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方法分析论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19-2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学生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说的成人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学生的创造标准是自己的,自己未曾做过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不是让他们去创造什么新东西来,而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最终形成创造性人格。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培养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就学生创造性的形成而言,需要创设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容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支持学生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向学生证明并表扬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对学生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将理由解释清楚。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
物理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一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与观点。二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事具有独创性的活动。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笔者将物理活动课分为竞赛类、趣味类、实用类三种类型,针对每一学生的实际,使他们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三以教师的师爱和激情调动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力求形成积极主动、和谐进取的物理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创造性在这种氛围中得到自然而充分的生长。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建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物理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物理认知结构或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原有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起重要作用。学生主动参与是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相互作用的源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其创造性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化创造意识、创造思维为创造人格的保证。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
教学中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物理问题的提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结论的获得和物理知识的应用。
(三)引导学生合作建构知识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这种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同时,当学生想要完成自己个人力量难以实现的学习任务时,他必然要寻求帮助、寻找合作、学会与环境相适应。因此须引导学生在探索、发现和建构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观点时,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赞赏、争论、接纳。启发学生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学会在竞争中追求合作,在合作中争取先进,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物理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发现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结论,这是实验最基本的两项功能。通过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已经想到了方法,得出了结论,但想到了是否就能做到呢?这时就应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维成果,考察创造性思维成果可行性和合理性,让学生们逐渐建立起“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思考解决方案——动手验证”的理性的科学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着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核心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合理、协调地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将有关信息进行重组,产生新的结果。教师要通过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
(一)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提问
教师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发现的重要手段。发散性提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产生多而新的想法,其典型的形式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果……那会怎么样?”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求异引导,可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思维,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二)问题解决时要提倡一题多解
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要提倡一题多解,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措施。提倡一题多解,应鼓励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进行探究,应鼓励学生灵活地转换思路选择最佳解法。
(三)注意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教材和教师授课的内容并不总是完善和唯一的,应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四、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出发点与归宿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在物理教育中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思想方法。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后,记者采访他时问:“你认为要成为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朱教授回答:“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当然他的成功还包含了其他的素质,但莫不与他强烈的好奇心有关。
好奇心是初中学生的天性,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思,善于观察,从而发现其中的奥秘,引发学生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创造性的起点。人们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正是创造性想象迸发的时候,怀疑是探索科学的向导,它对创造性的形成颇为有益,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1.多方设疑,激发好奇。
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如,在教学《压强》一节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图钉做成帽大钉尖呢?为什么砍柴时先把刀口在砺石上磨一磨呢?为什么大卡车后面的`轮较宽呢?为什么书包背带要做得宽一些呢?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继而产生了想探索谜底的欲望。
2.创设情境,引发好奇。
即创设特定条件、特定环境下的一些反常现象,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诱发好奇。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节时,教师将甲试管装满水,再把乙试管(口径比甲试管稍小一些)放入甲试管,问学生:“将它们倒置过来,乙试管会掉下来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会掉下来”,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结果观察到乙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会向上运动。这一现象与原知识结构产生矛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凭借物理直觉提出猜想、大胆尝试、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物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知识规律。当学生逐步具有了一定逻辑思维习惯以后,作为教师就更应该鼓励他们在思考过程中进行大胆想象。笔者经常在教学中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譬如: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世界将会……,进而假如没有力,世界又将会……,假如我家全用太阳能……,假如我坐的飞机速度超过了光速……,假如由我来设计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和一座房屋,它们将是……学生们的想象给我展现了一个个新奇、多彩、充满童趣的空间,有的想象还有一定深度呢,而有的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真可谓异想天开!初中孩子们的丰富的想象力,活泼的天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了丰富的想象,教师还应适当引导他们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即“灵感”,这种“灵感”并不需要严密的逻辑、精确的计算,应该是思维的跳跃,独特的感觉,鼓励他们把这些闪现的灵感随时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进行记录,让他们能够从这些非逻辑性的想象中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资源。
(三)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通过创造条件使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可以使学生产生模仿尝试的欲望,并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首先可邀请学有所成的校友回校做报告,介绍自己的创造历程与体会,使学生有机会和有创造性的人面对面直接接触。其次可通过听故事、看录像等形式,帮助学生间接接触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再次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来影响学生。如改进教案设计、不断探索新的授课风格、不断充实新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不失为影响学生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创造性活动要求个体能够容忍长期得不到反馈或回报的模糊状态,这是需要恒心和毅力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务,不断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把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方法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中的意识培养分析论文09-06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分析论文09-05
物理模型中物理教学应用分析论文07-29
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的方法分析论文07-26
物理教学方法分析论文范本05-30
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分析论文07-29
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路径分析论文09-06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分析论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