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研讨

时间:2024-10-05 19:13:23 好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研讨

小学教学研讨1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郑莎莎、孙亚灵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小学教学研讨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罗明亮老师的授课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给六年级的同学解决他们五年级就存疑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问、自己通过探寻去明白道理,继而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教学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在不断地追问中让问题引向深入,分享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小学教学研讨2

  20xx年12月28日,我们赴华埠镇中心小学参加了“实小、天地、北小、华小”小学科学“四校沙龙”教学研讨活动。

  下午1点10分,各校代表教师已经聚集在学校后方的多媒体教室里。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课堂教学展示,然后教学点评,最后名师讲座。我们聆听了吴良林老师的《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吴老师上课声音响亮,风趣幽默。学生们听课的兴趣马上就被挑起了。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我们也成了班中的学生。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课,脉络清晰,从谈话引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交流、得出结论。吴老师课前做足了准备,注重课堂教学的每个过程。例如,在区分门齿、犬齿、臼齿的作用时,准备的食物也不相同。由于人类是高度进化的动物,有些器官在进化,有些则在退化。而犬齿就是在退化的,所以犬齿的作用比较难体现。吴老师就选用了有节的甘蔗,让同学们去皮时,了解犬齿的作用。又因为这是一节以食物为主材料的实验课,吴老师准备了实验记录单,而不让学生仅仅是在吃东西,偏离主题。

  但与此同时,科学课上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也要注重培养。老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是越仔细越好吗?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的思维训练又体现在哪里呢?教师出于对课堂的控制,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更倾向于充分的指导。为学生考虑的太周到,是否会造成他们的依赖性,变得不善于思考,不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然而这个局面的产生原因不是唯一的,学生操作的安全,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容易解决的,所以我们很难像理想中那样放手让学生探究。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动手机会,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平时的操练,我们也就能慢慢放手,让学生成为主角,老师成为主导。这样不仅能够能锻炼锻炼操作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后,几位教研室的专家还进行了点评。对于吴老师的课都给予了肯定。整堂课都贯穿着科学思想,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兴趣浓厚。教研员鲍老师认为在这节课上吴老师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提到了器官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食物在口腔中变化对后续的影响。这堂课对于物理变化的体现较多,对于化学变化没有体现,应多做延伸。徐老师说在开化对于科学重视程度欠缺的情况下,吴老师的基本素养较好。我们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上多鼓励多提问多评价学生,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

  葛老师总结了三点:

  1、在实验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分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充分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品尝馒头,感受到馒头的甜味,让学生充分体验达到教学的目标。

  3、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应该让学生及时纠错。专家的点评一针见血,很多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让我们受益良多。

  最后,由名师江光华老师与我们分享他的教学经验。主题是《体验、点拨、生成小学科学教师机智漫谈》。江老师的讲座中提到:

  1、教师做个“倾听者”,学生成为“倾诉者”;

  2、教师做个“出错者”,学生成为“改错者”;

  3、教师做个“旁观者”,学生成为“评价者”;

  4、教师做个“协调者”,学生成为“互动者”。

  是啊!这也是所有教师愿意成为的人。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是只是充满活力,不能使只是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为科学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大家的思维产生交流和碰撞。让我们的教学像亢奋的音符一样活跃!

小学教学研讨3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虞大明、孙双金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像去年一样,王崧舟老师还是进行同课异构——《望月》。同样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人,却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设计,走了两条完全不相同的路,却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地。这一点让我很是佩服。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向来以清新出名,如诗的感觉充溢着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们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当王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红地毯上走入课堂时,全场的教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望月》的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读月”而展开,把长的课文读短,读通。《望月》一文,742字,但在王老师的演绎下,已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字了。在王老师引导下,学生们从这742个字中读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这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在“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的教学中,又聚集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终极指向,让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品味着“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美景。借着美妙的背景音乐,在王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的朗读声中,整个会场的老师们共同欣赏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美景。通过学习“月下交谈”这件事,王老师又带着孩子们一道去找寻了一回那带着童话般梦幻的“心中月”。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美景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风景啊!

  第二课时,王老师将课堂紧扣“写月”来展开。王老师另辟蹊径,向学生展示了各名家写月的名句,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写月,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写作练习落到了实处。在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写景与写事相交融,得出“望月还是月”。

  两个课时虽相对独立,而又浑然天成,应和着独有磁性的语言,欣赏着文、韵、情一体的课件,体验着王老师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的境界。

  另外,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和同事发现了那久违了的练习听写,久违了的背诵品味。但王老师所运用的听写又和传统有些区别,有所创新。比如在听写的时候,王老师采用老师读“江中月”部分,让生在听得过程中把这部分的关键词抠出来这样的方法。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写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形式不像传统的那样死板。

  总之,王老师的课堂让我学到了很多,对语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然,除了王老师的课堂,其他名师的课堂也是让人叫绝。名师的每一堂课都在体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的教育理念,我想,这应该是“生态课堂”的实践吧!这次听课活动,时间虽然短,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

小学教学研讨4

  一、介绍情况

  本次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是由“优质课程资源评价与推广”课题组和安徽省教育学会共同举办。

  为期两天(10月4号——5号)

  研讨会议程:

  1、魏书生老师一个学术报告

  2、xx市建平中学校长、《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通讯》的专栏特约编辑程红兵老师上一节作文演示课并做了题为《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报告

  3、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青年语文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起人之一的程翔老师上了一节示范公开课《再别康桥》,并做了一个学术报告。

  下面就这次参会的有关情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谈几点感受

  1、对教育形式的再认识

  2、对新一轮教改的重新审视

  3、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1、对教育形式的再认识和对新一轮课改的重新审视

  从几位老师的报告和课堂教学实例来看,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对建国以来传统教育、各次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潮的反思阶段。

  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思想,就是要坚守自己已经拥有的教学经验,并把它做实做牢,就有收获。他阐述了三个守住:一是守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守住建国以来的教育经验,三是守住传统教学的长处。强调四点:

  1、是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2、是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3、是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4是决策过程要民主。

  对教育管理,魏老师阐述了几个系统的建立。

  一是计划系统,

  二是监督检查系统,

  三是总结反馈系统,四是五是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思。关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新一轮教改的影响,魏老师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说: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的一种学术思潮和哲学思潮,是海归派拿来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理论依据。是对传统教育的彻底否定。

  我查了一下资料。

  后现代主义:要理解后现代主义,必须要先理解什么是现代主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与“现代主义”之关系

  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小学教学研讨5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只是按照教师参考书对课本的解读来制定其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有的教师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角度考虑,这就忽视了教学实际。由于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这就使得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看似热火朝天,实则脱离讨论话题,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2、学生个性化阅读被淡化轻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代替学生自身对文本的感悟与思考。课堂上,虽然增加了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但却减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过程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课堂中很多教师在上阅读课时,首先在PPT上展示了要提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阅读课文。这样虽然看似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学生的思维却被束缚在了这几个问题上,很难有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了。

  3、学生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尽管我们正在逐步推动中小学教学改革,但到目前为止,中小学各学科的.教育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对于很多学校、教师、学生而言,应试依然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学生的课内、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习题和各种补习班所充斥,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时间。学生即使有阅读时间,也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良好的阅读指导。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与教学无关,因而很少给予正确的引导与点拨。而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好坏的能力,这就造成了他们形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即使有好书,也缺乏细读的良好心态。这些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痼疾,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那么,应如何让语文教学走出这样的泥淖呢?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决定课教学活动的方向,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这三个维度考虑。在语文教学中,三者是有机整合在一起的。例如,《巨人的花园》这一刻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1)通过自学、检查、交流,学会本课生字及它们所组成的生词,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所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3)抓住花园和巨人的变化,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分享快乐。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通过建立师生之间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讲《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可以在提前制作一个乌鸦模型,准备一个瓶子、一些石子和水。这些教具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最终通过什么方法喝到了水。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良好的习惯是提高效率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养成的,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点滴积累,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更要引导学生多练,持之以恒。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把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更应该是他们的欣赏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小学教学研讨6

  一、用感悟解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独特性

  面对当前的应试教学,教师往往有很大的功利性,如果教师放下功利,摒弃琐碎的分析、理解,多一些对文章整体韵味的把握,多一些对语言文字感情色彩的感悟,呵护童心,呵护纯情,会发现课堂是美的,世界也会更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让学生一身轻松的状态下,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主动积极快乐阅读。案例:一位教师在教《陶罐和铁罐》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朗读环节。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一句话。请你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铁罐的傲慢?(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活跃、主动轻声试地读)生:我认为“敢”字要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一个“敢”字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生:我认为“碰”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重读“碰”字让我们感受到陶罐只能巴结铁罐,讨好铁罐,而且陶罐不敢碰铁罐。体现了铁罐的傲慢。生:我认为“我”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让我们感受到铁罐很了不起的样子,并且认为陶罐根本不算什么东西!生:我觉得“陶”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强调了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显示出铁罐的傲慢。师:你们朗读的感悟都有道理,带着你们的理解自由朗读!教师充分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教学体系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己去揣摩、体验和尝试,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生发出不同的解读,这种体验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是学生独特的个性显现,是最真实的情感宣泄。

  二、用情感诵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语言味

  情感是作者创作的源泉,是文本的生命。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而作者情感的表达又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没有反复吟诵是很难体会的。因此,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引导学生倾听文本释放的信息,捕捉文中“情感焦点”。学生通过深情朗读,良好的语感,善良的心灵,美好的形象在朝夕的诵读中逐渐累积,凝炼、延伸。学生对于文本的“入情”,自然而然就将自己的情感融进文本,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与文本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情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倾听文本释放的信息,学会捕捉文中“情感焦点”,善于透过字里行间去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的感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积淀了深厚的语文素养。

  三、用情韵升化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延伸

  好的'语文课余音绕梁,情韵无限。一篇好的文章文虽断,但情未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会追根问底,延伸知识,升华情感。这就是“语文味”的魅力所在。案例:一位教师指导《穷人》续写。师:我们学习了《穷人》这课,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我喜欢桑娜夫妇,因为他们人格高尚。师:很了不起,一下子就读懂了作者,这是一篇世界著名的作品,但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并未把它写完,可是我们却有了他的知音,就在我们班级。生:(惊讶好奇)是谁?师:就是你们呀!(学生笑)今天,你想帮助你的好朋友完成作品公布于世吗?生:(齐)想。师:能有幸和各位大作家朋友一起学习、我感到太荣幸了。下面就请各位说说写作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续写时要把握想象内容的合理化。生:知道作者的写作手法,使它们能融为一体。师:谢谢你们,让我大开眼界。(学生笑)请你们一起来研究作者的写作风格(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师:你们真不愧为作者托尔斯泰的知音!老师相信你们的续写,一定会再起轰动,你们有信心吗?生:(齐)有!(学生创作、交流。)学生写得兴趣盎然,灵感流淌在孩子的手心,自信写在学生的脸上。读着学生的续写,透过学生那纯真的语言文字,领悟那字里行间深情厚意,感受到学生内心深处与本文的情感共鸣。真正是情至浓,文至真,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和文本对话,陶冶情操,学会抓住文本里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唤起学生品尝艺术语言的内心体验,真正地引领着走进文本,去感知、体验、揣摩字里行间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和魅力!语文课一定会“悟”里看花别样红,水中望“阅”分外明!

小学教学研讨7

  沿着五月槐花的香气,我从龙河来到了大岭。各位好,我是来自龙河小学的吴婷,对于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我来说,今天的听课让我有太多的感悟,所以忍不住第一个跑了上来。

  听徐老师的《槐乡五月》不由得感慨,槐花可以这么想、这么美,就像徐老师的课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这样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徐老师在指导第一段槐花状态描写时,将课文分成了对比的两个部分。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孩子们也化身小诗人仿照句式,自由创作,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我要给徐老师一个赞,赞她会抓关键词来品赏课文,朗读训练中,形式多样,有范读,有引读,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等各种形式。

  讲读槐花“香”的部分,徐老师抓住一个“浸”反复地品读,这一品,品出了韵味,品出了情调,品出了孩子灵感的火花。

  最后,徐老师特别关注语言运用,切合了本次教学主题词“指向语用”,课标上也指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总之,徐老师的课别出心裁,读书形式多样化,这样的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谁会不喜欢上呢?

  (建议)对于徐老师的课,我有个小小的建议,现下正值五月,槐花盛开,咱们虽然是农村孩子,可是现在不比我们小时候,孩子的课余娱乐方式很多样,应该很少有孩子会去摸摸槐花,嗅一嗅槐花。如果是我上这一节课的话,我会考虑在课堂上带来几束香喷喷的槐花,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再奖励给表现好的女孩子一朵美美的槐花,估计孩子在上这节课的.时候会更直观,更有收获。

  再来说说尹华老师《理想的风筝》,尹华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给人感觉清新自然而不乏睿智。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写、在读、在思考、在领悟、在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的引导就好。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用呆板的听老师讲大道理,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看学生的精彩表现。比如在第三个事例中,一个“漾”字,回答问题的那个男孩子,他的所感所悟,是不是让在座的每一位都出乎意料。

  尹华老师的课注重教给学生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比如在第一个事例上,注重对学生的示范引领。第二个事例中,就注重让孩子自己找重点。第三个事例中,就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运用批注式阅读方式。就好比是我们写字的时候,描红、仿影、临帖,这三个步骤,最后学生学得了方法,孩子的成长在课堂上也是真实看得见的。

  尹华老师在细节的描红方面,抓住了对关键字词的分析,特别注重六年级高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文中篇章结构,夹叙夹议,以及文章段落间的过渡,也关注了题目画龙点睛的作用。细节上关注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我觉得课堂上能够这样引导学生说心里话,得益于尹华老师的跟进性评价。

  对于初工作的我来说,每一次的外出学习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感谢教育局教研室给我这样学习的机会,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谢谢大家。

小学教学研讨8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环节不可或缺。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为以后的各学科学习及日常生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被培养起来,他们便能受益终身。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例如边读边记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热爱阅读的习惯、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的引导与培养。比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籍或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汇报。我对于总结全面的学生给予表扬,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激励那些没有准备好的学生下次更加努力。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在应用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为他们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减少无效劳作,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通过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内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从学生角度来讲,质疑也更能够激活其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究。从阅读教学扩展到语文教学,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都应该不断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释疑、积极寻疑,让质疑、释疑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那么,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设疑呢?一般来讲,在关键处、重点处、难点出设疑比较常见。比如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时,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什么是陨石?”“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指什么?”等等。等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分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创造这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放下“唯我独尊”的教师架子,把自身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平等地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学生在平等的角色中积极主动参与教学,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注意倾听学生心声和意见,让学生的不同想法尽情绽放。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敢说、爱说,学习也就更加主动、积极,创新和创造性学习也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四、阅读与写作互相结合,共同发展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也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体。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为写作打基础。写作又能反作用于阅读,为阅读增添动力。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加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的训练。除作文形式外,还可以通过日记、读书笔记、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些形式的提出势必能推动学生自觉收集材料并进行阅读和课外阅读。总之,阅读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我们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最便捷的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合理指导学生阅读,并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小学教学研讨9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突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践行大语文教育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快乐学习,愉快学习。

  1、关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生活学习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对文章内容喜欢的也不一样,教学是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讲授,教学《田园诗情》时,有的喜欢“水之国―河流纵横交错的荷兰”,有的喜欢“花之国―遍地郁金香芳香四溢的荷兰”,有的喜欢“牧场之国―成群的骏马自由驰骋的荷兰”,喜欢哪一种形式的荷兰,就阅读哪一部分内容,自主选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关于学习方式的选择。学生学习环境不同,学习习惯有所不用,阅读时喜欢大声朗读的大声朗读,喜欢静静思考的静静思考,喜欢用笔画的用笔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3、关于学习伙伴的选择。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形式之一,结合文章内容特点,彻底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自主合作,学习伙伴可以朗读、讨论、辩论、表演,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情感交融,思维火花随时迸发。

  二、营造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实质

  教育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定充分运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思维集中到教学重点难点上,处于活跃状态,感悟文章内容实质。

  1、关于课题提问。新课的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诱发学生的热情。问题导入最能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一定利用有效的资源,巧设问题。例如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关于关键词句提问。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关键词句入手,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展开思维现象,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例如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抓住这一重点句子教学,学生有效的感悟了文章只是所在,真正体会了英雄的伟大形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关于主要线索提问。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地位,教师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主要线索进行讲授,可以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纽带,热情激励学生的创造智慧,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氛围,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想说、愿意说、喜欢说,说出自己的个性,说出自己的悟性,说出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小学教学研讨10

  今天有幸参加了在连云港市金山小学举行的连云港市赣榆区“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我听了3节数学课和一个讲座,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一节复习课也能上的那么精彩、生动。

  通过一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一节复习课不是简单的把习题的罗列,而是有一个规范的模式。复习课一般有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复习。本环节分两步进行:

  第二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一般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第二步: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

  第三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此环节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

  第二步: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此环节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第二步: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小学教学研讨11

  一、阅读现状及原因

  (1)社会原因。现在传播媒体和传播途径都非常丰富,如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些吸引了过去,使得学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文学作品。而且,由于影视作品的影响,当教师谈及文学作品时,学生脑中所反映出来的都是演员所演绎出来的形象,没有对文本的直接感受。

  (2)家庭原因。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和检查孩子的课外学习情况,导致一些孩子迷恋游戏,不用心学习,更不用说阅读课外书籍了。还有很多孩子从小跟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不少老人自己所受教育有限,不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得这部分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强,不能积极进行阅读。

  (3)学校原因。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影响,社会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学校和教师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重点抓学生的分数,不重视费时且短期见不到效果的阅读。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也认为阅读并不重要,不如多做些应考的试卷,从而放弃了阅读,导致阅读水平低下。

  二、解决措施

  面对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水平低下的情况,我们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重视阅读。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观念,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积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使学生重视阅读,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真正得到提高。此外,教师还应让家长重视阅读。教师可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对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阅读观念,这样就能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获得熏陶、感染,从而使人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师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主动进行阅读。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创建阅读角,让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书籍,并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积极去阅读,从而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具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文章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改变成课本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提高。

  4.指导阅读方法。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阅读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去阅读,从而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阅读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略读法。这是一种快速阅读法,可以使学生快速知道文章所写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选择到自己真正感兴趣阅读的书籍,从而再进行深入阅读。而且,学生要想进行材料筛选时,也要选择使用这种方法。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虑地阅读的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学生进行精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更大的发展。

  (3)思考性阅读。即指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种阅读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章内涵,还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5.拓宽阅读渠道。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如教师可让学生去图书室或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阅读。此外,教师应给学生推荐好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加长了,还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从而真正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积极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能有效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教学研讨1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由于国家教育部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小学已经全面推行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对学生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进行培养,这在以往的教案中是没有的。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落实相关的改革政策,这与教师的能力水平有着很大关系,很多老教师不想变更自己多年来早已习惯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了以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方案,并不注重对于学生的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小学生情感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语文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朗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等。情感因素是文章阅读中最最重要的部分,掌握了文章的情感,就等于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大意,既而对于文章的方方面面的把握都会精准许多,所以锻炼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把握了正确的'情感,在朗诵时就能够准确运用好每个句子所要诵出的感情,间接锻炼了朗诵能力;经常总结文章的情感与朗诵课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语文的各项能力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一同作用使语文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学习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的同时,文章中的各种情感与内容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课文的选取都是国家经过精心细选的好文章,具有着正确的思想导向与灵魂价值,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能够接触到名作家们的经典言论以及他们的积极人生思想,而后者则是最为重要的。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从语文学科着手,不仅有着最为广泛的精神食粮,也有着读懂这些精神食粮所需要的语言工具。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具体方法

  (一)通过阅读培养语感

  下面让我们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太阳的话》一诗为例,来阐述一下如何进行阅读中的情感培养。教师应首先带领同学们对《太阳的话》这首诗进行反复诵读,培养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的语言的语感,把语感准确把握之后,再进行情感上的斟酌。教师先对课文进行示范性地朗诵,带领学生们找到语言上所要抓住的感觉,并尝试引起共鸣,包括朗诵时的表情、朗诵的姿势、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传神的动作,都要给学生一个好榜样,比如艾青的这首现代诗的第一段:“……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这一句,要表现出作者“身为太阳”积极盼望的强烈心情,教师要把作者内心的感情通过朗诵表现出来,让学生们模仿着读,语言的感觉找到了,情感的主旋律也就把握了。

  (二)善于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与授课主题相关的情境氛围,使学生极易融入到课文的情感中。《太阳的话》这首诗是艾青以太阳为“我”来表达作者内心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而情境的选取可以以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为主色调,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有关于太阳的画面、小电影、纪录片等等,让小学生理解太阳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再根据太阳的特性总结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者,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先给学生们分组并设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寻找与太阳有关的事物,并总结其特点”,再由学生找寻答案并且进行课堂发言讨论,这样不仅创设了情境,而且也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三)引导联想与思考

  这种方法是使语言通过朗诵或者思考为媒介,转变为学生们自己心中的图像,引起学生们的联想与思考,从而培养对于课文的情感。教师在使学生联想时要通过一些引导手段,比如播放课文朗诵音频、角色表演、集体朗诵等等形式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画面,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描述一下自己所联想到的画面,而学生描述的过程就是进行思考的过程,通过思考,学生就会对这幅画面的主色调进行领会,进而领悟到情感的层面。

  (四)积极进行情感反馈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探寻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反馈,如果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不准确,就要进行及时地纠正,而且这个阶段的纠正最具有效果性,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经过了调查、分析、思考阶段,代表着自己的一整套思维过程,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文章情感进行阐述,就会发现学生思考当中的错误之处,并且加以纠正,纠正过后的书面答案要交给教师,由教师审阅无误后方才完成情感的思考过程。

小学教学研讨13

  20xx年X月XX日我参加了XX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这短短的半天的时间里,我观摩了两节小学数学高效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两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各位老师精彩的点评,我觉得这次的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这两位年轻老师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全体学生,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如叶坪小学的唐雪梅老师,让孩子们在笑声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接下来的的一系列教学过程,唐老师更是幽默风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还有的老师课堂上不是直接让学生回答数学问题,而是和学生展开活动,如桥亭小学的刘照军在教学中看似平常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虽然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但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觉得数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二。有效活动,经历学习过程。

  这两位老师不仅能吃透教材,而且能多角度地理解教材,关注学生的表现,并能充分地展示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比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一课中,XX小学的唐雪梅老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把教材中的笔算乘法算理和计算方法落实到位,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中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技能,学生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整个课堂教学充实、扎实、有效,也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点。

  三。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本次观摩的课堂上追求包括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数学”的形式,十分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学习活动。如桥亭小学刘照军老师,运用自制的教具让学生动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他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摆三角形学具,并且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四、扎实练习,发展数学思维。

  两位教师在练习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做到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桥亭小学刘照军老师执教《三角形的特性》一课时,练习有趣味性、实践性、发展性。如:比一比。猜一猜以及开放性的练习,既巩固了三角形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能力,训练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扎实。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高效课堂观摩活动,两位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再联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并且虚心向年轻的优秀老师学习,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教学研讨14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注重良好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效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自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一定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可以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也可以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时实施。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益。就小学阶段而言阅读学习的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边阅读边标记的习惯;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阅读是大有裨益的,教师一定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讲授《花钟》时,由于学生必太熟悉花,理解课文有相当大的难度,让学生课下搜集和花有关的资料和图片,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阅读课文内容丰富,奇妙的图片和资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愿意阅读,喜欢阅读,最好让学生达到不阅读不快的境界。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教师还担心学生不主动查找资料,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吗?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质疑释疑能力

  教师阅读教学一定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让学生发现为题提出问题,告诉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告诉学生阅读时哪些地方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地方可以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有价值,有意义。也就是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当然有些问题是学生阅读时就能发现的,一般来说问题出现于教学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关键词句段。例如讲授《奇怪的大石头》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陨石如何定义?第四纪冰川是怎么一回事?陨石是不是石头?等。教师因势利导,师生互动合作,对不理解的问题,一起探讨,共同解决,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三、师生互动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标准提倡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阅读教学一定倡导,减轻学生阅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让学生积极主动阅读。阅读时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处于平等的理念,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不是阅读教学的主宰者,也不是阅读教学的权威者,而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师生之间互问互答,学生可以淋漓尽致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一定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正确的给与肯定、表扬,错误的给与否定、激励,让学生学习处于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精神始终处于愉悦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表现。

  四、广泛收集所需材料,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教师注重学生如何搜集学习需要的资料,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只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字词句的积累,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一些富有哲理的词句一定让学生背下来,记在心里。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写作,把一些课文阅读时提炼出来的好的字词句写下来,然后把这些字词句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每学期结合学情,给学生法定写左篇数,学生必须完成。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学生阅读的篇目,记好阅读笔记,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综上所述,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运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教学研讨15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生因为年龄问题,社会阅历不足,语言能力也非常有限,而小学语文的推展阅读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实践研究证明,拓展阅读对于引导孩子走出课堂,接近生活,进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都是十分有利的,这也是他们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绝佳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让小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的好方法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课下,以教材为中心,向外呈伞状全面延伸,日积月累,他们脑中积累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运用起来也会慢慢的熟练,从而达到"出口成章"的境界。

  2、提高小学生的文笔水平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现在的小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内容空洞,模式化严重,素材单一,文章的语言也比较简单无味,很多成语和修辞手法都学过,但是不会用。这些都是平时缺乏阅读的结果。巴金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书读得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二、小学生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外读物,而这些读物一般都是卡通类、文学故事类的图书,可见小学生对于读物的选择有着一定的片面性:都喜欢配有图画的通俗书籍。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或者人物传记等书籍,很少有关注。小学生拓展阅读的另一个问题是阅读兴趣不高,喜欢阅读、有积极主动去阅读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不少学生的阅读都是在老师的要求或者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可见小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并不是很严肃端正。另一方面现在的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上面精彩的画面和视频更能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这是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好奇性较高,对于觉得有意思的事情通常会有较高的热情,而丰富的课外阅读内容就是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好方法。如果整天让他们读一些单一枯燥的内容,那么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对电视动画片或者一些网络游戏产生更深的迷恋,因此不管从哪种角度上来考虑,丰富课外阅读内容都是一个必须的选择。比如在学完《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篇课文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挑选一些我国其他的古代神话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日射日》等等,这样一来就会激起小学生探索其他神话的`兴趣,可能还会有看完所有古代神话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每堂课开始前讲解一篇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并给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阅读文章的篇数,同时还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为小学生营造好的阅读氛围

  更多的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作为直观教材,不仅在教师导入时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讲解新课时也能事半功倍。实物、实物图片展示的导入方法适合于文本内容直观的课文。而小学语文中这种内容直观的课文数量还是不少的。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至少有16篇课文是可以以这种方式导入的。

  1、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的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读一篇课文,首先要读懂文题,文题是课文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文题的方法,抓住“题眼”对理解课文思路和中心会有很大帮助。教一篇课文,要教会学生浏览,学会选择,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辅助解决字词句之中的疑难问题。熟读过程中,要求做到朱熹所说的“心到、眼到、口到”,把课文中的那些无形文字组合,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画面。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感受,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带着这种感情去读,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读者也在阅读中陶醉,达到古人所谓“披文入境”的目的。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思路,抓住文章中心。抓住文章中心,要抓住课后问题,课后问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金钥匙,学生自主解决了课后问题,阅读中要关注学生的积累。鼓励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阅读笔记,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摘抄的,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积累多了,阅读能力也就会随之提高了。

  2、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教师每节课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理解体会。利用晨读时间,选择一些文质优美,哲理深邃的名篇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训练,每周或每月不定期地举行诵读比赛,刺激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水平提高。人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经历、感受和理解、表达方式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对课文的体会也不一致。这时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只要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那一定是鲜活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阅读,他们一定会创造一个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世界。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通过长期实践而养成的比较固定的行为或心理倾向。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创设有利条件,应当及时鼓励和指导。良好的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有法,但无定法。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在阅读训练中产生,这是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小学教学研讨】相关文章:

大班教研组研讨活动03-03

小学美术教学06-13

小学课程教学08-13

(精)小学美术教学06-13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03-12

小学教学工作08-01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细则06-02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总03-13

小学教学导学案实施细则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