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科学猜想散文

时间:2021-06-20 19:54:26 物理 我要投稿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科学猜想散文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科学猜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科学猜想散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探究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而猜想已成为学生物理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今天,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已成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顺利进行科学猜想,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

  科学的发现与创造始于大胆的猜想。如果没有猜想,怎会有爱迪生发明电灯;如果没有猜想,怎会有鲁班发明锯子……因此,鼓励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或对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作出各种假设和预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更可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的欲望。但是,物理课堂中学生往往不敢大胆猜想,原因是由于他们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怕自己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指责或同学的嘲笑。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不管他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合理,教师都要持肯定的态度。尽可能鼓励学生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大胆进行猜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同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学内容和思考问题,鼓励敢于对课本质疑、相互质疑、帮助学生完善大胆的想法,把猜想变为符合科学的思维,将原始的猜想加以验证,使学生持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猜想,并要求说出这样猜想的理由,而不是无目的、无根据地瞎猜,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时较容易猜想,但有些内容学生知道的很少,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例如,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猜想出。又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由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限,加上空间想象能力不太丰富,如果教师对感应电流产生的三个条件不加以引导,那么学生也将很难进行科学的猜想。再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时,在猜想的过程中可这样引导学生:筛选关键词:导体、电阻、大小; 根据关键词进行猜想:有关导体涉及到它的材料及材料的特点,如长度、粗细等;

  接下来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然会水到渠成。

  总之,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科学的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猜想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猜想出可能会出现哪些有趣的现象或者结果",使猜想是在实验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活动。

  三、要让学生学会猜想的方法

  1、学会从简单入手。做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开头,培养学生进行猜想也不例外。为了不让学生对猜想产生误解,认为猜想总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应从最容易、最简单的入手。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可以联想到水管中的水,从而使猜想显得简单、容易。又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不妨先让学生猜猜,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将怎样变化,尽管学生大多数都能猜到,但不能因为容易就忽视猜想的这一环节。只有从细微之处有意识地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积极猜想的习惯,才能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只有科学探究的猜想、预测能力一步步提高,学生才能逐步学会进行"猜想与假设"活动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形式。

  2、学会从实验入手。通过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制作,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技术和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较快的发展。他们能学会如何由诸多的现象归纳出本质的结论、如何探索物理规律、如何运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如何控制或改变实验条件、选择怎样的仪器来实验等。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在观察实验时往往会产生许多联想或突发奇想,能激发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的思想火花。比如说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在让学生进行猜想时,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可能与摩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还猜想到了可能与质量大小有关,可能与材料有关,可能与密度有关,可能与形状有关等等……这样学生的猜想放得太开,不容易猜到关键的点子上,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做到,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得演示实验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体验一下推重一些的课桌和轻一些的椅子,或者让学生体验怎样抓牢啤酒瓶,然后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学生必须学会由实验现象到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物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实验数据后,通过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综合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思维加工活动,使之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进一步猜想。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但若把握不当,也不能达到目的。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关键在于实验后,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进一步的假设推理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重大飞跃,获得用实验方法无法直接验证的重要规律。

  3、学会从理论入手。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决定做什么之前先想一想可能会发生什么?",学会"预测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并提出自己猜想的理由",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猜想和预测的结果,包括文字表述、表格表述等"。例如探究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因为学生已有了动能、势能、分子动理论等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完全可以从物质的结构、分子的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猜想: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运动,因而分子有动能……这样一环扣一环,学生能达到预期的猜想目的应该是没问题的。

  4、学会从经验入手。学生的生活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 断地丰富,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想,这是科学探究中最具创造性的一环。另外物理情景的创设,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猜想的重要铺垫。比如,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跟什么因素有关时,一般学生比较直接的就能猜想到电流的大小,至于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先亲自体验一下"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的生活经验,再让他们进行猜想。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活动的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与假设活动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经过思维加工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包括"学生收集已有知识和经验信息→将信息与猜想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性结论→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表达"。从某种程度来说,学生所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是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猜想与假设活动包括学生思维活动从具体经验向抽象思维的跨越、对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加工应用、思维活动的冲突与升华等。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中。学生像的特点的猜想有以下结果:(1)镜中的像比物体要小。猜想的理由是:当人离镜面很远时,镜中的像很小(或者是:因为镜子比人要小得多);(2)一样大。理由:一面足够大的镜子中可以看到高大的像(这是生活经验的再现)。学生经过几次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思维的冲突,否定了一些猜想的结果,最后得到了他们认为比较合理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猜想结果。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进一步猜想: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跳起或从列车茶几上落地的物体等,都可以有效地使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从而得出合理的科学结论。

  纵观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许多重大的突破不是来自于逻辑性的推理,而是来自于创造性的"科学猜想"。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如能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不但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猜想"的水平,达到培养学生扩散思维的目的。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科学猜想散文】相关文章:

运动营养学:如何科学地进行跑步11-03

如何科学复习物理03-10

如何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提问能力06-25

职场如何进行科学减压12-12

如何把物理的“味”融入课堂03-06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07-02

数学的教学如何进行课堂互动04-09

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03-10

高三如何进行物理复习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