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故事 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书中着重地描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这本书用浅近的语言把百余年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它塑造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时、晓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体现孔明当属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对联是这样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收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觉得十分恰当。
武将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他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一直跟随玄德,忠心不二。可惜这样的大英雄最后因大意而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时不幸遇难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其中的文化与智慧更是引领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三国演义》故事 2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三国演义》故事 3
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铲除曹操,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在园子里浇水种菜;曹操闻知后,以青梅成熟,煮酒邀刘备对饮,谈论天下英雄,当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之大惊吓得筷子掉了,这时雷雨大作,刘备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命征剿袁术、借以脱身。
《三国演义》故事 4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三国演义》故事 5
断头将军的故事
东汉末年,刘备采纳了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于是派关羽留守荆州,其余所有人马往西川进发。
诸葛亮命张飞率领一万精兵从大路进取巴州雄城。张飞临行前,诸葛亮嘱咐他说:“西川豪杰云集,你切记不可轻敌啊!而且一路上要约束士兵,不可骚扰老百姓。”
张飞领取了命令,率军向西开往雄城。张飞勇猛善战,一路所向披靡,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麻烦,径直到达了巴郡。
巴郡太守是一名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名叫严颜。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精力过人。他知道张飞很厉害,而自己的兵马却很少,于是不得不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出来应战。
张飞见严颜既不肯投降,又不肯出城应战,急得是暴跳如雷。天天命人去城门前挑战,可是严颜就是不出城门半步。
张飞虽说是个出了名的猛将,脾气暴躁,向来缺少计谋,可也总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他见严颜死守城池就是不出城应战,于是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他让一名士兵乔装成自己的'模样,带领一队人马在夜间从小路攻城,并故意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让严颜知道。而自己则在营中留守,布下埋伏,等严颜来劫营。
严颜果然上当了,他截获消息后,便带人马到张飞的营寨来劫营,结果被张飞生擒。
张飞攻占了巴郡,命手下把严颜押上来。张飞大声喝道:“大将军到来,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
严颜毫不畏惧,正言道:“你们毫无道理,侵占我们的州郡还要我们投降。没门!我们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听了更加愤怒了,便命令士兵将严颜拖出去斩首。严颜面对死亡,面不改色,冷笑着对张飞说:“砍头尽管砍就是了,发什么火呀!”
张飞见严颜视死如归,是真英雄,心中顿时起了敬佩之心,而那股怒火也消然无存了。他赶紧走到严颜面前,亲自为严颜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严颜扶到了正位上坐下,自己倒身下拜,说:“老英雄真是豪杰之士!刚才我对您多有冒犯,还请老英雄恕罪!”
严颜见张飞也是个耿直重义气的血性汉子,也很感动,便归顺了张飞。
《三国演义》故事 6
在那战火纷飞的公元3世纪,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各占一方。这,就是三国,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敬佩书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刘玄德(刘备)、张翼德(张飞)、关云长(关公)、赵子龙(赵云)等。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人。刘备,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结交了被人们称为“武圣”的关羽和爱结交天下豪杰的张飞。我还记得,他们走进桃园,备下青牛、白马等祭礼,三人一起焚香跪拜,立下了誓言:“今刘备、关羽、张飞在此结拜为异性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下共戮!”是啊,他们有难同挡,有福同享,真是好兄弟啊!
我还想到了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华佗。关羽在樊城之战中,左臂中了毒箭,骨头发青。他四处寻找医生,最后,华佗来了。他看看关羽伤势,吓了一跳:如果再不治,几天后这只手就废了!华佗于是问关羽:“我需要把你的皮肉割开,刮骨头上的毒。你能忍住吗?”“我视死如归,当然不怕。”关羽说。就这样,关羽喝了几杯酒,边与马良下棋,边伸臂让华佗医治。华佗取出尖刀,让助手捧盆在下边接血。华佗割开皮肉,就“嚓嚓嚓”地刮起来。关羽边喝酒吃肉,边谈笑下棋,全无痛苦。刮骨声仍在沙沙作响。众人屏住声息,没有一丝动静。华佗郑重地缝完最后一针,闭上双目静默了许久,仿佛刚从空前的激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佩服关羽的坚韧。
英雄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三国演义》故事 7
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三国演义》故事 8
木门道张郃中计
在诸葛亮五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用装神弄鬼之计割取了陇上的麦子,以充军粮,又在卤城(今甘肃天水西南)伏击了司马懿,并大败魏的`西凉援兵。但是驻守永安(今四川奉节)、负责供应大军粮草的李严,却因军粮筹措不好,害怕诸葛亮怪罪,就假造了东吴要进攻蜀国的消息,派人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得到报告后,很是吃惊,为避免被东吴抄了大本营,他下令马上撤军回国。他先命驻守祁山大寨的兵马退回西川,然后又令杨仪、马忠领兵在剑阁(今四川剑阁北)和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两处埋伏,约定炮声为号,塞断道路,两下夹击追兵,又令魏延、关兴引兵断后,又在卤城虚设旗号,然后大军向木门道撤退。
当巡哨兵把蜀军撤退的情况报告给司马懿时,司马懿高兴地说:现在诸葛亮已经撤退,谁敢去追司马懿手下大将张郃要求领兵追击,但司马懿却说:你性子太急躁,不能让你去。张郃不服地说:都督出兵之时,已命我为先锋。现在正是杀敌立功之时,你却又不用我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司马懿说:蜀军现在撤退,一定会在险阻之处设下埋伏,只有十分仔细的人,才可以去追击他们。张郃又说:这点我也晓得,请都督不必挂虑。司马懿只得说:这是你自己要去的,到时可不要追悔。张郃奋然说:大丈夫理当舍身报国,我虽万死也不会悔恨。司马懿无法,只好说: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再让魏平率二万部队押后,以防埋伏,我再率三千人在后面接应。
《三国演义》故事 9
从小到大,我就特别喜爱看四大名著,最爱的就属《三国演义》了。今天我在一次翻阅,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威风凛凛的关羽了。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大将,他曾经刮骨疗伤都不曾喊过疼痛,真是男子汉大丈夫。他“温酒斩华雄”的情节更为精彩。当时,董卓权力大,到处为虎作伥。曹操、袁术等人就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在一起共同商量如何讨伐董卓。关羽在一旁听着,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而关羽却要把华雄打败在去饮酒。他武功高强,不到一会,就把华雄的人头提上前来。曹操心中大喜,连忙把酒递给关羽,当时酒还是温的。
我还从曹操身上体会出一些道理。曹操虽被后人称为奸雄,可是他也很有义气。对待英勇无畏的.勇士,他也会像对待家人一样热情。曹操的聪明才智一点不比别人差,可是他有一点骄傲。一打败了敌人就会大肆庆祝,而不是想着猛起直追。有时候还甚至低估了敌人的能力,导致许多战事都败退了。从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聪明、在英勇的战士都不能骄傲,因为骄兵必败。
《三国演义》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震撼。那些勾心斗角的场面依然在我脑海里回荡。历史的故事会永远陪伴我们。
《三国演义》故事 10
孙权因西蜀拒绝交还荆州,非常愤恨,与曹操结盟,共图荆州。关羽得讯,起兵突袭襄阳,杀败曹仁,乘胜进攻樊城。
曹操忙命大将于禁、庞德前去增援。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
不料中了庞德的箭。后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
就在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
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被生擒。
《三国演义》故事 11
曹操出兵汉中时,本来企图进攻刘备,可是驻入汉中后,估计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进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于面子不好看。正在犹豫,恰巧厨子送进一盘炖鸡来,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便随口说了两个字:“鸡肋”。杨修知道了,便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他觉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
后来,人们就借“鸡肋”来比喻乏味,说是“如嚼鸡肋”,或“味如鸡肋”。
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三国演义》故事 12
诸葛亮由于错用了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已向西城扑来,而且马上就要到了。这时,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根本无法作战。
诸葛亮稍一沉吟,计上心头,他披上一件宽大长衫,戴一顶便帽,登上城楼,赁着楼上栏杆端端正正地坐下,点燃香。然后,虚望前方,安然自得弹起琴来。
司马懿来到城下看了许久,听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丝毫破绽。
其子和其他将士纷纷要求进兵攻城。可司马懿凝然不动,仍静静谛听。忽然他神色一变,露出紧张模样,忙下令:“后队改作前锋,先锋变为后队,马上撤退!”
西城中的诸葛亮,见司马懿带兵疾忙退去,轻轻长吁一口气,用手拭了额上的冷汗,笑了起来。司马懿得知中计后不觉由衷叹赞:“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三国演义》故事 13
赵子龙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
之后,曹军蜂拥而来,张飞在长坂坡误解赵云已经降曹,后经解释解去疑惑。张飞独挡曹军,命手下在桥后砍倒树木绑在马后往来奔驰作疑兵之计,飞在桥上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后关羽从江夏借到兵马,杀退曹兵,又得孔明起夏口军前来接应,刘备突出了重围。
《三国演义》故事 14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三国演义》故事 15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计。一日深夜,老将黄盖来到帐中,商议破曹以火攻为好。周瑜说:"我也这样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无人去曹营诈降。"黄盖自告奋勇,甘愿领此重任。
当夜二人定下"苦肉计"。第二天,周瑜传各路将军帐下议事,命大将们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抗敌。黄盖反对说:"不用三个月,如果这个月能破敌就破,不能破敌,早点投降!
"周瑜听后大怒道:"我奉命督军破敌,你敢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黄盖骄傲地说:"我是东吴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时,你还不知在哪呢?"在场的将领们跪下替黄盖求情。
周瑜狠狠地说:"看在众将面上,饶你不死,打一百军棍!"武士们把黄盖推倒在地,没打到五十下,已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次晕死过去。黄盖的.好友阚泽,根据周瑜的安排,带着黄盖早已写好的投降书前去诈降。
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说只要见到插有青牙旗的船只就是黄盖来投降了。结果在赤壁一战中,黄盖引火船冲入曹营,大江之上一片通红,把曹操用铁链连起来的几千条战船烧成灰烬。
【《三国演义》故事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故事04-02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03-25
三国演义 经典故事03-12
三国演义 经典故事精选15篇03-12
三国演义 经典故事【通用15篇】03-12
三国演义作文11-06
三国演义作文【精选】02-21
《三国演义》名著阅读09-10
推荐三国演义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