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析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浅析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风格纤细华丽,在创作中注重技巧,形式、结构完美,关心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之一,关于罗生门的研究有很多方面,日本方面的研究中有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将《罗生门》与教学相结合。有分析作品中仆人的心理变化来展现人为了生存,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可以轻易的行恶这一主题的,有从作品的构思及布局出发来深入分析文本的叙事方式的,有结合作者的人生体验及背景来分析人如何由善转变为恶,以及作品反映的是作者悲观主义,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的。有探讨作品的结局的。本文尝试对罗生门中的景物描写以及小说的结尾进行分析,探讨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小说的结尾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一、《罗生门》中的景物描写分析
《罗生门》中的环境描写也极具特点,作者运用不同的色调,描写不同的事物使小说的画面更加的鲜明,小说中关于“雨”的描写也贯穿全篇,使读者产生压抑之感。(一)《罗生门》中对“罗生门”的描写
“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在等待雨的过去。”①首先是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点罗生门的描写,“只有一只蟋蟀伏在红漆斑驳的粗圆的桂木门柱上。”蟋蟀往往给人一种凄凉之感,“乐得狐狸来栖,盗贼人住。”狐狸和盗贼多有狡猾奸诈之意,“最后竟将无人认领的死尸也搬了进来。”“尤其门上方的天空回光返照之时,乌鸦浑如播撒的芝麻历历在目。”乌鸦是凄凉衰败之兆,“蟋蟀”“狐狸”“死尸”“昏鸦”给人的整体感觉都是暗色调的,在景物描写上不同的色调总是给人不同的感觉,暗色调则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这些事物聚集在一起,给人一种恐惧之感。小说的时间是黄昏时分,下着大雨,再加上荒凉衰败的罗生门,这样一幅黑暗的,压抑的,阴森的画面就展现在读者眼前。②当时的京城已经混乱到如此地步,其他的地方就可想而知了。而罗生门的存在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又像是一个充满着“丑恶的窝”。就这样仆人进入了阴森,恐怖的罗生门。“啄食死尸的乌鸦一只也没有看到,坍塌的,缝隙中升满杂草的石阶上乌鸦的白粪随处可见。”“仅仅有一只蟋蟀趴在朱漆斑驳的高大的圆柱上。”仆人就如同那形单影只的蟋蟀一般,孤独无助,非常脆弱,随时都有可能被这风雨吞没。(二)《罗生门》中对“雨”的描写
古往今来雨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却多被用来营造出忧郁的气氛,作者一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罗生门》中关于“雨”的描写,贯穿了整篇小说,首先是黄昏时分,下起了雨,正是因为这场雨,仆人来到了罗生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前提。大雨包围了罗生门,使整个罗生门变得更加压抑。雨声由远及近的袭来,不仅暗示了仆人内心的变化,也将故事的情节引向高潮。作者是这样描写老太婆的,“仆人的眼睛这时看清死尸中间蹲有一个人,一个身穿桧树皮色衣服的白发老太婆,又瘦又矮,浑如猴子。”老太婆在拔死人的头发,她的行为是非常丑陋的,可是她却道出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老太婆与卖鱼干的女子这种恶性又被老太婆美化为所谓的“行恶合理”论。同时老太婆也说出了人性的灰暗,人为了生存,什么事都可以做。“故事就是从门下石阶-门楼-宽木梯-楼梯一级-楼梯两三级-楼梯顶头-门内-楼梯下一步步的进程中将仆人的意识流动层层叙述出来:无聊-沉重-宽慰-谨慎-恐惧-憎恶-冷静,心理时间与物质空间亦步亦趋。”③仆人最终剥下了老太婆的衣服,消失在茫茫的黑夜里。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罗生门》中的环境描写和充满悬念的结尾进行分析探讨了罗生门和雨的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在结尾部分中仆人剥下老太婆衣服这一行为可能体现的是仆人对于“恶”的一种反抗。作者揭露了丑陋,引人深思,也对仆人的未来寄予了希望。
【浅析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相关文章:
《罗生门》的观后感03-22
川味的作文10-07
米开朗琪罗作文12-13
C罗将缺席季前赛,曼晚称C罗获得额外假期03-11
门长的作文07-21
门是开着的作文07-28
走错门作文07-26
门与墙作文08-09
虚掩的门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