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理解物理新课程的“新”

时间:2021-06-20 11:02:12 物理 我要投稿

如何理解物理新课程的“新”

  一、结构新——采用“模块课程”,在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何理解物理新课程的“新”

  1.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结构

  新课程的设置是以“领域——科目——模块”的结构呈现,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三个系列共12个模块,每个模块占2个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对准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相对完整,评价要求明确。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活的特点,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的界限壁垒,可灵活地进行组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采用了“模块课程”结构,使得新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课程间在深度和难度上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是过去长期采用的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保证新课程所追求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目标的实现。

  2.高中物理新课程结构具有的特点

  ⑴课程设置模块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一级主题)和相应的目标,每个模块又由相关的二至三个二级主题构成,体现出模块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独立性的特点。

  ⑵强调共同基础学习

  新课程规定全体高一学生共同修习模块物理1和物理2课程,共同必修模块的内容设计充分体现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⑶选择选修模块灵活

  高中物理新课程有10个选修模块,分别组成三个侧重点不同的系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的系列一,侧重从技术应用角度展示物理学的系列二和较系统地介绍物理学内容,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的系列三。学生在学完共同必修课程后,可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一定数量的模块继续学习。由于模块设计做到同一系列(如,选修3-1,选修3-2……)模块间知识呈现逻辑关系,不同系列同一层面(如选修1-1,选修2-1……)模块间知识呈现并列关系,学生选模块灵活,有利于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⑷便于实行学分管理

  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便可获得2个学分,毕业时,每个学生的物理课程学分最低要达到6个学分。因此,修完共同必修课程,只要再选修选修模块中一个必修模块,就可达到学分要求。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能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等,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以便完成学习领域规定的学分。

  二、目标新——在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确定恰当的和谐的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阐明了物理学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下列几个层面:知识层面,包括基本概念、科学事实、定律、原理、理论等,这是物理学的基础部分;技术层面,是物理学知识的物化或应用部分;方法和能力层面,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这是物理学的方法和能力部分;社会关联层面,是物理学与社会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关部分;精神层面,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价值观等,这是物理学的精华部分。物理学教育价值的这几个层面以一定的关系组成物理学教育价值的结构。物理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正在向体现物理教育价值、沿着普及和提高国民素养的方向发展。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具体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维度,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课堂教学应当同时兼顾的一个目标体系。它们之间既不是相互独立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具体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的中介和机制;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这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三、内容新——高中物理新课程内容的“新”体现在新教材中方面就是重视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的“新”表现在:重视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和选择性,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基础性

  (1)强调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

  新教材的内容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的保护,学生的学习欲望的激发,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例如,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高度概括,启发学生思考;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有的则从物理学史的角度将学生引入新课。有的还配有章首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上还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强调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注重培养实验与探究能力

  新教材的内容重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展现物理学研究过程”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强调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教材不仅从整体结构上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还在内容安排上为学有所长的学生开设了深入学习的窗口(如:“思考与讨论”和“做一做”等栏目)。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一些小栏目和思考与练习,都能体现出科学探究精神。

  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让他们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念。

  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新体现在:①将“实验”独立编为一节书,规定1至2课时内完成。例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等。②安排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 ③设置了许多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栏目:做一做、说一说、旁白、思考与讨论。

  (3)强调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教材在各章、各节、各段的布局以及各知识点的呈现方面,遵循多数人的思维习惯,都非常注重逻辑性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具体体现在:①描述了科学家当初的探索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②对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完善:如增加了研究弹性势能的内容等;

  ③例题的解答增写了详细的分析(不同字体)突出了重解题过程分析等能力的培养。

  ④书后设置了课题研究,如共同必修本中的:桥梁的研究、潮汐现象。

  2、时代性

  新教材的内容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STS)观念的渗透,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主要凸现于以下三方面:

  (1)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教材通过强调学科渗透与关心科技发展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如开篇《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所涉及的内容,“科学漫步”栏目所涉及的内容等。

  (2)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

  在必修课程中体现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不仅让学生学习经典物理内容,而且也让学生了解近代物理的一些内容,如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等,这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3)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渗透

  通过设置了“STS”栏目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

  3、选择性

  新教材的内容选择性主要体现于下列三方面。

  (1)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拓展其眼界的结合。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编制者,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

  (2)教材中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栏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使其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本质。有“做一做”、“说一说”、“STS”、“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问题与练习”等。

  (3)不同系列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四、教法新——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转变,这是实施新课程中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与学被划分得非常分明,即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将学生的“学”从教师的“教”中解放出来,同时要增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交流,即要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可见,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交流、互动和融合的关系,“教”中有“学”,“学”中有“教”。

  探究式教学可以实现这个要求。首先,探究式教学在促进师生互动方面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课堂上不仅仅是教师讲、教师问,学生问教师的现象大大增多了。其次,探究式教学十分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再者,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说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学目标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这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新教材将实验穿插于课本当中,都采用了实验探究后再学习结论的模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教材采用了先安排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再单列一节课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模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教学可以设计为:

  探究的情景: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也揭示了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关系,这只是定性地描述,需要具体、定量地反映加速度与所受外力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的问题: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的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 图象法处理数据

  实验结论猜测 ┄

  实验的理性探究:

  1. 如何测量加速度a?需要什么器材?

  ①刻度尺和秒表,利用 ;

  ②打点计时器:利用v—t图象得出a;利用 得到a

  ③光电计时器 气垫导轨 利用

  2. 如何给物体提供一个力F ?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怎样改变力的大小?

  3. 如何测量物体质量m ?怎样改变质量m的大小?

  4. 实验的步骤如何设计?

  5. 设计实验表格记录数据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

  1. 保持m不变,改变F的大小,测量对应的a

  2. 保持F不变,改变m的大小,测量对应的a

  分析论证

  如何直观地判断a与F以及a与m之间的数量关系?

  实验结论

  判断猜测与结论是否一致

  在探究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下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加以防范。

  误区1 科学探究必须按一定的程式来进行。

  课程意义上的探究可以包含所有七个要素,也可以只包含其中若干个要素,即使是科学家完整的探究,也不一定包含所有七个要素。真正的科学探究并不是按菜单的方式进行的;探究教学的流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交叉进行的。

  误区2 科学探究的自主性越强越好。

  科学探究包括:自主型探究与指导型探究。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问题发现、学习材料、方法途径等需要老师的指导,只是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自主探究程度在增大,教师的指导程度在减小。

  误区3 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实验。

  探究有实验探究也有理论探究,并不是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进行。例如:关于三力平衡的特征探究。可通过对几个物体分别受到三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事例进行分析,观察、比较、归纳出三力平衡的特征:物体受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时,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交于一点。

  误区4 探究教学必须在重点和难点知识上展开。

  误区5 探究教学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是一条规律性的要求,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只能融于知识的教学之中,必须以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科学概念和原理是同样重要的, … …它们是相得益彰的两种学习结果。布鲁纳说过:知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五、评价新——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高中物理新教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评价,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表现和发展,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它具体应体现为:

  ( 1 )评价主体互动化。即学生和教师都应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管理者和家长也都参与评价,使评价结果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使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家长通过评价都得到促进。

  ( 2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时,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尤其关注个体差异,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更要积极评价。

  ( 3 )评价方式多样化。即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笔试与面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成长记录袋、活动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以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 4 )评价过程动态化。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次、即时、动态地评价学生,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而且应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人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细心了解其内心活动,记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与过去相关记录进行比较。

  课程的评价应该坚持三维课程目标。诚然,纸笔测验对于知识的考查比较有效(也非万能)但对于过程与方法就差得多,而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更难。这就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评价。例如,教学中是不是向学生展现了科学的过程,还是只告诉学生公式,然后马上做题……当然可能领导只检查学生的年考、期考、月考成绩,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不只是应付考试、应付检查,我们的责任是塑造一代新人……因而,我们把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实施中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并不是要另起炉灶,去开辟新的教学领域,而是在传统的授课基础上强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转变,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物理新课程的“新”】相关文章:

新GRE阅读理解时间如何控制02-16

教授物理新课如何把学生引进新的内容03-08

新初三暑期如何学物理07-04

新课程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06-25

物理解题如何做到规范性03-08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03-14

物理课教学如何更好的引入新课03-08

如何理解沟通06-24

关于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