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百文网手机站

浅析对比修辞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1-06-19 15:43:07 写作 我要投稿

浅析对比修辞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英语写作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强调的核心技能之一,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更是学生对综合应用英语水平的直接反映。笔者通过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发现,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语法层次的问题有待学生英语基础的夯实,而“中式英语”及英文谋篇布局问题的产生都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密切相关。以探讨二语学习者的写作问题为主要研究范围的“对比修辞”理论通过对比母语与二语在修辞上存在的差异来研究二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浅析对比修辞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对比修辞理论概述

  对比修辞概念 (Contrastive rhetoric) 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 Kaplan于1966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英语作为外语的作文与英语作为母语的作文间的差异。1988年,Kaplan将对比修辞概念进一步诠释为“跨语言、文化间的对比”。具体说来,对比修辞可以定义为“对两种语言在语言的选择及篇章结构方面存在的文化共性与差异的对比研究”。它通过对比分析,解释母语与二语在语言使用、篇章结构、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重视母语修辞方式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干扰作用。就中国学生来说,汉语是母语,英语是二语。在学习英语(二语) 时,他们往往受到母语 (汉语) 的影响,在表达阶段 (主要是说和写) 由于母语的惯性思维,而导致英语的表达不地道,甚至是不符合英语的成文习惯。这一理论对于二语教学,特别是二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笔者自2013年起担任高职 《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常有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有限,语法错误多

  高职学生几乎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一是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语法不清,英语语感差;二是平常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不多,没有积累词汇和习惯表达的习惯。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温习基础语法,多看、多读、多记、多背来克服。

  2。在语言使用上,大量存在“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的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显然,“中式英语”是不标准、不地道,甚至是不能为英语母语使用者所接受的英语表达方式。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平常批阅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常会看到以下这样的表 达 :“I very like…”,“There have…”,“goodbody”,等等。正确的表达应当是:“I like…verymuch”,“There is/are…”,“good health”。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表达,是因为学生从中文的角度,认为“我非常喜欢”就是I“very”like;“那儿有……”就是There“have”;body有身体的意思,所以“好身体”就是good“body”。

  从对比修辞的角度来说,出现“中式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套用汉语的思维模式,从而生成汉语式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学生由于单词量有限,记单词时又常常只停留在单词的.中文字面意思,不了解单词的词性、涵义、前后搭配,也不了解英汉词汇使用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时不自觉地将汉语的运用习惯直接搬到英语中。对于充斥于学生写作中的“中式英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

  (1)记单词时不仅要记单词的中文意思,更要看英语的解释。因为中文意思往往比较简单,而单词的涵义多只能通过英文的解释来获悉。另外,记单词时应当结合上下文来记,而不是单纯记单词本身,否则就容易出现搭配不当、词性使用错误等问题。

  (2) 多阅读英文文章,特别是英语原文文章(即非中国人写的英语文章),培养语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语感的养成是一种微妙的体验,学生可能说不清为什么“I very like…”是不对的,但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错误表达,这便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对于学生完成汉语思维向英语思维的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Kaplan发表的 《跨文化教育中的文化思维模式》(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一文中曾提到,非英语文化的修辞模式,或者说思维模式,完全不同于英语文化的修辞模式。外语的写作就是从母语的语言习惯过渡到外语语言习惯的过程。在写作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上的差异,而不是想当然地用汉语来简单套用英语的词汇和句式。

  3。语篇连贯性差,缺乏自然的段落衔接

  著名的翻译家尤金·A·奈达曾说过:“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汉语是意合语言,重视词语、主题,强调意义上的关联,而不在意词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形式衔接。在表达时,汉语倾向于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常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句子成分一般通过并列、标点和语调在意义上连接而构成句子句法关系。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其侧重语法、主语,强调形式和功能,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求用形式标记表明。因此,英语中有大量的逻辑语法连接词语来直接显现英语语句间结构的关系。比如,中文可以说:“太晚了,我不想去。”这两个分句不需要连接词,中文读者也能从意义上推断出“太晚了”这个分句表示的是原因。但同样这句话若用英文讲,就不能只是说:“It′s late, I don′t want to go。”没有连接词,只用逗号来连接两个分句,这违反了英文的表达习惯。而这又往往是许多高职学生在写作时会犯的错误。

  之所以如此,从对比修辞角度来说,就是因为汉语母语者受到汉语逻辑思维的影响。反映在语言输出上,不自觉地就会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如上面那个例子,学生就犯了“逗号连接错误”。再比如,中文可以这么说:“商店都关门了,我买不到白糖。”换成英文,如果按照中文的习惯直接说成:“All the shops are closed, Ican′t get any sugar。”便又是错误。在英文里,“Allthe shops are closed”跟“I can′t get any sugar”在语法和意思上都是完整的,已经是两个独立的主句,不能直接用逗号连接。正确的表达应当是:两个句子间用句号连接;或两个句子间用逗号连接,但必须加上连接词,因此处是因果关系,所以可以加上“because”或是“so”,变为:“All theshops are closed, so I can′t get any sugar。”或“I can′tget any sugar because all the shops are closed。”

  语篇连贯性差的另一个表现是,由于缺少连接词和过渡性词语,导致写作出来的文章充斥大量的简单短句,句式单一,让人感觉没有重点,又很单调呆板。比如以下这段话:

  Huang is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e is abouttwo meters tall。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We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

  这些句子看起来都没有语法错误,但不能算是好的作文,因为上下句之间没有自然的连接,句式也过于单一。如果可以用上一些连接词,且句式上稍作调整,这段话就会变得更加流畅,也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Being a new member in the team, Huang is abouttwo meters tall。 We all feel happy to have him with usbecause he is the tallest man in the team。

  高职学生在写作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可能意识到需要用连接词,但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连接词。原因是他们要么理不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要么是他们平常积累太少,想不到用什么合适的连接词。如此一来,在写作时,会出现滥用并列连词“and”的情况。比如:“I had spent a sleepless nighton the train, and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这两个分句间存在的是转折关系:“虽然我在火车上一夜未眠,但我并不觉得累。”此时用并列连接词“and”来连接显然不合适,应当改为“Though I had spentan sleepless night on the train, I didn′t feel tired at all。”

  再比如:“He took a walk, and he came up with abrilliant idea。”这两个分句如果用“and”来连接,便无法表现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读者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他去散步跟他有了个好主意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写作出这样的句子,可能是他们不清楚该用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两个分句间的关系。可将这个句子改为“When taking a walk, he cameup with a brilliant idea。”如此一来,读者便明白了:“原来他是在散步的时候有了灵感,想到了个好主意啊!”对于语篇连贯性的提高,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与汉语、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平常,让学生多阅读英文文章,分析英语中的长句结构,理清句子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做一些短句连接为长句的练习,特别注意连接词的使用。

  (2) 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各类连接词,留意英文文章中的过渡。

  (3)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英汉互译的练习,让学生通过两种语言间的翻译,体会句式结构上的差异。同样一句话,用英语是这样表达,用中文时却要适当转变,反之亦然。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应能感受到两种语言的差异,从而在写作上更加注意。

  4。对主题的论述过于含蓄,废话太多,不能明确段落乃至文章的中心

  高职学生的写作多为议论文,需要围绕某一话题或是某一观点、论点展开自己的论述。议论文旨在使读者同意并支持文章所提出的论点,劝说读者或改变主意、行为,或赞同文章中提出的建议、政策、行动策略。典型的议论文包括三个部分:引论——提出讨论的问题并阐明讨论此问题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本论——摆出论据,证明论点;结论——重申文章开头提出的见解或主张。在写作中,笔者发现学生们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对于已给出的观点不置可否,模棱两可;或是虽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论述时却拐弯抹角,说服力大大减弱;还有就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论据、细节来支撑文章的论点,甚至写着写着就离题,导致整篇文章缺乏统一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还是跟英汉思维模式不同有关。

  东方文化的特点是高度的间接性,即作者通常不直接讨论主题,不清晰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而是用一些相关的观点间接、含蓄地接近主题。而英语文化的修辞准则是直接的,作者往往先清晰定位文章的主题或目的,随之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论证。Kaplan认为,英语为母语的人,其思维模式呈直线型 (linearity)。这种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论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反映在写作中,就是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段落的展开以演绎推理为主,各个句子都围绕并服务于段落的中心思想,与中心思想形成有机的联系,语义则按一定的连接手段将通文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东方语言,包括汉语在内,其修辞模式呈螺旋型 (spiraling struc—ture)。中华民族注重客套礼仪,宣扬谦逊谨慎。汉语的篇章结构往往是含蓄委婉的,文章的展开并非开门见山,而总是用大量的铺垫,迂回曲折地转入主题。在写作时,汉语母语者倾向于绕着主题外围讨论,从各种间接角度说明问题。这样写作出来的文章,或许词汇与语法上没有错误,但在构篇上却缺乏英语本族语的味道。多数情况下,英语母语者会认为这样的文章笨拙别扭,废话太多,拐弯抹角甚至不明其意。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英汉语言对比修辞上的差异。高职学生相对于一般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英语文化意识淡薄。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还要从英语文化的角度去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写作篇章上的语言敏感性,让他们明白英汉文化的差异会导致篇章结构、衔接、风格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写作课的教学,不应当只停留在要求学生写出正确英语的层面上,也应当从文章整体结构上就语篇的布局和安排给予指导和练习。

  三、结语

  对比修辞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很多方面为外语写作教学提供启发和帮助,为了让高职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英语语言,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我们应该把对比修辞研究的理论应用在教学和习作实践中,让学生们知道,写作不仅是一件学习如何用英文来写的事情,更是一个了解英语读者对写作的文化期望 (cultural expectations) 的过程,通过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克服倾向于使用母语文化中的语篇模式和修辞风格的习惯,从而写出地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章。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 Translating Meaning [M]。San Dimas: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16。

  [2]Kaplan, R。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1966,16(1):1—20。

  [3]蔡慧萍,方 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1—24。

  [4]杜金榜。从学生英语写作错误看写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2):43—47。

  [5]李 宁。对比修辞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双重性[J]。校园英语/高等教育,2015(5):26—27。

  [6]马广惠。国外对比修辞研究36年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3(3):3—6。

  [7]彭珊珊。对比修辞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07—110。

  [8]熊一婷。浅析高职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09(6):52—54。

  [9]杨艳兰。对比修辞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6):196—197。

  [10]虞秋玲。英语对比修辞研究与英语作文教学[J]。福建外语,2001(2):33—37。

  [11]张延君。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3(4):32—35。

【浅析对比修辞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章:

浅析多媒体在高校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11-13

英语写作常用句型修辞09-12

高考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0-21

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0-29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范文08-10

浅析英语阅读教学10-10

浅析网页设计的色彩理论08-13

英语四级写作技巧:对比08-17

托福写作:对比类作文写作模板10-05

英语写作中的常用句型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