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报内容三年级

时间:2024-04-07 14:04:57 志华 小报图片 我要投稿

清明节小报内容三年级

  生活是这样美好,趁着清明时节,把不快乐的,抛掉;把不喜欢的,甩掉;把不夸姣的,删掉。这个清明节,希望你昂扬起头,持续你幸福的下一站,记住快乐到永久。那么你知道三年级清明节小报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小报三年级,希望大家能喜欢!

清明节小报内容三年级

  清明节诗句

  ①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②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③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④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 白居易《清明夜》

  ⑤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⑥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 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⑦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⑧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 王安石《壬辰寒食》

  ⑨ 舞烟眠雨过清明。 ——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⑩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 韩偓《夜深 》

  清明节作文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回到了乡下,来到了外公家里。屋后有密密麻麻的竹子,还有钻出地面的笋芽儿,河边有许多的野菜:有野芹菜、鸭脚板、野木耳、水蕨子……特别是院子门口有几株引人注目的茶花树和桃树,茶花树开满了大红的茶花,桃树开满了粉红的桃花。我和哥哥好奇地数了一下,发现茶花有6片花瓣,128根花蕊,桃花有5片花瓣,51根花蕊。多数几朵花,数量就不一样。

  到了下午,我和外公、舅舅、妈妈、哥哥、弟弟一起去茅园山给姥姥扫墓。到了姥姥的墓前,外公用山刀砍了一棵小树,插在姥姥的坟墓上,把挂山钱挂在小树上,然后点燃蜡烛、鞭炮,最后我们都在姥姥的墓前拜了三下,就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妈妈:“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妈妈跟我说:“清明节给已故的亲人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扫墓是纪念先祖、缅怀亲人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去世的,我们都应该尊重、爱戴,心中常怀感恩之心。”

  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清明节习俗

  1、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人特意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老兄,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也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节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女子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故女子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开心,民间亦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2、折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支柳条,拿在手中把玩,亦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极为普遍的习俗。而且,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因此,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也有祈福辟邪之效。清明插柳,也可能与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习俗有关。不过,在今天,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损害,不提倡。

  那么,清明节为何要折柳呢?有流传下来的说法讲,清明节插柳植柳的风习,是为纪念各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并曾”尝遍百草“的神农氏。还有一种是说,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将其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来传入民间。

  虽然折柳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承载着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3、蚕花会

  清明节的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古代,清明节,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余项活动。这些活动,绝大多数都在船上进行,但也部分在岸上,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发掘。

  4、蹴鞠

  清明节活动中,“蹴鞠”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5、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清明节小报内容三年级】相关文章:

清明节小报的内容04-06

清明节小报内容03-25

清明节电子小报内容03-30

简单又漂亮的清明节小报内容04-02

清明节小报内容资料整洁又好看03-31

a4纸清明节小报内容04-01

清明节小报手抄报内容03-31

关于清明节缅怀先烈小报内容10-17

心理小报的内容10-18

数学小报内容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