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时间:2021-07-07 16:37:08 物理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而成功并非机缘巧遇。成功者与平庸者的不同之处往往在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各自的种种习惯,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进。 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从平庸走向卓越的关键。

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学生的不良习惯

  1.学习任务不明确。 课堂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教师在后面推着走,尤其在自习时表现最明显, 自习课时常发呆、乱翻,或者左顾右盼,白白浪费时间。

  2.学习无计划。 学习完全凭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学很长时间,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干了。

  3.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喜欢搞突击。 用这种学习方法如果在初中,初中物理内容少,又相对简单,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 但是高中物理容量大,又有一定难度,再用此方法学习,肯定吃亏,高一很多学生就因此成绩出现下滑。

  4.学习时马马虎虎。 上课时不是找不见课本就是找不见学习用具,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错误率很高。 不是题看错就是字母写错或计算错误。

  5.学习时一心二用 。 做作业或复习时,不专心,常做一些小动作。 比如,转笔、吃东西、边听歌边算题、边聊天边学习。

  6.不懂也不问。 原因之一是胆小,不敢问教师;第二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第三自己心里没底,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

  7.知错也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教师已经批出了不少问题, 但很少认真反思;试卷基本都是只关注分数,从不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

  8.为完成任务做作业。 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规定时间做好规定的事情。 遵守课堂纪律,克制自己,专心学习。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 、听课习惯。自主课上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本节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本节用到的描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概念学习时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怎样引入物理概念。 对于物理量要理解为什么引入这个物理量,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明确它的定义式和决定式,是矢量还是标量,单位是什么。 对于物理规律要明确它的适用范围,掌握并理解它的不同表述形式,对于数学表达式要分清是代数式还是矢量式等。并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惑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展示课上要求学生积极展示, 展问题,展思路;当别的学生展示或教师点评时,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 注意展示学生及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动质疑,及时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

  课下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情况,再次认真复习课本,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慢审快做”审题时找关键词。 比如“光滑”“缓慢”“恰好”等,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用合适的形式,比如,文字、图象等再现情景,需要受力分析的把受力分析图画出来, 结合已知与求分析用什么规律来解答。比如,解决力学问题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力,另一个是能。答题时书写要规范,写出必要的关系式和文字说明。

  5.要有思考的意识。 常问自己为什么 ,并想办法解决。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自己先想想,把这个问题装在脑子里,吃饭时想,走路时想,睡觉时想, 想着想着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实在想不明白的问题再问教师、问同学,当他们帮你解答后,自己再琢磨琢磨明白了没有。

  6.鼓励学生不耻下问。 圣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且是学生。 问的问题要经过思考,不能这样问:“这个题怎么做? ”而要这样问:“这个题这样分析对吗? ”“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我这样理解对吗? ”

  7.整理备忘录。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备忘录,备忘录上写两个内容:(1)每次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将其中重要的知识整理在备忘录上,与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使知识系统化。 (2)做完题后在备忘录上对错题进行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正确的解法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解? 还有别的解法吗? 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 这些就是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自然就会补上。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习惯的意义是宝贵的,它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和资本。 拥有一个好习惯将会给事业和生活带来无穷的收益。 培养良好习惯不妨就从现在做起,让它带领我们不断前行,收获丰盛!

  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体会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外部激励机制, 学生就很难长时间对认知活动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渐降低, 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 如何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 让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不像语文等学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学生眼中物理无非就是概念、公式与定理。

  要想让学生对物理认知活动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就要运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探究性活动中来,在探究中构建知识、形成技能。 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励策略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情感激励学生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愉悦感, 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 有了学生积极情感参与的物理教学,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不断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包括两个方面:

  1.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态度,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上, 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单纯教学关系,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 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整个教学都冰冷的。 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喜爱物理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热爱与关心每一位学生。 用爱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 要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学生排除困难。 其次,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习中明显地表现为成绩好与差。 作为教师不能因学生成绩的优劣而区别对待,而是要体现公平与公正,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敬重。 如此方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情感。

  2.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物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要燃起学生求知的火焰,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物理教学的魅力,以此来改变以往学生对于物理的看法, 让学生对物理另眼相看。如注入生活元素。物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注入生活元素,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讲述, 而是将抽象的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 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引入物理教学,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与熟悉度,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的情感,从而达到以情感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以成功激励学生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越多, 其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动机越强;反之失败会消磨学生的信心,而使学生完全丧失学习兴趣。 不要小看一次成功, 也许正是这次成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与信心,让学生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运用成功体验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 让学生成为成功者,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坚信自己能够成功, 从而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

  1.坚信学生能够成功。学生有着巨大的潜能等待挖掘,我们要对全体学生充满期待,要坚信所有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释放潜能,都可以取得自身最大的发展与进步。 教师只有树立这种学生观,才能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期待与鼓励;而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待与鼓励,也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更加坚信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 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所在。

  2.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刀切, 而是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学情,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制订不同的教学起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体现个性化,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让全体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功。

  3.实施赏识教育。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成功,尤其是对差生,要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进步, 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 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同时又要适当地进行横向比较, 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同时又能让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总之,激励具有强大的感染与带动作用,可以不断引发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情感、体验成功,发挥情感与成功的激励效应,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的教学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而成功并非机缘巧遇。成功者与平庸者的不同之处往往在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各自的种种习惯,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进。 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从平庸走向卓越的关键。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一、学生的不良习惯

  1.学习任务不明确。 课堂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教师在后面推着走,尤其在自习时表现最明显, 自习课时常发呆、乱翻,或者左顾右盼,白白浪费时间。

  2.学习无计划。 学习完全凭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学很长时间, 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干了。

  3.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喜欢搞突击。 用这种学习方法如果在初中,初中物理内容少,又相对简单,对学习成绩影响不大。 但是高中物理容量大,又有一定难度,再用此方法学习,肯定吃亏,高一很多学生就因此成绩出现下滑。

  4.学习时马马虎虎。 上课时不是找不见课本就是找不见学习用具,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错误率很高。 不是题看错就是字母写错或计算错误。

  5.学习时一心二用 。 做作业或复习时,不专心,常做一些小动作。 比如,转笔、吃东西、边听歌边算题、边聊天边学习。

  6.不懂也不问。 原因之一是胆小,不敢问教师;第二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第三自己心里没底,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

  7.知错也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教师已经批出了不少问题, 但很少认真反思;试卷基本都是只关注分数,从不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

  8.为完成任务做作业。 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不良习惯,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规定时间做好规定的事情。 遵守课堂纪律,克制自己,专心学习。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 、听课习惯。自主课上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通过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本节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本节用到的描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概念学习时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怎样引入物理概念。 对于物理量要理解为什么引入这个物理量,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明确它的定义式和决定式,是矢量还是标量,单位是什么。 对于物理规律要明确它的适用范围,掌握并理解它的不同表述形式,对于数学表达式要分清是代数式还是矢量式等。并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疑惑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展示课上要求学生积极展示, 展问题,展思路;当别的学生展示或教师点评时,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 注意展示学生及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动质疑,及时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

  课下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情况,再次认真复习课本,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慢审快做”审题时找关键词。 比如“光滑”“缓慢”“恰好”等,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用合适的形式,比如,文字、图象等再现情景,需要受力分析的把受力分析图画出来, 结合已知与求分析用什么规律来解答。比如,解决力学问题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力,另一个是能。答题时书写要规范,写出必要的关系式和文字说明。

  5.要有思考的意识。 常问自己为什么 ,并想办法解决。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自己先想想,把这个问题装在脑子里,吃饭时想,走路时想,睡觉时想, 想着想着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实在想不明白的问题再问教师、问同学,当他们帮你解答后,自己再琢磨琢磨明白了没有。

  6.鼓励学生不耻下问。 圣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且是学生。 问的问题要经过思考,不能这样问:“这个题怎么做? ”而要这样问:“这个题这样分析对吗? ”“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我这样理解对吗? ”

  7.整理备忘录。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备忘录,备忘录上写两个内容:(1)每次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将其中重要的知识整理在备忘录上,与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使知识系统化。 (2)做完题后在备忘录上对错题进行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正确的解法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解? 还有别的解法吗? 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 这些就是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督促学生经常看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自然就会补上。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习惯的意义是宝贵的,它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和资本。 拥有一个好习惯将会给事业和生活带来无穷的收益。 培养良好习惯不妨就从现在做起,让它带领我们不断前行,收获丰盛!

  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低效现状及完善

  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课堂语言和行为使得彼此信任、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内汲取营养。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师生互动显得异常重要。由于英语是不同于母语的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误区,但师生互动可以促成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结合,可以架起英语学习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桥梁,因而有效的课堂就可以将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初中英语互动课堂的意义

  课堂互动以“互动”为核心,通过各种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通过互动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摸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互动课堂的意义:

  (一)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前设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并围绕着教学目的设计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的大脑长时间在兴奋的刺激下精神百倍,提高课堂活跃度。

  (二)通过适时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可以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多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如“Good”“Great”等等,学生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可,就会在自信心的驱使下更加努力地学习,使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树立起积极学习的自信心。

  (三)通过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教学也是体现互动的重要性,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强调个性,让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够得到进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竞赛、小组游戏和小组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建立起班级内部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低效现状

  近几年,我国初中英语课堂大力推行互动教学,但往往互动“浮于表面”,使得互动教学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影响教学效果。

  (一)单调的互动形式制约着学习兴趣的激发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虽然大多数教师拥有了互动的意识,但短时间内无法真正贯彻落实互动教学,使得教学实践中机械互动占大多数,通常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单一的形式来开展,使得教师只能与成绩优异的学生互动,那些听课跑神、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互动就显得特别低效。

  (二)互动的动机存在偏差

  师生互动本来应该是用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而不是师生课堂管理的工具,但是有些教师却不遵从互动的本质,使互动行为的目的扭曲。就拿课堂提问来说,课堂提问是及时反馈的途径,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有针对地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思维,但是有一些教师却将提问当做是惩罚精力不集中的学生的手段,使得学生误以为提问就是惩罚,从此开始畏惧课堂提问,大大削弱了提问的互动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互动内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但是大部分教师却受教材和考试的禁锢,没有对课本进行适当延伸,学生长期学习单一的教学知识,就无法在多元的知识学习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从而影响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三、完善师生互动,助力初中英语课堂

  (一)发挥互动动机的重要作用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是互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该从互动动机出发,让学生乐于互动,提高教学互动的质量。

  1.拓宽初中英语课堂的互动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弹性教学目标,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空间进行自由的探索、创造。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与学生心理相符的互动形式。比如由于低年级渴望学习知识,在面对一门新的语言教学时,往往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教师在互动形式上就可以少下功夫,多开展趣味基础教学。由于高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会有选择地参与教学过程,对于过于幼稚的互动,或者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在互动内容和形式上下工夫。

  另外,教师还应该利用网络资源多充电学习,搜集其中丰富的教学材料,将有用的信息整合到课件中,在形成具有特色教学课件的同时,也使自身内涵在信息资源平台上得以充实。

  (二)巧设情境,促进互动生成

  一方面,尝试将传统的教学空间形态改变,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的教室有高高的讲台和整齐排列的课桌,教师站在高处,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像隔了一层屏障一样。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改变座位的排列方式,运用课堂空间进行圆圈排列或U型排列,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游戏,让教师在面对面、眼对眼交流中感受学生的神情变化,有针对地启发学生思考,实现和谐的英语教学课堂。

  另一方面,巧设问题情景。由于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英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材内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调动起来。

  例如,学习LetsCelebrate这一单元时,我会先给学生放一首英文歌LetsCelebrateAHoliday,然后给学生大致讲一下这首英文歌说的什么内容,抛出“庆祝”这个话题,然后我会询问学生:“你最想庆祝什么节日?”

  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ChristmasDay”“Mother'sDay”“SpringFestival”……我会记录下学生所回答的节日,并展示这些节日的图片,给学生大致介绍这些节日的来源和庆典方式。当提到圣诞节时,我会让学生想象圣诞老爷爷在悄悄地给同学的袜子里送礼物,然后让学生说说最想要什么礼物。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下,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有序。

  总之,要想使英语教学有趣生动,就应该有效利用师生互动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呆板机械,让学生在友好、宽松的课堂氛围中灵活学习英语知识,乐于学习与积累。

  参考文献:

  [1]徐耀枝.还互动本真创高效课堂———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实效性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3).

  [2]张艺.初中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

  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系已经由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眼前。 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只有转变教学模式,创设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无论是学生对实验本质的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还是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态度, 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首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际实验的开出率是非常低的,很多效果都不尽人意,伴随着人们对实验课所提出的诸多要求, 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并没有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虽然有的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要求,但是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次,学校与教师存在着很多轻实验的态度,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从而使学生实验成为了演示实验,无法使实验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除此之外,物理教师由于对实验的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并不愿意在实验教学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从而导致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比较单一。

  最后,现阶段,学校实验教学的模式比较僵化,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很多班级中的很多学生做同一种实验, 用同一种仪器与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具备一致性。 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对实验不仔细观察,无法进行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要想从根本上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那么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介绍部分物理历史,从而加强课堂上的趣味性。众所周知,科学是严肃的,但是在表达方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一般以高年级为主,该类学生所持有的少年特点非常明显,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基础。

  比如,物理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大气压”的时候,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可以将装满水的杯子倒置过来, 发现杯子里的水没有流出来,纸片也没有滑落,从而使学生在理解大气压基本概念的同时, 也能够相信大气压现象的存在。 这种实验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物理课程感兴趣,并且能够加深印象。

  与此同时,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实验的细节问题以及值得注意的事项通过大屏幕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初中物理实验更加好奇, 从根本上加深其印象。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是极其重要的。就目前而言,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理论课程大于实验课程。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从根本上阻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物理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从根本上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学生动手实验能够培养自身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展现学生的参与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在物理实验中, 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要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基本形式, 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使其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实验,在学生进行参与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展示。

  除此之外,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物理教育者, 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所重视。要知道,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口述, 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等。 这种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进行实验心得的交流,从根本上使实验的内容得到巩固。与此同时,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对学生进行要求,使其做完每一个实验都要完成实验报告,并涉及实验方案等。

  众所周知, 自学是人们获取知识最为便捷的途径, 一个人在一生中所学到的知识超过80%都需要自学进行获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初中生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实验的本质,就需要在接受教师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与思考,使其在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五、结语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比较合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不仅能够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还能使学生在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同时,坚持科学的态度。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施友桐.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2]邢耀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3]李安.从验证性实验到探究性实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

  [4]苏广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9).

  中学物理语言的类型与特点

  语言在人类文明传播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思维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语言的组织形式表现了思维的角度,语言的思想内容表现了思维的高度,因此在教学中,各门学科会自然而然形成自己的语言规范,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从而相对应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有所差异,例如,语文侧重于观察、想象等,因此,语文课本中的语言倾向于形象地描写和表述;数学侧重于分析、归纳,所以数学语言偏重于呈现逻辑思维的语言.

  物理学是一门解释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的学科.

  物理知识的生长点是生活,因此观察能力是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此外,物理不同于语文仅仅依赖感性的观察,甚至可以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物理要求学习者尊重事实,并且找出现象背后的机理,而感性观察是思维进行最初的起点、后继思维升华的跳板,理性思考是高级的思维活动,体现出物理高于生活.

  除此之外,物理学高境界的研究必须上升到数学描述,因此物理语言也必须同时具有数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因此,这也是物理的难点所在.

  物理语言的这些特点对于还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初中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了要求.

  新课程要求物理学科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处理学科本身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冲突,显得尤为关键,故应该对物理语言的特殊性有所重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工具.

  1、物理语言的类型

  物理语言的`类型可以分为概念语言,规律语言,公式语言,图表、图像语言等,这些内容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提示,引起学生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伊始就让学生明白这种行文风格或语感与其他学科的差异,学生就会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处理信息,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概念应该从哪些层面去理解,对于图像应该从哪些问题去关注,而对于实验规律又应该去获取那些信息.

  这个过程和学习英语单词一样,将学习内容按照自身特点归类,既掌握了它的表现形式,又可以使学习过程变得容易很多.

  1.1概念语言

  在中学物理,尤其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频繁和重要,而有关概念的学习其实是侧重于“新事物”的引进.

  但对于有一定学习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新事物大多只是名称不熟悉而已,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言“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

  因此,在概念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才能有效地科学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众所周知,前概念会直接影响新知识的构建.

  在物理学中,物理概念像一块块砖头,要建造坚不可摧的物理大厦,必须保证每块砖头的质量.学生初学物理概念时,教师形象化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引导学生观察“力”这一个字,从象形文字的角度来看,这个字像一个展现两臂健硕肌肉的人.这一个过程加深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使科学知识也不再枯燥乏味.

  形象化的语言具有亲切感,立体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面对这门新课程时,不会只顾茫然地被动接受,而是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物理只是生活的抽象,从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接着,教师便可通过举例,然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严谨的物理学概念,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概念的文字表述,包括用词、句式等方面着手.

  学生如果可以用规范的科学语言表述物理现象,用专业的物理术语进行交流,无疑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处还就提及,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抽象程度是“守恒”的,一味强调学生所熟悉的形象化语言描述,可能会给物理概念的严谨性带来歧义,因此也给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带来了“本征”困难.

  1.2规律语言

  物理规律同物理概念一样,基本且深刻.

  物理规律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实验操作,然后归纳出一个普遍结论,从而得出.

  由此,物理实验在物理规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贯穿整个物理教学,实验增加了结论的说服力,提升了课堂的感染力,调动了学生情绪,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此外,物理实验是学生亲身近距离接触“事实真相”的最好途径.

  物理高于生活,但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是物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纽带,可以减小学生的思维跨度和抽象性理解.

  那么,在学习规律语言的过程中,即一般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实验的组成,每个实验都有基本相同的组成.

  对于不同实验,关注猜想的角度、实验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等等.

  在具体实施了若干次实验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包括方法、针对某一类仪器注意事项.

  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物理思想的沉淀过程.

  就初中物理实验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物理思想是“转换”,比如,在学习动能时,通过两个小球从相同高度下落,由此得出在水平面获得的初速度是相通的;研究电阻大小时,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或者电流表得出.

  这些举措,对于高年级学生的物理学习来说,似乎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初步接触的学生而言,挑战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

  因此,让学生理解规律语言的呈现途径、呈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的是某个实验本身,还学到了在长期物理实验的审视过程中,养成不自觉的科学角度,自然而然的规范步骤,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促进作用.

  1.3公式语言

  物理公式和其他学科的公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物理公式中的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有特定含义的物理量,并且有一定的使用环境.

  其实在物理学中,公式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一种体现物理简洁美的途径.

  物理公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概念式和计算式.

  概念式,就是用公式的形式表示概念,比如密度、比热容、压强等都是用公式语言来表示的.这也是体现物理语言倾向于简洁的一个体现.教师在介绍概念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这种用公式语言表述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注意这种简单的表述带来的便捷.

  计算式是大多物理规律表现形式,比如欧姆定律,文字表述是: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用公式语言可以表达为I=UR.

  不难看出,公式语言直观、简洁,但是在学生学习公式语言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和范围,例如欧姆定律必须是在“同一电路中”才有意义.

  1.4图表语言

  图表一般用于实验观察过程中数据记录的表现形式,包括表格和图像.

  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各项数据杂乱的记录在实验纸上,有时候会让学生手足无措.

  因此,学习图表、图像语言可以成为学生整理数据的一项工具.

  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设计表格,并将数据有序地放入相应位置.

  设计图表应该成为学习物理的一项基本技能,它可以使数据记录简单,使用方便,观察直观.

  而图像则是数据的另一表达形式,不仅可以呈现实验数据,更可以涵盖丰富的知识,比如,表示晶体与非晶体特性的曲线,就是将表格的数据图像化,通过曲线可以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判断物质所处状态等;运动学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可以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状况,位移、速度、加速度都可以从图像中“读”出.

  2、物理语言的特点

  物理以自己的语言描述着客观世界的现象、规律,其句式简洁却不失深刻,用词严谨却不显枯燥,思想理想却仍暗含普遍意义.

  2.1简洁与深刻

  物理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思想内容深刻,这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用36个字揭示了宇宙中所有物体的共同规律———在不受外力时不改变原来运动状态的规律,还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区区几个字引导了中学物理重要的一条主线,由“力”引发了物体状态的改变,平衡与非平衡,物体间相互作用等内容.物理语言的简洁所透露的美,展现出的不仅是物理学家深刻的思想,更是展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透彻的认识和精准的表达.

  2.2严谨与自然

  物理语言尽管简短,但严谨致密,不会因为量的少,导致质的缺.

  物理是一门以现象为基础,以数学为工具的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

  而物理语言则是日常对物理现象描述语言的归纳、总结、锤炼.

  物理语言不会以偏概全,因为物理公式、规律都会阐释它们的使用范围环境;不会推断臆想,因为需要客观的观察,实验验证,这一过程需要研究者有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其语序都不能前后倒置,比如光的反射定律,一定要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其中因果逻辑关系的确定;其字眼不能替代,比如对导体、绝缘体的描述,从它们是否“容易”导电来说明.

  物理语言是对自然生活的科学表述,它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更加指导于生活.

  2.3理想与现实

  理想化是物理语言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描述很多是建立在理想条件下,通过构建理想模型,突出重要因素而得出.

  在物理概念中,质点、点电荷、点光源就是把错综复杂的事物归结为简单的问题.

  在诸多物理问题情境中,会把物体本身或所处的环境理想化,比如,忽略重力、空气摩擦力,以及说明轻质弹簧就是条件理想化,从而使物理情境明朗化.

  理想与现实从来不冲突,在物理语言中也由此体现.

  理想的物理模型和使用条件不是避重就轻,是为了凸显关键因素,所得结论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结论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其表现形式多样,有概念、规律、公式、图表,其语言特点鲜明,具有简洁、深刻、严谨、自然、理想化、具有现实意义这些特点,它描述着客观世界的规律、变化.

  物理语言尽管仍旧是熟悉的汉字组合而成,但他们意义深刻,反映着最本质的世界.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语感”,让学生要向学习其他语言一样,熟悉它的行文方式、结构组织,明确它的特点和独特性,对于物理语言有一定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物理意识.

  物理语言的学习不会是学习语法的繁冗复杂,而是由轻松活泼的物理活动转化为简洁严谨的物理文字,最后升华为物理思想的碰撞和有关科学态度感悟.

  参考文献:

  1.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8.

  2.罗敏.中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0(30):67.

  3.魏嵋.关于物理学科语言与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探究.物理通报,2007(11):23~24.

  4.杨小文.谈谈物理教师的口才艺术———论物理教学的课堂语言.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169.

  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分析

  物理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的重视。 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演示实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下面,笔者就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利用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易接受,极感兴趣。 因此,教学时,紧扣教学内容,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官刺激,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 2.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靠近些, 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 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 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物理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从记忆角度分析, 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科学研究表明: 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 1:1000。 有人形象地这样比喻:一栋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 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工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网状结构, 而后者是依次性链状结构。 演示实验也是如此,它好比那栋“华丽的大楼”,能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 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以及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物理概念大都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所以仅凭借直观感知和口头描述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对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的初中学生而言, 教师只有通过相关的演示实验, 才能使他们直接观察到具有本质特征的实验现象,进而产生疑惑,激发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述“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时,原本在圆底烧瓶中沸腾的水,不继续加热就不再继续沸腾了。此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反转过来,用冷水浇注烧瓶底,水又沸腾起来了。 学生对此现象感到十分好奇,急于知道为什么,进而自主进行新课的学习。

  演示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进而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力的概念”时,用手压物体,压物体的同时手也感到了压力,把物体放在桌面,桌面代替手,学生就会得出异物同理的相同概念。用手把弹簧拉长,在弹簧下挂物体也可把弹簧拉长,这样引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

  四、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他们通过科学探究主动发现并获取知识。 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

【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5-06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5-0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05-05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06

怎样培养培养学生数学书写习惯07-12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07-12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7-12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07-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