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4-02-24 16:00:50 物理 我要投稿

(精)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1

  一、匀速圆周运动

  ①.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匀速(率)圆周运动。

  ②.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线速度】,计算公式 或。

  线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一般变速运动。

  【角速度】定义式:(一定要用弧度用单位)。计算公式: 或ω=v/r 或。

  【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T=1/n 。

  ③.在处理不打滑的皮带传问题时,要从"两个相等"入手。

  皮带相连的两轮缘上各点的__________相等;同一轮上各点的________相等。

  二、机械振动

  【回复力】回复力是按力的________(性质、作用效果)命名的;

  【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振动位移大小成_____,方向总是指向________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即:F回=-Kx.)

  "振动物体在某时刻的位移"是指从____位置指向___________位置的有向线段,振动位移X的方向与振动物体在该点的速度方向_______(有关、无关)

  【简谐运动的规律】

  10.简谐振动的加速度a=________.a总与X___(指向______位置).当振动物体向着平衡位置运动时,a与V___向,物体做加速度逐渐____的__速运动,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能(机械能守恒);当振动体远离平衡位置运动时,a与V___向,物体做加速度逐渐______的__速运动,__能转化为__能(机械能守恒).20.在位移大小相等的位置处(即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点)有大小相等的回复力、速率、加速度、动能、势能,即具有对称性.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0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即位移的最大值.是标量,是表示振动范围或_____的物理量.对简谐振动,振幅不随时间而变.

  20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完成一次全振动"是指振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大小和方向经历一定时间后又重复地回到了原来的值.

  30频率(f):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也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f=1/T,单位:1Hz=1/秒.

  固有周期:简谐运动的周期与_________无关,只由振动系统本身决定的

  40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__________.

  4、简谐振动的图象

  ①.简谐振动的图象X-t是一条正弦(余弦)曲线.它表示振动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

  ②.由振动图象可求:

  10任一时刻振动的位移X(t);20振幅A;

  30周期T(频率f);

  40任一时刻振动的速度方向及大小变化的趋势.

  50任一时刻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及大小变化的趋势.

  三、机械波

  1.定义:_________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注意】①机械波向外传播_______,介质本身并不_______迁移.

  ②产生机械波的必要条件是:10产生_______的波源;20有传播_______的介质

  ③【横波与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最凸起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_的波叫纵波.有明显的质点分布最密集处(叫密部)和质点分布最疏处(叫疏部).

  2.波长(λ)、波速(ν)和波的频率(f)

  ①波长: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______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____波长.故有:v=S/t=_____.或v=______.

  ②波速:即 "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速度.(不是质点的振动速度)它由传播波的____决定,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速恒定,____________随f和λ变化

  ③频率:就是_________的振动频率.同一列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________保持不变.

  3.波的图象

  ①定义: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各质点的___位置,纵坐标(Y)表示________各质点偏离____位置的位移.简谐波的波形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②波形、某质点的振动方向、波的传播方向三者间的关系是: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位于波形图线的同一侧侧。三者知其二,可推知第三者.(同侧法)

  ③由波的图象可求:10、波长λ;20、波的振幅A;

  30、推求再经Δt时间末或前Δt时间初时的波形(平移法);

  40、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或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2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G为引力常量r的`单位为米;m的单位为千克;F的单位为N

  3.适用范围:自然界任意两个物体

  4.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卡文迪许(英)扭秤实验

  5.应用

  ①地球质量: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mg=GmM/R2M=gR2/G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②计算天体质量:设M为某天体质量r为环绕星体的轨道半径T为环绕周期

  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可知GMm/r2=(m4π2/T2)r得出M=4π2r3/GT2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3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

  2.只要竖直方向的a≠0,物体一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仪器称值)。

  4.实重:实际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5.N=G+ma(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与v无关)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2。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如果有)产生压力,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4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必修1物理知识点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2、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易错现象:

  (1)当外力发生变化时,若引起两物体间的弹力变化,则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变化,往往有些同学解题时仍误认为滑动摩擦力不变。

  (2)些同学在解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不认真审清题意,不注意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导致解题错误。

  (3)些同学对超重、失重的概念理解不清,误认为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啦,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啦。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5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6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 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ω=/t(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2为 ),单位 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 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 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的结论:

  (1)由于 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7

  一.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二.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常见的力公式总结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五.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六.匀速圆周运动公式总结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

  七.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八.竖直上抛运动公式总结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九.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十.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十一.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8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

  (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最大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9

  功(W)

  1.物体做功的条件:

  ①力

  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公式:W=FLcosαF—力L—位移α—力与位移的夹角

  3.单位:焦耳J1J=1N·m标量

  4.正功与负功

  ①α=π/2不做功

  ②α

  ③π/2

  5.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10

  一、考点理解

  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

  (1)条件:①物体在圆周上运动;②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

  (2)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加速度变化(大小不变而方向不断变化)的变加速运动。

  (3)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①是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不是具有确定性质的某种力,相反,任何性质的力都可以作为向心力。例如,小铁块在匀速转动的圆盘上保持相对静止的原因是,静摩擦力充当向心力,若圆盘是光滑的,就必须用线细拴住小铁块,才能保证小铁块同圆盘一起做匀速转动,这时向心力是由细线的拉力提供。

  ②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它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其方向一定指向圆心,是变化的(线速度大小变化的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指向圆心,它既要改变速度方向,同时也改变速度的大小,即产生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③向心力可以是某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例如,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到最低点时,其向心力由绳的拉力和重力(F向= T拉— mg)两个力的合力充当。而在圆锥摆运动中,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是由重力的分力(F向= mgxtanθ),其中θ为摆线与竖直轴的夹角)充当,因此决不能在受力分析时沿圆心方向多加一个向心力。

  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大小可以表示为:

  F = ma = mv^2/r = mrω^2 = mrx4π^2/(T^2)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线速度:v = s/t(s是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圆弧长),方向沿圆弧上该点处的切线方向。描述了物体沿圆弧运动的快慢程度。

  (2)角速度:ω = θ/t(θ是物体在时间t内绕圆心转过的'角度),描述了物体绕圆心转动的快慢程度。

  (3)周期与频率:T = 2πr/v = 2π/ω = 1/f(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周期,每秒钟完成圆周运动的转数叫频率)。

  (4)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a向心= v^2/r = rω^2 = rx4π^2/(T^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加速度。

  说明:当ω为常数时,a向心与r成正比;当v为常数时,a向心与r成反比。因此,若无特殊条件说明,不能说a向心一定与r成正比还是反比。

  3、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周期不变;频率不变;角速度不变;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

  二、方法讲解

  1、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分析:

  (1)确定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2)明确运动情况。包括搞清运动速率v、轨迹半径r及轨迹圆心O的位置等,只有明确了上述几点后,才能知道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需的向心力大小(mv^2/r)和向心力方向(指向圆心)。

  (3)分析受力情况,对物体实际受力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画出受力图,确定指向圆心的合外力F(即提供的向心力)。

  (4)代入公式F = mv^2/r,求解结果。

  2、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特点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故只存在向心加速度,物体受的外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可见,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在求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是哪一个力或哪几个力的合力来提供向心力。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11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12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分力的计算

  1.分解原则:力的实际效果/解题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顺序:G→N→F→电磁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而且保持加速度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实验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由此可知,无论Δt取何值,无论在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 加速度不变。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在数学函数图象中,Δv/Δt叫做图象的斜率,故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13

  一、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Σ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

  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点拨:在进行一些平衡类问题的定性分析时,采用共点力平衡的相关推论,可以使问题简化。

【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下册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10-24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10-16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精品)12-22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07-13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01-07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11-07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07-25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04-07

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11-02

高一物理重要知识点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