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篇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1)静摩擦
(2)动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7、应用
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2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速度V (m/S) v= S/t S:路程 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W有=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100%
功率P (w) P=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F /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 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 (J) Q=m q m:质量 q:热值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3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摩擦力
1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 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 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5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 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4
第七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是所有物
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决定大小因素质量)
(3)怎样分析惯性现象:
①确定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哪个部分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运动状态(静止或运动)
③哪个物体或物体哪个部分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第二节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
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力的合成: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3)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①两个力同方向时: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即:F合=F1+F2②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即:F合=F1-F2。
第三节力的平衡
(1)力的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我们就说这是力的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并且在同一直线。二力平衡时合
力为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判断是否为二力平衡时,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相同点不同点平衡力等值、反向、共线同体不同体相互作用力(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力和运动关系
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2)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3)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
①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②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③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七章力第1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
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注意: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
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5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或者说使物体发生)。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弯。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4、力的三要素是指:、和。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5、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注意:图示要取标度)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如、 、 、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互相
3、测量力的工具叫,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不能超过它的。 b、使用前指针要;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轴线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3、重力的作用点叫,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4、重力的方向: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5、重力计算公式:,(g=)。
g的物理意义:
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会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方向:,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上。
3、测量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摩擦力类型:
5、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大小和有关,越大,滑动摩擦力;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6、应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
2、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高度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时有相同的。
4、内容:一切物体在作用时,总保持或状态。
5、说明:
a、或者说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则会做,原来静止的仍保持。
b、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的原因。 c、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6、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
7、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
8、防止惯性带来伤害的现象:开车系安全带,保持车距,严禁超载。
9、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
二、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或运动状态。
2、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或称为二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
3、二力平衡条件:、 、 、 。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是性质相同的力。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或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第九章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二、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叫。
4、计算公式:,其中P代表,F代表,S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受力面积的单位是,
2压强的单位是,1Pa=1N/m。1Pa表示的意义:
5、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或减小,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或增大,都可以减小压强。
三、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①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
②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③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
(微小压强计的作用是探究压强的大小。当它的橡皮膜不受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保持,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就。)
3、液体压强公式:,其中P表示,单位是,ρ表示,单位是,h表示(深度不是高度),单位是。
注意:液体压强只与和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
4、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
①上大下小容器F G液②柱体容器F G液③上小下大容器F G液。
5、计算固体压力、压强问题一般是先用F=G=mg计算压力,再用P=F/S计算压强;计算液体压力、体压强问题一般是先用P=ρgh计算压强,再用F=pS计算压力。
6、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举例:、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
四、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简称。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且有,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
5、1个标准大气压=水银柱=水柱= Pa。
6、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7、大气压强的规律: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随气压的减小而。
8、应用:高压锅、用吸管喝饮料、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和统称为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流速小的地方
3、机翼升力的获得: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比小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从而获得向上的。
二、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叫。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及液体的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
4、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1)称重法:;
(2)压力差法:;
(3)原理法法:;
(4)公式法:;
(5)平衡法:;(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
4、沉浮条件:
①当F浮G物时,ρ物ρ液物体上浮;
②当F浮G物时,ρ物ρ液物体悬浮,ρ物ρ液漂浮;
③当F浮G物时,ρ物ρ液物体下沉。
5、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其所受重力;
规率二: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浸入的体积;
规律四:漂浮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几分之几,其物体的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水中,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其增加的。
6、计算方法总结:
(1)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根据题意画出受力图,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力的平衡,列出等式。
7、浮力的应用:
(1)轮船的排水量,即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
(2)潜水艇是靠改变来上浮或下沉的;
(3)气球和飞艇充入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4)比重计(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其刻度是上小下大)。
第十一章机械与功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表示;
②:使杠杆转动的力,用表示;
③: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表示;
④: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表示;⑤:从支点到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条件:,即:
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首先要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这样做的好处是。
(2)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5、1、定滑轮:
定义: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是一个,
特点:
2、动滑轮:
定义: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是一个。
特点:。
3、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
特点:
在摩擦、绳重不计时:F=,s=
方法: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
三、功
1、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与的乘积,叫做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3、计算公式:
4、单位:,1J=1N·m;
5、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
② 。
6、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
①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
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
四、功率
1、物理意义:它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
3、公式:,
4、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1W=1J/s,1W表示的意义:。常用单位:千瓦(kW)、兆瓦(MW);1kW= W,1MW= W。
五、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表示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表示
3、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
4、机械效率:①定义:与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②公式:,一般情况下η 1。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实验原理:
②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力、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拉力F移动的距离
③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 、
④实验时必须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
B、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
C.机械效率与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
六、功的原理:
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即机械:“黄金定律”)。
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二是;
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斜面光滑)斜面公式:。斜面的机械效率公式:
第十二章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和决定: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质量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
2、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和决定:质量相同,高度越大,重力势能;高度相同,质量越大,重力势能。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
(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速度,高度,重力势能,动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高度,重力势能,动能;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弹性形变,弹性势能,动能;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速度,弹性形变,弹性势能,动能。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6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
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1、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2、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3、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大气压的特点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1、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2、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3、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
4、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5、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6、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7
理解: 1.W有:与工作目的相关的功
2.W总: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结果使用百分数表示 三类常考机械效率问题: 1.斜面:??
注意:1、 做功:W=Fs 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做功的必要条件,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知道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守的普遍规律。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是对所有机
械都普遍适用的原理。(理想情况:所有方式做功均相等,实际用机械做功都比直接做功多)
3、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3)因为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P=W/t=Fv)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并由它们的`比值决定。
5. 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8
一、电能
1、电能是一种能量。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热能。电能即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电能表(电度表):测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
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标定电流为10A,短时间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20A。(例子,不同电能表不同) 50HZ:电能表接在50HZ的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Pt=U2 t /R;t
二、电功率
1、电功率(P):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
2、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1kw=103w
3、计算电功率公式:(P=U/I式中单位P→瓦(w);定义式P=W/ t ( W→焦;t→秒;U→伏(V); I→安(A)
4、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5、Kwh的意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6、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7、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8、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9、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0、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1、灯泡的亮度由实际电功率决定。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三、实验电路:
1、实验步骤: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连接电路(同测小灯泡电阻);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观察灯泡发光情况;
4)、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功率;
5)、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约0.8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功率。
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实验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阻值处;实验时,电源电压要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的现象。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4、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Q=UIt;Q=U2t/R。
5、电热的利用:加热(电饭锅、电熨斗) 发热体由电阻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6、电热的防止:温度过高,损坏电器、引起火灾(散热窗、散热片、散热风扇)
7、在串联电路中I1∶I2=1:1,其它的分配都与电阻成正比,即U1:U2=R1:R2,
P1:P2= R1:R2, Q1:Q2= R1:R2, W1:W2= R1:R2,
在并联电路中除U1:U2=1:1,其它所有的分配都与电阻成反比。即I1∶I2=R2:R1
P1:P2= R2:R1 Q1:Q2=R2:R1 W1:W2= R2:R1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电流过大的危害:烧保险丝、甚至引起火灾。
2、电流过大的原因:1)、短路;2)、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3、保险丝: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材料特点)。当电流过大时,它的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4、空气开关: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电磁铁起作用,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注意:1)、不能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2)、当电路中的保险装置切断时,不要急于更换保险丝或使空气开关复位,要先找出故障的原因,排除故障之后再恢复供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插座、用电器、开关等。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
3、电能表:计量用户消耗电能的多少;单位是千瓦时(kwh),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
4、总开关:为检修更换电路的安全。(空气开关还能起到保险作用)
5、保险装置:保险丝(盒)→电流过大时熔断,切断电路。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跳闸,切断电路。 三线插头(座):一线接火线(L),一线接零线(N),另一线(E)接用电器的外壳(大地);为安全用电。 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都是并联(包括插座),被控制的用电器和开关是串联的。
6、零线。试电笔:作用→辨别火线 使用→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得导线,发光的是火线。
触电: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2、双线触电: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触电的急救:首先切断电源;再救触电的人。
7、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9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电压表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
(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
(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XX+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XX=Un=U。
三、电阻四、变阻器
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0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1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 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2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三多原则”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简介
(1)审题干:在审题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正向选择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这表明”等表示;逆向选择一般用“错误的是”、“不正确"、“不是"等表示。其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句??――题眼。 再次,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即通过分析题干的限制条件,明确选项设定的具体范围、层次、角度和侧面。
(2)审选项:对所有备选选项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将有论述),将有科学性错误、表述错误或计算结果错误的选项排除。
(3)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这是做好不定项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该选项不选。
第二、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不选。
第三、选项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同或近似,或是题干所含知识的深层次表达和解释,或是对某一正确选项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这种情况下的选项可选。
第四、单个选项只是教材中知识的一部分,不完整,但几个选项组在一起即表达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一般可选。
物理考前复习方法与技巧
摸透主干知识
近几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单独命题试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
能力驾驭高考
物理学科的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近几年高考试题还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科技领跑生活
高考试题情境设计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题的命制都是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中,应用型、创新型试题尤为明显,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识块,几乎也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同学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事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新兴科技。
掌握实验探究技巧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更加强调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实验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掌握实验探究技巧。(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2)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连接电路。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3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_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电势的知识点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物理答题窍门
(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眩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4
压强知识点
一:压力
1、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字母“F”,单位“牛顿”
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2、 压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面上,不能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 压力的特点:
①压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接触力,任何彼此分离的物体是不会产生压力的。
②压力是与物体形变相关联的一种弹力,压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彼此引起形变产生的。
③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4、 压力与重力区别:
①从力的性质:压力-弹力;重力-引力。
②从力的作用点:压力作用在相互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③从施力物体:压力-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引力-地球。
④从力的方向:压力-垂直于接触面;引力-竖直向下。
⑤从力的大小:压力-由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程度定;重力-G=mg。
⑥从产生原因:压力-物体间相互挤压;重力-地球吸引。
联系:
①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
②只有处于水平面,且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方向才跟物体自身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
但此时压力仍不是重力。
二、压强
1、 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字母“p”
物理意义: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p=F/S (F:压力,单位N;p:压强,单位“帕斯卡”“Pa”;S: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
受力面积:实际接触的面积。
公式变换:F=pS;S=F/p。
2、 柱形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采用:p=ρgh。
3、 压力与压强
压力:支撑面受到的全部垂直作用的力;和受力面积无关;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压强与受力面积有关。
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是压强。
4、 比较压强的办法
压力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相同时,比价压力;
受力面积与压力均不同时,公式计算。
三、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
依据:公式:p=F/S
1、 减小压强:
压力一定,增大受力面积。例:铁轨铺在枕木上,坦克安装履带。
受力面积一定,减小压力。例:易损坏的物体不能太高。
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例:载重车限重,并安装很多轮子。
2、 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例:刀口磨得很锋利。
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例:切菜时,用力切。
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例:钉铁钉时,针尖很尖,且用力。
四、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底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产生了压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强。
现象:矿泉水瓶的底部及侧壁有小孔时,都有液体流出,以及喷泉中的水向上喷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容器侧壁、以及液体内部都有压强。
2、 液体压强计(尖P87图9-25):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原理: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两边的高度差表示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
3、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改变U形管压强计探头的方向;控制深度、液体密度: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即液体内部压强不变,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同。
②改变深度;控制液体密度,探头方向相同: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压强变大是由深度变大引起的。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改变液体密度,控制探头方向,控制深度: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压强变大是由液体密度变大引起的。
结论: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总结:液体对容器底与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 解析实验: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发生变化,说明不漏气。②不能让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部分液体从管中流出。第3个问题。液体压强计不是连通器。
五、液体压强的大小
1、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设液柱模型高度为h,液柱下的液片面积为S,液柱的密度为ρ。
则这个液柱的体积V=Sh;
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
这个液柱对平面S的压力F=G=mg=ρShg;
平面受到的压强p=F/S=ρgh。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怎么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一要提前看。在实验之前,我们就要提前通过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用到的器材及使用方法、涉及到的原理,同时要仔细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步骤,争取做到离开课本也能做实验。
二要规范做。做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认真执行,不能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如有安全隐患,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三要总结好。物理课上真正做实验的机会非常少,所以一定要认真归纳、总结。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现象,以及最后得出的实验结论。
目前,初中涉及到的实验有天平测重量、弹簧测力计测力大小、压力与压强的实验、杠杆实验、电流电压的实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等等,每一个实验都是通过一个物理现象来说明一个物理原理。物理实验中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总计有4种,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控制变量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更改某一个变量,来改变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2、图像法,通过制作表格或者是画图的方式,来直观的表示实验过程、结果,比如:电压、电流的实验、或者是压力、摩擦力等实验。
3、转换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转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比如:磁场的实验、分子扩散的实验。
4、类比法,有一些实验如果用其他的事物代替一下会更加的形象,比如:水流VS电流,等效电路等。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课堂紧跟老师,提高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都比较简单,难的是在遇到问题时灵活的应用。同学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切入点,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此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把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起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
对比高中,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要记忆的内容比其他科目少很多,不过物理现象和过程却是千变万化的。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假设法(理解摩擦力),理想化法(光滑面),等效替代法(等效电阻),隔离法与整体法(受力分析),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
第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简单,这确实很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一个因素,为什么呢?总觉得简单,听明白了,可惜俺不去及时复习。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通过做题,特别是对错题分析与反思,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实践表明,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怎么让物理学起来更轻松
上课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做好笔记为辅,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自觉独立复习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要想对于物理的过程中,要清楚的,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我们都要先把图画出来,还有在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要专心的听讲,在上课的时候不走神,还有不要自以为是,要不断的学习,向老师和同学问一下,还有这样的话我们要多练习,这样的话就能好好的把物理学下去,在学习的时候多练习。
重视知识应用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答题有技巧
在考试的时候,先拣会做的做,这样你就有一部分分稳稳的握在手里了,你的心态也会不一样了心理就有底了。拿到物理知识卷子先用三分钟时间大概扫一下,整套卷子的难度分布大概确认一下答题策略,先做会做的,在做可能会作的,最后作不会做的,不会做的尽量写。
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5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
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
6、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
7、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07-13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01-02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07-20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02-27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04-17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08-05
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的知识点05-0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05-10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03-28
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知识点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