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史实知识
一、 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错误认识(古希腊)
1.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到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下落越快
二、 伽利略(意大利)
1.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惯性----小球斜面实验
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只与高度有关(从理论上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3. 开创了近代物理学的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及规律的方法
4. 发现单摆的等时性
三、 牛顿(英国)
1.发现了重力、万有引力的规律(没有得到万有引力常量的值)
2.提出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学三大定律
3.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光是一束粒子流(错误的理论)
4.牛顿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四、 胡克(德国)
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弹簧弹力的规律----胡克定律
五、 开普勒(德国)
发现太阳系天体运动三定律
六、 卡文迪许(英国)
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G=6.67x10-11N?m2/kg2
七、 惠更斯(荷兰)
1.从理论上成功的解释了波的反射、折射现象----惠更斯原理
2.得到了单摆的周期公式
3.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光是波
八、 富兰克林(美国)
通过风筝证实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并发明了避雷针;命名了正负电荷
九、 密立根(美国)
通过带电油滴实验发现了基本电荷量--—元电荷e=1.60x10-19C
十、 库仑(法国)
发明了库仑扭秤,利用扭秤,他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定性进人了定量研究;
十一、 安培(法国)
1.发现了电流的规律
2.电流周围磁场的判断方法—--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3.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任何物质内都存着一种环形电流即分子电流
4.得到了安培力的规律
十二、 奥斯特(丹麦)
发现了电流周围会产生磁场----电流磁效应
十三、 法拉第(英国)
1.提出了电场的概念,并且第一个利用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形式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2.提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十四、 特斯拉(美国)
1. 交流电的发明者
2.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以他的名字命名
十五、 韦伯(德国)
磁通量单位命名者
十六、 洛伦兹(荷兰)
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的受力规律----洛伦兹力
十七、 麦克斯韦(英国)
1.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2.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存在—提出光是电磁波理论
十八、 赫兹(德国)
1.从实验上(赫兹的电火花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相关链接:(1)18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各自独立发明了无线电波。马可尼使他的发明发展为完整系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商业应用。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的横跨海峡的无线通信取得成功。1901年无线电波越过大西洋…
(2)1927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3)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十九、 托马斯〃杨(英国)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成功的证明了光是波
二十、 菲涅耳(法国)
光的`衍射现象----泊松亮斑
二十一、 伦琴(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也叫X射线,是一种频率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的电磁波
重 点
波粒二象性(按时间顺序大体排列)
1.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的概念并给出了量子常数即普朗克常量,成功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量子物理学
量子物理学的特点:①微观;②高速(大于光速一半);③不连续
2. 1887年赫兹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3.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物理的观点提出“光子说”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给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注: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牛顿的“微粒说”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统称为“粒子性”
4.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结合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提出了波尔原子理论(也叫波尔氢原子理论),但该理论是错误的理论它只能解释氢原子或类氢原子的不连续发光现象(也叫轨道量子化现象),不过由于该理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需要掌握
5.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康普顿效应----X射线照射晶体后部分波长变长的现象
6.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并给出波长公式:λ=h/p
7. 1927年戴维孙和J〃J汤姆孙的儿子G〃P汤姆孙成功的做出了电子的衍射实验证明了物质波的存在
8. 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
1927年海森堡发现了量子的“不确定性关系”: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运动总存在一个确定的可以预测的轨迹,因此我们可以同时确定其坐标和动量(或速动)并以此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而实物微粒的运动具有波动性,所以它没有确定的轨迹,也就意味着它不能同时具有准确的坐标和确定的动量,这称为测不准原理。
原子物理
1.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证明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并
给出了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枣糕式模型
2.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氦核)散射实验中的大角度偏转现象推翻了“枣糕式”模型,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证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4. 贝克勒尔的学生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5. 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中子的概念
6. 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氦核)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7.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
8. 爱因斯坦19世纪30年代提出划时代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①光速不变原理----无论以任何物体为参考系光的速度都是一样的。②相对性原理----时间、空间、质量都具有相对性
【高中物理史实知识】相关文章:
高中物理知识06-20
力学高中物理知识07-22
高中物理知识公式01-27
高中物理知识总结06-25
高中物理知识的复习战略06-30
高中物理知识点精选07-01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02-17
初高中物理知识概括07-01
高中物理知识点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