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4-08-05 09:04:08 物理 我要投稿

关于物理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物理知识点

关于物理知识点1

  熔化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关于物理知识点2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关于物理知识点3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2、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增大,减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减小,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运动。

  4、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标志:相对水平地面,物体是否被举高。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体而言),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非匀速运行,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上升运动)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势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这一过程卫星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下落运动)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势能减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减小)这一过程中卫星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近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势能最小。在远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小,动能最小,距地球最远,势能最大。 7、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转化:

  1水平面静止的物体: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气球: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3下坡时刹车的汽车: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4匀速上升的电梯: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5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6水平地面上刹车的汽车: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7出站的列车: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8光滑斜面上滚下的钢球: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9不计阻力时上抛的石块: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

  8、当物体中空中自由运动时,若物体上升,则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若物体下降,则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在转化的过程中无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若物体匀速上升,则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这时,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而是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增加,若物体匀速下降,则动能不变,势能减小,减小的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皮球弹跳过程可分为四个过程:上升过程(皮球从高处下落到刚好要着地)是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皮球刚要着地的瞬间动能最大);压缩过程(皮球与地面间发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变最大)是把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当皮球形变最大时,弹性势能最大);恢复原状过程(皮球恢复原来形状到刚要离开地面)是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刚要离开地面的瞬间,它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上升过程(从离开地面到上升至最高处)是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复以上过程。

  10、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分子的直径是用10-10m来量度的(或百亿分之几米)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13、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间隙),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能说明无规则运动的事例有: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另一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减小。3装有油的钢筒在高压下外壁渗出了油

  14、物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难以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漂移,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15、1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大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2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小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3当分子间实际距离等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合力为零。

  4当分子间实际距离为平衡间距10倍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为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5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r>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6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r

  16、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使分子具有分子动能,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17、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越大.

  18、温度跟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剧烈程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常叫热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19、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之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0、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会减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

  2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利用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是能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注意: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如把一物体举高是做的功使机械能增加)

  22、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将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当物体间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将停止,在无热损失的情况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既Q放=Q吸,在有热损失的情况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被损耗,所以Q放=Q吸+Q损

  23、做功与内能的关系: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也可能不变,因为对物体所做的功不一定都增加为物体的内能,还可能增加为物体其它形式的能:如把物体举高,对物体所做的功增加为物体的机械能,而不是增加为内能.故以下说法是错误的1做功一定能改变物体的内能.2做功只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24、热传递与物体内能的改变:物体吸热后内能会增大,物体放热后内能会减小.

  25、温度与内能:1对一个固定的物体来讲,温度越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不同物体的内能不能仅仅由温度的高低来决定它的大小3当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如:1对0℃的冰加热时,其温度在冰未熔化之前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在增大(因为冰吸收的热量没有增加为分子动能,而是增加为分子势能)2当0℃的水结冰时,对外放出热量,水的内能减小,但其温度且保持不变4内能改变时,物体的内能可能改变,可能不变(如上1,2)

关于物理知识点4

  磁极受力

  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通过上面对磁极受力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吧。

  电磁铁

  1电磁铁主要由通电螺线管和铁芯构成。在有电流通过时有磁性,没有电流通过时就失去磁性。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而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有关。

  3电磁铁的应用

  此外还有磁悬浮列车,扬声器(电讯号转化为声讯号),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起重机。

  通过上面对电磁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参加考试工作。

  磁场性质与方向

  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关于物理知识点5

  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

  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

  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即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4)等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了解,重在强调应用)

  上面对物理中物质的三种状态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关于物理知识点6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关于物理知识点7

  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对光的反射知识点的讲解。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光的反射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会好好的学习。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关于物理知识点8

  物态变化

  温度计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体温计有缩口,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测量范围是35℃~ 42℃;分度值为0.1℃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3、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沸腾只在沸点进行,要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关于物理知识点9

  文章摘要: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有关压强与压力的有关问题,本章节将学习的就是压强与压力及其有关知识。重点在于液体的压强,影响压向的因素,浮力的产生,影响浮力的有关因素,压强于浮力的关系,难点在于用压强与浮力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有关压强与压力的有关问题,本章节将学习的就是压强与压力及其有关知识。重点在于液体的压强,影响压向的因素,浮力的产生,影响浮力的有关因素,压强于浮力的关系,难点在于用压强与浮力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全章内容与前后章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质量、密度、浮力息息相关,浮力和力的合成与平衡、压强知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综合性很强,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联系,做到学新而知故,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得到更大的提升。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压强

  ●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总是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表面。

  压力有时由重力引起,这时它的大小与重力有关;有时不是由重力引起,它的大小与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和单位:

  压强公式为p=F/S;p表示压强,单位为牛/平方米(N/m2),牛/平方米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

  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②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

  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公式为p=gh;其中表示液体密度,g为常数,h表示液体深度,即自由液面到所求液体压强处的距离,p表示压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重、容器的横截面积(粗细)等因素无关。

  ●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的壶身与壶嘴组成连通器,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此外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道理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大气压的测量

  ①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两种,氧气瓶上的气压计就是一种无液气压计。

  ②标准大气压: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760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汞柱)=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的值可以取105Pa.

  ●大气压的变化

  ①大气压与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是不均匀的。

  ②大气压与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原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100℃,所以烧饭要用高压锅。

  ③大气压与天气有关,一般情况是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四、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内容: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实例:

  (1)满载乘客和货物的飞机翱翔蓝天援

  (2)水翼船在水面飞速前进援

  (3)喷雾器喷水

  ●飞机的升力

  空气流过机翼时,流线被迫变得弯曲。以翼型的翼弦为界把气流分成上下两部分,机翼上方的流速v2大于前方的流速v1,因而机翼上方的压强p2就小于机翼前方的压强p1,在上半部分,由于空气水平地流过机翼下方,

  机翼下方的流速v3就大致等于前方的流速v1,因而机翼下方的压强也就大致等于前方的压强p3,由此可知,机翼下方的压强就大于机翼上方的压强p2.这就产生了作用于机翼上的向上的升力。

  归纳总结: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上下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同,使机翼上下方产生压强差,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

  ①示重法(两次测量法):

  F浮=G物―F示

  ②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gV排

  ③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

  F浮=G排

  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④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

  ● 阿基米德原理

  ①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②表达式:

  F浮=G排=液gV排。

  ●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

  当F浮

  当F浮>G物时,上浮,这时物>液

  当F浮=G物时,悬浮,这时物=液,V排=V物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物<液,V排

  六、浮力的应用

  ①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②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来实现浮沉的。

  ③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④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人教版)

  文章摘要: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本章我们讲学习的是物质的组成。重点是学习什么是质量、密度,以及如何来测量他们。学会用天平、量筒等相关的物理仪器。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本章我们讲学习的是物质的组成。重点是学习什么是质量、密度,以及如何来测量他们。学会用天平、量筒等相关的物理仪器。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②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③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运动。

  ④量度宇宙的大小通常用光年,量度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例如一杯水分下去是小水滴,小水滴分下去是小水珠,一直分到水分子,如果再分下去,就不具备水的性质了援

  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都是10-10m,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数量是非常多的援由于分子非常小,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它们,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而要用放大几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援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1cm;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乓球和地球相比一样。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钟喝掉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滴露珠,要用30亿年!

  ●纳米和纳米技术

  (1)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nm=10-9m,这是一个很小的单位,1nm约为10个氢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2)纳米科技指的是,当人们力图在纳米尺度内(0.1-100nm)了解和控制物质时,所发现的许多新现象,所发明的许多新技术。“纳米尺度”与分子、原子尺度相近,即纳米科学可以实现操纵原子、分子,所以不仅可以改变物质的很多性质,也可以制造出微小尺度的设备。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将某些物质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分子是由比它还小的微粒――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原子虽然很小,但仍然可分,且其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做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组成的援研究还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与中子组成的。

  ●原子的组成及结构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

  (3)科学家还发现,原子核内部还有更小的微粒――夸克,夸克是否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二、质量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

  (1)物质与物体的区别: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在空间中占有一定位置的形体,构成物体的材料叫物质,即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一个物体的物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譬如铁锅是一个物

  体,由一种物质――铁组成;桌子是一个物体,组成它的物质有木材、铁钉、油漆等;当然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譬如铁既可以做成锤子,也可以做成钉子等。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例如,课桌和木椅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的,但是它们含有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同,因此它们的质量不同。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它们的关系为1t=103kg;1g=10-3kg;1mg=10-3g=10-6kg.

  ●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常用秤测量质量,常见的如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测质量。

  (1)托盘天平的构造:由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标尺和游码组成,每架天平配有一盒砝码,通常砝码盒中带有镊子。

  (2)天平的原理: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因此当向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两个盘中放上的物体质量相同时,天平就会重新达到平衡援如果一个盘中是质量未知的物体,另一盘中是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后,砝码的质量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小贴士: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而称量结束时,向砝码盒内放砝码时,是先小后大。

  (3)天平的使用方法:

  a先调节:把天平放水平(一放),然后把游码拨到标尺最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二拨),并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调整时,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右旋动;反之,则平衡螺母向左旋动(三调)援

  b再使用:应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一放),用镊子加减砝码的原则是“先大后小”(二调)。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物体质量(三算)。

  ●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

  问题探究:如何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

  探究分析:液体不能直接倒入天平盘里测量,因此,测量液体的质量时,需要用容器来盛装液体。

  规律总结:由于液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内,因此要借助容器测量,测量的一般步骤为: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将空杯放在左盘,称量出空杯的质量为M1;

  (4)把液体倒入空杯内,再一次称出空杯和液体总质量为M2;

  (5)则液体的质量为M2-M1.

  三、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的公式:P=m/V,国际单位是:kg/m3

  ●密度测量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通过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体积,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四、测量物体的密度:

  ●天平的使用方法。

  ●量筒:

  量筒、量杯是用来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其单位也在筒壁上标出,一般为毫升(ml),最上面的刻度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量筒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刻度上的每个小格代表的刻度数),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

  (2)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使有刻度的一侧面对观察者。

  量筒的读数:

  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现凸液面(如水银面),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垂直,视线偏上或偏下,读数均不准。

  ●测量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m;

  (2)将铁块用细线系好,慢慢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读出这时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1;

  (3)把铁块从量筒中取出,把塑料块和铁块捆在一起,再放入量筒中,读出这时水、铁块和塑料块的总体积V2,即可算得塑料块的体积V.

  (4)根据密度公式,可计算出塑料块的密度。

  ●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将适量配制好的盐水倒入烧杯中,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作好记录;

  (2)将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即可算得倒出盐水的质量m;

  (4)根据密度公式,可计算出塑料块的密度。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援在科学史上,氩就是通过计算未知气体的密度发现的。1892年英国化学家雷姆赛发现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密度比从硝酸和氨里提取的氮气的密度大0.5%,开始他以为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不纯,于是想办法除去了氮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氧气、水分,但仍发现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密度大,他由此推断空气中可能含有一种未知的气体,并计算出这种未知气体的密度比氧气和氮气的大,后来经过光谱分析,确认了空气中果然含有一种以前不知道的新气体,把它命名为氩。

  密度在农业上可以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一般的土壤含有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物(腐殖质),含有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援矿物质的密度较大,如果土壤含矿物质多,则这种土壤的密度也较大援一般含矿物质多的土壤密度为2.6×103kg/m3.如果土壤含有腐殖质多,则土壤的密度较小,例如黑土的密度一般为2.3×103kg/m3.因此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假如土壤的密度较大,可以初步判断这种土壤是比较贫瘠的。在农业上除了应用密度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外,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子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在工业生产中,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援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的土豆密度较大,所以通过测定土豆的密度不仅能判断出土豆的质量,还可以由此估计淀粉的产量援在铸造厂的生产中也用到密度,工厂在铸造金属物体前,需要估算出需熔化的金属量,以避免造成浪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 热和能(人教版)

  文章摘要:这一章将学习的是热能以及如何利用热能,要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重点在于分子的热运动、能内和能量的守恒的理解上。

  这一章将学习的是热能以及如何利用热能,要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重点在于分子的热运动、能内和能量的守恒的理解上。

  新知归纳:

  一、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及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二、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也跟温度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转化,而热传递只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内能减少。例:晶体熔化,冰的融化,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三、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

  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6.热量的计算――热平衡方程

  ●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一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为止,此时称它们达到热平衡。

  ●在无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就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

  Q放=Q吸

  四、热机

  ●定义: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如汽油机、柴油机火箭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来做功。

  ●内燃机:

  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内燃机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燃料的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单位是J/kg.

  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热机的效率

  任何热机都不可能把燃料释放的内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如汽油机、柴油机的废气要带走相当一部分内能,冷却系统也要散出很多内能,在热能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Q总=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

  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能量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能量的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人教版)

  文章摘要:本章要学习的是功的有关知识,理解好功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在于如何来计算功,计算机械效率,对动能与势能的理解,影响他们的因素都有那些。理解好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本章要学习的是功的有关知识,理解好功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在于如何来计算功,计算机械效率,对动能与势能的理解,影响他们的因素都有那些。理解好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新知归纳:

  一、功

  ●功的初步: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公式:W=Fs

  单位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

  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用不用机械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是总功。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其中,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用W总表总功,用η表示机械效率,从公式中不难得出η的结果没有单位,且用百分比“%”表示。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区别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概念

  对人们有

  用的功

  人们不需要但

  又不得不做的功

  有用功+额外功或

  动力所做的功

  滑轮组提升重物

  W有用=Gh

  W额外=W总-W有用

  W额外=G轮h(不计摩擦)

  W总=Fs

  W总=W有用+W额外

  把重物推上斜面

  W有用=Gh

  W额外=fs=fL

  W总=Fs=FL

  三、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计算公式:P=W/t;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1瓦=1焦耳/秒,即1W=1J/s。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kW=103W。

  四、动能和势能

  ●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质量一定的物体动能不变。

  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在运动。

  ●势能

  内容: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③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的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

  ③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含义: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机械能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人教版)

  文章摘要:本章从机械运动的描述入手,讲述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和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基本概念和知识,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援熟练掌握本章知识对学好整个力学有至…

  本章从机械运动的描述入手,讲述运动和力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和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以及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现象、二力平衡的条件等基本概念和知识,是整个力学的基础援熟练掌握本章知识对学好整个力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章首先要注意探究方法的掌握,其次要注意本章的特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的研究的基础上的,不是单纯通过实验,而是用实验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

  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援这里要注意科学方法的体会,对惯性的理解要结合生活中普遍存在惯性现象进行分析,主要联系了跟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交通事故问题,理解惯性现象的危害,对于二力平衡的理解,则要注意对比相互作用力进行。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

  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①判断方法:看是否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②两物体同速、同向,则两物体相对静止。

  ③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如司机开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以行人为参照物,司机运动较快;以正超过去的小轿车为参照物,司机正在后退……因此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时,一定要说明相对于什么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可不必说明。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v=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m/s=3.6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

  ● 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 : v=s/t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时间

  基本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

  测量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单位表:

  物理量

  国际制单位

  常用单位

  关系

  速度()

  米每秒(m/s)

  千米每时(Km/h)

  1m/s=3.6Km/h

  路程(s)

  米(m)

  千米(Km)

  1Km=103m

  时间(t)

  秒(s)

  小时(h)

  1h=3600s

  ●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四、力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力的测量:

  ①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②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③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五、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

  ●惯性

  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 力与机械(人教版)

  文章摘要:力与机械这一章我们重点在于学习几种常见的非常典型的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包括它们的产生,测量以及大小方向等有关问题。难点在于杠杆的原理的理解及应用。除此之外,还要知道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的原理,会处理有关的问题。…

  力与机械这一章我们重点在于学习几种常见的非常典型的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包括它们的产生,测量以及大小方向等有关问题。难点在于杠杆的原理的理解及应用。除此之外,还要知道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的原理,会处理有关的问题。

  全章与生活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实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多做一些探究性实验,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增加感性认识援探究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本章中杠杆是一种模型,应学会利用模型法来学习物理知识,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

  知识构建:

  新知归纳: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任何物体受力后都会发生形变,有些物体撤去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也有一些物体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塑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如在使用弹簧、橡皮筋等时不能超过它们的弹性限度,否则会损坏它们。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弹性形变的方向一致。

  ●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有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①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两看、一调”

  “两看”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是先观察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认清每一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一调”即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在零刻线位置,应该先调节指针归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

  ①重力的大小也叫重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9.8N/kg,用g表示这个比值,用G表示重力(单位为N),m表示质量(单位为kg),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g=9.8N/kg,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它可以做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③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地不均匀或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找到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

  三、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种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跟压力大小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得光滑、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

  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哦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如推桌子却没推动,这时在桌子与地面间就产生了静摩擦,它阻碍了桌子与地面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其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由于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静摩擦力总与外力平衡,当外力逐渐增大时(但物体仍没有运动起来),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当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体运动起来后,在接触面间产生的就不再是静摩擦力。

  四、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的七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 杠杆平衡条件:当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下就说杠杆平衡。

  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表达式是F1L1=F2L2。,或写成: F1/F2=L2/L1

  ● 三种杠杆及其特点:

  ①省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距离。如起子、剪铁皮的剪刀、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当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费力杠杆。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竿、理发剪刀、赛艇的桨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阻力,则此杠杆为等臂杠杆。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

  五、其他简单机械

  ●滑轮及滑轮组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 滑轮的种类及特点:

  ①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移动,这种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F=G物),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为滑轮的半径)。

  ②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着物体移动,这种滑轮为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当不考虑滑轮自重和摩擦等条件且竖直提升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F=G物/2,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滑轮的直径)是阻力臂(滑轮的半径)2倍的杠杆。

  ③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成为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取决于接触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n,在不考虑滑轮摩擦条件下,使用滑轮组的拉力F=1/n(G物+G动滑轮)。

  滑轮组的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小贴士: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的简单机械。生活中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子等。盘山公路属于斜面。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人教版)

  文章摘要:本章主要是知道几种能源的分类,对核能的反应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能源问题的严重性,知道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本章主要是知道几种能源的分类,对核能的反应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能源问题的严重性,知道能源的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新知归纳:

  一、能源家族

  ●一次能源

  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二次能源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定的能源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如:电能。

  ●不可再生能源

  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如: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

  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例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

  二、核能

  原子中由于原子和中子依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是原子核分裂或聚合需吸收或放出能量,这种能叫核能。

  ●裂变与聚变

  一是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重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另一种是用某些质量很小的原子核(轻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三、太阳能

  ●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巨太的核能。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电池。

  四、能源革命

  ●能量转化技术进步的历程

  三次能源革命(人工取火――蒸汽机――核能)

  ●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不可逆性

  内能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汽车制动时,动能转化成地面和空气的内能,不能相反。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不是什么能源都可以利用。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1973年以来人类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水平计算,还可以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保证开采56年,这说明随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持续增长。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麻烦,例如酸雨、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人类必须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关于物理知识点10

  物理知识点

  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2f f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关于物理知识点11

  磁性材料的应用很广泛,可用于电声、电信、电表、电机中,还可作记忆元件、微波元件等。可用于记录语言、音乐、图像信息的磁带、计算机的磁性存储设备、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等。下面着重谈磁带上所用的磁性材料和作用原理。

  我们知道,硬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还留有剩磁,剩磁的强弱和方向随磁化时磁性的强弱和方向而定。录音磁带是由带基、粘合剂和磁粉层组成。带基一般采用聚碳酸脂或氯乙烯等制成。磁粉是用剩磁强的r-Fe2O3或CrO2细粉。录音时,是把与声音变化相对应的电流,经过放大后,送到录音磁头的线圈内,使磁头铁芯的缝隙中产生集中的磁场。随着线圈电流的变化,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当磁带匀速地通过磁头缝隙时,磁场就穿过磁带并使它磁化。由于磁带离开磁头后留有相应的剩磁,其极性和强度与原来的声音相对应。磁带不断移动,声音也就不断地被记录在磁带上。

  放音时,将已录音的磁带以录音时同样的速度紧贴着放音磁头缝隙进。磁头铁芯是用高导磁率铁氧体软磁材料制成的,它对磁通阻力很小。因此,磁带上所录的音频剩磁通,容易通过磁头铁芯而形成回路。磁带上的剩磁通在放音磁头线圈上感应出一个与剩磁通变化规律相同的感应电动势。再经过放音放大器放大后,送去推动扬声器,磁带上所录下的音频信号便还原成原来的声音。

  录像磁带与录音磁带所用的材料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不过录音记录的`是代表声音的电信号,而录像记录的是代表景物的电视信号。电视信号中不但有声音信号还有图像信号。录像磁带与录音磁带相比,录像磁带记录的密度很高,因为录像磁带记录波长是微米数量级,为在这波长范围能有充分的灵敏度和信噪比,磁性体粒度必须小,磁性层表面必须平滑。而且磁性层表面的耐磨性必须好,才能在同磁头的高速摩擦以及同磁带的输送系统的固定部分摩擦条件下使用。为此,所使用的粘合剂必须耐热、耐摩。

  应用于计算机磁性存储设备和作为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所用的磁性材科及作用原理,同磁带所用的磁性材料及作用原理基本相同,只是用处不同而已。在磁性卡上有一窄条磁带,当你乘地铁从甲站到乙站时,在甲站向仪器中投入从甲站到乙站的票钱(硬币),之后投出一张磁性卡,在投出这张磁性卡的过程中已录上了到乙站下车的磁记录,拿这张磁性卡乘车到乙站后投入到仪器中,门开,出站。如果没在乙站下车,而是在比乙站远的丙站下车,投入的硬币不够,出站门不开。要拿磁性卡补票后才能出站。

  在乙站或丙站投入磁性卡的过程,就是磁记录经过磁头变成电信号的过程。再用电信号控制站门开关。

  电机的铁芯所用的磁性材料一般用硬磁铁氧体,这些材料的特点是磁化后不易退磁。对磁通的阻力小。

关于物理知识点12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关于物理知识点13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关于物理知识点14

  知识点概述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

  知识点总结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化学能: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

  E机械能1+E其它1=E机械能2+E其它2

  ●能量耗散:无法将释放能量收集起来重新利用的现象叫能量耗散,它反映了自然界中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二、能源与社会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

  3.能源与环境: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开发新能源

  1.太阳能

  2.核能

  3.核能发电

  4、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能源的分类和能量的转化

  能源品种繁多,按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除太阳的辐射能之外,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第二类来自地球本身,如地热能,原子核能(核燃料铀、钍等存在于地球自然界);第三类则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天然气、地热、水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焦炭、汽油、柴油、煤气等属于二次能源。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就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几十年,煤炭可用几百年),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新能源】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能的利用。据估计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是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费的1.3万倍。如何把这些能量收集起来为我们所用,是科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利用”太阳能极为成功的范例。它不仅为大地带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养育万物的粮菜瓜果,地球蕴藏的煤、石油、天然气的起源也与此有关。寻找有效的光合作用的模拟体系、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及直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等都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课题,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的支持与鼓励。

  以上是从能源的使用进行分类的方法,若从物质运动的形式看,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对应的能量,如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光能等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如动能可与势能互相转化(建筑工地打夯的落锤的上、下运动所包括的能量转化过程);化学能可与电能互相转化(化学电池和电解就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两种过程)。在能量相互转化过程中,尽管做功的效率因所用工具或技术不同而有差别,但是折算成同种能量时,其总值却是不变的,这就是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中一条极为基本的定律(另一条为质量守恒定律),也是识破各式各样永动机的有力判据。在能量转化过程过中,未能做有用功的部分称为“无用功”,通常以热的形式表现。

  物质体系中,分子的动能、势能、电子能量和核能等的总和称为内能。内能的绝对值至今尚无法直接测定,但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内能的变化以功或热的形式表现,它们是可以被精确测量的。体系的内能、热效应和功之间的关系式为:

  △E=Q+W

  其中△E是体系内能的变化,Q是体系从外界吸收的热量,W是外界对体系所做的功。这就是著名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应用上述公式时,要注意各种物理量的正、负号,即:

  △E──(+)体系内能增加, (-)体系内能体系减少;

  Q──(+)体系吸收热量, (-)体系放出能量;

  W──(+)外界对体系做功, (-)体系对外界做功。

  例如1.00 g乙醇在78.3℃时气化,需吸收 854 J的热,这些乙醇由液态变成气态,在101 kPa压力下所做的体积膨胀功为63.2J,这是体系对外界所做的功,应为负值,所以该体系内能的变化△E=[854+(- 63.2)]J=+791J,△E为正值,即体系内能增加了791J。

  能源的利用,其实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如煤燃烧放热使蒸汽温度升高的过程就是化学能转化为蒸汽内能的过程;高温蒸汽推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电能通过电动机可转化为机械能;电能通过白炽灯泡或荧光灯管可转化为光能;电能通过电解槽可转化为化学能等等。柴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用能源所提供的能量都是随化学变化而产生的,多种新能源的利用也与化学变化有关。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改组,所以了解化学键及键能等基本概念,将有助于加深对能源问题的认识。

关于物理知识点15

  声现象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内能知识点

  1、内能是构成系统的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分子内部以及原子核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2、内能变化的途径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内能增大,反之亦反。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一般见于气体和液体)以及热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必须有温度差。

  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和技巧

  1、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生学好物理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学科,物理各个知识间的.联系性更强,考试卷子试题非常综合,即在同一道题中会考察到多个考点。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电功率这部分内容时总觉得很难,这是因为电功率的很多问题,需要与欧姆定律结合起来使用,还需要把不同的电路状态分析清楚,也就是说电路到底是串联还是并联,因此要重视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课下练习,加强学习自主性

  物理这一科属于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科,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将物理学好了,初中的这几本课本能够很轻松的从前往后的讲知识点穿连起来。同时,物理也是一门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一科,要想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课下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物理知识点06-01

物理知识点06-06

中考物理知识点05-08

物理知识点总结03-20

物理知识点:质量08-19

物理质量知识点01-24

物理知识点总结12-07

中考的物理知识点06-12

初中物理知识点10-31

重要的物理知识点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