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内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1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④存在状态 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2
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3
⑴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放=qm或者Q放=qv;
(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Q放=qv计算
(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学习物理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分子热运动常考点
1、扩散现象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
内能常考点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④存在状态及体积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4
物理内能知识点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有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二节内能和热量
一、内能:
①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②大小关系: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三、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四、改变物体内的方法: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就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①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传递过程中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热量)
五、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
六、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J/kg
Q=mq (注:Q的单位:J,m的单位:kg,q的单位J/kg)
第三节比热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二、比热:
①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②单位是J/(kg.C)
③水的比热是:4.2X103J/(kg.C),
④水的比热物理意义: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C需要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
⑤比热的物理意义是:反映质量度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小的物质温度上升快。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如上升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四、热量的计算:
Q吸=C m ( t - t0_) Q放=C m ( t0 - t_)
五、能量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度保持不变。
物理内能学习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物理内能学习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5
物理内能与热能知识点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①电源
②用电器
③开关
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物理学习方法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
物理学习技巧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6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
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
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典型例题】
例析: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潮湿的地面会变干
B. 扫地时,太阳下能看到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
C. 打开香水瓶满屋飘香
D. 将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很快整杯水变红了
解析:
A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是蒸发现象,而蒸发的实质是液体中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有些运动速度较快,能量较大,有能力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跑出液面成为气体分子,可见蒸发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对于B选项中的大量尘埃的无规则运动,因为可以用肉眼观察的到,所以很明显不是分子的运动。C、D选项都是扩散现象,只能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B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7
一、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热量定义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因此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才能谈及热量,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二、温度、内能、热量的.联系:
(一)温度与内能
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唯一标志。“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但要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小。因此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
(二)温度与热量
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热传递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两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时,虽然物体都有温度,但没有热传递,更谈不上“热量”。
(三)热量与内能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减小多少;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增加多少。要注意:内能增减并不只与吸收或放出热量有关,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多少;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对外做功多少,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多少。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可以是分子动能增加,也可以是分子势能增加。在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但物体的温度不变,这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内部分子势能的增加。所以A不正确。
改变物体内能大小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有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别的物体对它做了功。再没有明确说明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情况下,不能不假思索的做出判断。所以B不正确。
物体的温度不变,只能说明物体内部分子的分子动能没有发生变化,并不能意味着物体内部的分子势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不能说明物体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如在晶体的熔化和液体沸腾中,物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中,物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也不正确。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动能增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分子势能也会增大,故内能增加。即D正确。
总之,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极易造成错误:如把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说成是温度,或说某一状态具有热量。生活用语中“热”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分辨不清楚。只有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的物理意义,认清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把握这几个重要概念。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8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
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同为止。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物体热辐射和吸收热的本领,跟物体的.温度,表面的颜色和光滑程度有关。
(1)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本领越大。
(2)黑色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
(3)表面光滑的物体吸收热和辐射热的本领,比表面粗糙的物体弱。
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各种金属、汞是热的良导体,最善于传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
(2)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瓷、纸、木、玻璃、皮革、羽毛、棉花、软木、液体(除汞外)、气体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物理公式大总结
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密度公式
(ρ水=1.0×103kg/ 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声音知识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9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物理六个重要规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5.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物理学习方法
.加强训练:
(1)物理实验有条件自己做就自己认真做,把自己的想法问题等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并解决。
(2)基础习题、中考专题、重难点题型要适当多练习,达到练通为止,这样能扩展自己的思路,避免掉入陷阱,提高做题效果,加深概念知识等的灵活应用。
(3)培养物理思维,多深入思考各种概念、规律间的联系
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10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有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 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②定义式:q=(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燃料放热公式:Q=mq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 热机的`效率:
(1)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 两种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电路知识点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物理复习方法有哪些
在复习初三物理时坚持做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
复习初三物理要狠抓基础
中考试题的内容和题型都是千变万化的,但基础知识是不变的,而且没有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和灵活运用,因此,我狠抓基础。做到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内容】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内能知识点11-10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01-26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内能11-07
初三物理内能知识点09-13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02-17
物理动理论内能知识点总结06-29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01-19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知识点08-31
沪科版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