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的故事

时间:2024-08-09 16:46:00 好文 我要投稿

民间传说的故事

民间传说的故事1

  说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卖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欠好,卖不出去,老太太简直断炊。一天,一个老叟走进来,他在宅院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地墙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地容许了。老头十分高兴,通知老太太别让其他人动,一瞬间派人来抬。老太太想,这轻易地就能得5两银子,总得让人家把石臼干干净净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尘土、腐叶等扫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树下边。过了一会,老头还真带着几个牛高马大的小伙子来,一看干干净净的石臼,忙问石臼的杂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实相告,哪知老头沮丧地一跺脚: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就是那些废物呀!说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溜走,心进而着实烦闷。

民间传说的故事

  老太太想,这轻易地就能得5两银子,总得让人家把石臼干干净净地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尘土、腐叶等扫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树下边。过了一会,老头还真带着几个牛高马大的小伙子来,一看干干净净的石臼,忙问石臼的杂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实相告,哪知老头沮丧地一跺脚: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就是那些废物呀!说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溜走,心进而着实烦闷。

  龙井茶的典故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当今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

  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都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猛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猛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成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18棵御茶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狮峰山,山上林木葱茏,片片茶园碧绿苍翠,九溪十八涧蜿蜒其间,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享誉世界的四绝佳茗西湖狮峰龙井茶。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有用栏杆围起来的十八棵御茶,在当地茶农精心培育下,长得枝繁叶茂,年年月月吸引着众多游客。茶乡第一村

  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龙井茶的级别品种

  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

  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

  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

  三级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

  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

  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

  龙井茶的品种

  群体种

  群体种是龙井茶最早的品种,也是当前来看茶叶品质最好的,如今人们常说的狮峰山上的西湖龙井茶就是这个品种。一般来说,群体种采摘的时间较其它品种要晚一些,大约在清明左右。该品种的种植面积仅限于西湖产区,面积十分有限。

  龙井43

  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分枝密。特早生种,在青岛地区一芽一叶期为4月中、下旬。育芽能力特强,发芽整齐密度大,芽叶短壮少毛,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7%、茶多酚18.5%、儿茶素总量12.1%、咖啡碱4.0%。适制雀舌、龙井、玉叶等扁形名优绿茶。

  特点:香味和浓度都适宜,回甘持久,龙井43一般适合炒制成绿版,汤色清绿明亮。

  平阳特早

  中叶类、灌木型、特早生种。青岛地区名茶开采期4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特点:香气高是它显著的特点,同一时期采的茶叶,平阳早品貌上要好些,但口味稍微清淡。

  浙农117

  浙江大学选育的优质、高产、早生的红绿兼用的无性系良种,2002年通过浙江省省级鉴定,列为浙江省重点推广品种。持嫩性强、适制扁形与针形茶、芽壮色绿。发芽时间早、青岛地区名茶开采时间在5月上旬、育芽力强、抗逆性强,特别是抗寒性突出、制成的绿茶香高持久、滋味浓鲜爽口。

  浙农139

  浙江大学选育优质、高产、早生的无性系良种茶树良种,2002年通过浙江省省级鉴定,列为浙江省重点推广品种。春茶开采期比早生种福鼎大白茶早7天左右,适制名优绿茶,香气高而持久、味鲜醇有回甘,并有耐贮藏的特点,单产比福鼎大白茶增27%。叶色翠绿、产量高.优点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强,缺点是抗病性稍弱。

  乌牛早

  该品种成熟最快,一般立春一到就开始发芽,公历3月上旬就可以开摘。由于乌牛早外形和西湖龙井相似,产量也很大,所以在春茶上市的早期,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用它来冒充西湖龙井。

民间传说的故事2

  梅家班的泗州戏,远近闻名。最让泗州人着迷的是大变活人,他们好奇一个大活人装在箱子里,说走,人就变没了。再转几圈空箱子,喊来,人又回到箱子里了。大变活人的是麻一,小伙子一双大眼,手指细长如女人,变起魔术来,神着哩。

  泗州城许多人都被他那纤细的手指迷住了。

  江大佬家的小闺女红儿就迷上了麻一,凡梅家班演戏,她逢场必到。别人喜欢看大变活人,红儿却喜欢看春暖花开。红儿不喜欢冬天,寒冷不说,还不能穿好看的衣服。她喜欢春天,太阳暖和地围在身上,舒服。更让红儿心动的是那些绽开的花儿,漂亮好看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自己就是一朵花儿呢,泗州人都这么夸她。红儿喜欢别人夸她如花,可花开的日子很短,似梦,醒来就是冬天了。听风哭,红儿就想看春暖花开。

  麻一表演春暖花开,方桌上只有根干枯的树枝,可在他的召唤下,春就来了。掀开黑布,几个枯枝瞬间长出叶子,红的桃花,粉的杏花争相斗艳,燕子含着春泥在花间来回穿梭……一看见春,红儿整个身子就软起来,要不是抓住椅把,她会瘫倒地上。

  没有春暖花开的日子,红儿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害病一样。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江大佬心疼,他疼女儿,他不懂女儿怎那么痴迷春暖花开呢。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雪化,土松,天就变暖。天一暖,花儿自然会开,好看的花儿哪能四季都开放呢。麻一表演的是魔术,看似满眼春天,其实还是大雪封门的`冬天哩!能怨麻一吗?只能怪红儿,她拿魔术当真了,以为冬天真会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江大佬看过多次,他喜欢眼前这个小伙子,每一次都给人惊喜,无论怎么变,春天不会变,都有花儿开。这次,江大佬没有想到,他自家院里的梨树、杏树,先后开满了花骨朵儿,还有那对熟悉的燕子,竟然啄春泥在自家堂前筑起窝来……满院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敲窗来。看着女儿一脸惊喜,江大佬刚舒开的心又慢慢收紧起来。他看到麻一的眼睛里,除了花儿,还有红儿的影子。眼前的春天,花儿疯一样开放,可红儿怎么不知道眼下是冬天呢?门前河里冰,厚得能走牛。尽管麻一手舞银蛇,温柔吐着芯子,可他也忘记现在是隆冬了。

  望着满眼的春天,红儿脸上有了笑容,听着燕鸣,红儿心情十分舒畅。看着女儿醉春的样子,江大佬除了心疼,竟暗自抱怨麻一怎么能把春天变幻得那么温暖呢?

  收拾好道具,麻一走了。他一走,满院花儿就谢了,堂前的燕子也飞走了,庭院里水缸中又结上厚厚一层冰。

  看着窗外杏树上的秃枝,红儿好留恋那满树的杏花儿,那团团粉红,朵朵开在她的脑海里,抹不去。她感觉自己真的离不开春天了。

  临别,麻一收拾花时,眼睛禁不住向着窗户看了两眼。从江家大院出来,麻一一点儿也不冷,他见过红儿,可从没有像今天这么近看她,当时差点儿忘记放飞了那对燕子。他喜欢春天,没想到红儿更爱春天,从她的眼神,他能听到自己身上花开的声音。他甚至闻到扑鼻的香味儿,那是一种来自春天的花香,让人心醉。他想闻,却又不敢闻。

  麻一知道,春天一变暖花儿就会开,可他只能让花开在那一瞬间。难道红儿不知道这一切不是真的吗?也许她太喜欢春天了,春暖花开,又有谁能忍心拒绝呢?

  麻一心忐忑起来,他又开始盼着下一次春暖花开了。

  第二天梅家班开演了。轮到麻一表演,在放飞燕子时,他惊喜地看到一枝红杏,真的开出花来。

  红儿偷偷溜出去看戏,还是被江大佬知道了。望着满院的秃枝,江大佬的心情如水缸里的冰。红儿喜欢花开,他能理解,春天谁不喜欢呢?可是她怎么会喜欢魔术师表演的春暖花开呢?天这么寒冷,哪里是春天哟,更别说花会开了。就算红儿天天待在梅家班,麻一能把整个寒冬变成春天吗?

  缸中的冰终于化成水了,院里的杏树,仿佛一夜间吐出嫩芽来……望着满院春色,晒着暖暖的太阳,江大佬收紧的心慢慢舒展开来。可当看到女儿窗前那条杏枝疯长的叶子,不时随着春风拍打着窗纸,江大佬这才想起,女儿有阵子没有看梅家班表演的泗州戏了。他知道,没有麻一表演的魔术,女儿是不稀罕去的。红儿不是喜欢春天,想看花开吗?马上满院春天,再过几天,南飞的燕子也该回来了。

  当一对燕子飞进江家大院时,窗前的红儿正看着手中的画发呆,父亲告诉她,麻一离开梅家班去淮安了。

  红儿有段时间没有去看梅家班表演了,她一直坐在窗前画着春天。

  这个春天,满院的花儿先后开了,许多花一夜间又谢了。红儿就为那些落花难过。花儿谢了,就不会再开了。

  前院里,父亲正督促裁缝忙着赶做龙凤呈祥的红盖头,红儿知道这也是她在江家过的最后一个春天了。

  望着眼前的春天,红儿不由想到了淮安,麻一还在徐家班吗?他正在大变活人还是在表演春暖花开呢?

  看着画上那一树粉红的杏花,红儿涌出了冲动,为什么不能好好去看一眼春天呢,淮安春天的花儿一定开得很香。

  想到这,红儿笑了,一脸的泪,如花开一样。

民间传说的故事3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时候,有位大诗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发现,这位以前很爱好旅行的朋友已经好多年不出远门了。

  “哈哈,你变了,变得不爱旅游了,美丽的风景对你没有吸引力了吗?”白居易问他。

  “唉,没办法,我的孩子不喜欢出远门,他喜欢待在家里,我不能扔下他不管啊!”朋友叹着气说,“其实,我真想带他去看看大江啊!”

  白居易想了想,什么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早晨,朋友发现白居易已经离开了,他正奇怪呢,孩子跑了过来:“爸爸,叔叔留下了一首诗!”

  爸爸拿起诗,一边读,一边解释给孩子听:“宝贝,诗歌写的`是傍晚的江景。一道夕阳铺在水面,江水的一边碧绿碧绿,另一边却是通红通红。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江边的草丛里,露水像珍珠一样美丽,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真美啊!”孩子向往地说,“爸爸,真有这样的地方吗?”

  爸爸说:“当然有啊!怎么样?想让爸爸带你去看看吗?”

  “好啊!”孩子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过了几天,白居易收到了朋友的信,信里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你的诗歌多么奇妙,它让我和孩子开始了美丽的旅行!”

民间传说的故事4

  白族的传说故事:小黄龙打败大黑龙

  龙,是一种虚拟的神物。而在古代白族人的原始观念中,水之所在都有龙,水利水患总是与龙有关,大理是个水乡泽国,故而龙的神话便多得出奇。有人统计大理市就有99条龙,鹤庆也有99条龙,全州加起来少说也有上千条,什么红龙、黄龙、白龙、黑龙、独角龙、秃尾巴龙、蝌蚪龙、母猪龙等等,各种个性化的龙无奇不有。而且在这类传说中,人与龙,蟒蛇与龙都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于是乎各种传说便更显得十分浪漫、神奇。

  小黄龙打败大黑龙的故事,大理人早已耳熟能详,讲的就是正义如何战胜邪恶,然而这个故事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小黄龙凄凉的身世和悲壮的结局。

  话说大理崇圣寺以北双鸳溪旁的村子里,有个给富人家打工的年轻姑娘,有天到溪边洗菜,水中飘来个绿桃子,她拾起来就吃了。殊不知这是一颗龙珠,吃了以后便怀胎有孕,被富人家赶出家门。无依无靠的姑娘只好在村子边上搭起一间小草棚赖以栖身,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

  十个月后,姑娘生下了一个小男孩。生孩子这一天,草棚上飞来一支很大的凤凰,张开翅膀为她们遮风挡雨。孩子未满月,年轻的妈妈就得到田里以割草卖来维持生计,每天都只好用蓑衣裹着孩子放在田埂上睡觉。而每当孩子哭起来的时候,就有条大蟒蛇爬过来给孩子喂奶。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过了十多年,孩子也长成了一个身强体健的英俊少年。每天从早到晚帮助母亲干活,母子俩相依为命。

  就在这年头,洱海水有段时间暴涨起来,经常掀起惊涛骇浪。据说是大黑龙的老婆与小白龙相好,偷走了丈夫的龙袍。大黑龙为了找回龙袍,一面堵住海水不往外流,一面不时地到处翻腾,掀翻船只,冲毁田园。于是南诏大衙贴出皇榜招募义士制服大黑龙。少年得知此事便毅然辞别母亲到城里揭了皇榜。

  开初,衙门的卫士还不放他进宫,争执之间,清平官亲自出面过问:你这毛头孩子,怎能治服妖龙能,只要你们照我说的`去办!少年的回答非常斩钉截铁。于是按他的要求,官府为他定做了一个铜龙头,两对铁爪子,六把尖刀,300个铁馒头,300个面包子,还扎了三支大草龙。又安排数十村民划一艘船在海面助威。

  少年把各种东西的用法给乡亲们交待了一番之后,头戴铜龙头,手脚都套上铁爪子,背缚四把尖刀,手执两把利刃准备下海。临下水前,乡亲们先丢下三条草龙,吸引大黑龙来迎战。接着少年一跃入海,瞬间变成一条小黄龙,与大黑龙撕杀起来。直打得浊浪翻滚,水柱腾空。小黄龙打饿了,把嘴伸出水面,乡亲们便给他丢面包子;大黑龙打饿了,乡亲们便给它丢铁馒头。这样连打了三天三夜,大黑龙痛得张嘴乱吼,小黄龙趁势钻进它肚子里,用满是尖刀的身子拼命翻滚。大黑龙实在受不住了,连声向小黄龙求饶说只要小黄龙赶快出来,它就立马离开洱海。于是小黄龙捅开它的一只眼睛,从眼眶里钻了出来。瞎了一只眼的大黑龙没命地往西洱河逃去,一头撞开了江风寺下的大石岩逃往澜沧江去了,海水也跟着从这岩洞中泻去,顶上的岩石便成了天生桥。

  小黄龙打败了大黑龙,但无法变回人形。他妈妈在岸上连声呼唤,想再见儿子一面,开始儿子担心吓坏母亲不肯露面,无奈母亲边哭边喊儿啊,儿啊!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一露头,母亲便被吓死了。为了纪念这对母子,人们在洱海丰乐亭边建了龙王庙供奉小黄龙,又在双鸳溪边建了龙母祠,把小黄龙的母亲封为绿桃村的本主。

  神话讲起来确实神乎其神,因而学者们都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然而,马克思却说: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但是,儿童的天真能不使他感到愉快吗难怪这个故事一直在白族民间流传。

民间传说的故事5

  这天下午,柯刚正在收拾桌上的东西准备下班,局长走进办公室,要他明天去野狼岭中学采写一份师德先进材料。柯刚一听就乐了,他正想去那里一趟,因为女友兰花在那所学校任教。

  兰花是个山里娃,对山区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今年师大毕业后,主动要求到野狼岭中学任教。兰花来教育局办手续时,柯刚认识了她。柯刚见兰花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有一种特有的高雅气质,就爱上了她,两人感情发展得很快,不长时间就正式确定了关系。

  新学期开学,兰花去学校报到,柯刚亲自去送她。山区学校条件差,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来这里任教。这次兰花的到来,学校非常欢迎,尽管师生的住宿条件很紧张,但学校还是腾出了最好的房子给她做寝室。说是最好的房子,其实也就是操场北边的普通平房,与其他房子相比,它新一点,大一点,背风向阳。这栋房子东头第一间是客房,第二间是小会议室,再过去就是阅览室、活动室。学校把小会议室腾出来给兰花住,老校长亲自动手把屋子粉刷了一遍,还贴上了教育宣传画,又买了新床、新桌、新凳,连脸盆、镜子都给准备好了,小房间经过精心布置,显得温馨而舒适。

  野狼岭中学离县城一百多里,全是石子路面。柯刚骑着摩托车急驰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学校时,早已灯火通明。在大院门口,凑巧碰上了校长,柯刚讲明了自己的来意,老校长一听就笑了:“你这次来,是一打春二拜年,对不对?有几周没见兰花,熬不住了吧?”柯刚说:“哪里,哪里,是你们出色的工作成绩,吸引我来学习呗!”

  学校食堂早开过了饭,柯刚把公文包放进了客房之后,老校长就把他带到自己的家里,叫妻子炒了几个菜,拿出了一瓶陶令老窖,两人对饮了起来。他对柯刚说:“材料的事明天再谈,今晚你就放心喝酒,我知道你想早点见到兰花,我已经派人找她去了,等会来了,让她也陪你喝一杯。”过了一会,找兰花的人回来说,兰老师不在教室,也不在寝室,找了好几个地方也没找着。柯刚吃完饭后,老校长说学校有间房子漏雨,要找砖瓦匠检修,白天找不着人,他只好晚上上门去联系,他叫柯刚在他家看电视。柯刚说:“不麻烦你们了,我去客房边看书边等兰花。”

  客房与兰花寝室隔壁,柯刚靠在床头上,边看书边注意隔壁的动静,晚自习结束了,兰花还没有回来,柯刚有点急了:她上哪去了呢?怎么还不回来?这时他耳边响起了局里的同事与他开玩笑说的话:你那朵水灵灵的嫩兰花插在老山里,可别让人偷着摘了去哟!柯刚总是笑着说:放心吧,兰花才不是那种人呢!不过,柯刚嘴上这么说,心里还真有点不踏实。他知道漂亮的女人容易惹是非。

  柯刚靠在床上想心事,也可能多喝了几杯酒,竟迷迷糊糊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被隔壁一阵“笃笃笃”的敲门声惊醒了,他睁眼一看,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校园内的灯全熄灭了。

  “兰花,开门!”隔壁传来了一个男人低低的叫门声。这一叫把柯刚吓了一大跳:呀!兰花什么时间已经回来了?这黑灯瞎火的深夜,是谁在叫兰花的门呢?莫非来人和兰花有染?柯刚顿时警觉了起来,他赶忙起床,轻轻推开门,想暗地观察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探头朝隔壁望过去,那人已经进了屋。“吱呀”一声响,房门轻轻关上了,窗户亮着灯光。柯刚赶紧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不料窗口被一层花布窗帘遮了个严严实实,屋里的情景什么也看不清,他正在着急之际,屋里传来两人的说话声,那男人说:“哟,这床还挺暖和的.嘛,睡上一定很舒服。”兰花说:“那好嘛,你晚上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

  “下流,可耻!”柯刚顿时火冒三丈,一边在心里骂着,一边转身就走,上哪?他要去找老校长,让他来亲眼目睹一下他们学校师德建设精彩的一幕!快到校长家时,又犹豫了:呀,我怎么能离开现场呢?我找来老校长,等他磨磨蹭蹭赶去,那坏蛋万一完事溜了,还说我是诬告人家。我得赶紧回去,先抓住他们再说,这么一想,柯刚又马上转身往回跑。

  当他再次来到兰花门前时,屋内灯熄了,没有一点动静。

  “咚咚咚!”柯刚马上敲起门来,并对屋内喊道:“开门,快开门!”

  “谁呀?半夜三更的敲什么门?”屋里传来了男人的声音。

  “你问我是谁,我还要问你是谁呢,怎么不起来开门?”柯刚讥讽地说道。

  “你不说出你是谁,我就不开门。”屋里男人生气了。

  “好,你不开,那我就要踹门了!”柯刚说着,就用脚踢起门来。

  “嘭嘭嘭!”这刺耳的踢门声,在宁静的夜里传得很远,附近有些人都被吵醒了。

  住在操场东头的孙老师,听见踢门声赶了过来,拉亮了走廊的电灯,质问柯刚:“你是什么人,这夜深人静的为什么要踢人家的门?”

  “我找人!”柯刚气鼓鼓地答道。

  “找人?找谁?”孙老师边问边来到了柯刚身边,不觉一惊,“哟,你不是兰老师的男朋友小柯吗?你要找谁?”

  “找兰花!”柯刚依然硬邦邦地答道。

  “找兰花,你找错地方了,她不在这里住。”孙老师解释着。

  “不!她在这里。”柯刚坚定地答道,“我听见她和一个男人在里面说话!”

  “和男人在屋里说话?”孙老师半信半疑,但立即又说:“小柯,你是听错了吧?夜这么深了,两人在这儿干什么呢?”

  “干什么,这还用问吗?”柯刚额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孙老师又好心提醒道:“小柯呀,这种事可不能乱说呀!”

  小柯不认输:“我是不是乱说,开门一看不就一清二楚了?”

  “咔嚓!”屋里电灯亮了,随着“吱呀”一声,房门大开,高个子的王老师满脸怒气地站在门口,显然门外的对话全让他听清了:“要找兰花,请进吧!”柯刚和孙老师一前一后地进了屋,可柯刚一看眼前的情景,脸刷地红了:屋里哪有兰花的影子?一张大床上,躺着一个半大的孩子。

  “小柯,我说你搞错了吧。”孙老师说:“兰花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怎么还不了解?半个月前,她就换了房间,住进了西头的双人宿舍。”

  “你不是要找兰花吗?快找呀!”王老师发火了,对柯刚嚷道:“小伙子,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今晚要不是看在孙老师的面上,我非要狠狠揍你一顿不可!”

  究竟是咋回事呢?

  原来,初三两个班130个孩子,都睡在一间旧教室改造而成的大寝室里。这间大寝室摆了几十个上下双层大通铺,每个铺上都睡了两个孩子,最多的还睡了三个。兰花一见这情景,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她想我一人住了一间房,可同学们住得这么挤,这怎么行呢?更令她担忧的是,这山区的孩子,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体质弱,经常感冒发烧。他们住着大通铺,常常是一人感冒,就会传染一批人,而这些孩子又都把学习看得很重,有个头痛脑热,又不愿意请假回家休息。为了让这些孩子病了能有个很好的休息地方,兰花就主动把自己的房间和床铺让了出来,作为学生们的临时病房,同学们有点小病,就到这儿来休息,兰花就经常为在这张床上休息的孩子们送水送药,有时夜里还陪着孩子们一块过夜。在同学们的眼里,兰老师既是老师和大姐,又是护士和保姆。今晚兰花班上的石虎同学患了感冒,发起了高烧。晚饭后兰花就把他送去医院打点滴,怪不得老校长派人到处找也没找到她。

  那王老师今晚怎么睡到这儿了呢?这是因为兰花决定晚上陪小石虎一起在这间房里过夜,可这小家伙怕明天同学们笑话他,始终不肯与女老师一块睡。兰花回来经过王老师住处时,就请他来陪这孩子。兰花先回到房间,不料随后赶到的王老师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惊醒了柯刚……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柯刚明白事情的真相后,受到巨大的震撼。他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他太后悔了!他深知自己的鲁莽和猜疑,不仅亵渎了兰花对孩子们一片高尚纯洁的真情,而且更侮辱了王老师和兰花的人格!他追悔道,我有什么资格来这里采写师德先进材料呀!

民间传说的故事6

  从前,有一家弟兄三个,父母终日劳碌,到了年过古稀,挣得十几顷土地,二、三十条马牛,颇富资财。

  这一年,父亲病倒在床,自觉难留人世,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下泪嘱咐:“没有百日不缺的明月,没有百年不散的兄弟。我不求你们永在一起,只是分家时,财产平均,不可偏占。另外,分家不要分心,好好团结种地。”说罢,闭了双眼。

  母亲年高体弱,失伴丧悲,不久,也染了一病,命归黄泉。

  老大、老二生性懒惰,游手好闲,父母在时,多少受些约束,不敢放肆,如今,真如离笼之鸟,脱网之鱼,终日闲游浪荡,吃喝赌钱。

  只有老三,年纪虽幼,秉性却好,忠厚勤劳,每日里起早睡晚,耕种庄稼。

  花落花飞,雁往燕来,不觉一春又到。布谷鸟亮开嗓门,催人“布谷、布谷,快快布谷!”

  老三苦于地多力单,忙不过来,时常规劝哥哥下田种地,先时他们还是听之任之,后来,渐渐生了厌恶情绪,不仅不谢三弟的勤劳,反觉絮絮叨叨,是绊脚的石头,碍眼的沙子,遂起了歹心。

  一日,月亮笑了,青蛙唱起来了,老三摸黑收工回转,刚进家门,两个哥哥就拦住他说:“三弟呀,咱们分家吧!”

  老大说:“我的年纪大,操心多,又有妻小,十顷地我要六顷,十匹马我要六匹,十条牛我要六条,十间屋我要六间……”

  老二说:“年纪数我第二,我也有了妻子,十顷地我要四顷,十匹马我要四匹,十条牛我要四条,十间屋我要四间……”

  只分给老三两间矮屋和门口的一个粪堆。

  老三对于哥哥的贪心也不介意,当夜就搬进了矮屋。第二天,便把粪堆翻了又翻,整得细如面,松如棉,开沟下了谷种。

  几天后,谷苗顶着露珠,个个探出脑袋。老三一日浇上三遍水,三日拔过一遍草,粪堆慢慢变成了一块翡翠,一阵清风一排浪,老三心里活像吃了蜜。

  老大、老二在田里下了种,便不再过问,只管闲游瞎荡,野草渐渐吃掉了庄稼。他们看着老三的谷苗,又怨恨,又嫉妒。怨自家谷苗不争气,恨杂草专长在他地里。

  有一天,老三出门了,他俩趁机动手,把粪堆上的谷苗辟里叭啦拔个净。老三回来,看见粪堆上光秃秃,找啊找啊!找到哥哥马槽里,马槽里还剩下谷桔渣,他心里全明白了,又气又急又伤心,痛哭了一大场。

  哭罢,看着粪堆出神,忽然发现旁边还有一棵晒蔫的.小谷,赶忙拣起来,栽到粪堆上。从此以后,他每日不离家门,守候侍弄这棵苗。

  苗活了,长得非常快,半月功夫已超过了屋脊,到秋后谷杆长到盆口粗,象一棵望掉帽子的冲天树,二丈多长的谷穗子,仿佛是上旬的月牙挂在空中。

  谷子黄了,老三搬来梯子,带上斧子,准备砍谷穗。突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一片乌云飞来,啸声震耳。

  少时风停了,老三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鹰刁走了他的谷穗。他气愤极了,掂着斧子赶去。那鹰刁着谷穗飞飞停停,老三掂着斧子跑跑走走,追呀追呀,也不知道追了多少路,追到了一座大山边,老鹰落在山上不动了。

  老三举目观看,好险的高山啊!白云在山头上乱飞,野兽在怪石间吼叫,古树蔽日,蛇蟒盘柱。为了夺回谷穗,老三拼命往山上攀登。手划破了,脚起泡了,鲜血染红了山石,汗水湿透了衣衫。一抹晚霞就要退去了,爬到一座山神庙前。

  这时,他的身子都要酥了,心想,不如进庙去,求宿一宵,天明再上山去。但叩了半天庙门,无人应声。定眼细瞧,庙宇檐牙破败,门前杂草丛生,一对石门虚掩。他用力推开石门,走入大殿。大殿倒还干净,各具姿态的神象罗列一排。他顾不上掸掸身上灰尘,就倒在地下,呼呼地睡去了。

  约摸半夜光景,一阵冷风把他吹醒。接着,他听见门外几个人说话声,心中一惊,赶紧起来,藏到神象背后。一群人走进殿内,其中一个唱道:

  “宝贝宝贝好宝贝,

  真实话儿对你提。

  可怜我无田又无地,

  只有一个大粪堆。

  快快献出夜明珠!”

  话音刚落,一颗鸡旦大的夜明珠出现在地上,把大殿照得通明。老三数了数,来了人不多不少,正正八个。

  其中一个双手托着一尊金光闪闪的小佛象说:

  “宝贝宝贝好宝贝,

  真实话儿对你提。

  可怜我无田又无地,

  只有一个大粪堆,

  快快献出好酒席。”

  说罢,平地上蓦然出现一张红漆方桌,八个檀木椅子,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八个人也不客气,各自就势坐下,大吃大喝,直吃得个个烂醉如泥,倒下打起鼾来。老三摄手摄脚走出来。拿上夜明珠,捧起小佛象,颠颠波波下了山。

  自此以后,老三不愁吃,不愁穿。光阴荏冉,秋尽冬来,纷纷扬扬的大雪,连下了一个多月,地面积雪六、七尺厚。老大的牛马饿死了,老二的土地输光了,大年三十,两家都断了柴米,孩子饿得哇哇叫。

  老三看他们可怜,接他们到自己屋里过年。邻居烧锅了,香气飘到老三家,太阳落山了,四周的鞭炮声辟辟叭叭响起来了,老三锅没动,飘没响。

  邻家吃饭了,老三也说:“到里屋吃饭吧!”

  老大老二心里嘀咕:“没烧锅,吃什么饭?走进里屋,看着满桌山珍海味,惊的半晌说不出话来,酒席间,连连追问,老三被问不过,如实相告了。

  当夜无话,第二天一清早,老大老二都跑到老三家里,恳求说:三弟呀!您的心肠好,可怜可怜嫂嫂侄儿吧!大年初一,家里烧不起锅,快借小佛像用用”。老三说,借就借,拿去吧!

  老大老二高高兴兴地捧回小仁像,念了秘诀,但都不灵,又念一遍,还是不灵,念了半天,也没酒席。

  老二说:“秘诀里说:实在的话儿对你提,我们有田有地而没有粪堆,说的是假话,不如把田地与老三换了再来试试。”老大觉得有理,就与老三商量。老三种惯了地光吃不干也发急,就满口答应下来。说也怪,田地一换,果然灵了。

  吃饱喝足之后,老大说:“我是大哥,佛像我来保管吧!”

  老二说:“是我先想的主意,归我保管才对!”

  兄弟俩一个抓住佛像头,一个抓住佛像脚,争来争去,一用力,卡拉一声,佛像折成两半。弟兄俩看着佛像大吵大闹。这一回倒是老大拿了一个主意,老二才不闹了。

  老大老二仍旧住老三那两间矮房,要门前那个粪堆。开春了,他俩翻整好粪堆,开沟下种。谷苗长到人把高,全部拔掉给老三喂了牲口,只留下一棵小苗苗,重新栽上。

  秋后,谷子果然也长了几丈多长。收获季节到了,弟兄俩扛着梯子,带上斧子,准备收割。忽然狂风大起,飞沙走石,乌云遮住头顶。

  刹时,风停云散,也是一只老鹰叨走了谷穗。弟兄俩拼命地赶啊,赶啊!赶到一座大山下。鹰落在山头上了,他们也往山上攀。攀到古庙前,进内去休息。

  正想睡下,一阵冷风,令人毛骨悚然,接着进来八个人。他们东闻闻,西闻闻,有个人突然惊叫起来:“不好!有生人气!”

  接着,八个人四处寻找,把他弟兄两从神像后面抓了出来。八个人怒气冲天,七嘴八舌地说:去年你们偷走了我们的宝贝,今年还想偷,看你偷不偷!说着,轮流上来揪他俩的鼻子,一会儿,两个人的鼻子揪出六、七尺长。

  那伙人揪的累了,坐在一旁打盹,弟兄俩趁此逃出去,连滚带爬下了山。草丛树枝将鼻子划破了许多血口子,满身甩的都是血。

民间传说的故事7

  一张台子四角方,

  岳飞枪挑小梁王,

  武松手托千斤石,

  太公八十遇文王。

  二张台子配成双,

  辕门斩子杨六郎,

  诸葛亮把东风借,

  三气周瑜芦花荡。

  三张台子桃花红,

  百万兵马赵子龙,

  文武全才关夫子,

  连环巧计是庞统。

  四张台子四角平,

  吕蒙正落难破窑蹲,

  朱买臣上山打柴卖,

  何文秀落难唱道情。

  五张台子五端阳,

  杨八小姐烧夜香,

  红娘月下偷棋子,

  勾引张生跳粉墙。

  六张台子荷花放,

  阎婆惜活捉张三郎,

  宋江投奔梁山去,

  英雄聚会忠义堂。

  七张台子真精巧,

  蔡状元起造洛阳桥,

  观音龙女来作法,

  四海龙王都来朝。

  八张台子只只高,

  安禄山造反闹天朝,

  判断阴阳包文正,

  张飞喝断当阳桥。

  九张台子九重阳,

  王婆照应武大郎,

  潘金莲私通西门庆,

  药死亲夫见阎王。

  十张台子张张新,

  唐僧西天来取经,

  悟空前面把路引,

  打死许多恶妖精。

民间传说的故事8

  何三姑的爷爷是个篾匠,老人用竹子编的镰掌,是当地农民用来打谷子的农具,编好的镰掌都是由何三姑拿到四乡叫卖。

  这天,何三姑拗着镰掌沿途叫卖,不知不觉转进了大山之中。天气有点阴,走半天路还见不着一个村子,有点沉闷的她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来:“清早起来梳油头,三把眼泪四把流,人家的丈夫多体面,我家的丈夫瘌痢头,瘌痢死了我自由。”这是流行在鄂东大山里的赶五句子山歌,当地人随口就来。何三姑的声音刚落,猛听得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歌声:“你要自由你自由,为么事骂我是瘌痢头,世上的瘌痢多得很,瘌痢哪是我一人,婆娘死了我讨亲。”

  何三姑感到奇怪,这一路不见一个人影,怎么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回头看,只见身后跟着的,竟是一个五大三粗、满脸络腮胡须的中年男人。奇怪的是他能唱这么地道的本地山歌,但看上去又不像是本乡本土的人。何三姑仔细一想,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电视台上不是经常报道有在逃罪犯潜入深山老林之中的事么,没准这个人就是在逃的罪犯。他会对自己怎么样呢,如果图谋不轨,自己该怎么办呢?

  此时,何三姑情急生智,心想这个家伙不是会唱歌吗?那我就用歌声来试探一下:“唱一声来问一声,可知我三姑是何人,我是江中风波浪,一年淹了几多人,我是湖中莲蓬藕,藏在泥中万丈深,我是天上梭罗树,只见影来不见人。”何三姑刚唱完,身后就传来那男人的歌声:“问一声来应一声,可知哥哥是何人,你是江中风波浪,我是江上摆渡人,你是天上梭罗树,我是吴刚砍树人,你是湖中莲蓬藕,我是采莲挖藕人,挖起一支白莲藕,鲜鲜嫩嫩爱死人。”

  何三姑听出对方的歌声里含着挑逗和挑衅的意味,不禁恼羞成怒。于是唱道:“唱一声来恨一声,姑姑何时怕过人,我是江中金丝鲤,哪个拢得我的身,我是深山麻老虎,人敢惹虎虎伤人。”何三姑唱完,身后半晌没有声音,回头一看,那人不见了。何三姑心想这家伙肯定是被自己的歌声吓退了,正得意间。一阵嘶哑的歌声又冲了过来。回头望去,那人出现在山路的拐角处,朝着她一边笑一边唱道:“恨一声来笑一声,可知哥哥是何人?你是江中金丝鲤,我是江上打鱼人,一网两网打起你,手拿钢刀刮鱼鳞;你是深山麻老虎,我是巡山打猎人,一铳两铳打死你,剥你的皮来抽你的筋。”

  这家伙放肆的歌声激怒了何三姑,她踅转身子想质问,忽然发现那家伙手里多了一件东西,那不是一把匕首吗?而且还直挺挺地冲着她的方向过来了。何三姑虽然是女流之辈,但从小在山野中摸爬滚打,练就一身野性,平时看不出胆子有多大,真到遇到危难之时,反而会激发出天不怕地不怕的野性来。她忽地一下甩掉镰掌,从中抽出一条硬邦邦的栗树扁担,横握在双手中,厉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敢来占老娘的便宜?” 那人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也拉下脸来说:“我们不是对山歌么,占你什么便宜呢?”何三姑说:“对山歌,那你拿着刀子干什么?”那人看了看手中的刀子,又看了看何三姑手中的扁担,笑着说:“你看你拿扁担的那个凶样子,我不拿把刀子吓吓你,你要是照我脑袋上一扁担,我死在这个大山沟里,连鬼也不知道?”何三姑听了,下意识地放下了扁担,络腮胡子也将刀子放进了口袋。

  何三姑口气稍有缓和地问:“你老是不前不后地跟着我,到底想干什么呢?”那人说:“你不是叫何三姑么?我听当地人说你是山歌篓子,没有你不会唱的山歌。我想跟你比一比,看我两谁唱的山歌多?”见对方知道自己的名字,何三姑放下一半心来。她说:“我还有十六把镰掌没卖掉,哪有工夫跟你比歌呢?”那人说:“只要你能唱出我不会唱的歌,唱一首我买你一把镰掌,唱十六首我就全买了,怎么样?”说完从身上拿出一大把票子亮了一下。何三姑正着急镰掌卖不出去,心想唱山歌你这个外地人肯定不是自己的'对手,就满口应承。她多了一个心眼说:“这里不是比歌的地方,我们到前面湾子里,当着众人的面比,免得比输了你不认账。”那人爽快地答应了。

  两人来到一个村子。此时正是农闲季节,村里的人大部分在打牌。一听说有人赛歌,连忙丢了手中的麻将牌,喜颠颠地围拢来。何三姑和络腮胡子站在人群中间开始比歌,一开始的几十首歌,往往是何三姑唱了头几句,络腮胡子就把后面几句接唱过来,这样他们之间几乎成了男女山歌对唱的形式,引来村民的一阵阵掌声。何三姑使尽浑身解数也没唱出一首络腮胡子不会的歌,开始有点泄气了。络腮胡子说:“怎么样,看样子你一把镰掌也卖不出了?”这时围观的人给何三姑鼓气,要她把这个外地人难倒。何三姑低头想了一会儿,忽然抬起头来说:“我唱一段鱼咬尾的山歌,保准你没听过。”这时围观的人鼓起掌来。何三姑亮开清亮的嗓音大声唱道:“情哥住在半山半岭岭半边,乖姐住在湾湖湖畔港汊前,船儿要走嘎沟嘎湖嘎港嘎漩内经过,丢锚下水、搭姐上岸到姐家,一来喝茶二谈话。”何三姑唱完后,络腮胡子也跟着众人一起鼓起掌来。他承认没听过这种一板赶一板的山歌调子,何三姑这时才露出了笑脸。络腮胡子说:“不过你这个‘鱼咬尾’新鲜倒还新鲜,但还不算绝,我听说有一个‘天地玄黄传’的大歌,你会唱吗?”何三姑想了想说:“我是不会唱,现在也没人唱得下来,只有我爷爷会唱!”络腮胡子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说:“那我们去找你爷爷,马上就去!”见何三姑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络腮胡子说:“只要你爷爷会唱,别说你这十几把镰掌,你家里有多少把镰掌,我全包了!”何三姑听了,不禁心花怒放。

  来到何三姑在山下的家,何三姑向他爷爷说明来意,老人微微笑道:“这首歌三千六百六十六句,如今能唱这首歌的人都过世了,我敢说这方圆百里之内,只有我一人能唱,这么珍贵的东西,就值几把镰掌?”络腮胡子从身上拿出一万元钱拍在桌子上说:“只要你老人家把这三千六百六十六句歌词全部唱完,这一万元钱就是你的了!”何三姑呆住了,老人却平静地说:“那我们一言为定。”

  老人并不急于开唱,而是叫何三姑用洗脸盆打来清水,洗手净面后,用盐水漱漱口,再在香炉中焚上三炷香,坐定后微微合一会儿眼,才开始慢悠悠地唱起来:“混沌之时出盘古,二气相交产万灵,盘古昏昏如梦醒,伸腿伸腰出地心,那时天地还未分,一头碰得脑壳疼。盘古心中好纳闷,誓把天地来劈分……”老人深沉悠远的歌声让络腮胡子听得如醉如痴,他的思绪被引入到洪荒时代那无比壮阔的画面之中,老人分明在述说天、地、人起源的神话故事呀。

  老人一句一句地唱完后,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何三姑问络腮胡子:“怎么样,三千六百六十六句,一句不少吧?”络腮胡子肯定地点了点头。何三姑拿起钱欢呼起来:“那这一万元,就归我们了!”老人喊住何三姑,从她手中拿过一万元钱推到络腮胡子面前,正色说:“我看你是真心爱歌,才唱给你听。但是用歌来做交易,等于是叫我卖祖宗。这些歌都是我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唱歌如同见祖,我能拿祖先赚钱吗?”

  络腮胡子把钱又推到老人面前说:“老人家,这钱不是我私人来买你这首歌的,它是国家给你的奖励呀!”听说是国家给自己的钱,老人愣住了。

  络腮胡子从身上拿出一张发黄的照片,他指着照片上的一个老人问:“老人家,你看这人是谁?”老人家眯着眼睛看了看,惊喜地说:“这是我呀!怎么你有我的照片呢?”络腮胡子指着老人身旁的一个人问:“这人你认识吗?”老人家看了看说:“这好像是当年到我家听我唱歌的田青田老师吧?”络腮胡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把拉住老人的手说:“老人家,我就是田老师的儿子田歌呀!我总算把您老人家找着了!”

  十年前,市群艺馆的音乐干部下乡收集民歌,在老人这里发现了“天地玄黄传”。为了学会唱这首歌,田青在老人家里住了二十多天,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年前,这首传奇大歌被国家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青拿到两万元的出版费和奖金后,再次来到老人的居住地,他想与老人平分这份收获。可是老人的旧居地成了库区,老人的家被移民到邻县。田青来到邻县,因为打听不出老人搬迁的具体位置,只好失望而归。

  老人问田歌:“你父亲的身体还好吧,他的心脏病好些了吗?”田歌一听眼泪淌了出来,沉痛地说:“我父亲就在上个月因病去世了。他在临死前嘱托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您老人家,不仅要把这些钱交给你,还要让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知道,‘天地玄黄传’真正的传人还活在世上。即使见不着你老人家,也要把钱和荣誉留给家人。”老人流着泪说:“你父亲临死还不忘记我这个老家伙,我总算没白传歌给他。在我们老家,没有人知道我迁到这里来了!你能找到我,真是不容易呀。”

  田歌笑着说:“我在这个县角角落落里转悠了两个多星期呢,因为我也是群艺馆的音乐干部,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你们当地的大部分民歌。所以我就想了个一边学习当地民歌,一边踏歌寻师的主意。凑巧今天在路上碰到你的孙女,我提出要跟她比歌,比来比去就比到你老人家这里来了!”老人和何三姑也乐得大笑起来。

  辞别了老人,何三姑把田歌送到村口后问:“你一个大男人带着一把匕首,是怕路上有人害你吗?”田歌将“匕首”拿出来给何三姑看,原来是一支形似匕首的电子录音笔,当时田歌拿它冲着何三姑,是想录下她原汁原味的山歌呢!

民间传说的故事9

  唐朝天宝十四年八月,长安教坊司的乐师潘云松,到昭应县(今临潼)办事,办完事看天色已晚,就找了家旅店住下。他一个人闲得无聊,晚饭后站在店门口看夜景。

  这时,有一个服饰古怪的人经过店门口时,紧盯着潘云松看。潘云松被看得不自在,转身想回店里去,那人却赶过来拉住潘云松说:“你真是长安教坊司的潘云松吗?”潘云松看看那人,却想不起是谁。那人只管拉着潘云松高兴地说:“你不认识我了?”潘云松不好意思说不认识,随口说:“认识,认识。”那人就更高兴了:“你来得太巧了,今晚天魔楼有精彩演出,你一定要跟我去看看。”潘云松问:“天魔楼是什么地方?”那人拉了潘云松边走边说:“去了你就知道了,我还要把你引荐给一个人。”潘云松身不由己随了他去。

  天色越来越暗。不知走了多远,两人来到一座豪宅前。那衣饰古怪的人向门子报了姓名,潘云松这才知道他叫谢大年。门子恭敬地让两人进去。

  谢大年领着潘云松熟门熟路地向里走。大宅尽处,有座三层高的大楼,楼上四面八方挂满了灯笼,那景象说不出的富贵奢华。二楼有笙管丝弦声,大纱窗上剪影出摇曳的舞姿。

  谢大年领着潘云松上到二楼。二楼华屋深广,满堂铺着一张厚氍毹,一班乐师席地而坐,吹管拨弦地奏着乐器。正堂上方,竟然还摆着一张床,隔着床帏,隐约可见里面有一人躺着。

  谢大年让潘云松先待在画屏后。潘云松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地方?”谢大年说:“天魔楼。”

  这时,一队穿白衣的舞伎进来,个个脸上蒙着白纸,只露出两眼。在低缓阴郁的音乐中,他们手脚线提似的节节折动,跳起诡异而又悲伤的舞蹈。潘云松从未见过这么邪门的舞蹈,只看得毛骨悚然。

  这时,床帏撩起,里面坐起的竟是一个贴黄花描斗眉的美人儿。谢大年忙跟潘云松说:“机会来了。”说完,紧走几步,到美人面前施礼禀报,又用手指了指潘云松藏身的画屏。潘云松知道是说他了。

  美人让潘云松站到近前,问他:“你就是那个被皇上称为快手的潘云松?”潘云松说:“正是小人。”美人挥手让那队鬼魅似的白衣舞伎下去,吩咐侍从抬上一架大羯鼓,笑着对潘云松说:“听说你鼓技精湛,我这儿也有几个会打羯鼓的,你们可同时打起,看他们能不能跟上你。”原来,潘云松是教坊司里最擅长打羯鼓的,当今皇上李隆基,又对羯鼓情有独钟。一次,他见潘云松把面羯鼓打得如同急雨骤落,没有人能快过他的鼓点,大加赞赏,连呼快手。因此,潘云松有了快手的美名。

  潘云松不敢推辞,拿起鼓槌,和对面四个鼓师一起打起鼓来。随着鼓声,上来一队穿大红衣服的人,戴着暴睛獠牙的狰狞面具,举手踊跃地舞蹈着。潘云松的`羯鼓,打得流畅激烈,花样繁多,而那四个鼓师的鼓点,却渐落下风。潘云松心想,再加把劲,就把那四个鼓师比下去了。于是潘云松的鼓点越打越快,鼓点之间都听不到停顿了。打着打着,潘云松忽然发现对面多出一个奇怪的鼓师来。那鼓师留着短髭,面相憨厚,身材魁梧,头上歪梳着椎髻,服饰古朴。潘云松弄不明白他是怎么坐到对面的。没人注意多出一个奇怪的鼓师,这楼上奇怪的人多的是。

  鼓师因为跟不上潘云松的节奏,一个个知趣地歇了手,只有那个留着短髭的鼓师,丝毫不落下风地紧跟着。潘云松暗觉吃惊,想不到在小小的昭应县,竟有这样技艺高超的鼓师。更让潘云松吃惊的是,短髭人已经不再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了,而是不易觉察地快那么一点点,把潘云松诱引向更激扬大气却简约的节奏。

  在澎湃人心的鼓声中,轻衣窄袖的美人,光脚下到猩红的氍毹上,回风舞雪地跳起了《胡腾》舞。潘云松见过的舞伎多了,跟长安城内一流的舞蹈家也多有相识,可能把《胡腾》跳得这么清劲飞旋的,还真是少见。

  《胡腾》跳完,鼓声停歇,美人香汗微浸地对潘云松说:“我很久没有跳舞了,因为他们的鼓声,不能像你的这样振奋人心。你打鼓的技艺,堪称天下无双,我要赏你珊瑚一支,黄金百两。”潘云松连忙说:“惭愧,还有比我打得更好的。”他刚想说出短髭人,却四下看不见短髭人的踪影了,短髭人消失得像出现时那么突然。

  接下来,又是一些奇异的舞蹈,直到午夜才结束。所有乐师、舞伎,吃过丰盛的夜饭后,一拨儿一拨儿地走出了豪宅。潘云松一直留心着,再没有发现短髭人在这些人中间。出来时,谢大年跟潘云松同路,潘云松实在忍不住了,问道:“谢兄,我真的想不起以前在哪儿见过你。”谢大年笑笑说:“三年前在歧王府里见过的。那时你就是各王府的座上客了,而我只是一个坐在下面打板儿的。那年腊月,你见我手指冻得通红,特意给我端了一壶热酒,让我暖身子。”潘云松仔细想想,还真给一个打板儿的同行端过一壶酒。他点点头说:“你一说我想起来了,还真是老相识。我们刚出来的又是哪家宅邸?”谢大年说:“那是长信公主的私宅。她府上虽然蓄有舞伎、乐师,可我们这些外面的乐师,时不时要被她召去应差,数我在她府上走动最多。”

  潘云松在长安见过不少王子公主,可从没有见过长信公主,却听过她不少传闻。长信公主精于舞蹈,曾是健舞大家公孙大娘的徒弟。本来她很受父皇李隆基的喜爱,因为在选驸马时违逆了李隆基的意思,硬是下嫁给了骠骑将军,惹得李隆基很不高兴。偏这骠骑将军还屡屡犯颜直谏,到处搜集安禄山要反的消息,忧国忧民地一再上奏。李隆基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反,一怒之下杀了驸马。长信公主遂带着丧夫之痛,搬出了长安城,郁愤幽怨地居住到了昭应,常用怪异的歌舞,来表达她心中的愤恨与不平。

  谢大年跟潘云松在旅店门口分了手,潘云松刚要进旅店,身后忽然有人说:“请潘先生再赐教。”潘云松惊异回头,见身后站着一个高大的汉子,背上扛着一个大鼓,细看竟是那个鼓艺高超的短髭人。

民间传说的故事10

  在英国西北部的曼彻斯特市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65岁的老人,无儿无女,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一栋两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老人感到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说不定哪天就会一病不起,甚至死在家中也无人知晓。老人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决定卖掉房子,搬到政府设立的养老院去居住。老人委托律师在报上刊登出了一则售房广告。广告刊出后,购房者蜂拥而至。老人标出的房子的底价是10万英镑,但随着购房者的骤增,房价出乎意料地被炒到了20万英镑,并且还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按说,房价一路走高,老人应该高兴,可是老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老人拄着拐杖,在房子前走来走去,那满是忧郁的浑浊的目光里充满了留恋之情。老人曾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他和妻子共同努力打拼买下了这栋房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10岁那年,不幸因车祸丧生,妻子也在儿子死后的第二年因病离开了人世。这栋房子见证了老人一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是老人的精神寄托,现在要卖掉它,离开它,老人还真有点依依不舍呢。要不是健康状况不佳,老人是绝对不会卖掉这陪他度过大半生的房子的。

  很多人为了买到这栋房子想尽了办法。比如,贿赂律师欺骗老人,冒充老人的远房亲戚……但最终都没有把房子买走。

  一天,老人家里来了一个衣着很朴素的年轻人,他与老人一起待了一上午,结果老人答应把房子卖给他。任何人都看得出,这个年轻人绝对拿不出20万英镑的巨款,可是老人凭什么把房子卖给了他呢?

  当《星期日快报》记者得知了这一消息后,迅速地采访了老人和这个名叫约瑟夫的年轻人,终于揭开了谜底。

  原来,约瑟夫是个邮递员,今年25岁,他从小有一个梦想,要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大房子,约瑟夫省吃俭用攒下了1万英镑,可是离买房子还差很大一截,约瑟夫没有放弃梦想,他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工作,争取能早日买到房子。这天约瑟夫看了报纸上的广告后,心中一动,他要买下老人的房子。约瑟夫正是负责这片地段报刊信件投递工作的,他与老人打过交道,他目睹过老人的寂寞孤独,他知道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约瑟夫来到了老人家里,陪老人上医院拿药,回来后陪老人聊天,逗得老人不时地开心大笑。临走时约瑟夫才向老人说出了想买下他的房子的想法。约瑟夫真诚地说:“老伯,我想买您这栋房子,可是我只有1万英镑。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聊天,喝茶,读报,散步,养花,天天都这样快快乐乐的。请您相信我,我会像儿子一样用我的整颗心来照顾您,让您安度晚年,等我结婚成家有了孩子后,一定把您当成孩子的爷爷。”

  老人想:终于有人读懂了我的心,我要的不是金钱啊,我要的就是这样一种人间亲情,人间的天伦之乐啊!老人叫来了律师,把房子以1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约瑟夫。

  《星期日快报》在以《按揭一份爱心》为题,报道这一社会新闻时,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真诚的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民间传说的故事11

  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棋艺很高。一天,陈长寿上山,見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便问:“先生,你也懂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懂一些。”两个老人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原来人间有这么高超棋艺的。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什么好送,这一盘棋子就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

  陈长寿知道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没忘砍了柴再回家。砍柴时一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了地上。正想捡起来,说也奇怪,一颗颗的棋子忽然间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小石头,他怎么捡也捡不完。

  陈长寿捡了些小石头,挑了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

  妻子看着石头,说:“这些石头润泽通透,说不定是宝贝。明天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都上山捡石头,这石头竟然取之不尽。

  陈长寿夫妇捡了石头,放在担子里挑到集市上去卖,果然十分好卖,许多人出高价购买,拿去刻印章、做石雕。陈长寿夫妇赚了许多钱。

  陈长寿在山上捡石头发了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寿山”。那些晶莹润泽的小石头,就被称为“寿山石”。

民间传说的故事12

  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服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但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终于游到了龙门脚下。它们把头伸出水面,仰望龙门神采:只见那神奇的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龙身缠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龙门中水浪滔天,银亮的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恰成“二龙戏珠”的奇异彩图。背景是蓝天白云,映衬着龙门两侧的石刻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景色胜过那蓬莱仙境。

  鲤鱼们看罢美景,就向禹王报名应试。禹王一见大喜,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

  鲤鱼们一听,立即鼓鳃摇尾,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刚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来,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们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日夜苦炼摔尾跳跃之功。就这样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跃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跃上那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

  大禹见鲤鱼们肯苦练过硬功夫,就点化它们说:“好大一群鱼!”有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大有所悟,对群鱼说:“禹王说:‘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群策群力跃上龙门吗?”群鱼齐呼:“多谢禹王!”

  鲤鱼们高兴得摇头摆尾,一条条瞪眼、鼓鳃,用尾猛击水面,只听“膘膘”的击水声接连不断。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向往的龙门。

  却说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学校招生出榜,姓名上点红作法就来源于此。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便“把童生进仕”,喻为“鱼跃龙门”。韩城城里还设立过“龙门书院”。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5、《鲁班智扶斜宝塔》

民间传说的故事13

  康熙年间,扬州有两大巨富。一个是扬州东城的程家,因为家族中人累世为官,不是尚书便是封疆大吏,所以家世显赫。另一个是扬州西城的贡家,贡家专卖茶盐起家致富,几代积聚的财富几近敌国。只是虽有钱,但是论起权势,与程家相比却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既然大家都住在扬州城,当然是相安无事的好。可是这程家守家业的子弟中不少人挟族人官威自重,颐指气使,很有点瞧不起贡家的味道。贡家自然也不甘示弱,处处显得要比程家高一头,今天你程家修个园林,占据扬州城东几十亩地,明天我贡家就在城西买个百八十亩地,盖的园林一定要超过你。一来二去,扬州城中两大巨富竟然暗暗斗起富来。

  为了能压程家一头,贡家的当家人贡金祥老爷伤了不少脑筋。他自知在权势上无法和程家相比,毕竟程家累代诗书世家,辈辈为官,自然不是自己这个一方财阀能匹敌的。于是他思忖之后,不惜花重金结交起了京官,用源源不断的银两打通了皇宫中的路子,和康熙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紫禁城中的大内总管连德海结下干亲。只要朝廷里有个风吹草动,他也能比一般官员先一步知道。

  这天一早,从京城管道上飞驰而来一匹骏马,马上坐的是贡家在京城分号的少掌柜——贡金祥的三侄子贡家庆。他接到连德海大总管秘密从宫中传出的讯息,康熙爷要摆驾南巡下江南了。连德海修书一封,让贡家庆连夜赶回扬州。

  贡金祥急忙拆信观看,贡家庆揣摩着叔叔的脸色说:“二叔,连大总管是不是帮咱们想办法,让爷来咱们家园子里住上几天。要是这样,咱们可就露了脸了,咱家是不是要好好准备准备?”见二叔不回答,他又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咱们家接了驾,那从此可就压了程家一大头了。”

  贡金祥沉思良久道:“连总管知道我的心思,自然会替咱们想方设法,只是这个驾不好接啊。”说着,他把密信交到贡家庆手中。原来,连德海在信中说,康熙爷近期接到地方奏折,除了北直隶闹了旱灾,便是西北边陲准格尔残余势力频频侵扰边疆。这天灾人祸加到一起,是要花去大笔银两的。连皇帝也为此发了愁。正好有一封来自江南的密奏,说江南地区盐商巨富,奢侈淫逸,不思进取,以斗富搅扰地方。连大总管揣度圣意,恐怕其中有不利于贡家的'地方,要他们慎之又慎。

  看到这里,贡家庆心里早凉了半截,问二叔这驾到底是接还是不接?贡金祥思虑成熟,一挥手:“接!但是必须得如此如此。”他附在侄儿耳边低声说了一番,贡家庆连连点头称是。

  第二天起,从贡家传出来消息,他们家的园林之中一切奢华的摆设、花岗石峰等等全部停工了。据说是买下这几百亩地后,贡家都缺钱了。消息一传出来,程家的当家人程慕如虽有些不信,但是这对于程家而言可是天大的机会,他贡家不是仗着手头有几个臭钱就想高咱程家一头,这一次他倒要看看贡家拿什么和自己比。

民间传说的故事14

  唐朝初年出过一个大师,自言能诅咒人至死,这可把人吓坏了,连质疑都不敢质疑,宁信其有,不敢信其无。当时,朝中很多大臣都想结交这个大师,因为大家想啊:即便不能从大师那里获得什么便宜,但是,也能防止有人贿赂大师把自己诅咒死呀!慢慢的,上层人物纷纷以熟识这位大师为荣,如果自己还不认识大师、跟大师不是好朋友,那就证明自己还不够强大。

  但偏偏有个叫萧的大臣不信这个。

  大师的`名气越来越大,李世民听说有这么个大师,也想认识一下。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不能随便相信这个东西,万一大师是骗子,别人丢得起那个人,皇帝可丢不起。于是,他让人传唤那个大师,要当场验证。

  李世民问满朝大臣,谁愿意试一试。文武官员,连同侍卫和太监,一下子都变得跟僵尸一样,个个屏住呼吸,生怕皇上点到自己的名。气氛十分紧张,空气为之凝固。

  这时候,萧从容出班,奏道:“臣愿意一试,请大师诅咒臣死。”大师见萧从容地走向自己,一时间非常惶恐。萧盯着大师,脸上坏笑着,一个劲儿做着鬼脸。

  大师看着萧,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进而浑身哆嗦,手脚抽搐,突然“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死了。

  李世民当场发表了重要讲话:不要忘记前人说的话—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民间传说的故事15

  老长江里的请水鬼

  不过,比起淘河与采金,在长江里的捞尸人身上发生的事情闹得更加邪乎。

  在老长江老一辈的人口中,捞尸人无疑是一个比较避讳的话题。

  因为一旦提起‘老长江上的阎王勾’,那就表明,又有人被长江老爷请去喂鱼去了。长江江水泛滥,一泻千里,每年横死在滚滚江水中的人不计其数,普通的渔民是不敢轻易打捞的,必须请专业的捞尸人前来,这种行为又被称为‘请水鬼’。

  请水鬼的时候,有经验的捞尸人都会先准备好好了黑狗血、糯米之类僻邪的东西,然后根据水域的流向大概确定尸体所在位置,从沉水的位置开始打捞。打捞时,将竹竿捆定的铁钩一直沉到江底,然后循着水脉的流向,朝着一个方向拖拉铁钩,将尸体钩起。

  一般在打捞之前,捞尸人都会先在用来捞尸的竹竿上系上一条‘红带’,这种红带是用雄鸡血染红的白绫,然后经过一些特殊的工艺完成的,具有驱煞的功能。

  作为一门很古老的职业,老长江里的.捞尸人其实是个相当危险的营生,玩枪的死在枪眼上,玩刀的死在刀刃上。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捞尸人,也很容易死在水里的那些邪性物件上。

  所以历来,就有很多的禁忌和规矩。“人沉椁,鬼推磨。”是传说中老长江捞尸人行当里的不传之秘,所谓的‘鬼推磨’其实就是指,在打捞沉江尸的时候,捞尸人会在水面上放置一个特殊制作的水陀螺。

  如果水陀螺静止在水面上,就可以继续打捞。如果水陀螺沿着某个方向快速旋转起来,捞尸人短时间内是决计不会试图下水打捞的。

  传说这是捞尸人这一行当里的祖师爷和长江里的老物件所定的一条规矩,是一条千年传承下来的活人与死人的契约,不到必要的时候,绝对不能够破例。

  这虽然只是老长江里捞尸人的一种迷信行为,但未必没有一部分道理。

  在长江的深水区常常会出现的所谓的“窝子”,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江底下却是巨大的水底漩涡。江底有很多“窝子”,尸体一般会被卷入到“窝子”里,淹死 后,手还是会紧紧地抓住江底,拉起来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这时候捞尸人要是下水,很有可能也会被水底漩涡拉扯下去,再也上不来了。

  不过,在老长江里那些横死人的尸体还不是最麻烦的,最可怕的是,那种死了上百年还沉在江底的古尸。

【民间传说的故事】相关文章:

民间传说故事03-11

民间传说故事【集锦15篇】03-14

(推荐)民间传说故事15篇03-11

民间传说作文10-10

贵妃石民间传说02-06

天龙甲民间传说07-04

关于月亮民间传说03-25

刘厝里民间传说05-13

疯郎中传奇的民间传说07-05

民间传说作文(汇总8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