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模型分析论文
摘 要: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使学生积极融入教学主题中。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问题探索,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探究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将得到强化。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实践应重点抓好“精心布局,激发探究能量”“巧设疑问,发掘教学重点”“注重过程,学生主动质疑”“问题化解,课内课外提升”和“客观审视,教学初见成效”五大环节。
关键词:问题导向 初中物理 运用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逐渐占据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位置。教育学家指出,“学由疑而始”,而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正是这一教学理念的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将问题导学模式贯穿课堂始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融入教学主题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问题探索,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探究中,学生的物理知识将得到强化,并且与现实生活建立有机联系,使初中物理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我以教学实践为研究基础,对初中物理课堂运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若干环节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运用方法。
一、精心布局,激发探究能量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效果非常出色,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在疑问中不断探究,以问题的提出为导学契机,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成功的物理课堂不是单纯依靠知识灌输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多方位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路,尤其是在开始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更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主动融入物理教学课堂。
例如在“机械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闻轶事”作为新课导入点,我选择的是“飞行员抓子弹”的故事:二战期间,一位法国空军飞行员在执行高空任务时,看到身边有类似“飞虫”的物体经过,这位飞行员处于好奇将“飞虫”捉住,结果这些“飞虫”令飞行员震惊不已——这些虫子居然是高空飞行的子弹。飞行员为什么能够徒手捉住子弹?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于是,我将这一疑问作为“机械运动”教学的切入点,学生的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而“机械运动”不再是一个生硬的物理概念,学生在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找到了物理学习的兴趣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更加顺畅。
二、巧设疑问,发掘教学重点
利用问题将学生引导至教学内容中,课堂上还需要利用问题作为课业驱动。教师可以利用社会生活、科学探索、生活场景等设置情境,从而合理设置物理问题导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一旦现有知识与新问题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意识到现有的知识已经不能解决当前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学习动力更加积极。
例如在“浮力”内容教学中,我以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巧设疑问:这艘豪华巨轮有几层楼房高,为什么能够在海上行驶,而我们将一个小铁片放进水里,铁片却会下沉?一样都是水,为什么能够承载万吨巨轮却不能托起一个小铁片?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们立刻将思路转向“浮力”问题。此时,教师顺应学生思路再次以问题形式提出教学重点:浮力的产生与哪些条件有关?这些问题的提出,立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学生提出“水密度、重力、排水量”等因素时,学生对浮力概念及浮力公式都有了深刻了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再次提出: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浮力的“超自然现象”?这时候学生们纷纷联想到“死海不死”这一现象,并分析了死海“超浮力现象”是因为海水密度关系增加了其浮力,所以才会产生这一“自然奇迹”。
三、注重过程,学生主动质疑
新课改对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强调,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也要充分体现“生本位”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自己发掘问题并探索问题答案,这也是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升级版”。学生主动质疑的过程,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这一过程能够形成强烈的课堂互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巧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在经过反复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拔火罐的时候,火罐为什么会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塑料衣钩为什么会吸在平整的墙上?火车站候车时会被提醒站到安全线后面,否则会有什么危险?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大气压强存在的有力证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提问跑题,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抓不住提问重点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逐渐把握学习重点,从循序渐进中领会问题导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问题化解,课内课外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是检验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知识点的重要一环。以往的物理习题不外乎布置作业—学生解答—教师点评这三个环节,习题被作为物理作业的唯一形式。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后作业、习题中运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应付作业”的现象也大幅减少,实现了物理教学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和衔接。
同样是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在课堂互动答疑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习题:《坐上火车去拉萨》这首歌里的火车跟普通火车有什么不同?大气压强的变化与空气密度有什么关系?进入西藏地区地势升高,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降低高原反应?接着我给出一系列习题数据,用于计算特定海拔区域的压强变化。这样的习题模式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与课后巩固效果都很好。
五、客观审视,教学初见成效
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可以一改以往沉闷、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再片面地强调概念记忆与习题训练,而是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而这些盲点的发现,就是导学问题提出的关键所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物理知识,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了物理探索的乐趣,在物理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问题导学的巧妙运用,同样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在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课堂环境同时,还需要教师对课堂整体的驾驭能力,控制好提出问题的方向、课堂互动时间、问题探索方式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强化业务水平,真正将问题导学运用得得心应手。 例如在“重力”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科学”中已经初步接触到重力问题,因此在课堂的问题导学中提问非常积极,有学生提出了“月球重力”“太空行走”等与重力相关的问题,有学生提出了“伽利略铁球实验”,这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教师应注意到,学生只是对“重力现象”认识较多,但是对于重力的实质内涵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于是我提出了“在物体不受重力影响下,跳起后还会落到地面吗?水还能从碗里倒出吗?人是否可以倒立行走呢?一个初中生是否能举起200千克的石头呢?”这些问题的提出,立刻使学生思维出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转变,学生对于“重力”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而课堂氛围也更活跃。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经过教师精心的课前设计、课堂运用、课后强化过程后,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求知欲与实践愿望也会不断增加。在物理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索、主动归纳的学习能力,从而保证物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茹光华,沈铮.“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1(10).
[2]刘福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J].教学与管理,1997(5).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模型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总结07-25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论文06-15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6篇)12-09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的论文06-27
如何构建小学的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10-25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分析03-03
小学品德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03-10
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分析毕业论文四篇11-29
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