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电阻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电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阻(R)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基本性质。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强调:电阻(R)与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无关。
5.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的器件。
①原理:滑动滑片(P)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注:没改变它自身的总阻值)
②作用:
a.保护电路;
b.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者各个电阻之间的电压分配关系。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被控制电路中使用(即要控制谁则与谁串联;反之,与谁串联则表示控制谁的电流);
b、接线柱要“一上一下”;
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6.电阻箱:
①作用和滑动变阻器相同;
②原理与滑动变阻器不相同
③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与滑动变阻器相同,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刻度盘指针所指数字×对应倍数之和。
电阻的易错点、重难点、方法技巧归纳: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包括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石墨)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包括橡胶、玻璃、塑料、陶瓷)
很多学生会错以为绝缘体是不导电的物体。
注意:
(1)绝缘体不善于导电!其内部自由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核引力范围之内,导致只有很少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善于导电是因为金属内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酸碱盐溶液善于导电是因为其内部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因此导体的电阻一般较小,绝缘体的电阻一般较大)
(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二者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例如:玻璃在加热到红炽状态时能变成导体,空气在强电压下会变成导体,干燥的木头在潮湿时变成导体,金属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金属在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能变成绝缘体)
(3)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主要有锗、硅等。(半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4)看到“超导体”,就想到“电阻为零”!采用超导材料可以降低由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问题(即发热问题)
相关知识点: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电阻其实是导体中的微观粒子对移动电荷的碰撞和引力、斥力的结果,从而阻碍了电荷的定向移动!(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导体电阻大小由导体本身决定,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只取决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这四个因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因素能影响到电阻大小!
(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这四个因素!其实只要这四个决定因素不改变,则当导体连入电路、加上电压、通上电流时,导体的电阻都不会随之而改变!也就是说实验室中用的电阻铭牌上都标示着10欧、20欧等等其实就代表着常温下的电阻大小,实验时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以下说法都是错误的:导体没有连入电路时没有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电阻为零,电流越大电阻越小,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小,电阻就越大等等)
(2)在初中物理各种实验中,常用的导线电阻都是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电流表的电阻也很小,相当于一段导线;电压表的电阻非常大,相当于断路!
(3)在初中阶段,如果不加以说明(温度变化对电阻的影响),一般认为电路中用电器的电阻是恒定不变的。
(4)“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有一个主要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一个次要物理方法“转换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个常考易错点:在叙述实验结论时,千万不要忘记控制变量!比如“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有很多同学会漏掉“在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从而导致错误!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电阻】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并联电阻计算知识点01-22
初中物理电学的知识点归纳01-27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1-26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归纳04-02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1-27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小结04-0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08-21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08-09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01-26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