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时间:2021-06-19 16:19:42 语文 我要投稿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语文教学的趋势明显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正在大踏步的迈进。然而现实操作中出现了两难现象,也就是应试与素质教育、传统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矛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希望能帮到大家!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既有阅读内容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也有自身的认识情感的提升问题。我们如何上阅读课才能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呢?在这所谓的改变之中,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不应丢掉的初衷,我们的孩子们究竟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了什么?现状常常令人感到迷茫。

  困惑一、如何让学生在热闹的阅读教学中收获更多?

  由于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空前发挥,现在的阅读课堂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这一热闹的景象之后,却出现了一个我们没有想到的意外现象: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但动起笔来往往是抓头挠耳,笔不成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活跃分子,在考试中做阅读题时往往一蹋糊涂、一败涂地。于是,一个不得不让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让学生在热闹的阅读课堂中收获更多?

  困惑二、如何让学生的低起点渐近新课程的能力高要求?

  新课程还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是好事,但学生能力基础普遍较差,语文的阅读能力层次普遍低下,要想在短期内达到新课程的能力要求,我们教师要做的还有很多,有时我们更多的感受是无所适从,前途茫然。

  困惑三、如何克服教学条件的限制,让学生的阅读空间更广阔?

  阅读能力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的阅读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所需求的阅读信息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阅读空间的开阔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但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情况是,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资源瓶颈时间局限不知让我们伤透了多少脑筋。

  困惑四、学生自己如何做才能提高其阅读能力,我们如何做才能使学生在试卷上的阅读题少失分?是否有答题的诀窍?毕竟,只要考查存在,分数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以上林林总总的困惑与思考,可以说是在阅读教学中一直会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有时会此消彼长,但是决不可能自行解决。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二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困惑二:感觉高年级的阅读课存在着以下问题。

  1、目标不明确。表现为教学目标没有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而是定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上。烦琐的分析还没有退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舞台。

  2、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够。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到教学设计,可以说近乎完美。似乎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老师也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学生似乎也读得很有感情。但是当课堂巩固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又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生对文本缺乏自己的个性体验。无论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是朗读时情感的把握都是教师强加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而是赶羊式教学的必然后果。

  3、学生学习方式是转变了,但学生自己却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4、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如何备好课?如何备好学生?

  面对新教材,面对教学新理念,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很多困惑。我认为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教语文,踏踏实实地做语文教师,踏踏实实地教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母语,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你就是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三

  一、 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词的教学到了高年级虽说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了。但却又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自觉程度也不一样。程度好的学生,能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很扎实,课堂上检查一下就可以结束这个环节教学,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不好,课堂上紧紧是简单检查,效果不好,还需要再次告诉他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书写,以及词语的解释和如何运用。否则,读音不会读,字不会写,更不用说会用了。听写生字词,错误率高。生字词的教学,所用时间长短的问题,让我困惑。用得时间少,程度差的学生掌握不好,用得时间多,对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照顾中间的同学,程度好的同学学习热情受影响,程度差的同学依然掌握不好。

  二、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的学生,虽说早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阅读了一部分书籍。但由于学生阅读时缺乏方法,所以阅读只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读后你让他说读得是什么内容,可能他就说不出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有效的发法指导,同读一本书的阅读训练,读后有思批注式阅读应该成为六年级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好措施。提高阅读能力,功夫在平时,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发挥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荐可读的优秀读物,相信,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高。

  三、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纵观六年级学生,发现学生在写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写作水平没有能够达到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大部分同学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能突出,详略不得当,句子间或者段落间的过渡不好,文章选材不突出,不典型。

  作文课上,如何照顾到全体同学呢?学生程度不一样,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个别语文优秀的学生,能写出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的文章,中等学生,文章会写得勉强合格,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只是会写出一段话来,或者紧紧开个头。有得甚至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写?面对这些情况,作文课上,老师面向全体授课时,如何照顾全体同学呢?

  作文是在课堂上写,还是回家写呢?如果规定时间同时完成作文,作文交上来后,很糟糕。如果不规定时间完成作文,让回家写,学生基本上都能按照要求来写,结果就会出现抄袭的现象。

  作文批改怎样最有效呢?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情。是老师全批好呢?还是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指导学生批改?

  面对全班七八十本作文,老师详详细细仔细批改每一篇作文,这样一来,老师几乎所有时间都会用在作文批改上。文章批的是不错,把学生的错字,病句,作文的毛病都找了出来,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部分学生只看个成绩,是优还是良,至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可能无暇顾及;部分同学会仔细看,看后会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会下定决心改掉,但由于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印象总归不会很深刻,时间一长,又忘掉了。总之,老师的精批细改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如果老师指导着让学生来改,学生自己发现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印象很深刻,到了自己写作文时会改正,通过改作文,学生知道作文中都会存在哪些问题,那么今后,就会尽量地避免。这就叫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这样一来,老师就会有偷懒的嫌疑。作业自己不改,让学生来改。学校领导也不会愿意。岂不知,在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在不停地指导,不停地教。从眉批到总评,从错字到错句,从一个标点符号到整篇课文都会一一细细地指导学生看到,注意到。但,尽管如此,认识到学生批改作文重要性的人还是不多的。

  四、  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在小学阶段就会发现,低年级学生的书写很漂亮,很规范,可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了。书写了草、笔顺不对、结构松散、书面脏乱、错字很多……面对这样的现象,老师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

  让学生每天描红。要想写好字,就要练,于是老师布置的描红的作业。每天一页描红。认真的学生,描写很好,不认真的学生需要多次督促才行。描红作业老师天天改,学生写的一个样,老师不看,学生写得又是一个样。学生描红时候,字很好,可到了实际写作业,字又回到了自己的原来样子了。认真的同学,瘦小很大。很大一部分同学把描红当成了一样负担。应付差事,敷衍完了事。描红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所起的效果并不是很大。我想,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由被动的老师让我练,变成主动的我要练。

  作业展览。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老师们举行作业展览。优秀的作业摆出来,让大家看,学习,受教育。可看的结果,依然是有同学只是当时感叹同学作业好,要向同学学习。可结果呢?到了自己写作业时候,又忘了。有时候,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进取不服输的心,让所有作业都摆出来看看。优秀的作业受到称赞,不好的作业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业写得不好的同学,可能会痛下决心把作业写好,于是字会规范几天,过了一段时间,又忘了。又回到了原样。作业展览,只有经常举办,效果才会好些。

  措施虽说多,但归根到底是如何抓住学生的'心,如何让学生从心里面意识到字写规范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从心里面自己意识到重要性了,才会自觉主动把字写好,收效也是事半功倍的。

  五、  学生不爱动脑筋。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自己动脑筋了。可能是由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的原因了,有了问题,百度一下,就会出来很多条答案。完全代替了学生自己的理解。现在课文全解一类的书籍比比皆是,学生看了课文全解,根本不用在自己动脑筋了。于是有了问题,找课文全解,课后问题的答案,各类工具书上,答案一目了然。学生上课时也懒得自己再记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脑袋越来越懒了。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就放那里不写了。或者等着抄同学的,或者等着老师讲解的时候,把答案抄上去。到了高年级,上课发言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关键是很多同学不善于动脑筋,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四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时间不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给学生语文营造更广阔的想想空间,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 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到中去,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03-07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困惑10-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困惑03-07

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反思范文09-19

英语阅读教学的困惑10-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困惑10-08

物理复习课中困惑与思考06-08

成长中的困惑作文(精选104篇)05-1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的培养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