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时间:2024-06-13 13:14:3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1

  一、导入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目的:以介绍南极,介绍斯科特探险情况导人本课,以使学生更快地走人文本。(用时2分钟)】

  师:(展示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片)南极被叫做“难达之极”,她一面以她的冰清玉洁、神秘莫测展示着她诱人的魅力,一面又以她的酷寒凶险、漫天风雪拒绝着人们好奇的目光,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挪威人阿蒙森、英国人斯科特先后踏上了南极这片未知的土地,准备为人类撩开她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看一段当时留下的真实的录像资料。(放映斯科特和阿蒙森探险故事的视频文件)

  师:但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没有为成功者阿蒙森作传,却为失败者斯科特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幕《伟大的悲剧》吧。(板书课文标题)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字词检测

  【目的: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扫除阅读障碍。(用时2分钟)】

  师: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

  三、概括情节

  【目的:课文很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学习概括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用时6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梗概。有同学会说,这么长的文章我可怎么概括呀?老师教大家一个概括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筛选,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来说,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好,下面我们看看谁读得快,概括得好。(学生读书圈画)

  师:好,第一个关健信息,时间。

  生1:1912年1月16日。

  师:所有的事都是发生在这一天吗?

  生2:概括为1912年就行了。

  师:地点是——

  生:南极。

  师:在这过程里有他们往极点前进的过程和从极点折回的过程,哪一段写得比较集中呢?

  生:从极点折回的过程。

  师:人物都有谁?

  生: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师:五个人都要列举吗?

  生:用斯科特一行概括就可以了。

  师:很好。事件怎么概括?

  生:他们费尽了千辛万苦到达了南极却来晚了,并且最后死在了南极。

  师:用“死”这个词好不好?

  生:不好,用牺牲好一点。

  师:“牺牲”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用这个词更能表达我们对斯科特他们的尊重。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概括一下?

  生:本文讲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极点,但在返回途中悲壮地覆没了的故事。

  四、解读“悲剧”

  【目的:紧扣课题,理解为什么称之为悲剧。(用时3分钟)】

  师:“悲壮地覆没”这个词用得很好。你简要地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好吗?

  生1:我觉得很心酸。

  生2:我感到很悲壮,很感动,很钦佩他们。

  师:是啊,所以茨威格把它称为是“伟大的悲剧”为什么说它是一场悲剧呢?

  生3:因为他们葬身在南极。

  生4:还有他们失败了。

  师:也就是说这个悲剧里有他们的死亡,还有他们的失败(板书“失败之悲,死亡之悲”)

  五、品味伟大

  【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语段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用时20分钟)】

  师:但是,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又不仅仅是悲,刚才同学们谈阅读感受的时候谈到钦佩,深受感动,那么就请你和你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文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为什么?然后我们再探究一下在这背后蕴含了斯科特他们怎样的精神内涵。(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谈一谈?

  生:第10自然段很感人。因为这个自然段使我看到了奥茨是一个英雄,正是他的英雄气魄感动了我。

  师:既然这么感人,能不能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读一遍?

  生:好。(很投入地朗读,大家鼓掌。)

  师:在这一段里所反映出来的奥茨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生:从表面上看,奥茨是受不了寒冷才去自杀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之所以选择自杀这条道路就是不想拖累他的战友们,想使他的战友们没有负担,他选择生命的自我完结是为了成就整个探险事业。

  师: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舍己为人,牺牲自我。(板书“牺牲自我”)

  师:刚才你在朗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词你朗读得非常重,“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战栗”这个词你为什么读得那么重呢?

  生:“战栗”这个词体现了大家的心情非常矛盾,他们不知道应该放他走还是要留住他。他们在发抖,是因为奥茨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毕竟是他们的战友,他们不忍心让他就这样牺牲。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就是奥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主动选择了死亡,也就是选择了高尚和尊严。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段,每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会被深深震撼,我也想给大家朗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鼓掌)

  师:文章里感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还有哪些地方非常打动你呢?

  生:我认为第13自然段特别感人。因为可以反映出斯科特超人的毅力,还有他临死还在怀念远方的亲人、朋友和祖国。

  师:表现他超人毅力的词有哪些?

  生:“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师:斯科特除了写日记以外还写了什么?

  生:信。

  师:给谁写了信?

  生:给他的妻子,也就是他的遗孀。

  师:只给他妻子写吗?

  生:一切他所爱的人。

  师:他都爱什么人?文章中能不能找出具体的地方?

  生:祖国和全人类。“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师:在斯科特濒临死亡的时候,他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点胆怯,他心中充满着对家人、对朋友、对祖国、对人类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正是这种爱使他显得更加伟大。(板书“无私博爱”)

  师:还有哪些情节也很感人?

  生:我觉得第6自然段也很感人。(学生朗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词处理得很好,就是重读了“16公斤”。你认为通过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能够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即使自己快要死了也要为祖国留下一份研究南极的资料。

  师:他仅仅是为祖国而留吗?

  生:全人类。因为我认为科学是无国界的。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威尔逊博士留下了16公斤重的珍贵的岩石样品,本来南极是一个非常凶险的地方,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丢下这些东西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他“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也没有扔掉这么沉重的科学研究资料。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斯科特他们探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还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为了人们更好地了解南极,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师:这些人的牺牲就是为了科学而献身。这是多么的崇高,多么伟大呀!(板书“献身科学”)

  师:刚才同学找的大多围绕着从极点折回途中发生的事情,往极点去的途中有没有也很感人的地方呢?斯科特他们做到了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呀。

  生:在第2段的最后一句。其实斯科特在这时候可以完全不接受为阿蒙森作证的要求,他甚至可以把挪威的国旗拔掉,换上英国的国旗,但斯科特没有这么做,这体现了他们诚实的高尚品质。

  师:这一段里有一个词特别能显示出他们对待作证这件事的态度,你认为是哪个词?

  生:“忠实”。

  师:对。这体现了斯科特一行人的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品质。他们仿佛是自觉自愿地背负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对他们来说,这十字架代表的不仅是受难,是栖牲,更是责任,是使命,而这,正是他们伟大精神的体现!(画十字架)

  六、探究升华

  【目的:这个环节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目的使学生理解,英雄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有恐惧有悲哀,但是他们在战胜自我的脆弱时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使他们成为英雄的根本原因。另外,引导学生从写作上体会素材真实的特点。(用时6分钟)】

  师:我们印象当中伟大的人总是英勇无畏的,可是我却从文章中发现,英雄们也害怕,有时甚至还非常恐惧,沮丧。当他们看到阿蒙森的营地时,阴云笼罩在他们心头,当他们确定自己不是第一个到达极点时,向往已久的圣地竟变成了一场恶梦。极地的漫天风雪使他们惊慌,刺骨的寒冷使他们畏惧,他们还是不是英雄?为什么?

  生:是英雄。因为他们面对生病的战友不放弃。

  生:还有他们坚强执著、不言放弃。

  师:是的,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是完美的,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他们有我们常人身上的脆弱,但是,他们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脆弱,变成了铮铮的铁汉,所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师:茨威格这样写是否有损他们的英雄形象呢?

  生: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英雄也是这样。斯科特一行为科学献身,如果把这些描写他们害怕的细节删掉,那就不太真实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斯科特他们不仅是真正的英雄,而且是真实的英雄!那么咱们来看课文中茨威格是怎样表述他的观点的。

  生:用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他的观点。(齐读最后一段)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察到这一点,斯科特一行深深打动我们的是他们心中涌动着的博大而深邃的爱:因为爱事业,所以无怨无悔;因为爱公正,所以诚实守信;因为爱朋友,所以甘愿自我牺牲;因为爱家人,所以胸怀宽广;因为爱祖国,所以坦然接受死亡……他们在南极的脊背上为全人类树立了一座爱的丰碑。(课件展示南极大地上纪念碑的形象,配以抒情的音乐)

  让我们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师生一起读出这些伟大的名字)

  师:岁月流转,爱淹没了所有的悲伤,是爱让南极昼夜不息的风为英雄们唱着永恒的赞歌,是爱让南极所有的冰雪为英雄们庄严的祭奠。如今,南极的风依然凌厉地吹着,它把英雄的故事传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2

  师: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伟大的悲剧》,了解了故事情节。现在,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抢答竞赛。

  师: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生:1912年1月18日。

  师:谁比他们更早到达南极点?

  生: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师: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生:威尔逊博士

  师:在失败的归途中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生:埃文斯[板书]

  师:为了减轻朋友们的负担,选择独自走向死亡的又是谁?

  生:奥茨[板书]

  师: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生: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板书]

  师:在归途中五名探险队员全军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气候的句子。

  生1: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生2: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象要人的性命似的,……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

  师: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南极气候的恶劣,再现了五位勇敢的探险者所处的极度艰难的环境。[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

  师:无情的暴风雪就这样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合起书来,他们面对失败,面对厄运,面对死神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说说文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细节?

  生1:第十段,十一段,奥茨死去的部分。

  生2:也是第十段。

  师:还有选别的细节吗?

  生1:威尔逊的部分。

  生2:也一样。

  生3:三个人走向死亡的几段,特别是写斯科特的。

  师:请选择你最难忘的细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与感受。

  生:分组讨论。

  师:[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疑问。]大家也可以对这一细节中,不太理解的词句进行讨论。

  师:经过了热烈讨论,我们一起来分享讨论的成果,哪一组一马当先打冲锋?

  生:我们选威尔逊这段,他们都将跨入死亡,仍然坚忍不拔,特别是威尔逊博士仍拖着16公斤珍贵岩石样品。

  师:这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生1:不畏严寒。

  生2:坚毅的精神。

  师:对待事业他表现出执著和坚毅的品质。[板书:执著和坚毅]你想成为科学家吗?

  生:想。

  师:真是惺惺惜惺惺。请你选择一种朗读的方式让同学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意。

  生:我选择全班齐读。

  生:全班齐读第六段。

  师:在博士的眼里,岩石样品比生命更珍贵。他的朋友们又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呢?

  生1:我选奥茨这部分。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生2:有感情的朗读。同学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深情朗读的回报。请[生1]谈谈你的见解。

  生:这里表现他不想成为朋友的拖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种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你认为哪里表现了他的牺牲精神?

  生: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面走走,可能要多呆些时候。”

  师:为什么他要“突然”站起身来,把死亡说成是“到外面走走”?

  生:他不想让大家不要为他的死担心。

  师:朋友们愿意让他死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阻拦他呢?

  生:朋友们无力阻拦他,但关心他,想让他死得有光荣,尊严。

  师:哪里体现了朋友对他的关爱?

  生:陪病人走了一天的路程,他们放慢了速度。

  师:这体现了团队什么精神?

  生:团结的精神。

  师:[板书:团结协作]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特别是奥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保护团队,就这么平静的把生命交给了死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奥茨像英雄似的走向死神的画面将永远在我们心中定格。文中还有让你震撼的细节吗?

  生1:我选择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朗读。

  生2:读。同学鼓掌。

  师:读得不错。[生1]为什么你对这细节难忘?

  生:因为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向命运挑战。

  生:他们无畏的面对死亡,骄傲地等待死亡。

  生: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

  师: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

  生:爱情。

  师:那他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

  生:爱。忠诚。

  师:[板书:忠诚关爱。]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斯科特要把“妻子”改成“遗孀”呢?

  师:谁来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他想当别人拿信时,他已经死了,他的妻子已是遗孀。

  生:“遗孀”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满意。

  生1:我也想问为什么说他们是“骄傲地等待死亡”?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2:为什么在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他体会与人类的情谊,才想起祖国,人民?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

  生3:为什么是“悲伤地,坚决地”划去?

  生4:“遗孀”前为什么用“可怕的”?

  生5: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生:讨论。

  师:请来回答你们讨论的问题。

  生:我回答第一个问题。“骄傲地”可表现他们对死神的轻视。

  生:他们完成了到南极的任务,他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师: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赞叹。

  生:我回答第五个问题,“海市蜃楼”是虚的,美的幻觉,不能实现的。

  师:记忆中的美丽和现实对比,更加衬托了环境的恶劣,命运的悲惨。

  生:我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可怕的”是指因为他想到妻子失去丈夫后生活的艰难。

  师:点头。你对自己回答满意吗?

  生:较满意。

  生:我回答第三个问题。“悲伤地,坚决地”既表现了他对亲人的眷恋又有视死如归情感。

  师:还有一个问题没人回答。为什么说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体会与人类的情意,才想起他的祖国和人民?远离了祖国,我们才更深切的体会到祖国在我们心中的位置;远离了父母,我们才更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的唠叨原来也是一种深爱;

  当死神来临时斯科特才如此强烈感觉到他对这世界的眷恋和爱。

  同学们通过对自己选择的细节朗读、讨论与交流,逐渐被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面对死亡时所表现的品质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以为还有一个细节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他们接受去为胜利者作证的任务这一细节。

  请女同学齐读。

  师:大家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斯科特一行接受为阿蒙森作证这一举动的?

  生:他们虽失败了,但精神胜利了。

  生:他们很傻,他们其实可以撤掉别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如果那样那是对别国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侮辱。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生:挪威国旗为什么是耀武扬威的?

  师:大家想想是谁认为挪威国旗是耀武扬威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

  生:这里用了拟人手法。为了写斯科特一行非常沮丧,悲哀的心情。

  师:当他们失败后,没有让虚假的荣誉玷污他们圣洁的灵魂。而是坦然的面对失败,勇于承认失败。他们以一种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对待他们热爱的事业。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生:他们正直、诚实。

  师[板书:正直诚信]

  师:我们通过对这四个细节的品读,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勇敢探索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去南极探险这一悲剧的呢?

  生:他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成功。

  师:他们在角逐中失败了,失败的归途中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又毁灭了生命。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们折射出高尚的心灵,震撼了所有得知这一悲剧的人们。英国的国王跪下来悼念他们的民族英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先生没有去为胜利者写书,却饱含深情地为这些失败者作传,他所关注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行文之中,作者对英雄的赞叹之情也是溢于言表。请齐读最后一段。[板书:角逐失败、毁灭生命、心灵高尚]

  生:齐读。

  师:悲剧之中蕴含着伟大,你所知道类似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生:居里夫人不断探索。

  师:她在探索中走向成功,她应不是悲剧。

  生:岳飞精忠报国,虽然战争中失败了但他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人。

  师:点头。

  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但依然激励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上太空,美国对开始火星探索。

  师:人类的历史中还有许多象斯科特他们一样的英雄,他们虽在未成功的事业中

  悲壮的毁灭了生命,但他们在奋斗中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挑战的伟大精神却激励着后人。同样,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也应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禀承英雄们优秀的品质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去打开宇宙的一扇扇神秘之门,去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板书:

  伟大的悲剧

  奥茨

  艾文斯执着坚毅

  斯科特角逐失败心灵高尚团结协作

  威尔逊生命毁灭忠诚关爱

  鲍尔斯正直守信

  【课堂反思】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篇幅较长,接近5000字,内含较丰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与学生以公开课的形式共同学习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根据实际情况,本文作如下处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设目标】

  第一课时:略读课文。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快速的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和结果。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同时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并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进行点拨和指导,使学生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同时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多侧面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上完这堂课,自认为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1、本堂课较好的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他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的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如: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到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得到:为什么要用“可怕的”这个词?为什么“只有在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他体会与人类的情谊,才想起祖国,人民”?特别是“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让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现在想来正当如学生说的一样,是教科书上错了。我想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及力追求的。

  3、本堂课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在讨论完斯科特一行接受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我还应引导学生对作者怎样看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

  4、同时我感觉到新课程指导下作为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我素养。老师的角色转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又常超出所料,如:本堂课中关于标点这个问题,首先我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对标点顿号逗号平常关注较少,同时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上课当时没能给学生一个好的答复。我想如果教师不跟上时代步伐,不对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进一步学习,那么很容易遭到淘汰。

  当然,我对新课程还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得更加顺利,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尽一份微薄之力。

  20xx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获奖作品。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3

  一、教学设想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设置的这个单元,题材丰富、文体多样、情节生动、语言精美, 有着明确的情感目标: 要使学生对“ 探险之旅”充满兴趣, 培养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伟大的悲剧》这确实是一篇能感人肺腑的好传记,这传记写得如此生动的目的主要是让世人去思考: 人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他想把人心最本原的东西捧出来托到高处, 令它璀璨放光

  在这次死亡之旅中, 这些探险者始终没有向遭遇到的苦难低头, 每一位丧身者都表现得异常英勇, 所以在茨威格眼里他们都是失败的英雄, 是值得称颂的英雄灾难虽然毁灭了他们的生命, 但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探索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美好的品质却留下了, 变成了活着的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教师, 我想我们更应该把茨威格蕴涵在文中的那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的精神品质, 像一粒种子一样,把它深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所以教学中将“感悟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激发学生了解探索未知世界的意义,培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运用关键词语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感悟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激发学生了解探索未知世界的意义,培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目的:以孩子们近在身边的事例导人本课,以激发孩子们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师:这是一段穿越包括连续5天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徒步连续5天手机失去信号,途中经历了雪、雨、雾,还有冰雹”这七个杭州的白领每天上午9点钟出发,到傍晚6点才能扎营,身体除了累还是累这是一次值得的冒险”驴友对这次冒险的总结,只用了简单的两个字——值得我们知道任何一次徒步都不是开玩笑,他们的每次行动都存在生命危险可他们依然执着着,还有许多人用人生翻阅着地球这一本美丽的大书,想把它读得更多,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我感到这真是一个难题啊怎么办?也许不妨用另外的一件事,来印证这种意义所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课前我们先把预习成果交流一下(配乐:《天之痕》)

  (二)、检查预习

  【目的: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掌握关键词语,扫除阅读障碍,为深入文章理解做铺垫】

  师:这是周老师选取的课本的主要词语首先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来把它们读两遍

  无垠风餐露宿疲惫不堪 羸弱蹒跚 皑皑白雪 告罄凛冽吞噬遗孀

  (三)、概括情节

  【目的:课文很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学习概括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课前布置,节省课内教学时间,使品读分析有深入的时间】

  师:昨天周老师给大家布置过作业,用这几个词语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大家应该一经都做过了,翻开你的作业本,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哪个同学来?

  生一:斯科特一行人在无垠的南极荒原上向南极点走去,他们最终到了南极点,但在返回的途中先后有两位英雄去世了,只剩下斯科特三个羸弱的人,他们对之前的努力,对之前的风餐露宿没有抱怨,当他们在一个贮藏点宿营的时候,他们发现煤油已经告罄于是斯科特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信,悲伤地用了遗孀一词称呼自己的妻子在11月12日,斯科特一行遗体被发现当遗体回到国内,英国国王跪下悼念这群伟大的英雄

  师:在这里提到两个点,一个是南极点,一个是从南极点返回,故事里着重的是哪块内容?

  生:从南极点返回的这一段

  师:很好,把时间和故事的重点都讲出来了,还强调了这个过程中的环境的恶劣,很好

  生二:斯科特一行在无垠的雪地上走了许久,但当他们快到终点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不是第一个到这里的人,他们竟然还被要求为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证明他的荣誉在返回途中,煤油告罄了最后剩余的三位英雄也在睡袋里去世了

  师:嗯,过世了如果我们用更渗入情感的词语来形容这几位的过世的话,我们能换什么词语?

  生:遇难了

  师:很贴切同学用这些词语把内容串联了一下,很不错老师也做了尝试:(ppt展示)

  斯科特一行在“无垠”的南极雪原“风餐露宿”,拖着“疲惫不堪”的“羸弱”身子,“蹒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凛冽”而“阴森森”的狂风“吞噬”了他们,使自己的妻子成为“遗孀”

  (四)、文本研读

  【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语段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悲剧”和“伟大”一起品读,因为这两者是相互紧紧地缠绕在一件事中的,可以说这件事既是可悲的,反之解释亦是伟大的,两者不可分割】

  师: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这篇文章,按照这些要求品读了解“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悲剧为什么说是伟大的?选择令你感动震撼的细节,回答过程中要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你选取的细节读出来,之后再加上你的品析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疑惑,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来尝试解决

  生一: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激情澎湃地认为他们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在这里扎营

  生二:“他们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从这里我感受到他们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但是在他们还没有到达的时候,这个幻想就破灭了这是个巨大的悲剧

  师:这是他想过千百次的地方,但是仅仅迟到了一个月,却使他们由第一的名号到了第二,斯科特是怎么说的?

  集体朗读第二段这部分内容(“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配乐《倩女幽魂》配乐)

  师:斯科特一行比别人晚到这里,让人感伤,这是一种“迟到之悲”除了这一点,有没有其他语句来渲染这种悲伤?(板书:迟到之悲)

  生一:第七自然段“2月17日夜里一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第十自然段“大家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第十一自然段“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各期爬进睡袋,但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他们最后的遭遇”

  师:这已经不再停留在斯科特讲到的作为第二位到达者的悲伤,这里提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剧?

  生:死亡(板书:死亡之悲)

  师:一个一个的战友去世了第一位去世的战友叫什么?

  生:埃文斯

  师:让我们首先记住这个名字,他是如何去世的?

  生:“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巨大的痛苦疯了”

  师:这“巨大的痛苦”我们能够想象应该是怎么样的痛苦?

  生:内心的角逐失败和南极的恶劣的环境

  师:埃文斯的去世是悲伤的,斯科特内心是如何的?

  生:埃文斯疯了,队友们不能和他正常交流,带上他会影响前进的速度,给整个集体带来生存的威胁,抛弃他又于心不忍,斯科特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这里体现出了怎样的伟大?

  生:抛下埃文斯,无疑是减少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难以取舍的矛盾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莫大的精神压力,也深深体会到这个小小集体不忍抛弃队友的伟大

  师:这样的死亡的悲剧不仅体现在这里,还体现在奥茨这位英国皇家近卫军的去世上,我们看看他是如何遇难的?哪里体现了伟大?

  生:“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但他们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尽管听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他们的负担”“坚决”表现了队友的同志情,其实只要放弃了奥茨,他们可以减轻很多负担,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从“无疑”就可以看出来但他们宁愿拥有这种负担,也要将奥茨的命运和自己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伟大的战友情

  生:第十小节“奥茨突然站了起来……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 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他们的不敢,是一种“仁义”

  生:奥茨的死时他在自己的生命和伙伴的生命之间的一种选择这个时候他选择了伙伴的生命,这种的死是一种伟大的死他选择了友爱,选择了无私(板书:团结 友爱)

  生:奥茨冻掉了脚趾,在这样的状态下,战友依然没有抛弃他,在这无尽的寂寞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同伴之间的友爱

  生:“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这个“战栗”是对同伴的深深不舍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部分,用最崇敬的目光来目送这位真正的英雄

  生读“他们大家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到最后

  师:奥茨就这样自我牺牲,但最终这几位都没有逃脱遇难的结局他们是如何死的,这之中又有怎么样的伟大?

  生:他们的燃料已经耗尽,温度直指零下40度,他们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选择,是冻死或者饿死

  生:十二自然段:“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相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我理解到了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

  生:“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骄傲

  生:第二自然段:“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已经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现在竟然还要替别人作证,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板书:作证之悲)

  师:已经有了迟到的悲哀,但在这个时候,却又被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要去证明对方的成功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不会这么做,有些人甚至于阿蒙森的痕迹抹去,动些手脚但斯科特还要“忠实”的去履行这一职责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忠实这就是悲剧的伟大之处(板书:诚实 守信)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看到这份悲哀,看到这份伟大?

  生:十三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充分表现了斯科特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对祖国、对亲人、对朋友的热爱

  生:“威尔逊博士的雪橇上, 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 还拖着16 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一举动也给人印象很深刻在他眼里, 科学研究甚至高于生命, 失败甚至死亡, 都不能使他放弃探险中获得的宝贵资料

  师:现在, 大家对题目的“ 伟大”二字能否理解了呢? 是的, 悲剧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 激发我们的生命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悲剧使失败也变得崇高起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师:斯科特是伟大的,埃文斯同样是伟大的里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大家齐读一遍(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

  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记住这五个伟大的名字(学生朗读图片中名字)

  (五)、课外作业

  【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雄的伟大品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师:让我们为这些个伟大的人物你一段颁奖词(要求: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英雄事迹,概括英雄品质2.热情洋溢,饱含赞美之情3.语言优美,文采飞扬)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03-12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通用)03-13

伟大的悲剧反思05-30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优选2篇03-13

伟大的悲剧作文11-25

伟大的悲剧反思【热】05-31

《伟大的悲剧》语文导学案12-17

《比尾巴》教学实录03-31

挑山工教学实录04-11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1

  一、导入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目的:以介绍南极,介绍斯科特探险情况导人本课,以使学生更快地走人文本。(用时2分钟)】

  师:(展示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片)南极被叫做“难达之极”,她一面以她的冰清玉洁、神秘莫测展示着她诱人的魅力,一面又以她的酷寒凶险、漫天风雪拒绝着人们好奇的目光,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挪威人阿蒙森、英国人斯科特先后踏上了南极这片未知的土地,准备为人类撩开她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看一段当时留下的真实的录像资料。(放映斯科特和阿蒙森探险故事的视频文件)

  师:但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没有为成功者阿蒙森作传,却为失败者斯科特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幕《伟大的悲剧》吧。(板书课文标题)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字词检测

  【目的: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扫除阅读障碍。(用时2分钟)】

  师: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

  三、概括情节

  【目的:课文很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学习概括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用时6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梗概。有同学会说,这么长的文章我可怎么概括呀?老师教大家一个概括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筛选,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来说,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好,下面我们看看谁读得快,概括得好。(学生读书圈画)

  师:好,第一个关健信息,时间。

  生1:1912年1月16日。

  师:所有的事都是发生在这一天吗?

  生2:概括为1912年就行了。

  师:地点是——

  生:南极。

  师:在这过程里有他们往极点前进的过程和从极点折回的过程,哪一段写得比较集中呢?

  生:从极点折回的过程。

  师:人物都有谁?

  生: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师:五个人都要列举吗?

  生:用斯科特一行概括就可以了。

  师:很好。事件怎么概括?

  生:他们费尽了千辛万苦到达了南极却来晚了,并且最后死在了南极。

  师:用“死”这个词好不好?

  生:不好,用牺牲好一点。

  师:“牺牲”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用这个词更能表达我们对斯科特他们的尊重。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概括一下?

  生:本文讲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极点,但在返回途中悲壮地覆没了的故事。

  四、解读“悲剧”

  【目的:紧扣课题,理解为什么称之为悲剧。(用时3分钟)】

  师:“悲壮地覆没”这个词用得很好。你简要地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好吗?

  生1:我觉得很心酸。

  生2:我感到很悲壮,很感动,很钦佩他们。

  师:是啊,所以茨威格把它称为是“伟大的悲剧”为什么说它是一场悲剧呢?

  生3:因为他们葬身在南极。

  生4:还有他们失败了。

  师:也就是说这个悲剧里有他们的死亡,还有他们的失败(板书“失败之悲,死亡之悲”)

  五、品味伟大

  【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语段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用时20分钟)】

  师:但是,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又不仅仅是悲,刚才同学们谈阅读感受的时候谈到钦佩,深受感动,那么就请你和你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文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为什么?然后我们再探究一下在这背后蕴含了斯科特他们怎样的精神内涵。(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谈一谈?

  生:第10自然段很感人。因为这个自然段使我看到了奥茨是一个英雄,正是他的英雄气魄感动了我。

  师:既然这么感人,能不能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读一遍?

  生:好。(很投入地朗读,大家鼓掌。)

  师:在这一段里所反映出来的奥茨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生:从表面上看,奥茨是受不了寒冷才去自杀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之所以选择自杀这条道路就是不想拖累他的战友们,想使他的战友们没有负担,他选择生命的自我完结是为了成就整个探险事业。

  师: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舍己为人,牺牲自我。(板书“牺牲自我”)

  师:刚才你在朗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词你朗读得非常重,“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战栗”这个词你为什么读得那么重呢?

  生:“战栗”这个词体现了大家的心情非常矛盾,他们不知道应该放他走还是要留住他。他们在发抖,是因为奥茨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毕竟是他们的战友,他们不忍心让他就这样牺牲。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就是奥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主动选择了死亡,也就是选择了高尚和尊严。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段,每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会被深深震撼,我也想给大家朗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鼓掌)

  师:文章里感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还有哪些地方非常打动你呢?

  生:我认为第13自然段特别感人。因为可以反映出斯科特超人的毅力,还有他临死还在怀念远方的亲人、朋友和祖国。

  师:表现他超人毅力的词有哪些?

  生:“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师:斯科特除了写日记以外还写了什么?

  生:信。

  师:给谁写了信?

  生:给他的妻子,也就是他的遗孀。

  师:只给他妻子写吗?

  生:一切他所爱的人。

  师:他都爱什么人?文章中能不能找出具体的地方?

  生:祖国和全人类。“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师:在斯科特濒临死亡的时候,他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点胆怯,他心中充满着对家人、对朋友、对祖国、对人类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正是这种爱使他显得更加伟大。(板书“无私博爱”)

  师:还有哪些情节也很感人?

  生:我觉得第6自然段也很感人。(学生朗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词处理得很好,就是重读了“16公斤”。你认为通过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能够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即使自己快要死了也要为祖国留下一份研究南极的资料。

  师:他仅仅是为祖国而留吗?

  生:全人类。因为我认为科学是无国界的。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威尔逊博士留下了16公斤重的珍贵的岩石样品,本来南极是一个非常凶险的地方,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丢下这些东西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他“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也没有扔掉这么沉重的科学研究资料。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斯科特他们探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还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为了人们更好地了解南极,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师:这些人的牺牲就是为了科学而献身。这是多么的崇高,多么伟大呀!(板书“献身科学”)

  师:刚才同学找的大多围绕着从极点折回途中发生的事情,往极点去的途中有没有也很感人的地方呢?斯科特他们做到了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呀。

  生:在第2段的最后一句。其实斯科特在这时候可以完全不接受为阿蒙森作证的要求,他甚至可以把挪威的国旗拔掉,换上英国的国旗,但斯科特没有这么做,这体现了他们诚实的高尚品质。

  师:这一段里有一个词特别能显示出他们对待作证这件事的态度,你认为是哪个词?

  生:“忠实”。

  师:对。这体现了斯科特一行人的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品质。他们仿佛是自觉自愿地背负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对他们来说,这十字架代表的不仅是受难,是栖牲,更是责任,是使命,而这,正是他们伟大精神的体现!(画十字架)

  六、探究升华

  【目的:这个环节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目的使学生理解,英雄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有恐惧有悲哀,但是他们在战胜自我的脆弱时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使他们成为英雄的根本原因。另外,引导学生从写作上体会素材真实的特点。(用时6分钟)】

  师:我们印象当中伟大的人总是英勇无畏的,可是我却从文章中发现,英雄们也害怕,有时甚至还非常恐惧,沮丧。当他们看到阿蒙森的营地时,阴云笼罩在他们心头,当他们确定自己不是第一个到达极点时,向往已久的圣地竟变成了一场恶梦。极地的漫天风雪使他们惊慌,刺骨的寒冷使他们畏惧,他们还是不是英雄?为什么?

  生:是英雄。因为他们面对生病的战友不放弃。

  生:还有他们坚强执著、不言放弃。

  师:是的,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是完美的,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他们有我们常人身上的脆弱,但是,他们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脆弱,变成了铮铮的铁汉,所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师:茨威格这样写是否有损他们的英雄形象呢?

  生: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英雄也是这样。斯科特一行为科学献身,如果把这些描写他们害怕的细节删掉,那就不太真实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斯科特他们不仅是真正的英雄,而且是真实的英雄!那么咱们来看课文中茨威格是怎样表述他的观点的。

  生:用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他的观点。(齐读最后一段)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察到这一点,斯科特一行深深打动我们的是他们心中涌动着的博大而深邃的爱:因为爱事业,所以无怨无悔;因为爱公正,所以诚实守信;因为爱朋友,所以甘愿自我牺牲;因为爱家人,所以胸怀宽广;因为爱祖国,所以坦然接受死亡……他们在南极的脊背上为全人类树立了一座爱的丰碑。(课件展示南极大地上纪念碑的形象,配以抒情的音乐)

  让我们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师生一起读出这些伟大的名字)

  师:岁月流转,爱淹没了所有的悲伤,是爱让南极昼夜不息的风为英雄们唱着永恒的赞歌,是爱让南极所有的冰雪为英雄们庄严的祭奠。如今,南极的风依然凌厉地吹着,它把英雄的故事传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2

  师: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伟大的悲剧》,了解了故事情节。现在,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抢答竞赛。

  师: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生:1912年1月18日。

  师:谁比他们更早到达南极点?

  生: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师: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生:威尔逊博士

  师:在失败的归途中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生:埃文斯[板书]

  师:为了减轻朋友们的负担,选择独自走向死亡的又是谁?

  生:奥茨[板书]

  师: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生: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板书]

  师:在归途中五名探险队员全军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气候的句子。

  生1: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生2: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象要人的性命似的,……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

  师: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南极气候的恶劣,再现了五位勇敢的探险者所处的极度艰难的环境。[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

  师:无情的暴风雪就这样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合起书来,他们面对失败,面对厄运,面对死神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说说文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细节?

  生1:第十段,十一段,奥茨死去的部分。

  生2:也是第十段。

  师:还有选别的细节吗?

  生1:威尔逊的部分。

  生2:也一样。

  生3:三个人走向死亡的几段,特别是写斯科特的。

  师:请选择你最难忘的细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与感受。

  生:分组讨论。

  师:[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疑问。]大家也可以对这一细节中,不太理解的词句进行讨论。

  师:经过了热烈讨论,我们一起来分享讨论的成果,哪一组一马当先打冲锋?

  生:我们选威尔逊这段,他们都将跨入死亡,仍然坚忍不拔,特别是威尔逊博士仍拖着16公斤珍贵岩石样品。

  师:这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生1:不畏严寒。

  生2:坚毅的精神。

  师:对待事业他表现出执著和坚毅的品质。[板书:执著和坚毅]你想成为科学家吗?

  生:想。

  师:真是惺惺惜惺惺。请你选择一种朗读的方式让同学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意。

  生:我选择全班齐读。

  生:全班齐读第六段。

  师:在博士的眼里,岩石样品比生命更珍贵。他的朋友们又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呢?

  生1:我选奥茨这部分。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生2:有感情的朗读。同学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深情朗读的回报。请[生1]谈谈你的见解。

  生:这里表现他不想成为朋友的拖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种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你认为哪里表现了他的牺牲精神?

  生: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面走走,可能要多呆些时候。”

  师:为什么他要“突然”站起身来,把死亡说成是“到外面走走”?

  生:他不想让大家不要为他的死担心。

  师:朋友们愿意让他死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阻拦他呢?

  生:朋友们无力阻拦他,但关心他,想让他死得有光荣,尊严。

  师:哪里体现了朋友对他的关爱?

  生:陪病人走了一天的路程,他们放慢了速度。

  师:这体现了团队什么精神?

  生:团结的精神。

  师:[板书:团结协作]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特别是奥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保护团队,就这么平静的把生命交给了死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奥茨像英雄似的走向死神的画面将永远在我们心中定格。文中还有让你震撼的细节吗?

  生1:我选择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朗读。

  生2:读。同学鼓掌。

  师:读得不错。[生1]为什么你对这细节难忘?

  生:因为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向命运挑战。

  生:他们无畏的面对死亡,骄傲地等待死亡。

  生: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

  师: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

  生:爱情。

  师:那他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

  生:爱。忠诚。

  师:[板书:忠诚关爱。]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斯科特要把“妻子”改成“遗孀”呢?

  师:谁来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他想当别人拿信时,他已经死了,他的妻子已是遗孀。

  生:“遗孀”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满意。

  生1:我也想问为什么说他们是“骄傲地等待死亡”?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2:为什么在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他体会与人类的情谊,才想起祖国,人民?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

  生3:为什么是“悲伤地,坚决地”划去?

  生4:“遗孀”前为什么用“可怕的”?

  生5: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生:讨论。

  师:请来回答你们讨论的问题。

  生:我回答第一个问题。“骄傲地”可表现他们对死神的轻视。

  生:他们完成了到南极的任务,他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师: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赞叹。

  生:我回答第五个问题,“海市蜃楼”是虚的,美的幻觉,不能实现的。

  师:记忆中的美丽和现实对比,更加衬托了环境的恶劣,命运的悲惨。

  生:我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可怕的”是指因为他想到妻子失去丈夫后生活的艰难。

  师:点头。你对自己回答满意吗?

  生:较满意。

  生:我回答第三个问题。“悲伤地,坚决地”既表现了他对亲人的眷恋又有视死如归情感。

  师:还有一个问题没人回答。为什么说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体会与人类的情意,才想起他的祖国和人民?远离了祖国,我们才更深切的体会到祖国在我们心中的位置;远离了父母,我们才更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的唠叨原来也是一种深爱;

  当死神来临时斯科特才如此强烈感觉到他对这世界的眷恋和爱。

  同学们通过对自己选择的细节朗读、讨论与交流,逐渐被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面对死亡时所表现的品质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以为还有一个细节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他们接受去为胜利者作证的任务这一细节。

  请女同学齐读。

  师:大家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斯科特一行接受为阿蒙森作证这一举动的?

  生:他们虽失败了,但精神胜利了。

  生:他们很傻,他们其实可以撤掉别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如果那样那是对别国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侮辱。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生:挪威国旗为什么是耀武扬威的?

  师:大家想想是谁认为挪威国旗是耀武扬威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

  生:这里用了拟人手法。为了写斯科特一行非常沮丧,悲哀的心情。

  师:当他们失败后,没有让虚假的荣誉玷污他们圣洁的灵魂。而是坦然的面对失败,勇于承认失败。他们以一种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对待他们热爱的事业。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生:他们正直、诚实。

  师[板书:正直诚信]

  师:我们通过对这四个细节的品读,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勇敢探索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去南极探险这一悲剧的呢?

  生:他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成功。

  师:他们在角逐中失败了,失败的归途中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又毁灭了生命。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们折射出高尚的心灵,震撼了所有得知这一悲剧的人们。英国的国王跪下来悼念他们的民族英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先生没有去为胜利者写书,却饱含深情地为这些失败者作传,他所关注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行文之中,作者对英雄的赞叹之情也是溢于言表。请齐读最后一段。[板书:角逐失败、毁灭生命、心灵高尚]

  生:齐读。

  师:悲剧之中蕴含着伟大,你所知道类似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生:居里夫人不断探索。

  师:她在探索中走向成功,她应不是悲剧。

  生:岳飞精忠报国,虽然战争中失败了但他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人。

  师:点头。

  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但依然激励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上太空,美国对开始火星探索。

  师:人类的历史中还有许多象斯科特他们一样的英雄,他们虽在未成功的事业中

  悲壮的毁灭了生命,但他们在奋斗中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挑战的伟大精神却激励着后人。同样,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也应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禀承英雄们优秀的品质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去打开宇宙的一扇扇神秘之门,去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板书:

  伟大的悲剧

  奥茨

  艾文斯执着坚毅

  斯科特角逐失败心灵高尚团结协作

  威尔逊生命毁灭忠诚关爱

  鲍尔斯正直守信

  【课堂反思】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篇幅较长,接近5000字,内含较丰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与学生以公开课的形式共同学习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根据实际情况,本文作如下处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设目标】

  第一课时:略读课文。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快速的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和结果。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同时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并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进行点拨和指导,使学生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同时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多侧面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上完这堂课,自认为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1、本堂课较好的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他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的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如: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到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得到:为什么要用“可怕的”这个词?为什么“只有在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他体会与人类的情谊,才想起祖国,人民”?特别是“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让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现在想来正当如学生说的一样,是教科书上错了。我想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及力追求的。

  3、本堂课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在讨论完斯科特一行接受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我还应引导学生对作者怎样看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

  4、同时我感觉到新课程指导下作为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我素养。老师的角色转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又常超出所料,如:本堂课中关于标点这个问题,首先我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对标点顿号逗号平常关注较少,同时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上课当时没能给学生一个好的答复。我想如果教师不跟上时代步伐,不对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进一步学习,那么很容易遭到淘汰。

  当然,我对新课程还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得更加顺利,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尽一份微薄之力。

  20xx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获奖作品。

  《伟大的悲剧》教学实录 篇3

  一、教学设想

  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设置的这个单元,题材丰富、文体多样、情节生动、语言精美, 有着明确的情感目标: 要使学生对“ 探险之旅”充满兴趣, 培养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伟大的悲剧》这确实是一篇能感人肺腑的好传记,这传记写得如此生动的目的主要是让世人去思考: 人们应该如何去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他想把人心最本原的东西捧出来托到高处, 令它璀璨放光

  在这次死亡之旅中, 这些探险者始终没有向遭遇到的苦难低头, 每一位丧身者都表现得异常英勇, 所以在茨威格眼里他们都是失败的英雄, 是值得称颂的英雄灾难虽然毁灭了他们的生命, 但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探索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美好的品质却留下了, 变成了活着的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教师, 我想我们更应该把茨威格蕴涵在文中的那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美好的精神品质, 像一粒种子一样,把它深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所以教学中将“感悟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激发学生了解探索未知世界的意义,培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运用关键词语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感悟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激发学生了解探索未知世界的意义,培养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目的:以孩子们近在身边的事例导人本课,以激发孩子们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师:这是一段穿越包括连续5天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徒步连续5天手机失去信号,途中经历了雪、雨、雾,还有冰雹”这七个杭州的白领每天上午9点钟出发,到傍晚6点才能扎营,身体除了累还是累这是一次值得的冒险”驴友对这次冒险的总结,只用了简单的两个字——值得我们知道任何一次徒步都不是开玩笑,他们的每次行动都存在生命危险可他们依然执着着,还有许多人用人生翻阅着地球这一本美丽的大书,想把它读得更多,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我感到这真是一个难题啊怎么办?也许不妨用另外的一件事,来印证这种意义所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伟大的悲剧》课前我们先把预习成果交流一下(配乐:《天之痕》)

  (二)、检查预习

  【目的: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掌握关键词语,扫除阅读障碍,为深入文章理解做铺垫】

  师:这是周老师选取的课本的主要词语首先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来把它们读两遍

  无垠风餐露宿疲惫不堪 羸弱蹒跚 皑皑白雪 告罄凛冽吞噬遗孀

  (三)、概括情节

  【目的:课文很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学习概括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课前布置,节省课内教学时间,使品读分析有深入的时间】

  师:昨天周老师给大家布置过作业,用这几个词语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大家应该一经都做过了,翻开你的作业本,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哪个同学来?

  生一:斯科特一行人在无垠的南极荒原上向南极点走去,他们最终到了南极点,但在返回的途中先后有两位英雄去世了,只剩下斯科特三个羸弱的人,他们对之前的努力,对之前的风餐露宿没有抱怨,当他们在一个贮藏点宿营的时候,他们发现煤油已经告罄于是斯科特在临死前给自己的妻子写信,悲伤地用了遗孀一词称呼自己的妻子在11月12日,斯科特一行遗体被发现当遗体回到国内,英国国王跪下悼念这群伟大的英雄

  师:在这里提到两个点,一个是南极点,一个是从南极点返回,故事里着重的是哪块内容?

  生:从南极点返回的这一段

  师:很好,把时间和故事的重点都讲出来了,还强调了这个过程中的环境的恶劣,很好

  生二:斯科特一行在无垠的雪地上走了许久,但当他们快到终点的时候却发现他们已经不是第一个到这里的人,他们竟然还被要求为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证明他的荣誉在返回途中,煤油告罄了最后剩余的三位英雄也在睡袋里去世了

  师:嗯,过世了如果我们用更渗入情感的词语来形容这几位的过世的话,我们能换什么词语?

  生:遇难了

  师:很贴切同学用这些词语把内容串联了一下,很不错老师也做了尝试:(ppt展示)

  斯科特一行在“无垠”的南极雪原“风餐露宿”,拖着“疲惫不堪”的“羸弱”身子,“蹒跚”行进在“皑皑白雪”上,当燃油与食物均已“告罄”时,“凛冽”而“阴森森”的狂风“吞噬”了他们,使自己的妻子成为“遗孀”

  (四)、文本研读

  【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语段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悲剧”和“伟大”一起品读,因为这两者是相互紧紧地缠绕在一件事中的,可以说这件事既是可悲的,反之解释亦是伟大的,两者不可分割】

  师: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这篇文章,按照这些要求品读了解“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的悲剧为什么说是伟大的?选择令你感动震撼的细节,回答过程中要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你选取的细节读出来,之后再加上你的品析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疑惑,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来尝试解决

  生一: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激情澎湃地认为他们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在这里扎营

  生二:“他们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从这里我感受到他们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但是在他们还没有到达的时候,这个幻想就破灭了这是个巨大的悲剧

  师:这是他想过千百次的地方,但是仅仅迟到了一个月,却使他们由第一的名号到了第二,斯科特是怎么说的?

  集体朗读第二段这部分内容(“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配乐《倩女幽魂》配乐)

  师:斯科特一行比别人晚到这里,让人感伤,这是一种“迟到之悲”除了这一点,有没有其他语句来渲染这种悲伤?(板书:迟到之悲)

  生一:第七自然段“2月17日夜里一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第十自然段“大家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第十一自然段“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各期爬进睡袋,但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他们最后的遭遇”

  师:这已经不再停留在斯科特讲到的作为第二位到达者的悲伤,这里提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剧?

  生:死亡(板书:死亡之悲)

  师:一个一个的战友去世了第一位去世的战友叫什么?

  生:埃文斯

  师:让我们首先记住这个名字,他是如何去世的?

  生:“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巨大的痛苦疯了”

  师:这“巨大的痛苦”我们能够想象应该是怎么样的痛苦?

  生:内心的角逐失败和南极的恶劣的环境

  师:埃文斯的去世是悲伤的,斯科特内心是如何的?

  生:埃文斯疯了,队友们不能和他正常交流,带上他会影响前进的速度,给整个集体带来生存的威胁,抛弃他又于心不忍,斯科特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这里体现出了怎样的伟大?

  生:抛下埃文斯,无疑是减少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难以取舍的矛盾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莫大的精神压力,也深深体会到这个小小集体不忍抛弃队友的伟大

  师:这样的死亡的悲剧不仅体现在这里,还体现在奥茨这位英国皇家近卫军的去世上,我们看看他是如何遇难的?哪里体现了伟大?

  生:“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但他们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尽管听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他们的负担”“坚决”表现了队友的同志情,其实只要放弃了奥茨,他们可以减轻很多负担,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从“无疑”就可以看出来但他们宁愿拥有这种负担,也要将奥茨的命运和自己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伟大的战友情

  生:第十小节“奥茨突然站了起来……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 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他们的不敢,是一种“仁义”

  生:奥茨的死时他在自己的生命和伙伴的生命之间的一种选择这个时候他选择了伙伴的生命,这种的死是一种伟大的死他选择了友爱,选择了无私(板书:团结 友爱)

  生:奥茨冻掉了脚趾,在这样的状态下,战友依然没有抛弃他,在这无尽的寂寞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同伴之间的友爱

  生:“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这个“战栗”是对同伴的深深不舍

  师: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部分,用最崇敬的目光来目送这位真正的英雄

  生读“他们大家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到最后

  师:奥茨就这样自我牺牲,但最终这几位都没有逃脱遇难的结局他们是如何死的,这之中又有怎么样的伟大?

  生:他们的燃料已经耗尽,温度直指零下40度,他们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选择,是冻死或者饿死

  生:十二自然段:“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相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我理解到了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

  生:“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骄傲

  生:第二自然段:“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完成的业绩作证,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已经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现在竟然还要替别人作证,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板书:作证之悲)

  师:已经有了迟到的悲哀,但在这个时候,却又被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要去证明对方的成功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不会这么做,有些人甚至于阿蒙森的痕迹抹去,动些手脚但斯科特还要“忠实”的去履行这一职责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忠实这就是悲剧的伟大之处(板书:诚实 守信)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看到这份悲哀,看到这份伟大?

  生:十三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充分表现了斯科特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对祖国、对亲人、对朋友的热爱

  生:“威尔逊博士的雪橇上, 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 还拖着16 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一举动也给人印象很深刻在他眼里, 科学研究甚至高于生命, 失败甚至死亡, 都不能使他放弃探险中获得的宝贵资料

  师:现在, 大家对题目的“ 伟大”二字能否理解了呢? 是的, 悲剧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 激发我们的生命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悲剧使失败也变得崇高起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 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师:斯科特是伟大的,埃文斯同样是伟大的里根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大家齐读一遍(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

  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记住这五个伟大的名字(学生朗读图片中名字)

  (五)、课外作业

  【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雄的伟大品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师:让我们为这些个伟大的人物你一段颁奖词(要求: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英雄事迹,概括英雄品质2.热情洋溢,饱含赞美之情3.语言优美,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