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 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咏怀古迹》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上课背景
1.《咏怀古迹》(其三)是典型的咏史诗。我查阅了初中教材,仅仅《潼关怀古》这一咏史诗歌选编人教材。仔细比较,《潼关怀古》和《咏怀古迹》(其三)的阅读方法还是有差异的。所以,真正对于咏史诗的认识了解,是从本节课开始。
2.高一学生学习诗歌的历史悠久,但真正独立地阅读诗歌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初中的诗歌较浅易,以老师解析为主。中考考的是课内诗歌,学生自主阅读赏析诗歌的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3.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等特征,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之学习必修三时学生刚进入唐诗的学习,他们对诗歌阅读的方法、诗歌的常识掌握了解不多,诸多原因,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惑。
二、我的设计前提
考虑到《咏怀古迹》(其三)理解难度不大,诗歌蕴含的情感也并不高深,所以,我在课堂尝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把握诗人的情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我设计的依据是:
①此前,我们学过《过秦论》,我曾给学生说过“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虽然对象是“国”而不是个体的“人”,但其道理是想通的。我们还曾做过“用典”的练习,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其中“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诗人借屈原、白居易自况,表达对自我品性高洁却不幸被贬逐黜放的命运的愤愤愤不平。
②课前,学生已经学过《秋兴八首》(其一)、《登高》等诗歌,我对诗歌的阅读方法做了讲解。如诗歌“五读”法,即要注意读标题、读作者、读情词、读意象、读注释。我还情调诗歌是浓缩的艺术,要细品,还要借助于想象,进入诗境。
③录像课前一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注释梳理诗意。
三、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由表达自我思想的能力。
我所教的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郊区或农村,自信不足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他们大多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用“词”而不是“句”。有些学生内心有想法,可是不敢表达。
2.对学生的认识不足
虽然老师传授了相关知识,可是,它是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本节课,我对学生估计不足,他们对于如何去赏析诗歌还很茫然,在学习诗歌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老师的帮扶。
4.老师操之过急
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设,但是,这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达成的。我对学生的评估过高,带来了学生思维的困惑。
四、我感觉满意的地方
这是一堂真实的课。从最初了解诗意到最后悟读入情,学生在思维和活动方面,呈现出“进步”的趋势。我没有刻意追求课堂外在的“流畅”“美”,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
【高二上册语文《咏怀古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咏怀古迹教学计划10-26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设计07-12
咏怀古迹杜甫教案11-04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05-09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06-28
《咏怀古迹其二》的诗词评析11-23
《咏怀古迹》的优秀教案设计06-28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析06-29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赏析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