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孔子的语录汇编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什么样的语录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的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语录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语录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的语录2
1、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EM(拓展即孔子,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4、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6、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
8、孟子的思想集中反应在《孟子》一书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认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重民轻君”是他“仁政”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哲学上,孟子是一个性善论和唯心主义者,继承孔子的天命论,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要求人们依“天命”行事,并提出“百年必有王者兴”这一唯心史观。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视培养贤才,认为“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不信仁贤,则国空虚,”“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乐的事。
9、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0、孔子曰道不远人。芸芸众生中,普通平凡的我们,仿若茫茫浩瀚天地间一颗渺小的尘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珍惜当下,通过努力,才能体会到诗与远方的价值。"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3、鲍鹏山,百家讲坛主讲人作家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既守得书桌之寂寞,埋首典籍,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又能面对追随的目光,侃侃而谈,诚挚而专业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14、孔子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论语.阳货》
16、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黑尔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丁尼生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孔子任何事物都不及“伟大”那样简单;事实上,能够简单便是伟大。——爱默生往往是复杂的,使复杂的简单化除了暴力就别无他法。——芥川龙之介简单是终极的复杂。——达芬奇简单生活的麻烦在于,它是快乐的,丰富的,有创意的,却一点也不简单。——DorisJanzenLongacre简单地活着,其他人可能只是简单地生活。——伊丽莎白锡顿华丽常常伴随着伟大,幸运更经常地来自于简单。——威沃森当你简化你的生活,宇宙的法律将更加简便;孤独不会孤独,贫穷不会贫穷,也不虚弱无力。——亨利大卫梭罗(梭罗)大自然总是在蠢人面前露出简单的特征。——托富勒
1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述而》
2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
22、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欧洲)谚语
27、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隅反,则不复也。”
28、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9、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3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1、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便是老年时代。孔子说他自己至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成熟,在于找回童年时代对待游戏的那种严肃认真的态度。
32、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33、诚信为立身之本,要做到诚信,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轻易承诺,这样才能避免背信弃义。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答应别人的要求事后又做不到,这样的人就不会获得他人的信任。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要一诺千金。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人的言行要以诚信为本。
34、“仁义礼智”被孟子当作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宣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端也,犹其有体也。”人有体,是人之为人的外在表征,人之有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无此心,不仅不是君子,甚至是不是人都值得讨论。所以孟子进一步强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汉代之后,“仁义礼智”以外,又加上了“信”。《说文》解释,“信,诚也。”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可取得他人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35、什么是爱岗敬业?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我想,一是指责任。我们要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二是要精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本专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36、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8、可是在孔子看来这些也不是孝!孔子认为,要称得上孝,一定要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愉悦的表情对父母有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是提意见的方式要轻微婉转,如不被采纳,依然要保持恭敬,不得触犯父母。虽然难免会有意见,但不怨恨。
39、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
40、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这次竞选成功,我一定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好好学习,用旺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来做好班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主动帮助困难同学,做老师的好帮手,做同学们心目中的好榜样!
4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孔子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4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4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孔子)
4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4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孔子
48、大德必得其寿。(孔子)
49、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孔子
5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孔子的语录3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朽木不可雕也。
1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9、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子曰: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4、子曰: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5、道不同,不相为谋。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孔不学礼,无以立。
2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3、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3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3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7、父母,唯其疾之忧。
38、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9、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0、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的语录4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盗比於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於是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於予,恒颓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静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
,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
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
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祁子曰:丘之祷
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
不遗,则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
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
无间然矣。」
孔子的语录5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论语》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0】: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1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1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2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 《论语》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孔子的语录6
1、赤之闷胍玻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6、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7、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2、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1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0、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2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语录7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语录8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3、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9、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6、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17、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1、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的语录9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3、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4、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7、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2、以约失之者鲜矣。
2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5、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26、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27、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8、子曰: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0、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31、故君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3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3、孔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4、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6、放於利而行,多怨。
37、虽然贫穷也不谄媚,富有也不骄傲,富贵仍然好礼。
3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9、贤哉,回也。
4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2、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43、巧言令色,鲜矣仁。
4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5、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4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48、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
49、父母,唯其疾之忧。
50、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孔子的语录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语录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 :“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
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不迁怒,不贰过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孔子名句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孔子名句
·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语录
·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 不学礼,无以立。
·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孔子名句
·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过,则匆惮改。 —— 孔子名句
· 不迁怒,不二过。
·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语录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名句 ·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礼之用,和为贵。
·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 孔子名句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 孔子名言
· 有教无类。
·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孔子名句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孔子语录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 孔子语录
·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 孔子名句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的语录11
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听其言而观其行。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4、吾日三省吾身。
1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6、不迁怒,不二过。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4、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1、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4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4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5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62、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3、礼之用,和为贵。
6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6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6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0、不迁怒,不贰过。
7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3、小不忍则乱大谋。
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7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7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8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86、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9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9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5、巧言令色,鲜矣仁!
9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9、不学礼,无以立。
10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0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0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03、过,则匆惮改。
10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5、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0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0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0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0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1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孔子的语录12
1、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9、不学礼,无以立。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0、朽木不可雕也。
2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2、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25、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26、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7、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8、子曰: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9、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0、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3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3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33、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34、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5、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3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9、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1、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42、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4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5、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46、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的语录13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论语》
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论语》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论语》
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11、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1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论语》
13、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1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1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论语》
1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论语》
17、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论语》
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论语》
1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论语》
20、民无信不立。 ——孔丘
孔子的语录1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语录15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 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孔子的语录】相关文章:
孔子的语录06-15
孔子的语录05-20
孔子语录07-28
孔子语录全文05-18
孔子经典语录05-20
关于孔子的语录06-25
孔子语录初中06-25
孔子语录19则06-25
孔子语录 初中05-21
孔子语录 英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