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服务意识的方法和对策

时间:2024-09-21 19:00:1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增强服务意识的方法和对策

  一、切实转换教育思想,增强教育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应与时俱进,要把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起点。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德配天地,位比君亲”,甚至强调“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内,朝士大夫遇诸涂不与言”。高于一切的“师道尊严”给教育罩上了一道道神圣的光环,教师近乎是一种“圣职”。可转眼之间神圣的教育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就“沦落”为服务行业了,“沦落”为服务生了呢?

  正当多数教育者还在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些私立学校率先转变观念,提出“学生是上帝”、“家长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观点。这确实让不少的学生及其家长感到了几分亲切,这个提法,本身就足以说明私立学校率先具有了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走向辉煌,要么走向死亡!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一个有益的启示。

  过去人们常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形容师生关系,并以此来强调尊师重傅。形容师德高尚的老师是:“爱生如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以现代教育社会学的学生观来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学生观。现代教育社会学认为中小学教师是受国家委托,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未成年人。国家用法律(如《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形式,在国家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并且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我们的学生不是教师从几十个家庭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几十个孩子,而是依据契约关系,为社会培养的几十个未成年人。明确了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社会角色的正确定位:教师是一种事业,但从实际意义上看更是一种职业。事业重在良心,良心的弹性比较大;职业重在规范,规范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另外,教师和学生家长是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从不同角度承担不同职责共同教育未成年人的工作关系。因此,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都没有功利关系。由此可见,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教师是国家法定的培养未成年人的从业人员。教师为了完成国家法定的义务,必须做好有关未成年人成长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教师增强教育服务的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教育方针作出了新的表述:“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段话完整地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在这里,明确了教育的两大功能,一是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二是发现、培养、发展、完善人的潜能的功能。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大而言之,教育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小而言之,教育是为学生、为家长服务。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教育到底为谁服务?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特点最终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没有把人培养好,没有把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也就谈不上教育为社会服务,或者说不能充分服务。所以,教育服务要转变观念,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为实现民族的腾飞,国家正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从国家教育各课程标准来看,其核心是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上。而当前相当数量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已滞后于培养人才的要求,这些教师虽然对新的教育观和教学理念有所认识,但在课堂上主要还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学习的指令者和监督者,陈旧的教学观念导致的不良教学行为比比皆是,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仍然存在。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选定《教师的服务意识与行为研究》为课题,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尝试通过转变教师的服务意识与教学行为方式,努力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学校和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只有意识到这点,教师才会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以自己的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一旦教师树立了服务意识,并努力提供服务时,工作中的许多情况就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就会增强一个人的幸福感,就会让你感到工作的美丽。这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

  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教师和学生就如同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很显然,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格平等的共同学习的关系。要确立这种良好的服务关系,一是要给学生以尊严。每个人都有享受尊严的权利,如果人的尊严被剥夺,他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就会枯萎。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失去了尊严,那么他长大了就很难恢复,那将是教育的彻底失败。二是要给予一定的自由。对自由的渴望是人的最大本性,获得自由也是全人类的理想。学生是到学校来求发展的,而不是来受管束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学生、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随之提升,学校形象亦会在人们心目中悄然发生变化。注意服务细节。要获得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可、满意,应从“点滴”、微量、细节处做起。譬如,在平时教学时,你占过学生的休息时间没有?是否拖堂,是否准时下课?你是否或因个别学生不守纪,大发脾气甚至半小时还余怒未消?在批评同学时,你有否讲过脏话、粗话?是否考虑过学生的感受?是否用过罚抄课文来维持课堂纪律?你是否总以“老师”之名压倒学生,或用过激的言语激怒学生?你是否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向你问好,你是否面无表情地“嗯”一声就完事了?在升旗仪式时,学生或教师在台上讲,你是否也会滔滔不绝?讲话完了,你是否忘了鼓掌?在听课时,你是否忘了起码的礼仪,自由出入,或与同事窃窃私语?聊到得意之处是否忘了教师的身份而手舞足蹈?有客人到你的办公室,你是否忘了起立并热情打招呼总之,我们要注意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上的细节。细节到措辞、音调,到男、女教师服装仪表、胡子、耳环、西装、皮鞋;细节到接听电话、接待来客起立坐姿;细到对学生的语气、态度;细节到给家长发通知、给学生批改作业

  三、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善教育服务的态度。

  “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强调管理者对教师群体的服务意识;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家长的利益为本,强调学校和教师为家庭、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教师中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家长为本”的理念。“办人民满意学校”就必须解决教师中没有服务意识、不明服务范围、轻视服务对象,服务质量欠佳的问题,只有改变教育服务态度,促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主动发展。以学生作为教学服务的主体与对象,强调服务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服务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服务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型组织。

  “以生为本”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重点强调的教育观之一,也可以把“以生为本”看作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以生为本”教育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意志,反对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强调民主、平等地解决来自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融洽和谐的育人氛围。“以生为本”教育观要求教师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为每个学生的的发展创设成功的氛围、提供成功的机会。但是,现在如果问教师是教什么的,绝大多数教师都会说是教语文或教数学等学科,而很少有人会说是教学生学语文,教学生学数学。这乍看起来是个提法问题,也许会有人认为是在做文字游戏。但,其实质是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动地位还是被动地位,是不是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不能只是口号,而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具体的过程之中。

  “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做作业的机器,而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沸腾的精神乐园。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教与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协调的工作关系,友善的朋友关系。

  学生到学校来,不仅仅是为了学到知识,更需要被人理解、被人尊重、被人欣赏。因此,教师要站到被服务者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愿望、了解他们的所诉所求、所期所盼,为他们解除成长的烦恼,为他们做好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应该有这样几条标准:一是微笑服务。微笑能改变心境,微笑能温暖人心。我们的教师应让微笑伴随学生的成长。二是学会倾听。教师要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要不厌其烦地听取他们的询问,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要沉得住气,让学生说完,不急于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视说话的学生,必要时用点头、微笑等方式表明自己一直在注意听,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三是提供特别的服务。在各个服务领域,都会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一些特别服务,如“上门服务”、“个性化服务”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差异、经验、知识基础、智能特点、学习风格、个人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教师只有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才会把学生当作服务的对象,才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氛围,才会设法使学习处于最佳的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这基础上,才谈得上优化教育服务态度,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提高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四、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树立科学的专业发展观,努力提高服务技能与服务质量。

  只强调服务意识,没有服务能力,就是空谈;如果我们只强调能力,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会陷入盲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所以,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才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事业办好办实。“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一张文凭用一生”的观点,逐渐被日益发展的教育科学所否定。教师专业的发展乃至教师专业的终身发展逐渐被社会及教师群体认同和重视。教育服务不同于商业服务和企业服务,教育服务是一种复杂的服务活动,对服务者的专业要求很高。教师提供的教育服务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目标任务,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化的因材施教,这种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工作要求,是基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育技艺、个人的人格魅力、得体的语言、真诚和激情。总之,具备了这些素养的教师才能吸引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首先要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是要通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切合教育教学实际,切合极富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生的实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走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沿,以教师的高水平、高素质,求得教育服务的高质量。其次,要摆正知识更新与能力提高的关系,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只有不断成长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不断发展。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都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的知识更新有利于学生的共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则需要教师有专业的能力,独特的匠心。从教育创新的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共性发展更重要。再次,师德建设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础。”我国也崇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师德水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道德对学生有着较强的示范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品德的定向作用上,而且还表现在对学生智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影响鼓舞每一个学生。

  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变教学的行为方式,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现代教师精神风貌的一个特征,它蕴藏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的执着追求,教师的天赋和教育智慧,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宽阔的胸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服务之心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心灵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所以说没有服务的思想意识,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仅仅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从深层次上看也是教师对祖国人民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的具体反映。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的建设人才。树立了正确思想,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教师才会把个人的政治信仰化为尽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鼓励与期望,也就实现了公平教育的理念。学生是教师的劳动对象,也是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事业始终与学生联系在一起。教师对学生的服务,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持久而深厚的特殊使命,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因为教师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培养人来创设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社会,使学校成为感召社会良心、建构新文化的中心。”

  同时,教育能否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服务也是衡量一个学校优劣的标准之一,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学校应向受教育者包括学生家长提供优质服务,以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我们应当明白学校的办学质量将决定它能否生存和发展,或者说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服务能力高低将决定学校的命运。这也是我们能否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的一个关键问题。

  总之,我们深知这一课题的研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心血,但是有上级领导的关怀,有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搞好,并努力去实践、探索、创造。以改革的精神迎接时代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通过五年的辛勤劳动,实现教师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学校办学水平上档次、学校科研成果出精品的战略目标,早日把我校打造成一所名符其实的现代名校。

【增强服务意识的方法和对策】相关文章:

增强记忆的十种方法03-25

销售的技巧和方法12-18

谈恋爱的技巧和方法08-14

医生和病人沟通的方法07-02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07-24

学好数学的方法和技巧12-18

课前预习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18

企业降本增效的方法和措施12-18

野外烧烤的必备材料和腌制方法06-03

鹿茸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