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时间:2024-06-05 16:11:41 物理 我要投稿

[优秀]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5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5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

  第一章物体的颜色

  1、天然存在的色光被称为白光。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光的颜色决定的。

  4、白色能反射各种色光,黑色能吸收各种色光。

  5、物体无色透明,透过它的色光为该色光的颜色。

  6、物体无色不透明,能吸收所有色光。

  第二章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以便确定能准确读数的范围。

  (3)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4)测量后视线要与温度计的刻度相垂直。

  (5)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不能进行反转。

  第三章物质的属性

  1、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3、常见的晶体有:海波、食盐、固态酒精、各种金属等。

  4、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非晶态铜、沥青等。

  5、温度、质量、体积三个物理量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

  6、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7、密度的公式:$ ho=frac{m}{V}$。

  8、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第四章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为3 extnormal{×}10 extsuperscript{8}米/秒,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 extnormal{×}10 extsuperscript{8}米/秒。

  4、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5、光照射到物体表面被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光线被地面反射出去。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7、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9、平面镜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10、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2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3

  光和眼睛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①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4

  一、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产生或消声或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的传播或吸声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或隔声或在人耳处减弱。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三、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5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生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3、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4、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5、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7、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9、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2、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6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7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8

  1.机械运动: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够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匀速直线运动: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4.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够根据速度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5.平均速度: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平均速度,并能够根据平均速度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6.距离和时间:掌握距离和时间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7.快慢和方向:理解快慢和方向的概念,知道如何判断物体的快慢和方向。

  8.声音:了解声音的概念,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9.光: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的传播规律,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及其成像规律。

  10.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温度计的原理及其测量范围。

  11.热量: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计算方法,知道热量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2.电路:了解电路的'概念,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作用,知道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作用,知道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13.电流: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符号。

  14.电压: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符号。

  15.电阻: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符号,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6.电功率: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单位。

  17.电动机:了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知道电动机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8.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知道发电机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9.能源:了解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知道常见能源的种类及特点,知道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9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4、噪声的控制:

  (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凡是防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等级: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3)噪声的控制:噪声的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从人耳处减弱。

  5、回声:

  (1)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回声。

  (2)回声的特点:回声与原声混合,不能区别,原声没有被消弱。

  (3)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S=Vt/2)、回声定位(两声源发声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能分辨出两个声音)、回声在音乐、教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录音、配音、教师远程教育等)。

  6、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时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发声体振动时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7、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1)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频率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有关,不同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一般不同。

  8、频率与响度: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9、防治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第二章光现象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约为3X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4、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5、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一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中,称为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1)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7、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确定像的位置、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8、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应用:汽车的后视镜。

  (2)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凹面镜扩光。

  9、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在不同介质中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0

  1.物态及其变化:这一章包括了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2.温度:这一章主要讲了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温度计的使用,同时也介绍了热力学三定律和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热机:这一章主要讲解了热机的种类、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内燃机、蒸汽机、汽轮机等,同时也介绍了热机的应用和优缺点。

  4.光的传播:这一章包括了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知识点,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以及折射率和全反射等现象。

  5.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原理,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等,同时也介绍了透镜在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6.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章主要涉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包括刻度尺、游标卡尺、秒表等,同时也介绍了测量误差和误差处理的方法。

  7.运动和力:这一章主要讲解了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同时也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8.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这一章主要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包括惯性的概念和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在车辆行驶中的应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1

  光学知识点

  1、基本概念

  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温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光速——光传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恒为C=3×108m/s。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

  2、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人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人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人射线、法织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串n=sini/sinr=c/v。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

  (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

  (3)棱镜光密煤质的'棱镜放在光疏煤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隔着棱镜看到物体的像向项角偏移。棱镜的色散作用复色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

  (4)透镜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质的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作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成像规律1/u+1/v=1/f。线放大率m=像长/物长=|v|/u。说明①成像公式的符号法则——凸透镜焦距f取正,凹透镜焦距f取负;实像像距v取正,虚像像距v取负。②线放大率与焦距和物距有关。

  (5)平行透明板光线经平行透明板时发生平行移动(侧移)。侧移的大小与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关。

  4、简单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在。

  (2)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在u>2f时的应用。得到的是倒立缩小施实像。

  (3)幻灯机

  (4)显微镜由短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长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物体位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经物镜成实像于目镜焦点内很靠近焦点处。再经物镜在同侧形成一放大虚像(通常位于明视距离处)。

  (5)望远镜由长焦距的凸透镜作物镜,辕焦距的〕透镜作目镜所组成。极远处至物镜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经物镜成中间像(倒立、缩小、实像)于物镜焦点外很靠近焦点处,恰位于目镜焦点内,再经目镜成虚像于极远处(或明视距离处)。

  (6)眼睛等效于一变焦距照相机,正常人明视距约25厘米。明视距离小子25厘米的近视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明视距离大于25厘米的远视25者需配戴凸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2

  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3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

  —1,换算关系:1m/s=3。6km/h。计算公式:v=ts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t——时间——秒(s);或小时(h)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v=ts,变形可得:s=vt,t=vs。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4

  基本概念

  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帕斯卡Pa:1Pa=1N/m2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4、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

  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

  5、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9、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基本公式

  1、压强通用公式:P=F/S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基本规律

  1、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增大压强方法:

  ①S不变,F↑②F不变,S↓③同时把F↑,S↓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主要类型

  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升力

  原理: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

  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1、实验方案

  ①原理:F浮=F向上-F向下

  ②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

  ③步骤:

  ㈠测出物体重力G

  ㈡测出小桶的重力G0

  ㈢把物体浸入水中,测出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和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

  2、计算物体的浮力进行验证: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排开液体重力:G排=G1-G0

  基本概念

  1、杠杆

  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②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③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⑤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⑥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定滑轮

  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

  ①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

  4、滑轮组

  ①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②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

  5、机械功J

  ①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②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功=力×距离

  ③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

  6、功率W

  ①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②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③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J/s瓦特。简称瓦,符号W。

  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

  7、机械效率η

  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100%

  ②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③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8、动能和势能

  ①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③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9、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基本公式

  1、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2、功的计算:W=Fs

  3、功率的计算:P=W/t

  4、滑轮组拉的大小:F=G/n

  5、滑轮组机械效率:

  基本实验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方案

  ①原理:

  ②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步骤:

  ㈠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测量绳子移动距离s、物体上升高度h

  ㈡测出拉力F、物体重力G

  ㈢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结论

  ①滑轮组中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低;

  ②同一机械,提升的重物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③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基本规律

  1、杠杆分类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如:天平。

  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2、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3、常见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无距:如搬而未起,推而未动;

  ②有距无力: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距垂直: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故重力不做功。

  4、功的注意事项:

  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且同一段时间。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5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09-11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11-18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2-30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08-02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08-03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07-19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08-09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1-23

2021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08-13

物理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