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要如何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目标的确定,吸纳了现代阅读理念,新课标如此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时,都渗透着这种理念。总体目标为: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总目标表明,阅读教学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总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的。总目标正是把学生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看待的,从不同维度提出了要求。
新课标从方法与技能、知识学习、一般目标、实用性文章、文学作品、课外积累与背诵六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具体目标,下面分别探讨具体目标的设计及意义。
一、阅读的方法与技能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维度,并将其与知识与能力维度融为一体,这在阅读目标系列中体现得很明显。归结起来,新课标的阅读目标中共涉及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运用。
1.加强朗读
新课标规定,初中学段朗读目标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该目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而且扩大到课文以外的其它阅读材料。
2.重视默读
新课标规定初中学段默读目标是: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学习略读和浏览
新课标规定初中学段这方面的目标是: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略读是与课堂最常用的精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而在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略读”是粗知文本大意,而“浏览”重在提取所需信息,扩大知识面,多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尤其注意通过书(篇)名、作者、大小标题、段落的起结、图表等提示性信息,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4.强化诵读
新课标特意提出了诵读方法,而且在这方面规定地很具体。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诵读目标表明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积累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新课标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突出“读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这一朴素的做法,是学习语文最根本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要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读出丰富的语文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读出文化品位、审美趣味、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
二、阅读的知识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不主张系统地讲授知识内容,但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对阅读者和阅读过程来讲都是必要和有用的。新课标规定: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这个语言环境,首先是指文章的整体,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前提是对整个文本有初步的感知,这是理解词句含义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其次,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第三,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己探究性地理解词句。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可以看到,这一目标对词汇、语法、修辞、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学习的要求,都与课文阅读相关联,或要求帮助理解课文的`语言难点,或要求体会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的一般目标
文章的一般阅读,就是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规定: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一轮、抒情等表达方式。
这些目标要求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
这些表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求阅读行为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然后是“理解分析”,最后到“品味赏析”。后二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
这些要求,都是强调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质疑、合作、探究,是把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引向深入的标志,最后得以在群体阅读的条件下,师生相互促进,共享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水平。
四、实用性文章的阅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段实用性文章阅读目标是: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即对作者的写作立场和思想观点作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和提炼,无须作全面的文章分析,主要为实用目的而认知、筛选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议论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提炼文章的观点,找出支持观点的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在逻辑上的相关性,对观点和材料做出简单的评价。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把从中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也纳入目标要求,因为读这类文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
五、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体验”“领悟”和“品味”的过程中,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新课标表明古诗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六、积累背诵和课外阅读目标
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育的特点就是“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诵读是积累的好方法。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新课标明确了课外阅读的目的、任务。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有如下几点创新:
1、体现以人为本
新课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关注个体,体现以人为本。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要求。
2、关注能力、习惯培养
新课标强调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强调阅读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养成默读的习惯”等要求。
3、鼓励合作交流
新课标规定,“……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从中可以感受到,课程标准强调交流,强调合作。
4、重视扩充阅读积累
积累背诵与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总目标要求,“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5、强调联系生活
生活是阅读教学的活水源头,新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等。
我们从初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上来看,认识到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
一、会读,二、积累,三、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四、注重阅读能力培养,即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评价赏析能力。另外,“迁移运用能力”在课标中虽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人教社编的九年义务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大量的比较阅读等都体现了拓展迁移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不管它的教学模式怎样,都应该体现“整体感知——理解分析——品味赏析——拓展迁移”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和逻辑顺序。
因此,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操作依据和理论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03-08
英语阅读教学目标03-29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03-0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03-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3-08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03-06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03-08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03-0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系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