深,理解的也很透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他们参与的兴趣。

  通过这次活动,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更深了一些,对课堂结构的了解也更清晰,同时也更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最让我佩服的是各位老师在各堂中的沉着,对我来说缺少的就是那份自信与镇静,自信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做后盾,只有努力学习向别人取长补短才能培养起来,丢掉课堂中的忐忑,能充满自己的把握整个课堂,能微笑的面对求知的学生,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7

  《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时,没有用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8

  《夏夜多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它回到了家。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夏夜多美》这样一篇对话丰富、轻快活泼的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同时也体现朗读形式的`多样性。比如由个人读到集体读,再到师生共同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在朗读“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时,有的学生评价说应该要读出给人想哭的感觉,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那个学生给大家示范了一次。尤其是在精读睡莲、蜻蜓、萤火虫和小蚂蚁他们之间的对话时,我采用了自由读、模仿读、分角色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感悟睡莲、蜻蜓、萤火虫美好的心灵,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感悟到夏夜的美。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我也注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读得好、喜欢的内容进行练读。再读课文时,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同学听。这些自主性的选择,大大激发了学生想读书、读好书的欲望。

  在学习13、14自然段时我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课堂上可以学到知识,而且生活是个更大的课堂。

  当然,我在这节课里还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如对学生的个性话评价语言不够到位,也不够丰富;老师的范读略微缺乏童趣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做得更好一些!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9

  本课韵文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围绕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容组织成一组组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同时课文配以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不仅识字,还理解词语,认识事物。

  由于学生还刚刚接触汉字,所以本课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承诺过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边看图边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认识词语和理解词语的教学中,插入说话训练,让学生用词语来说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扩展词串,从而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快乐。

  由于学生刚接触汉字,因此教授学生学习写字非常重要,要手、脑、口并用,先学习基本笔画,再学会笔顺,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充分利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记住,如教学“鸟”字时,对学生说上面的撇是鸟头上的羽毛,里边的点是鸟眼睛,千万要点上,下边的鸟身体要宽一点,学生听了,兴趣很高,很容易就记住这个字了。再如“太”字,从学生熟悉的大字入手,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太,学生也很容易就记住了。接着让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为写好汉字做好准备,最后在习字册上仿影,让学生边写边记。

  由于学生年级低,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也很难一直做端正,因此,课上我经常表扬鼓励一些听的认真,做的端正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一听,马上做得端端正正,同时有些学生太爱说了,说的天马行空,因此给他们一些提示,可以围绕哪一点来说,有些学生太胆小,就鼓励他们,勇敢一点,即使声音有点轻也表扬一下,让他心里体验发言的快乐。

  刚开始教学汉字,虽说就那么几个简简单单的字,但教起一年级的孩子却不是那么容易,今后的写字教学还应花更多时间训练。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接着,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利过渡到听读课文。

  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拓展延伸,句式迁移: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的句式“(什么)是(谁)的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本节课的不足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语言贫乏,缺乏激情,不能应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半截课,所以,以后在这些方面要多加强,多锻炼。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小河与青草》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别人身上的长处。

  新课标中指出: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先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图文结合,教师范读、学生自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走进文本,做到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第一课中字词也是教学重点,对于易写错笔画的指导以及一些书写的常用写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按笔顺练写,教师做好指导、评价以及纠正坐姿的责任。

  第二课时主要精读课文,感悟课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走近文本,在课文中学会做人。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小河与小草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要保护一方,就必须保护另一方。这样才能有一个水草茂盛的美好环境。教学难点是初步感悟自然界的事物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从中领悟做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在精读中,我主要围绕3个问题来实现重、难点目标的实现:

  (1)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分别是怎样对话的?从“抱”这个字理解课文情感,体会小草和小河相互依存、彼此尊重、谦虚等美德。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教师应该善于倾听。身教甚于言教,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倾听同学说话的好习惯。

  二、注意课堂调控,培养有纪律的班集体,塑造有纪律的课堂。

  三、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用具的使用,尤其是语文书。本节课,因为紧张,所以学生都没有读到语文书。

  四、多媒体课件时要注重全体学生,字体太小,坐在后面的学生不一定会看到。

  五、注意教师的教态,要端庄、大气。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掉不足,争取更上一层楼!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怀素写字》一课内容很浅显,一读就懂。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怀素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家,是因为他的努力呢?当然要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答案。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不会从文中找答案,他们更喜欢天马行空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解答老师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教孩子反复读文章,有一个词、一句话生发开去。并且我常渗透一些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比如勾划关键词,所以我的语文课进度总是慢。不过我想“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宁可慢一点,也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怀素写字》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非常认真”来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一个划句子的练习,让学生找找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的?一句一句带着他们分析哪句话具体写了怀素是怎样认真写字的。怀素成为书法家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他写字非常认真,更重要的是他持之以恒,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写呀些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孩子并不能很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孩子摸摸敲敲自己的课桌,告诉他们我们的课桌还不完全是实木的,真正的木头比课桌还硬。孩子的感受很深,有的说从“他写呀写呀”体会到怀素写了擦,擦了写,写了一遍又一遍;有的说从“日子一长”体会到怀素为了练好字,不停地写,写了好几年。有的说从“木板竟被写穿了”体会到怀素练字很累,很辛苦,但他不怕,不然他不会成为书法家的。还有孩子体会从“竟”字看出大家都想不到木板能被软软的毛笔写穿。到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读读这句话,孩子们激动、佩服的神情溢于言表。

  这个过程也令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文章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学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文章内容,认识怀素的形象,他们的思想感情会逐渐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咏华山》把古诗《咏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开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我觉得课文的重点之一就是借助图和文本理解故事的含义,在第2段的学习中,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二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自然过渡到“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华山的高呢?”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学生就自然地领悟出这些都是因为华山是太高了。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第一次在读中感受华山的高时,我是这样说的,你能把这段话读通顺了,很好,其实这个孩子只是把这段读顺了,并没有什么感情。而我说这句话呢?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孩子的积极性会增强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孩子朗读的兴趣。第二次,仍然是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华山的高,第三次,依然是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华山的高,指名一个学生读时,我完全是投入感情说的:“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你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多神气。”孩子激情的火花被点燃了,读得越来越好。让孩子感悟华山的雄伟壮丽时,我不仅仅是通过欣赏华山全景图来体现的,而后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绘画来体现的,我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现在如果读不能体会就画出来吧”。“如果坐着不能表达你的感情,那你就站着读吧!”孩子们激情飞扬,真正的画出、读出了华山的雄伟壮丽,读为主,情、理、法尽在读中悟出,在读中体现,学生个个读得有滋有味,同时领略了语言文的优美,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春芽小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咋一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听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沉稳,老道。下面谈我对她的课的几点看法:

  一、巧妙利用合作平台

  课堂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怎么样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合作平台。在《快乐的节日》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了“小鸟””和“花儿”这两个道具,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再把本课要学的生字都写在花朵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认读。小鸟象征着自由,花儿象征着美丽,他们成为了本堂课的合作平台。因为,孩子们的原生态的快乐就来自于自由与美丽。而这两样东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当教师出示了这两个道具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帮助教师成功导入进文本。

  二、教师角色的灵活安置

  让我一直苦恼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我总觉得自己把握不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搞不好就会说出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所以到后来就有点不敢随便开口了。但陈老师在这个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灵活地在课堂上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小朋友与小鸟和花儿打招呼的环节,一个小朋友说:“小鸟你好!”老师马上角色转换成小鸟回答说:“你好,小朋友”。

  当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鸟姐姐好!”时,她马上回答说“小妹妹,你好”她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当她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时,她的角色又转换成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听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么一字一顿的提出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开始认真地按要求读课文。从可爱的小鸟到亲切的花儿姐姐再到严厉的老师,陈老师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转换达到她的教学目的的。看来教师角色的转换对课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帮助。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5

  昨天,我们学校请来了良乡中心校的杨艳丽老师,她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低段小学语文的示范课。《小彩笔》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校园”为主线贯穿课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精神,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如下:

  一、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读书

  课的伊始,杨老师创设了这样的谈话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出示小彩笔)看看,什么呀?你喜欢小彩笔吗?谁来说说都有什么颜色呀?

  在轻松的谈话中从学生喜爱的小彩笔引入,让学生从对小彩笔亲近感迁移到对课文的喜欢,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2、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杨老师向学生渗透画画的顺序(表达顺序),在朗读指导后设计了给校园涂色的环,这样画的层次、顺序在学生的心里就更加的深刻了,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兴趣也会被带动起来。

  二、培养习惯,抓细抓实

  一年级孩子,尤其是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可以说习惯的培养真要从“0”抓起,你不说的孩子不知道,你说的孩子记不住,真的要不厌其烦的反复讲。其实重要的是认真倾听这一关很难过。这节课我关注了学生读书、倾听、说话、阅读等习惯。指名站起来读书时,告诉其他学生要眼睛看、耳朵听,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学生发言时,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声音要洪亮;阅读课外材料时,表面上关注表现好的进行奖励,其实是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孩子用手指着、读准字音、不会的一定要拼出来、摆好正确的读书姿势等。长期关注这些,会对学习很有益处的。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6

  给孩子更多的合作机会,在探究中自主发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思考,很多教师都把合作、探究学习定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师们按照分层互补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或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使小组内的合作讨论与小组间的竞争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建构学习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小组自评和他评、师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习惯,如语文科几乎每堂课上都要求各学习小组就所学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进行朗读练习、课文角色扮演时,鼓励各小组勇于创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汇报:孩子们各施各法,有齐读的、有轮读的,或是几人表演,几人诵读,一些孩子干脆把原文抛开,将内容编成小故事表演。

  开放活跃的课堂,培养了个性习飞扬又善于合作的学生。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这两节诗里有什么发现,比如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在诗里他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或特别的地方,并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这下学生们感到新奇极了,他们的思维不受一点约束,在小组合作中集思广益,交流互补,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自己的发现。“我发现这首诗里第一节都是问题,第二节都是回答问题的!”我发现第二节诗动物的名字都放在前面,它们尾巴的特点都放在后面!”“我发现这首诗第一节里前面的字都是一样的!”“我发现这首诗题目是《比尾巴》,诗里也有很多尾巴这个词!”事实证明,孩子通过合作交流,完全能自主发现,而敢于发现,也就敢于创新。美术课上,教师带孩子们走出户外,让他们自行组合,用身体和球、圈摆出不同造型……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营造出较好的团结协作的环境,更放飞了孩子创新的潜能。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7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小池》这首诗,通过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下面是《小池》这首古诗的教学反思: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

  “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

  “不一定没开呀。”

  “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

  这个问题是我在写《小池》的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才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8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境”就 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 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 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由画入境,感知全诗大意。

  导入新课后,老师首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白鹅戏水”的 画面,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活动和想象中进入古诗 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吟诵,理解了诗的大意。

  二、品诗画图结合,体会诗情画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 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 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情画意。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跳舞、描 述大白鹅的美等)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不用不同的 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时,就更生动、更形象,更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效果,非常适合低年级 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课改思路。

  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这首古诗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还走进了诗的意境。通过 语文课和艺术课的融合,使学生享受到了古诗的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 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有感情吟诵,从 而实现了古诗的教学目的。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9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一学期,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还未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总要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把这些视为影响学习的特点加以约束,限制他们“动”,强制学生听课。而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实践活动斤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感性体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教学问题,组织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柳树醒了》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题气氛相当活跃,让我感觉心头一阵喜悦。随后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

  接着我让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请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画一画。于是学生兴趣十足的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的逼真,比如扮演春雷时,学生就在柳枝上画了几棵嫩芽,问他原因时,他便说因为春雷唤醒了柳树,柳树刚刚醒来,所以才长出几棵嫩芽。多精彩的解说呀!看来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课堂也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相当不错。

  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时间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0

  单韵母:a、o、e、i、u、ü(只有一个字母,所以叫单韵母)

  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由两个单韵母组成,所以叫复韵母,其发音方法是由前一个单韵母逐渐过渡到后一个单韵母)

  特殊韵母(卷舌韵母):er(先发e的音,然后迅速将舌头卷起,r在这里不读声母r,而是代表卷舌的动作,所以叫卷舌韵母)

  前鼻韵母:an、en、in、un、ün(先发单韵母的音,然后迅速用舌头前半部分顶住上排牙齿的后面部分,气流从鼻子里出来,这就是前鼻音的由来。n在这里不发声母n的音,而表示发前鼻音的动作,它有它自己的读音,就是迅速用舌头前半部分顶住上排牙齿的后面部分,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建议先让孩子发好n的音,再发an的音)

  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小尾巴ng,它的发音方法是舌头往后缩,用舌头的后半部分顶住天花板,气流从鼻子出来,这是后鼻音的由来,读韵母时由由a过渡到ng)

  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整体认读音节:zhi(zh)、chi(ch)、shi(sh)、ri(r)

  zi(z)、ci(c)、si(s)

  yi(i)、wu(u)、yu(ü)

  ye(ie)、yue(üe)

  yin(in)

  yun(un)、yuan(üan)

  ying(ing)

  达到这些目标,上面的内容你就会啦

  1、理解这些名字的由来和它们的发音方法

  2、这些表能够按顺序背出并默出

  3、注意韵母、声母、音节的书写笔顺

  4、整体认读音节中的音节和一些声母、韵母的音相同,所以当出现这样两个相同的音时,要能够区分是声母、是音节还是韵母。如un和wen,s和si这些目标你达到了吗?是的话就给自己鼓鼓掌吧。

【培智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培智生活语文教学教案11-27

培智数学教学总结03-18

培智教育教学计划09-20

培智学校数学教学计划12-24

培智一年级期末评语07-30

教师有感于培智教学随笔08-04

培智生活数学教学总结(精选13篇)07-07

培智劳动技能教学总结(精选5篇)06-30

培智生活数学总结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