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要点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④生活噪声。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家庭噪声等都称为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在80分贝以下,但它使人心烦意乱,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噪声的等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
3、噪声的控制: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八年级物理期中知识要点】相关文章:
物理知识要点总览06-05
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总结12-25
中考物理相关知识要点06-10
物理电场知识要点小结05-04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归纳05-25
八年级上册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期中复习知识要点09-10
初三物理知识要点大纲06-27
高二物理磁场知识要点06-04
初中物理电能知识要点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