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怎样提高父母的威信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中怎样提高父母的威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育孩子一定要选最佳的时机。
农民种田要抓住农时,战争要抓住战机,教育孩子也一样,一定要选择最佳机会。同样的教育,若时机选的不一样,其效果是大有区别的。比如说电影《牧马人》中的主人李秀芝,在爱人落实政策时补发了大笔工资,他们天真而幼稚的儿子说:“呀,这么多钱,长大了我也当右派!”,影片的主人公就抓住这一时机不放,教育儿子说:“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来。花的才有意思,不是自己挣来的一个也不要!”话虽不多,但体现了劳动妇女的自强、勤劳的高贵品质,同时也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火候”。这样的“火候”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找到,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这种最佳时机。
二、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机智”和艺术相结合。
当孩子与父母提出的要求发生“顶牛”的时候,应采取迂回的办法。转移注意力,艺术而又巧妙的处理,这样可以待他的情绪稳定时,再进行教育,比如你带孩子去百货大楼的儿童玩具店参观时,本来想让他开阔眼界,可他见到上百元的儿童车非买不可,不给他买的原因有二点,一是家里的一台旧的,第二是今天没有带那么多钱,但他又哭闹不止,围观的人也很多,你被他闹的满头大汗,在无法离开百货大楼的情况下,你忽然想起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说:“昨天我听你老师说你在幼儿园用积木盖的小楼很漂亮,,而且盖的又快又好,来,我们看看这些积木和你们幼儿园的积木是不是一样的。”他一听一定会把眼盯在积木上,这时哭声停了,并跟你向积木走去,并选了一付新颖的积木,他同样会高高兴兴的跟你回家。这样的教育方法就是“机智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这需要父母善于针对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孩子在被激怒时,父母要学会冷处理。
当孩子发生争执和打架时,情绪是很不稳定的,父母要何等到耐心、耐心、再耐心!冷静、冷静、再冷静!如:两人争执让你评理时,你看了他们都怒气冲冲的样子,你要冷静沉着的放下手中的事,笑着说:“你们俩有意见,对我也有意见呀?”这种突如其来的发问把他们两都搞愣了,而且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没有”,这时你说“那好,先把这个苹果吃完了再给你们评理,在吃东西的时候谁也不许说话。吃东西讲话不卫生。”等苹果吃完,气也消得差不多了,这时你不必急着问他们吵架的事,机时是问他们苹果好不好吃?他们一定会说“好吃”,你趁机说:“光吃苹果不行,得帮我把垃圾倒了。”等他们抬着垃圾倒完时。你再说“刚才打架对不对?”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互相指责了,只有抢着承认自己的“不对”。但你还是要问明情况,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你可以适当的批评几句,给他讲明友谊有道理,他们会心服口服的互相道歉,这时你可以说:“好了再一块去玩会吧。”如果你一开始就问他们谁对谁错,肯定谁也不肯认错。但有的家长修养级差,只看见自己的孩子好,生怕自己孩子吃亏,这是很坏的家风。这种雨过天晴的处理叫“冷处理”,这种化怒为喜的转移办法就是“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意树人”、“以行练人”。这即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教育了别人的孩子,你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威信,相反,两个孩子的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争理,到底能争来什么呢?争来的结果是惯坏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认识不到错在哪里,家长的威信都丢了。这样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很多。
四、对孩子要“严”、“爱”适度。
有不少的父母对“严”和“爱”掌握不够适度,错误的把百依百顺视为“爱”,也有的认为严厉的管教就是“爱”,还有的人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和错误的认识。
真正的“爱”孩子,一定要全面的分析孩子的特点和优缺点。正确的引导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不应该怎么做,要使他们真正的认识到: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恶,什么是丑。要及早的指出他们可能发生的缺点,要采取表扬具体而批语抽象。要做到慈爱不是溺爱,管教不是强制,放手不是放任,严格不是打骂,真正的在孩子身上体现出:“严中有格,严爱结合,爱、严适度”。切不可搞那种忽冷忽热的家庭教育形式,那样孩子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拓展阅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你到八十岁了,还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不能;现代家庭基本上是2-6 个家庭成员面对一个孩子,而学校教育是2-6个教师面对几十或上百个孩子,差距显而易见。”在晏秀祥看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下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特长挖掘更多地要依靠家庭教育。其次,孩子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 人、做事等等,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基本上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孩子人格的培养等等,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个人成就 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和“好奇心”等心理营养,也多数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但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父母却常常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原本的航道。
别占老师的位置
典型场景:孩子回家,刚刚丢下书包,妈妈就问:“宝贝儿,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啊?赶紧去写作业,然后把功课复习一下哈。”到了晚上9点,孩子的家 庭作业终于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了。爸爸拿起语文书严肃地说:“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我听,然后把明天即将要学的课文先读两遍。”
专家点评:父母肩负教育孩子的重任,但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有人提出把父母培养成老师的助手,对这种提法,本人不敢苟同。尽管父母有义务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师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助手是什么,词典解释为“协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为老师的助手,那父母理所当然就成了“协助老师做事的人”。果真如此,“父母”哪 里去了?倘若老师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的生活空间中处处都是老师,父母和老师做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对孩子来讲,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 息的事情。可今天的不少孩子,就处在这种境遇之中。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做人。在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方面,老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高手,而在教孩子做人方面, 父母有自己的优势。父母和老师在教育方面有交集,但不是重叠,了解了这一点,两种教育就可以优势互补。若父母空着自己的位置,挤占老师的位置,那就可能 “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于别人的田没种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别抢孩子的位置
典型场景:年轻的妈妈陪儿子参加周六兴趣班,妈妈一边走一边看表,显得很焦虑:“儿子,快走,要不就迟到了。”妈妈说第一遍儿子没反应,说第二 遍儿子还没有反应,说第三遍的时候儿子不耐烦了,猛一回头,非常气愤地对妈妈讲:“迟到了关我什么事啊?”儿子的如此反应让年轻妈妈深感委屈。
专家点评:这组镜头如果母子的角色调换一下就对了:儿子一边走一边看表,并不断提醒母亲,再不快走就迟到了,说到第三遍时母亲不耐烦了,气愤地 对儿子说:“迟到了关我什么事啊?”帮助孩子成长,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事事出手,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而且会给孩子成长帮倒 忙。可为什么我们日常所见中,第一组镜头多、第二组镜头少呢?道理很简单。孩子从小到大,母亲都自觉充当了孩子时间的管理者:孩子起床母亲叫,孩子吃饭母 亲催,孩子上学母亲提醒……孩子已经习惯了这些都是母亲的事,所以才会出现以上反应。
晏秀祥说,现实生活中,孩子放学回家,80%左右的家长就会立即帮孩子摊开书本、准备纸笔,自己拉过凳子坐孩子旁边督促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 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作业反正是父母着急上火,自己有什么理由把作业放在心上?因此,尽管你嘴巴“长”在他身上,可人家依然慢慢腾腾地“磨”作业!在晏秀祥 看来,孩子“磨”作业,更多地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因为做作业原本是孩子的事情,孩子的事情,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父母越主动,孩子就越被动。
找准自己的位置
典型场景:假设孩子是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如果放开了让车子跑,时速160至200公里不成问题。可这辆车是如何运行的呢?在车子前面拴了几条 绳,爸爸妈妈在前面拼命地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后面使劲地推,一家人忙得满头大汗,可车子的发动机没有打着。试想一下,这车子能跑得快、跑得远吗?
专家点评:晏秀祥强调,父母别重复老师的事,别抢做孩子的事,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孩子明了知识的真正意义,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让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值得做的事。
为孩子补充心理能量
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免不了会遇到种种困惑、困扰或委屈,做父母的对孩子情绪的任何变化,都要细致入微观察,及时找到孩子情绪变 化的原因,并通过坦诚交流,对孩子耐心疏导,让孩子在家中能彻底丢掉负面情绪,获取足够心理能量,轻松、愉悦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之中。
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是父母经常争争吵吵。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会让孩子压抑、焦虑、缺乏安全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压力不仅不能及时缓解,还会在家中装满一肚子委屈。如此状况,孩子的成长能如家长所愿吗?
引导孩子自觉主动
在学校压力大,课程繁多会让孩子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磨作业”也成为了家长们共同的纠结。晏秀祥建议,适 当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分量减少,让孩子有一个过程去突破内心的阻力,并树立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比如说,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用同一步调增 强孩子的主动行动力,可以和孩子商定,当妈妈干完家务,如果孩子能完成作业,就和他一起阅读一本新买的故事书;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培养孩子主动自我激 励,引导孩子养成自觉主动的习惯,是比简单督促更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常对父母有所不满,因为伴随成长而来的自我要求,总和父母的规定相冲突,父母必须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顺利地成熟长大。 在晏秀祥看来,家庭教育所包含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比如说,让孩子学会宣泄不满情绪,平时除了认真倾听孩子的不满心声, 还应该以民主方式处理孩子不合理要求,并懂得以退为进说服教育的技巧,可以用实际利弊得失来对待孩子的任性态度,并给孩子一个发泄的空间。相比学校教育,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管理情绪方面的合理引导,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有优势。作为父母,别忘了告诉孩子,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是独特的,并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让孩子知道他 存在的价值,增强他的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创造自己的个性与未来。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自己就是无价之宝,让孩子做一些容易做的事情,弱化孩子的错误 突出其取得的成绩,重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责备孩子之前必先赞美,强化优点使孩子不断地进取,用高目标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回忆过去的成绩重建信心, 培养孩子一些特殊的才艺,必要时可以用运气说法来减弱孩子的自卑感。
变孩子的缺点为优点
由于母亲会时常提醒要改的缺点,所以孩子本身也会知道,但是,自我要求高的孩子,会常常顾虑自己的缺点,所以母亲直接责骂,往往会得到反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帮助孩子,将缺点转化为优点。比如说,用适当的方法让孩子正视缺点,借故在孩子面前指责其他孩子的过失,分清孩子的缺点与个性,改变 孩子的立场让他自律律人。在晏秀祥看来,孩子的缺点和优点可互换,父母应该通过适度惩罚或其他方式来暗示孩子的缺点,而不应该用权威来压制孩子。
使孩子的自我得到成长
晏秀祥指出,在与孩子沟通时, 父母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 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的形成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地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比 如说,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用温和的语调交谈,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只 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等。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对孩子知识的积累,那么家庭教育中那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是帮助孩子内心自我成长的 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中怎样提高父母的威信】相关文章:
怎样提高初中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威信05-28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该担当怎样的角色03-04
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与子女沟通07-24
怎样提高酒量08-12
怎样提高作文11-19
怎样提高演讲12-06
班主任威信是怎样炼成的心得体会08-13
雅思口语怎样提高07-05
怎样提高口语英语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