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闻评论范文
新闻评论范文1
大家都说过年是咱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都放假和亲朋好友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又热闹有高兴。
但是没有人知道在此背后,却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过年放假时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那就是环卫工人们。我看了这篇报纸才知道,环卫工人的生活是如此艰辛,连过年也不休息, 踏着鞭炮屑,为城市的'清洁尽自己的一份力。
报纸上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搞卫生的要是放了假,那城市还得了?”的确,过年了垃圾是平时的好几倍,垃圾多,环卫工人要是放假了,杭州乃之全中国都会变的脏西西的。可见环卫工人这种宁愿牺牲自己的放假时间,坚守自己岗位的精神是十分可贵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尊重的。
然而,有越来越多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被我们大家尊重和理解。
新闻评论范文2
2XXX年7月10日,相关新闻:今年很可能洪涝台旱灾害偏重。
我市将于7月15日进入主汛期。昨天,我市召开全市防汛防台抗旱动员会议,研究部署主汛期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在会上强调,今年很可能是洪涝台旱灾害偏重的年份,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部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防汛防台这根弦。
新闻评论范文3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时事评论观点: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樨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癌症,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新闻评论范文4
娱乐圈明星李宇春到北京大学作演讲。一首歌,几句话竟然引起强烈的反响以致场面失控,人群骚动。不少人认为,大学的讲堂只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然而,在我看来,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分庭抗礼的。大学讲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自然应该海纳百川,切不可以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
(从北大办学历史与办学宗旨看,)北大从来就是一座包容各种
“怪才”的学府。蔡元培老校长以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的沈从文,包容了批评他的鲁迅,接纳了低学历的陈独秀直至梅兰芳走进北大讲堂,金庸、周星驰纷至沓来,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蔡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什么当李宇春接踵而至时,却遭来如此非议?况且,北大讲堂毕竟不是茶馆,北大校长不会是不假思索心血来潮就作出这样的决定的。所以说,李宇春走进北大,并不是伤学堂大雅的事,恰恰体现了大学对文化一视同仁的原则。
而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文学”与“艺术”,亦或是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从来就没有什么贵贱高低的区别。大学培养出的不仅仅是文化方面的专家。如果单从知识来取人而顺理成章地认为“文学”即“最高层次的文化”,显然让莘莘学子贻笑大方。艺术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传播。李宇春的艺术表演,也是对文化的传播,有何不可?
如果从明星的角度去看,他们带给大众娱乐,带来了欢声笑语。如果说大学讲堂是严肃的,是容不得任何通俗文化的深不可测的学府,那倒不如说那是监狱。专家、教授在讲堂上只要严谨、求实,那就是对学子负责。一个明星用歌声带给他人慰藉,让他们领悟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不也是对学子负责吗?不能硬为“学术”与
“娱乐”强制划清界线,更不能因为人的身份而将其拒之门外。
一件平常的事情竟然可以炒得如此沸沸扬扬,可见社会上对“大学”的理解迥异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讲堂不是旧时的金銮殿,本身没有那么神圣。文化是与时俱进,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只要是对学子负责的演讲者,大学讲堂的门都会为之敞开。
新闻评论范文5
最近,各种微博蜚语成风,万人转载,微博体在网络上十分火爆,从“元芳体”到“流氓体”,似乎微博体成为时代的主流,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导。
我觉得“元芳体”和“流氓体”是文化娱乐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反映出社会的浮躁氛围和文化的低俗化,对于网络文化而言,娱乐、调侃、浮躁现象极其可悲。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现代社会正在把文化转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其结果就是使文化精神枯萎。
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文明古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灿烂礼貌的国度,就应拥有绝对精粹,绝对独特,十分高尚、纯洁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期望每个公民都能尊重、爱护我们的文化,努力摒除浮躁、低俗氛围,使我们的文化洁净、厚重,使我们的文化健康发展。
新闻评论范文6
刚刚接到制片的电话,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我心悦诚服,诚恳接受。
制片是我进入电视行业的引路人。我从一个对新闻评论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但现在的略知一二,每走一步,都离不开他的帮助。以前,我稿件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毛病,他都会和颜悦色地帮我指出来,像个老师,循循善诱;也像个兄长,照顾有加,让我没有失毫的压力。可今天,他语气之严厉、批评之直接,是前所未有的。看来,我这次是真的闯祸了!
其实,看了凌台昨天给他发的信息,我就知道,对于我的批评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客观地说,昨天的稿件,也确实差强人意,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领导特意点的几条重要稿件,我有两条没有写,一条给写砸了。当然,这里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宽带网络出了故障。从四天前开始,家里的宽带要么特别慢,打开一个页面要十来分钟;要么干脆就“罢工”了,每次出故障,电信的工作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都不一样,药方虽多,却没有一个凑效的。为这事,昨天还和电信方面吵了起来,打了一个投诉,给了一个差评。经过这么一折腾,我写稿的心情荡然无存,再加之找不到相关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出来的稿件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在职场中,领导看的不是过程,只是结果。而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只能怪我自己还不太职业。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知道难逃一“劫”,但当批评如期而至时,我心里仍很不是滋味。这并不是我不能坦然接受,而是这一年来所受的委屈又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当编导已经一年多了。记得去年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心里还有一阵很莫名的激动。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包括以前的同事看到之后,都纷纷打电话过来确认是不是真的,他们都为我高兴。当时,我也颇为自豪。也许这种心态很幼稚,也很虚荣,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不应该有的。但这份虚荣的幼稚,却给了刚刚跨入这个行业的我很大的鼓舞。可时隔一年,准确地说,时隔七八个月,情况发生了变化,稿件照样写,可我的名字在电视上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别人的名字。一向自认淡泊的我,为了制片,也为了自己,坦然接受了,却再也无法理直气壮地面对那些曾经替我高兴的人!而这,却只因为一个无中生有的理由。更让人郁闷的是,这个真正的理由,我还不能向外人说起!当关心我的人问起,我只能使劲找些理由来搪塞;如果遇上刨根问底的人,还得编出更多的话来自圆其说。虽然是善意的谎言,但说多了,便渐渐滋生出几分委屈的情绪——原来,这世界,仅仅自己做到与世无争还远远不够!
可路是自己走的,我无处抱怨。
我以为,时间长了,我会渐渐地说服自己,还自己一个真正的平静。可现在看来,我不但没有克服,反而让这份委屈日益强大,成了潜伏的心魔,让我消极,不再勇往直前。
但愿,这次的批评能让我警醒,变得专业起来。
因为专业,才会敬业!
【新闻评论】相关文章:
新闻 作文09-13
广播新闻12-19
新闻的作文09-25
关于新闻作文10-11
看新闻作文07-15
新闻编辑的素养03-05
新闻的作文(精选19篇)09-12
篮球赛新闻03-17
公司新闻报道04-19
新闻的作文精品15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