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物理复习的名师指导

时间:2021-06-25 10:27:26 物理 我要投稿

物理复习的名师指导

  【编者按】高考这场火热的考试仗刚刚结束,新一轮的高考复习紧接着如火如荼地拉开了首轮复习的序幕。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上好首轮复习课打好基础就是显得十分宝贵,现提些建议供参考。

物理复习的名师指导

  第一,聚精会神倾听。

  首轮复习往往是梳理为主,按章节次序,突出基础部分,围绕高考热点进行拉网式归纳总结,将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提炼与浓缩。教师总能提纲挈领地给予板书提示,并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帮助大家逐点消化。

  这一复习过程中,既有静态的信息(详尽板书),也有动态的信息(语言表达)不断地传递给学生,要求大家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尽快的把教师的言传身教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存。从复习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的互动过程以师生间的语言信息动态交流为主,所以建议大家上复习课时以视听为主,关键之处再做些记录,让自己的思维与教师同步。

  第二,独立自主作业。

  复习时完成作业是必需的,但这里所提的作业是指:

  1.回忆整理课堂复习内容。因为前面已经提到课上以听为主。因此,课后有必要把课堂复习内容适当整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这能检测自己听课效率与接受理解程度。

  譬如《力和物体的平衡》,归纳整理成:

  (1)力的概念:力的基本性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力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力的表示(图示、示意)、力的分析(隔离与整体的方法、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正交分解的方法、相似比例的方法等)、常见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受力分析步骤。

  (2)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a.物体受力图的区别;b.平衡条件的区别;c.是静态还是动态的平衡;d.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巧妙方法。

  这种独立“作业”犹如眼前过电影,使得你的复习避免轻浮,更踏实系统地掌握复习的知识。

  2.适量解答以中档要求为主的题,也是复习必备环节。因为高三总复习学科多,内容多,综合性相对增强,造成有些同学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欠缺,表现在:

  (1)先看资料后面的答案或与其他人对答案后解题;

  (2)对文字叙述冗长的问题,缺乏耐心的阅读,先问别人后再下笔,这种复习意识是带有很大的依赖性,久而久之,自己的阅读理解,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下降,分析综合能力会退化。

  第三,积极探究思考。

  科学探究是一种能力,也是新课改极力提倡的。在复习课中如何体现精益求精精神,更深入广泛地思考呢?或者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索呢?

  1.对描述条件进行深入探究,发掘题设的隐含条件,判断物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临界状态等。

  2.对处理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在解题策略上发散。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渠道、途径,比较最佳方法。

  3.对物理问题的自身改造进行探究。如改变题设条件、物理情景、增加融入的知识等,发挥经典题的测检功能。

  4.对物理结论进行探究,如考虑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如何解答等。

  总之,归结为最重要的一点,科学探究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扩大思维层面,提高复习受益率。

  知识链接: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提出问题,明确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猜想假设,根据已有的理论或经验对问题的模型提出初步的设想;

  三、接受检验,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和猜想;

  四、不断完善,根据实验表现出来的结果修改我们的设想,使之能最后能解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提出新的正确的理论。

  迷上物理课——将物理学史以历史剧形式融入课堂

  文章摘要: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呈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在高中物理中加强物理学史教育,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

  【编者按】教室的讲台上站着一个人,不是老师,也不像学生。他穿着学士服,扮着古代的装束。接着又上来几个人,他们像是在吵架,又像是在激烈的争论。“伽利略,请解释一下,一般物体为什么推就动,不推不动?”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则说,“老亚,你的说法有问题,物体推并不一定动……”,课堂下一片掌声。这就是发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一个片段,它将物理学史以历史剧的形式带入了课堂。这也是在物理教改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教学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呈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在高中物理中加强物理学史教育,以其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和哲理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初物理学史的介绍,是穿插在我的教学中的,以我的介绍为主。后来的逐步转化为以学生活动和介绍为主,我只是起到引导、穿针引线的作用。这种转变是从去年带高一介绍必修1模块第二章第六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始的,由于本节的重点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的教育目标,我请学生收集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认识的历史资料,或伽利略事迹的资料及他对近代科学的贡献等,向全班报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体会等。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表现也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惊喜中的我发现:

  1、通过这次活动真正的认识到学生的无限潜力,同时也更了解了我的学生,为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他们才会肯学,才会乐学,才能学好。的确如此,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抓住了学生心理,学生对我的课堂,对物理课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有利于突破一些教学中的难点。物理学史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知识的运动过程。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从那以后,新的尝试开始走进我的课堂。今年,在物理学史的介绍中已经介绍的有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法拉第的介绍:法拉第的求学过程、研究过程和成功之后是分三幕用历史剧的形式史演绎的。求学过程中,出身贫寒的法拉第,好学、认真和上进使他获得了戴维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助手。跟着戴维,法拉第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视野。这一过程由第一至三小组推选的三名代表演绎,分别扮演了法拉第父子和戴维,他们的表演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表演和观看的学生都很受启发,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像法拉第学习。 研究过程十分艰辛,十年磨一剑,锲而不舍的法拉第坚持了,胜利了!这一幕由第四至三六小组的代表演绎,张佳楠演绎的法拉第在成功后的高兴劲、喜悦,感染了每一个在座的人,也让人从中体会了成功的不易。成功之后的法拉第说:“我是一个普通人。如果我接受皇家学会希望加在我身上的荣誉,那么我就不能保证自己的诚实和正直,连一年也保证不了。”当英王室准备授予他爵士称号时,他多次婉言谢绝说:“法拉第出身平民,不想变成贵族”。这一过程的演绎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崇敬,为了表达我们对法拉第的崇敬,最后主持人提议灭灯三分钟。(当时是晚自习时间)之后有同学跟我说,在这三分钟他想到了很多,仿佛回到了法拉第的年代。

  现在物理学史的学习完全渗透到我的教学中了,而且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教学所涉及的物理学故事,我们主要安排在晚自习介绍,既不影响教学的进度,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实践中我还发现这不但是一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方式,并且在我的教学中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

  能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能力是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类比、假说、模型等等,这些研究方法对学习物理具有重要价值。比如1820年4月,奥斯特在讲课中,偶然把导线沿着南北方向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人指南针的上方,接通电源时,小磁针的转动了,这个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但却是奥斯特期盼已久的。这个事例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和表达,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学史教学的尝试营造民主,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个性,学会多难度思考问题,鼓励别出心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动,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具有丰富的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智慧它的每一个新发现,新理论的形成,都蕴涵着科学家的创新活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将其引入教学无异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只有了解了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才算懂得了物理学知识。加强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以下几方面科学思维的培养:

  1、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中学生处在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加以引导、诱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甚至是“胡思乱想”。

  2、提倡学生逆向思维。

  电能转变成磁,那么磁能否转变成电呢?这一逆向性思维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要培养思维的逆向性,可以引导学生多想想:“这个问题可不可以反过来思考?”注意帮助学生摆脱常规的、习惯的、传统的、群体的思维的束缚,形成自己标新立异的构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由于物理学史其内容的特点及它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因素,决定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出独特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比如: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布鲁诺为捍卫日心说牺牲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熊熊烈火之中;伽利略为捍卫日心说受到罗马教皇残酷的迫害和折磨,300年以后的1979年罗马教庭才为他公开平 反昭雪。科学家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对我们现代人应该有所启发。

  2、引物理学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不仅牛顿如此,所有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经过不同国家,一代乃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汇聚和利用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才得以完成的。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哥白尼、开普勒、胡克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长达20年的探索才得以完成的史料引入课堂,有利于强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相处与交流,尊重他人,信赖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宇宙不是由原子而是由故事组成的。把物理学史的知识融于物理教学中,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的熏陶,激发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和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无疑应该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是迫切需要的,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

  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摘要:金属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可以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基础,所以《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金属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可以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基础,所以《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并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不知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们并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予学生。可是在学习国培《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研究》和《初中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过程与策略》课程后,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我在教授《金属化学性质》一课时的感受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

  原来教学这一课题时,我总是首先讲解Mg、Fe、Cu等金属和氧气反应现象不同是因为它们化学性质活泼程度不同。接着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金属和酸反应现象不同,从而告诉学生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后补充相关的习题进行训练。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到,这只是在讲教材,这样尽管思路清晰,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丧失了“自我意识”。学生也没有什么学习兴趣。

  在国培学习后,我认识到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属于学生自己。于是我大胆进行尝试:

  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Mg、Fe等金属和氧气反应条件、现象,接着让其猜想为什么会反应需要不同条件、反应现象也不同。接着各小组说出自己的猜想,对于这些猜想我和大家一起探讨总结。最后剩下两点:1、可能和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化学性质越活泼越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2、和金属的硬度有关,硬度大的容易和其他物质反应。

  “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呢?现在用稀硫酸和稀盐酸代替O2,用Mg、Fe、Zn、Cu、Pb这些常见金属设计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看到同学们开始行动,我接着鼓励大家“如果谁能用事实证明你认为的错误的猜想,那——以后我就请谁和我一起做兼职实验员”。

  这一下吊起了学生求知的胃口,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各小组开始有板有眼的讨论设计自己的方案、分工、进行实验……

  看着他们个个神采飞扬,渴望表达的眼神,那些仪器的碰撞声这时也变得那么悦耳,这时的我就像那些溶解于酸中的金属一样融入在了这节课堂中,我陶醉了。

  这一课后,化学科代表找到我。“老师,大家都要求以后化学课一直这样上,行吗?

  看着他一脸认真和期待的样子,我笑了。

  这不能不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在我从另一个层面认识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让我看到了新课程理念下成功的课堂情境是什么样子的,以前我们总认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关键是把他们抓的太紧。与其说这是一堂实验课,不如说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只要相信学生,学生就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甚至你根本无法预知,从这一点看,备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情境的设计上,把教材中“静止”的知识变得“活动”起来,既具备直观性、又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想象力,这样的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学生怎能没有学习欲望?

【物理复习的名师指导】相关文章:

名师指点高考物理复习技巧指导03-29

中考语文复习名师指导07-12

名师指导数学复习08-24

初中物理的复习指导11-27

巩固物理的复习指导01-01

物理复习指导:如何学好物理03-09

关于中考的物理复习指导06-23

物理一模复习指导12-06

初中物理力学的复习指导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