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2-02-16 11:09:57 物理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化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式物体的物理属性。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所受的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2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②颌骨、头骨→听觉神经→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

  3.元电荷:e=1.6×10–19C

  二.要点知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3

  第1节浮力

  1、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反之亦然。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4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电压表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

  (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

  (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XX+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XX=Un=U。

  三、电阻四、变阻器

  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n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滑轮组的使用

  ①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因此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总重。

  ②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n。

  ③同一个滑轮组,n为“奇动偶定”,拴点在动滑轮上时,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N+1,则更省力。

  ④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⑤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⑥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⑦s=nh

  ⑧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

  ⑨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不计滑轮摩擦

  绳子的绕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动滑轮上。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功知识点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比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时间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时间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相关文章:

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09-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08-18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01-23

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1篇)09-21

高三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07-30

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1篇09-20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12-07

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集锦11篇09-23

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编11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