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内容 百文网手机站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

时间:2021-11-23 13:46:07 小报内容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

  中秋节是寄托了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你了解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片欣赏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一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二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三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四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图五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内容资料1:和古人一起赏月

  远古时期,白天靠阳光,晚上靠月亮。人类看着月出月落,月缺月圆,心生敬畏;月亮现身于夜晚,朦胧的光与影相偕,飘洒大地,在深山幽谷,在潺潺水边,或是稠密的树荫荡漾,或是一脉清光迷离,阴森而神秘,这便容易使人幻觉丛生,浮想联翩,于是一些神话就悄然浮现了,自然就产生了月崇拜,月亮被尊为“夜明之神”。古时祭月被列入皇家祀典的内容,而百姓是无权祭月的。一种神秘的外在支配力量在阻止着平民接近月亮和祭祀月亮。

  隋唐之后,随着人们对天文知识和自然规律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月亮“夜明之神”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皇室贵族对月神祭祀垄断权逐渐消失。《唐逸史》记载:“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梦粱录》中说:“(中秋)此际金风荐爽,雨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玩月就是赏月的意思,与以前祭月的神圣不可同日而语,说明月亮开始普照朝野。

  虽然唐朝还没有中秋节,但由于唐人的浪漫和崇尚自然的天性,中秋赏月已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时尚。文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奇观,吟诵中秋明月的诗篇寻常可见。张祜《中秋玩月》云:“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秋月还常常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白居易的“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

  中秋赏月之风到了宋代更加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中秋日,京城酒楼、茶舍等都要妆饰一新,牌楼要扎绸挂彩;晚上的夜市则更加热闹非凡,老百姓多一起登上楼台赏月,而达官贵族则登上自己的楼台赏月。

  中秋节成为民俗节日是从宋代开始的。宋朝文人虽然还沿袭赏月的古风,但其情趣却与唐朝不同。唐人多从月亮联想到山河的秀美、千里外的朋友;而宋人则对月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发出“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的感叹。当然这种感伤的情怀主要集中在一些多愁善感的文人身上。而一般老百姓则把中秋作为世俗欢愉的节日,通宵达旦进行庆祝。南宋的市井贫民甚至“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水浒传》的第二回“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和第三十回“武松大闹飞云浦”都写到了中秋赏月饮酒的状况。在三十回里张都监为了陷害武松,摆出了阖家团圆、饮酒赏月的架势,还让养娘唱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这首曲是当时中秋佳节的流行歌曲;曲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强烈地表达了人们中秋团圆的意识。

  明清以后,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习俗。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乡村还保留着点塔灯的习俗,记得儿时,一吃完中秋夜饭,就赶着出去看点塔灯,然后再赏月。尽管生活是那么清贫,但中秋节的月亮总是带给人们一份希望和尊严,使生活不至于潦倒和颓废。中秋的习俗很多,形式也不尽相同,但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生存的节点,是民众表达内心感情的重要时机,是民众精神的重要寄托方式。民众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不断通过节日习俗表达出来,这些理想和追求有丰收富裕、健康长寿、欢乐吉庆、平安和顺等。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由此形成了中秋和睦团圆的中秋文化,团圆是中秋节习俗的中心意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和团圆的意义互相契合,“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长生”,表达了民众祈望和睦团圆和健康长寿的文化心理。

  可惜,如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畸形追求,像雾霾一样遮住了中秋明月光彩。在人们急匆匆的“现代化”步伐中,中秋这个如此富有诗情画意、意蕴深厚的内涵不知有多少都被我们有意抑或无意地忽略了。平时整日总是忙忙碌碌于所谓的生计,感觉不到那些看似缥缈虚幻的真实存在;到了中秋节,要么把它简化为“吃”的'没有任何文化的载体,要么把它当作互送月饼、进行感情投资的机会。

  重温古人的中秋习俗,和古人一起赏月,让中秋夜的月光和露珠,以及广袤旷野上的庄稼和河流、树木,还有那远的乡村,近的城市,都在我们的心中形成画面,让亲情友情温润我们干涸、苦涩的心怀,有色彩,也有滋味,就像月华之水轻轻抚上脸颊,在不经意间就回归了心灵的家园。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模板内容资料2:中秋传说之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至于诸多旧小说,也常常使用此等掌故以暗示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传说一

  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传说二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传说三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于是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了!

  传说四

  也有人说玉兔本是后羿,因为嫦娥奔月而又思念后羿,后羿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了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终不知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

  传说五

  这也源自一个有关后羿和嫦娥的传说。后羿和嫦娥本是从天庭派到人间的,因嫦娥不愿长期过寂寞的人间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药,奔月后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被罚终日捣不死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从前的自由,寂寞异常,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玉兔就是嫦娥,但玉兔何以成了嫦娥呢?据考证:“玉兔”源于“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称呼“虎”的土语。上古时代,巴楚一带有的民族崇虎。他们不但自称为虎,而且喜欢将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对几乎所有尊崇的神灵都称为虎神,将月神也称为虎神,用其土语说即“於菟”。嫦娥奔月后成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说成“兔”,是晋代学者王逸注解屈原《天问》时望文生义发生的错误。后人沿用这个错误的解释,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后人附会成了“玉兔”。可见,玉兔捣药就是月神嫦娥捣药。 (来源:《我们的节日》)

  传说六

  文王姬昌之长子伯邑考,被妲己迫害后三魂化作玉兔。

  据《封神演义》,他生性敦厚仁爱,是一名孝子。父亲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献给纣王。

  纣王妃妲己见伯邑考长相俊美、琴艺绝伦,欲加亲近,但却遭伯邑考正言羞辱,气愤之下,先是诬告伯邑考调戏自己;又暗自现出原形,引出白猿的杀意,最后再诬陷伯邑考之琴声,是在暗骂纣王无德。于是伯邑考就这样被妲己诬陷,割去了四肢,万刃剁尸,做成肉饼后,妲己再送给他的父亲姬昌吃下。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相关文章: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11-24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11-24

小学生小报中秋节图片11-24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内容08-26

中秋节小学生手抄小报08-01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图片模板12-03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图片资料12-03

小学生中秋节小报简单又漂亮12-03

中秋节的小报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