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又简单的清明节小报内容

时间:2024-04-08 08:49:56 红萍 小报图片 我要投稿

漂亮又简单的清明节小报内容

  清明忙,短信忙,问好忙,祝愿忙。脚步忙,上坟忙,献花忙。陵寝忙,解说忙,孩子忙,笔记忙。再见忙,回家忙,清明节真忙。祝亲人节日美好!那么你知道漂亮又简单的清明节小报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漂亮又简单的清明节小报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

漂亮又简单的清明节小报内容

  清明节概况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民国时期,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93]。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放假一天,加上周末调休,则放3天假。

  历史沿革

  节气起源

  古代时期,清明节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八风”即八方来风,古代历书所说的“清明风”是来自东南方,东南方即《周易》所说的巽方。《周易》又有万物“齐乎巽”之语,“齐”即“洁齐”之意,农历三月一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这就是“清明”得名的来由。节日与节气不同,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的意义。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日,它的出现则稍晚一些,且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

  节日变迁

  古代

  据古籍文献记载,中国传统的扫墓开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西周时期的著作《周礼·春官·冢人》中就记载了祭墓习俗,并且设立冢人、墓大夫分别掌管朝廷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东周战国时期的文献《孟子·齐人篇》中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个齐国人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说明此时扫墓仪式已经较为寻常;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代文献《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了御史严氏跋涉千里回家祭扫祖坟。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也没有清明节一说 。

  唐代

  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统治者重视儒家治国的战略,以孝行天下,拜扫祭祖之风较为兴盛。唐玄宗把历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归入五礼之中,并下诏规定寒食节扫墓为“五礼”之一,并在清明日前二日,放假三天,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人们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至此,清明节作为节日开始形成,并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而上巳祓禊除灾的仪式在唐代更加娱乐化,曲水流觞等一系列春天欢宴形式兴盛,上巳节的内容也被融入到清明节中。

  宋元

  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再加上寒食被元人所摒弃,上巳节逐渐淡化,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冷食、荡秋千、踏青等风俗活动精华,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宋代诗人高菊卿在《清明》中写“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出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反映了当时清明节上坟祭祖的景况 。

  明清

  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明清时期还盛行清明节迎城隍祭厉的做法,“城隍”是我国民间信仰世界中的城市保护神,也是拘管亡魂之神,“厉”则是无所归依的孤魂野鬼。

  中华民国

  民国政府曾将清明节定为国定假日,也称民族扫墓节。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清明节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它曾在1915年被规定为植树节,在这天,机关、学校都要进行植树活动。人类离不开树木,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就是对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的倡导,国民政府还将这项活动与农业紧密联系起来。到1928年时,植树节被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3月12日),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的历史就此终止,但仍有一些地方保留了清明植树的做法 。

  节日习俗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据考古发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发现了万年前的墓葬,经加速器质谱(AMS)测定,年代距今13500年左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踏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清明节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由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用来训练武士。早期的鞠是以皮革制作的实心球,唐代的鞠出现了充气球。宋人很喜欢清明蹴鞠,《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都人出城采春,“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会船

  江苏省姜堰市、兴化市的溱潼会船、茅山会船被称为“水上清明节”,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各家先撑船划桨去祭奠无名阵亡将士,然后数千艘不同功能的船只汇聚在一起,共同参加表演、竞技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食俗

  青团

  青团一般将绿色植物浆汁揉入糯米粉团,而市面上大多青团都以麦青汁上色。麦青汁是将冬小麦榨出汁液,与水磨糯米粉搅匀拌和,再将其揉制成一个个圆团,包入各种甜咸馅料,上蒸笼蒸熟。出笼时,青团上再刷上一层油,色泽透亮,带着淡淡的艾草香味,吃起来口感又糯又软。青团原本是南方在清明节吃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但近年来,青团也逐渐在北方流行开来。每到清明,一个个包着满满馅料的碧绿团子,带着春天的味道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青团

  寒食燕

  寒食燕,也称子推燕,是山西地方寒食清明时的节令食品,用枣泥与面粉调和,捏成燕子形状,以纪念晋国先贤介子推。

  黑饭

  南方地区会吃一种特制的黑饭,明代杭州,“僧道采杨桐叶染饭,谓之青精饭,以馈施主”,称为“青糍黑饭”。各地清明饭因所用药料不同,风味各异,可作点心,亦可馈赠亲友,尤为儿童喜爱。

  鼠曲粿

  鼠曲粿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种绿色的小糕点,之所以叫鼠曲粿,是因为它的制作原料中有一种草本植物——鼠麴草(鼠曲草)。鼠曲草这种植物,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除了广东潮汕地区,在江南、福建等地,都会拿来做食物。每年清明节,除了用艾草皮做成的青团外,鼠曲草混合糯米做皮,也是不少人的选择 。

  各地特色

  国内

  广东

  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重视,对于宗庙、祠堂、祖墓的祭祀,历来被看作头等要事。每逢清明,不管是在海外的,还是离家乡不远的,都要赶回老家,同父老乡亲一起拜祭祖先,清明也成为合家团聚的日子。

  广东有“行清”与“踏青”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亲近自然,行清则是一家或一族人约定时间齐去扫山。每年拜山时,首先将祖墓周围杂草清除,然后扎纸,摆上祭祖金猪、鸡鹅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供品进行拜祭。完成拜祭仪式后,就地切烧猪配以鲜果茶点野餐聚宴,或回家聚宴。清明节在广东是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一些地方自古就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全族男女老少都参加,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港澳

  港澳的清明习俗与广东大体相同。清明时节,香港民众一般会到先人墓前拜祭,焚烧香烛、冥镪,清除杂草及供奉水果、香酒、鲜花、烧猪或白切鸡等。尽管香港大部分坟地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节当天交通依然拥堵。民众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清明是澳门的法定假期。清明扫墓祭袓是澳门居民很重视的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作“正清”,在清明当天扫墓叫作“行正清”。每逢清明节前后,“行正清”的人们除了自备香烛、冥纸以外,还携带了烧肉或是一整只乳猪、水果、糕点、酒等来供奉祖先。

  浙江

  在浙江,清明俗称祭清明,或“祭坟”拜太公。一般本族人拜太公提早几天祭拜,先祭拜太公,后祭自己各户的祖宗。祭清明时先给祖坟“加土”或“添土”,即用畚箕取土添加在祖坟之顶。祭品摆好,先点蜡烛,后点香,按人多少发香,由辈份高的,主祭祷词,然后大家一起跪拜。祭毕,小孩子可以分享清明馃吃。最后收拾祭品离开,所有的坟都要到过,全用同样的程序祭祀。 [45-46]

  江苏

  江苏各地清明节习俗不尽相同,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徐州人清明扫墓,犹称“上陵” (陵读音“林”,指陵地),将近清明时,徐州人便纷纷举家上坟祭祖,最迟不得超过清明节这一天。

  安徽

  安徽省内不同地区的清明节习俗也不一样。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合肥家家户户则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

  海南

  海南人清明祭祖时,还有吟诵祖训族规的民俗传统。海南各地建有“祖庙”,多在清明之际举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颂入琼始祖功德。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

  广西

  按照广西习俗,晚上扫墓是禁忌。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先扫祖坟,再扫家坟。在广西,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还有三牲(鸡、猪肉、鱼),寓意子孙衣食丰厚,年年有余。

  福建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闽南清明节习俗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力扫墓祭祖。 [51]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52]福州清明,东郊踏青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是一种球状的点心。

  山东

  清明上河图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

  湖南

  湖南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长沙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湖北

  湖北各市的清明节习俗各不相同。武汉清明节有“挂纸”习俗。有的人家以五色彩纸制作灯笼和幡标,挂于祖坟上,并鸣鞭炮,供祭品。坪坝、三阳、罗店、宋河等地还有抬香案、抬整猪至墓地祭祖的习俗。

  四川、重庆

  川东和重庆万州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四川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江西

  永丰县清明扫墓以清明节“前三后七”为期,九江各地则习惯在清明节前三天和后四天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大部分袁州区人选择在农历三月初三扫墓,只有少数外出工作的人才会在清明节赶回家扫墓。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59]

  贵州

  老贵阳人在清明这天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糕点、凉粉、凉面加卤菜、凉菜;锅魁加卤菜、凉菜。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

  陕西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青海

  青海人过清明节从春分过后就开始,俗称“田社”,从田社开始,就要准备上坟扫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扫墓,一直到清明节。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东安县清明插柳、看花。节前五、七日即有人祭扫坟墓,清明节当天则在自家堂上祭祖先。永平府以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酰酱。官府祭厉坛。元氏县清明节又称花节,人家买花置酒宴请宾客。

  国外

  印尼华人

  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

  马来西亚华人

  在马来西亚,华人公共墓园一般叫做“义山”,因此当地人常说清明节“上山扫墓”或者“拜山”。

  美国华人

  清明时节,美国南加州华人历史学会每年都会举办活动纪念华裔先民,并呼吁华人不要忘记先民在加州开疆辟土的贡献。纽约华人清明节这一天,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

  越南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与中国一样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清明节是越南民间祭扫先人墓和踏青的日子,祭扫者修理坟墓清除坟墓上的杂草、焚香烧纸、有些还献上鲜花。许多地方还有扫墓时燃放爆竹的习俗。在越南,清明节又称为汤团节。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时间接近,越南把二者结合起来,统一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吃凉食,比如汤圆或汤团。

  韩国

  韩国人有过清明的民俗。韩国的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但不是法定节日。韩国人喜欢用鲜花祭祖,在扫墓时,会放上鲜花以示对故人的怀念。为祖先或者逝去的亲人重新整修坟墓是重要的环节,家人一起去墓地清除杂草,并在墓前郑重地摆上酒、水果、年糕等祭品,跪下叩拜或者行礼祭拜。

  清明节诗句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梦回山枕隐花钿。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 张先《青门引·春思》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清明时节雨声哗。 ——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杨万里《寒食上冢》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杨万里《寒食上冢》

  清明节作文

  清明节,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和爸爸妈妈到革命公园游玩。

  公园里景色迷人,小鸟在枝头唱着欢乐的歌,蝴蝶在翩翩起舞。一颗颗柳树长出了嫩芽,像扎了一条条绿色的小辫子,在春风中舞动,美丽极了!玉兰树上开满了花朵,有白的,有淡黄的,还有紫色的,像一只只小酒杯挂在枝头。

  公园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小朋友在快乐地放风筝,老爷爷在打太极拳,叔叔掉在单杠上来回摆动。广场上许多人在跟着优美的《小苹果》的乐曲,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公园的西南角,有一位老奶奶手拿麦克风唱着秦腔,唱腔字正腔圆,其声如吼,让人振奋,吸引了许多游客观看。

  公园里鸟声、歌声、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无数的英雄为了我们的今天,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漂亮又简单的清明节小报内容】相关文章:

简单又漂亮的清明节小报内容04-02

科学小报内容简单又漂亮07-19

简单又漂亮的爱国小报内容08-07

简单和漂亮的清明节小报04-03

关于国庆简单漂亮的手抄小报内容大全10-08

漂亮简单的读书小报手抄报图片内容07-13

简单英语小报内容08-23

清明节小报的内容04-06

清明节小报内容03-25

生活安全手抄小报简单漂亮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