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学习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学习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学习反思1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针对自己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分别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网络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作用
网络环境指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网络教学和学习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工具,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学习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网络技术和信息具有及时、互动、知识丰富、图文声色并茂等特点,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匹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直观教学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原则。电脑多媒体的使用,为直观教学原则的贯彻提供了有力工具。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图片、录相或动画的方式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难以观测的知识可视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
2、知识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对此问题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的“自主”唤醒和激发主动参与的意识,训练掌握认知策略,发挥选择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
基于游戏的自主学习,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游戏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在游戏环境中,他们能快乐地进行学习而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为小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但由于小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们都融合进角色之中,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了解方法,培养情感。
2、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
针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能“全权”下放,"袖手旁观",照搬成人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通过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他们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探究、发现、创造、展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小学学习反思2
本课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情况而设计,因为不少学生在平时上课或学习中总会开小差,分散注意力,所以想通过注意力训练的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注意力,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课堂内容是根据理论知识而设计注意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感悟、领会道理,再通过训练活动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集中注意力知识和方法的'目的。
通过游戏来教育孩子,让学生在玩中学,趣味性强,学生乐于接受,但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因为虽然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但做完以后,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引导,学生就只会停留在玩游戏而没有任何的获得。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游戏后分享有重要的意义,而教师引导语言不同,学生的接受也会有所不同,在试教过程中,同样一个游戏:“听公交车上下车故事,回答问题”,我在游戏后直接问学生“这个活动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回答,即使有学生回答也是没有答到重点。在后来的试教中,我尝试慢慢引导学生,先是让学生回味游戏“为什么第一次问题大家都能答出来?”学生答完后再提问“为什么第二次问题大家都很难答出来”学生回想游戏过程也可以很快回答,而这时再提问“从这次体验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学生能够很快就总结感受得到答案,然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去明白如何改变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所以说教师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引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内容只是对注意力知识的一个简单介绍,控制注意力需要平时的有意训练和习惯地养成,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注意力知识,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提高平时的学习效率。
小学学习反思3
翻开十一册教材的第一页,熟悉的画面再一次呈现于眼前,第五年教这册教材,感觉是那么亲切。但转念一想,眼前的这群孩子和教材的接触可是第一次啊,还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哦!于是,我像拿到新书一样开始研究我即将要上的第一堂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对课堂进行真正的反思之前,我还想罗嗦几句,是关于学习习惯的。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习惯已经学了不少,我知道,真正的习惯是需要长时间的提点、培养才能逐渐养成的,绝不是靠一堂课就能促成。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养成了正确朗读课文,正确书写汉字,查阅工具书,边读书边做记号等习惯,每一项习惯的养成都让学生有了一次次的提升,这也许就是习惯的魅力吧。
本册教材中需要学生养成的两个习惯分别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这是前十册习惯的继续和延伸。
一、关于“不懂就问”
“好问”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可是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碍于面子或是性格内向经常把问题藏于心里,不善于把问题提出来。课堂上,我让学生讨论:遇到问题不懂装懂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马上就领悟到:不懂装懂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学习知识的机会。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都要善于提问,不懂就问。让自己成为一个好问的'人,在不断产生的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关于“勤于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仅靠书本上的一点知识是满足不了学习的需要的。孩子们需要在课外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获取知识。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注意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文中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多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这些好方法期待孩子们都能学会,这不仅有利于现在的学习,也有利于将来的不断学习。
走出教室,两个习惯的培养便延伸为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督促。也期待孩子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小学学习反思4
一、激励交往热情。
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
二、培养交往技能。
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一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这方面许多实验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有条件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一年级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小学学习反思5
讲座主要从习作教学的典型问题分析,蕴含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策略,对应年段教学目标的典型课例分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四、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策略”中,王老师引用美国学者克莱默的观点非常有用:
1.运用学生的经验。
2.激励儿童写感兴趣的东西。
3.应该使儿童的作文具有实用的目的。
(1)作文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作品不成为作文本上的摆设
(3)作品成为本人生活中重要事件
(4)作品交流是学生习作具有实用功能的好策略
4.大量阅读经典,模仿、对照、比较。
(1)阅读为习作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
(2)阅读材料为习作提供模仿的范例
(3)习作促进阅读的`深入
5.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儿童的作文过程。
(1)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2)尽力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
6.教师应该同儿童一起写作文。
(1)教师下水作文,是最重要的备课内容。
(2)教师下水作文,才能体会学生习作的甘苦。
(3)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习作的前提。这些策略和方法将能较好的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学习反思6
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节。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王元林,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小学学习反思7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发音,是靠模仿来形成反应的,这种最初的反应必须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巩固。三年级学生对语音很敏感,模仿又是他们的长项。因此,教师要适时要求学生将已听清楚、听明白、听懂、听够了的东西模仿出来,每学一个新的词音都要及时让他们重复练习。通过练习,既提高他们听觉的感受性,使之辨别出语音的细小变化,区别正确的和错误的发音,又能牢固地掌握词的发音。模仿实际上是机械记忆的开始,因此模仿的过程就是提高记忆能力的过程。只有通过模仿,狠抓练习,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辨音和发音的能力。
在学生模仿练习时,应先集体后个别。在听得清,发得准的'基础上,借用所学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次练习。模仿练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避免枯燥乏味。对小学生最好运用游戏方法,效果比较好。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小学生运用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以及对听、说的感性认识。在语音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既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又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学习反思8
深挖教材出内涵,学以致用更重要
李素英老师讲述的是六年级语文的群文阅读。课程的主旨是拓展教材,深挖思想,同时让孩子们学会独立阅读的方法,本节课一开始,李老师用复习第一单元内容课文题目,印象最深、启迪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过渡到三篇课外延伸文章中,读文之始,先教方法。
1.浏览 知大意,指名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问题浅显,每人都有回答的机会,及时指出简短概况的要求。
2精读《野草》,带着问题去读,提问难度加大,学生须动脑思考,师点评,鼓励为主,总结野草的特点,联系身边有这样品质的人,生指出留守儿童不放弃学习,有所建树,这个例子极好,应该加以阐发。
3学以致用,梳理阅读方法,指名说一说步骤,学生用自己的话提醒自己该怎么做,以学生学习为主题的.课堂主人公显现的很成功。略感不足之处是读的太少,应该读中悟,悟中读,让没有明白其中道理的同学在读中理解文意。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小学学习反思9
最近,我看了一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其中,作文教学“四步走”的部分因操作性强而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四步走”其实就是课内一次作文训练按“看“、“说”、“写”、“评”四步进行。
看,即观察事物(含阅读),获取写作材料。观察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由于小学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观察时很容易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对那些应该仔细观察的事物反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致使观察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根据习作要求,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做好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有意识的启发、引导。
说,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进行“说”的训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习作要求复习课文的有关章节,从读学写,强化训练重点。然后,让学生口头叙述观察到的事物,并谈出对所叙事物的看法或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观察后的反馈,启发、引导学生依据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对事物的认识,从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等方面着手构思文章。最后,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教学的每个环节应注意群体作用的发挥,视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写,即书面作文(指起草文章)。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要读两遍,注意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仔细斟酌词语的运用,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
评,即评改作文。评改作文要在教师掌握全班学生作文总体情况并在课堂上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评改作文的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批互改、民主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其做法是:划印或用幻灯打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行修改,之后谈修改意见。互评互改是指同桌学生交换习作进行评改。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内进行口头讲评作文。讲评前,教师要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争论,教师只做点拨、引导、调控,不要急于做出结论。
其实,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靠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累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教学,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作文,能用笔书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广阔的生活中放飞心灵。我们期待着。
小学学习反思10
【内容提要】错误是学习过程中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准确,学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我们从错别字这一有效资源启航、在读错中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在尝误中培养承挫能力,探因求果,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让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错误 资源 小学生 语文学习
什么是“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
学生出错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错误。我们教师对待错误往往像“洪水猛兽”一样,恐惧、厌恶与排斥是根深蒂固的。老师们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在平时教学中对待错误可谓是恨之入骨。因为它阻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处置都稍偏简单。或表情冷漠,或斥责批评,不但没有使学生的错误得到改善,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随着错误的没有根治,年级逐步上升,错误也与日聚增,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学生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正好引起我们的思考。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错误的欣赏与容纳,大大减少了学生扩展认知范围、接触新发现的机会,使天然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大胆尝试的探索意识被压抑乃至被扼杀,所伴随生成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必然是谨小慎微、害怕出错。一条缺少岔路的笔直大道,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很多触类旁通、联结新意向的机会,同时也由此失去了矫正失误和新发现的快乐。
学生学习总是在“尝试──错误──再尝试”的模式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而尝试、探究必然生成更多的差错。叶澜教授就曾断言:“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差错,正是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将学生在学习产生的错误资源化是新课程的迫切要求,也是利于学生成长的有效因子。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错误资源化研究在数学领域研究开发较早,研究也较鼎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效果自然是很明显的。特级教师华应龙多年研究“差错资源化”,他主张“课堂因差错而精彩”,让学生从“误”到“悟”。他还说“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笔者就小学语文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资源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与研究。
一、追本溯源──从错别字这一有效资源启航
学语文,错别字的出现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碰到不认识或不会读、不会写的字,主动查字典的同学仅占27.3%,绝大多数同学要么读半边字,要么用形声字、同音字代替写时亦然。于是,像“已经(以今)”“再接再厉(励)”“难道(到)”“炯炯有神()”“琴声()”“今天(令)”“考试()”“武松()”这样的错别字也便屡见不鲜。
【反思】
庄子曾说:“始生之物,其形必丑。”
透过错别字看其成因。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客观又有主观;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等等。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印象不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主导着学生的识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绝大多数是有意注意起主导作用。可有时是“有心插柳柳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因为在有意注意中,学生不易持久,因而对一些字印象不够深刻,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脑中留下的印象比较淡薄,第一印象记不牢,所以时间一长,学生便形成思维定势,容易写错别字。
2.心里浮躁动机不明确。“态度决定一切。”这是一个哲人说的一句话。是啊!一个人的心境,左右着人的一切。学写字的时候要求“写字认真心要静。”作为年龄小、好动活泼的小学生来说,有多少学生能安稳地坐一堂课,能静下心来用良好的心态认真完成一次作业呢?于是练字的时候是一种字体,写作业的时候又是一种字体,即便是低年级学生也是如此,课外作业是无法与课堂作业媲美的。大多数同学写起来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笔走龙蛇、龙飞凤舞。
3.不求甚解。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碰到不认识或不会读的字,主动查字典的同学仅占27.3%,绝大多数同学要么读半边字,要么用形声字、同音字代替。
4.负迁移影响。布鲁纳和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普遍存在着迁移”。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如“安徽(微)入场券(卷)”。这样的错别字并非均发生在同一人身上,大家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一些“专利”。
5.强信息的干扰。电视等媒体影响,也是导致学生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一些店牌、标语、广告、通知、启事、“牛皮癣”……对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影响。如标语“大力发(展)生产。”;饭店里“歺(餐)厅”、“鸡旦(蛋)”;电视蚊香广告──默默无蚊(闻)的享受;停车场招牌:“仃(停)车场”……
6.年级段教学持续性的失调。低年级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而从中年级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精力转向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生字在老师的眼里只是上山途中的小石块,搬开了就不影响行程。因而短、平、快的识字方法,节约了时间,为分析理解课文提供了便利,然而,识字应得的时间被占,它展现给人们的便是火候不到,错别字层出不穷。
二、曲径通幽──在读错中挖掘文本内涵
【案例】:《水》教学片段
让生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当生读到“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湿润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生:老师,他读错了!他把“润湿”读成了“湿润”。
师:也是的,可不还是这两个字吗?不碍事,没什么区别。
(生一阵沉默)
生:反正我觉得他和书上读得不一样就是错了。
师:会不会是作者写错了呢?你们同桌研究一下,看过究竟谁错了。
(生同桌讨论)
生:我们认为作者没写错,是他读错了。虽然是同样的字,可调换了位置意思发生了略微的变化。“湿润”偏重于“润”,“润湿”偏重于“湿”。
生:我们还认为表达的效果也发生了变化。“润湿”是表示水刚经过,脚板所占水分不多,而“湿润”不光湿了,而且湿透了,湿的程度比较大。你想想,一勺水四个人洗澡,能让每个人的每个部位都湿透吗?
生:我来补充,在当时严重缺水的情况下,“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也不允许母亲那么“奢侈”。“润湿”更加体现了水的珍贵和缺水的苦涩。
师:是啊!看来作者是匠心独运,遣词造句如此准确到位,我们怎能马虎对待呢?来,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下。
【反思】
精彩可以预约,但没有预约的精彩更让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学生一句“老师,他读错了!”启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在探究中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从简单读错词中揭开了文章的深刻含义。在人们惊奇他们洗澡的新鲜,眼中不乏含着晶莹的泪花,在俨然一笑之后,心中顿时感到一阵酸楚和苦涩。
体会准确用词。母亲用水窖里打起的'一勺水,为四兄弟洗一次“淋浴”。水从头顶缓缓滑过全身,“抚摸”过每一寸皮肤后,直到润湿脚板,“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教者引导学生正误比较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堂上,因为一个词学生读错了,只要把读错的地方改正,然后继续上课,这也未尝不可。但在学生大声指出后,教者不是简单地予以制止,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见解,师生互动,研究作者的遣词,体会其匠心,学生受益良多。巧妙地开发利用了这一资源,确是精彩的一笔,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反映。
三、暗渡陈仓──让学生在尝误中培养承挫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受理解和认知能力的限制,有个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即所谓的内化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知识盲点和认知缺陷,这是需要从反面依靠“错误”来充分暴露,有些知识甚至于“非错而不能树正,非错而难以求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时,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做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尝误原理”,多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让学生去尝试错误,以增强对知识的体验、理解与巩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案例】
结束了课文教学,进行了一份练习。其中有要学生修改“成分残缺、词序不当”的病句。让学生修改好练习中的四个病句后,我把卞学生的造句作业中的一句抄到了黑板上:“我画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仿佛就要飞起来。”
师:这是我们同学自己写的一个句子,认真读一遍,你能发现什么?(好半天,学生还是默然无语。)请再认真读读句子,一字一字读,好好想想。
生1:我发现后半句少了叙述对象,应该加上“这只蝴蝶”。(或许是因为刚练习修改了“缺少叙述对象”病句的原因,学生的思考还是在“对号入座”,但是已经触及到问题所在了。我暗暗地高兴。)
师:你是第一个有自己发现的人!你把它加进去读一读。
生2:我发现这样改还是不对,读起来感觉很罗嗦,前后重复了。
生1:那就在后半句前加上一个字──它。
生3:如果这样改,那这一个句子就有了两个叙述主体,前面是我,后面是蝴蝶。叙述对象就不统一了。
师:刚才老师一直没有发表意见,但并不等于老师没有观点。我为同学们能自己发现问题而高兴,更为你们能找到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观点而高兴。对于改病句而言,刚才同学们这样改是可以的。但不是最好的。其实,只要在前半句改两个字就行了……
生4:我画的那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仿佛就要飞起来。
师:这个句子不是苏老师想出来的,是我们一个同学在造句中写的。虽然只要改一两个字就好了,但是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因为我们经常写类似于这样的病句,所以要是不好好读,不仔细想,就很难发现问题。再来看两个同学在这次周记中写的句子。师抄句子到黑板上:“1、昨天,我放学跟同学去打乒乓球。2、昨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竟然下起了雨。”
生5:第一句是词序不当,应该改成昨天放学,我跟同学去打乒乓球。
生6:第二句缺少成分,应该改成“昨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天竟然下起了雨。”
生7:昨天放学时,天竟然下起了雨。
师:下面让我们自己找到并修改作文中的病句。
生自由寻找、修改。
(交流时,学生的桌面上,有的放了作文本,有的摆了周记本;有自己的本子,也有别人的。他们“源源不断”地找到了病句,其修改方法也”层出不穷”,这在我的意料之中。然而,意料之外的是:一连几天,学生乐此不疲,有的甚至大有“不改尽病句誓不罢休”之气概。我不敢断定学生以后的作文中就不会出现病句,或者病句的现象一定会减少,但是就这样一次教学而言,它的收获还是“沉甸甸”的。)
【反思】
1.留意、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并将此作为教学的资源,比到参考资料中寻找典型的病句让学生修改,更能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这是否是一种所有教师都可以参与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途径?)
2.在某些时候,引导学生确立一种自我学习的意识比教会他们掌握一种方法要重要得多!
3.学生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充分注意了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4.“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是一种资源看待的时候,在纠正错误中,向学生反馈错误,达到深化教育功能,真正起到变废为宝,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着实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在学生的错误中挖掘智慧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错误的潜在教育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在纠错中,把学生错误的原因找出来,分析其潜在的认知结构上的不足与错误,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这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小学学习反思11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流理念之一,这也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更多的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自主能力意义重大。
(1)利于形成积极的学生观。语文学科的设置的目的不仅是作为一门教会学生识文认字的工具,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它广泛的涵盖了思想道德、文化美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学生使其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等,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经验等,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这一过程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依赖教师的合理引导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索和学习,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反应。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有利于学生个人主义色彩的进一步塑造和形成,因此教学环节应当充分尊重这一特征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1]。
(2)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语文教学的功能决定了在众多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愿重大。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教学理念中强调自主学习,开展多样性的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运用等训练,使学生真正享受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知能并举,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尽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二、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心智发育等特点,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以下的见解。
(1)鼓励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孩子来说,在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就要提到鼓励式的教育方法,同时强调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自主性较差以及厌烦学习的学生,多提问多表扬,设置小的任务例如课文分角色朗读、生僻字查找等让其完成,这些方式均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2]。小学时期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极强的求索欲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推动器和催化剂,在学习中采用启发或设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发现,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和教学这一密不可分的环节中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在一篇课文讲解中,可以从词语识读、整体思想以及布局谋篇等环节来让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2)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该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对话过程,由于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教师应当适当弱化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把更多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设置一些课前小环节如“今日我来当老师”,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趣事、喜欢的小故事等等,带活课堂氛围。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场所也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针对讲课的主题选取不同的场所教学,教学内容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以作文写作课程为例,若是恰好遇到下雪的.天气,则可以适时布置学生写一篇描写雪景的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实地观察,让学生真正的身临其境,老师的描述会更加形象生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理解,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不能忘记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间合作的能力。如设置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应注意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力求让活泼的带动安静的、好学的带动落后的,不仅可以互帮互助,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可以开展一些课堂活动,如分组绘制板报,让学生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自行讨论板报绘制内容,增强学生的自我判断意识和应用能力。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起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自觉性意识等方面存在欠缺,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激励,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好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是起到穿针引线的协调作用,避免学生由于分工不均等产生摩擦和矛盾等问题。总而言之,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时期的启蒙阶段,对未来学生的发展定位至关重要。小学语文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等,对于其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有帮助。对于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当回归教学的初衷,将学校真正的交回孩子的手中,让语文教学的作用真正的得以践行。
参考文献
[1]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2]哈斯巴根,王发。探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小学学习反思12
这一大周我收获了许多东西,我还有自己的反思。
在体育课上,我学会了放风筝;在语文课上,我学会了摆事实,举例子;在数学课上,我学到了0.1=0.100;在英语课上,我学会了怎样和英国人沟通,怎样说你好吗?在这些课上,我有许许多多的`收获,其中,我还有我这一大周的反思。
这一大周我有很多不认真的地方。在数学课上,我把5元3分当做5元3角,因此,为这个不认真而错题。在语文课上,我常常为我的不会而不举手,所以老师把我叫起来,我一直不会。在英语课上,我常常因为不听题而导致批评。
在这一大周,我知道我有许多不该做的事,所以,下周我一定要把这些事情改掉,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动脑,不能不听题,因此,我要好好学习。
小学学习反思13
一、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和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和国家《汉语拼音方案》(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有关规定,小学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这些基本内容:
1、了解音节的构成并熟练拼读。
(1)认读21个声母。
(2)认读35个韵母。
(3)认识并掌握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4)根据声母、韵母和声调拼读音节。
(5)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6)认读零声母的音节。
2、了解拼读的规则。
(1)声母j、q、x、y与ü相拼,去掉ü上两点。
(2)声母b、p、m、f与w只同o相拼,不与uo相拼。
(3)韵母i、u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3、了解读音的规则。
(1)轻声。
(2)变调。
4、认读字母表,分清字母的大小写。
5、认识隔音符号并了解作用。
二、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难记,以及拼读和书写要求高,拼读音节时要求学生能直呼音节,书写要在四线三格上写得正确、工整。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要反复训练,这种单调、机械的反复操练必然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汉语拼音书写要求高必然延长了学习汉语拼音的时间,占用了学习其它内容的时间。同时,以往过高要求的书写对刚入学不久,手指小肌肉群尚不发达的孩子而言是不合理的。另外,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在写话时用拼音替代汉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思维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学生在遇到不会写或遗忘的汉字时,用拼音替代省时省力,谁还愿意去借助字典查找汉字呢?长此以往,学生对拼音的依赖性增强,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主动识记汉字的良好学习习惯就不能养成,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等也无法得到促进。因此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要求和任务,小学阶段汉语拼音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对汉语拼音掌握的关键是“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过去学习汉语拼音往往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要求会读会写会背会默,掌握拼音术语及相关的专门知识。这些都增加了学习汉语拼音的难度,而在实际使用中又没有多大作用。基于对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功能定位的'认识,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的关键就是能够熟练地拼读音节,运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师应在不断识字、阅读和使用工具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实际的拼读音节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重运用、重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2、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它有一个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的过程。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其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渗透——强化——巩固阶段。渗透阶段是指学生在初学汉字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拼音的学习。如教师在教学生字时,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单韵母与声母相拼的字拼读给学生听。这一阶段只要学生听,可以适当跟读,使学生对拼音有些接触,有些了解,培养情感。强化阶段是指学生在阅读识字的过程中集中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拼读等,其主要是集中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巩固阶段是指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过程中,以及教师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使之能逐渐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使用工具书和学说普通话。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3、对一二年级阶段拼音学习的考查,主要看运用拼音的能力,而非“默写”。
汉语拼音怎样考查,涉及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反应。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默写,主要看运用拼音的能力,对于教材编写和具体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们可以放开手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上,学生更可以解开束缚,集中力量练习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查阅工具书,提高自己的运用水平。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应加强音节的拼读训练,淡化拼音知识的讲解;加强实际的运用;延长拼音教学的时间,变过去“短时集中学习,统一达标”为“集中认识字母,阅读中练习拼读,分阶段滚动复习,抓重点归纳知识,有弹性逐步达标。
小学学习反思14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出去看看,出去听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一年前我听课是站在门槛外面,如今再听就已经站在门槛上啦。今天听了市级优质课评选,感受颇多,收获颇多!
四十分钟的讲台风采是靠之前无数个四十分钟换来的,老师搞好“三备”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备教案,设计好教学是前提。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亮点。练习课和复习课的特点是在“重复昨日的故事”之基础上再摘“圣果”,看起来不新鲜,不有趣,但是老师设计好了仍然有意外之收获。这八节课给我的印象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置于密切的生活实际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位置与方向》一课,利用学生对市区周围的熟悉,让学生当导游领着“游客”们去参观大润发、凤凰广场等地方,一个学生的导游介绍让去全场老师拍手叫绝,语言表达能力确实不错。此环节设计不但结合生活实际复习了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教学所倡!还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一课,老师利用自己是蒙阴人引出旅游景点蒙山,学生当然想去这样的地方游玩,老师趁机带领他们走进蒙山。一路上设计了有关知识让生解决,如首先是拿到通行证“门票”,计算门票的周长,旅游地点当然少不了“路牌指示”,以防迷路,师又在此做文章设计题目(此题目比上一题难度加深),最后登上蒙山顶峰,又有新的问题等候解决,一路饱览美景,问题层层加深,学生玩的高兴,学的轻松,一节有趣的练习课不知不觉过去了。如此等等,确实实现了其一教学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照此,还会有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吗?!
其次,备教师自己,锻炼好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是关键。有的老师平易近人,有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有的`老师语言简练有序,动作干练,始终不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慷慨激昂,异常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管什么风格,组织好学生乐于学,最重要。如徐老师,话不多,声音也不大,他始终面带笑容,偶尔来两句幽默的鼓励,仿佛和学生已是相识很久的朋友,生也放松了心情,积极性非常高,师对学生的反应也很会调控,整堂课轻松愉快,学已致用。我很喜欢也很佩服徐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在某节课上,课件出了点小问题,教师该怎么办?这时就需要老师发挥教育机智,可以幽默的说一句:“课件真调皮,和同学们玩起了捉迷藏!”,或者现场换个问题让生思考,等等。既调节了气氛,又缓解了课件问题带来的课堂空白。备自己,就是要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可能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教育机智,是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要用心研究的一门功课。
最后,就是备学生,让学生当好课堂的小主人是核心。学生是各异的,学生的思维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问题可能引出十几种回答,我们要考虑好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并思考出应答策略,给与适当肯定或评价。学生自控力也是有强弱之分的,有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搞些小动作,这就需要教师想到应对高招,让其认真听课,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老师抛出去的问题没有换来学生的满意回答甚至不会回答,而这个问题又是讲解下一个问题的关键,该如何办呢?这也需要教师组织好引导性的语言,唤起孩子们的活跃。
小学学习反思15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把这个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制定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学习,方案中详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及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过学习,全体老师都对研究性学习有了科学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基础。
2、成立了位庄小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为各班主任。由领导小组协调,各班相互配合,以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认真组织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各种方式如: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走访、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等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题的选择
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为了便于管理,活动
小组在本班同学间组合。
2、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及周末、假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学校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3、组织中期评价。指导教师汇报前一阶段的活动进展情况,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4、各小组将搜集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参加展示。
三、取得的成绩与体会
虽然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过程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欣喜的看到了这门课程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变化,也让全体师生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位教师在总结中说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不同班级、不同个性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热情、智慧,这是教师付出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课改的新环境下成长的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教师受专业、兴趣、年龄、精力等的局限,有时的辅导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这段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的压力和改变,老师的角色已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辅助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其中5年级的同学感受到:“当我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中,才发现
我们的准备并不足以面对这个社会。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无数次的`受到别人的驱赶与嘲笑,冷嘲与热讽。但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保证了我们能坚强的走下去。在做数据统计时,我们在没有任何高科技的帮助下,认真细致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在合作之中筑就的团结之火仍在燃烧着,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从同学们的这些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意义深远。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应该说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并且已经完成了几次活动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由于经验不足,从开始到活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力度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己对研究性学习都不很了解,并且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指导起学生来就很盲目,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学生更是无所适从,研究工作进展不顺利。同时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有的学生甚至把研究性学习活动当成了一种外出游玩的机会,使活动陷入了误区。
2、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记录自己的研究内容,造成第一手资料的丢失;有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还不够,积极性不是很高。
3、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研究性学习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学生得到的支持不够。
总之,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校已经顺利起步了,虽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我想,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收获更多!
【小学学习反思】相关文章:
学生学习反思03-15
语文的学习反思03-15
学习数学的反思03-15
学习反思范文03-09
初中学习反思03-11
(热)学习数学的反思03-15
学生学习自我反思04-14
国培学习反思07-12
初三学习反思07-06
学生学习反思[集合19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