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时间:2021-06-19 13:49:28 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一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的孔凡弁、刘世茂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2.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内容的选择上,各小学共同的做法是,力求拓宽课外读物的层面。上海版语文教材对课外阅读极为重视,出版了一套与上海版语文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教师使用方便,既能巩固课内相关知识,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它为每册教材都配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课本,如《门铃叮咚》、《别说我小》、《七色彩虹》、《月亮的家乡》、《太阳的颜色》、《甜甜的荔枝》、《可爱的白鸽》、《星星的秘密》等,书中的儿歌、笑话、科普小品、散文、历史知识、名家名篇,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为中年级学生选读的课外书籍有,小说《宝葫芦的秘密》、《西游记》、《我的大学》,科幻作品《儿童科幻小说选》和浅显的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还有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高年级学生的读物为《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在人间》、《花季》等现当代作品,《科学五千年》等科普书籍,《海底历险三十天》等科幻作品,以及历史、地理、天文书籍,如《历代爱国主义英杰故事》、《美丽的西双版纳》、《宇宙纵横谈》等。

  南昌市珠市小学规定学生课外诵读的古诗大多出自《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儿童启蒙古诗三百首》等古诗蒙学书籍,并从中选择一百首琅琅上口、浅显易懂、简明易记的(不包括语文教材中的31首),供三至五年级学生课外诵读。

  3.课外阅读的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晚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C、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闰土》,就推荐鲁迅《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求是明确的,方法是生动活泼的。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当然,并不是每本课外阅读书都是这样详细指导的,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求每次阅读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3.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是指:小学生在课外能主动地,有选择地去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加以鉴别,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第二,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第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二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利用文中的插图作为拓展点。

  课文中的插图大都是课文中重点的段落内容和课文中心的体现,学生能从中直接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心的素材。所以抓住教材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利用课外阅读所积累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的方法之一。在进行《走,我们去植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恰当的语气读好课题,并通过讨论理解少先队员去植树时的高兴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观看插图,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先队员此时的心情非常高兴。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句从不同的角度(人物的动作、神态、姿势等)去说,一两句、三五句,只要能做到内容具体就行了。这样,既了给学生一个把课外知识在课内释放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少先队员们为自己能为绿化家乡,美化祖国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而无比高兴的内心世界。

  二、利用文中的标点符号作为拓展点。

  一篇精美的课文总是由文字和不同的标点符号组成,恰当的标点符号往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所以,抓住标点符号把学生课外知识引进课堂,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使课堂教学紧紧地围绕重难点进行。在进行《走,我们去植树》一文时课文第二节中有一个省略号。为了运用这个省略号把学生的课外知识释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句式:在荒滩上植树可以  。在公路边植树可以  。在沟渠上植树可以   。在山坡上植树可以  。在   上(边)植树可以   。学生按这样的句式说话,既说出了要表达的语言,又明白了植树的好处,而这正是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三、利用课后设计的训练习题作为拓展点。

  在苏教版现行教材中每一课后编者都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课外调查、访问或亲自动手翻阅资料才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做课前的知识准备工作,然后到课堂中来进行知识汇报。这些知识大都是对课文中心的进一步提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走,我们去植树》的课后让学生按树的名称、外形、作用的顺序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树木。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向同学介绍了十几种树木,有的树木名字连老师都没有听说过。

  四、利用仿说作为拓展点。

  仿写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仿说则是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表达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有效途径。因为它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让他们在说话时有了参照物,能够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学生对这种说话方式兴趣极大。教材中的《燕子》一文的第一节对燕子外形的描写不仅内容具体、词语优美,而且句式简练,是学生说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外形的最好参照物。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明白作者不仅由整体到局部写出了燕子的外形,而且写出了各部分的特点,我们在描写自己熟悉的动物外形时也应做到这一点。学生顿觉眼前一亮,有话可说。学生把熟悉的家禽、家畜说得非常生动形象。

  五、抓住关键词语作为拓展点。

  一篇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有的起到提纲挈领点明中心的作用;有的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有的则是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我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在《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教学中,公仪休一次拒绝就让送礼人无可奈何,这就给了我们的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了让公仪休能收下礼物,请大家为管家再想想办法。那么公仪休又会想什么办法拒绝呢?”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了管家智囊团和公仪休智囊团,分组讨论,派代表到课堂前面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送礼人的虚伪,也体会到公仪休的廉洁。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总结11-09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06-25

小学课外阅读教学总结11-09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03-09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03-06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点07-14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06-28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读后感05-31

语文教学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