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时间:2024-03-17 19:28:49 好文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大全[14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1

  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大全[14篇]

  了解稀有动物的有关知识,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识记理解并积累《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字词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流程

  1、字词

  蜷( ) 喙( ) 粘食( ) 破壳( )而出 针鼹( ) 蜥蜴( ) 洞穴( ) 黏液 ( ) 蛰伏( ) 孵化( ) 稠( ) 吮吸( )

  2、解题:这是一篇普及动物学知识的说明文,选自《《珍奇动物写真——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原文的篇幅较长,共有10个小标题:奥运会的吉祥物、从一只碾死的针鼹说起、有刺不是刺猬、吃蚁不叫食蚁兽、单孔目的有袋类动物、生蛋的哺乳类、没有乳头的哺乳类、澳洲处处有针鼹、可以降低体温的哺乳动物、满身刺挡不住汽车轮子。 3、 结构:全文有10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奥运会吉祥物——针鼹。 第二部分(2—5):针鼹的外形和特点。 第三部分(6—9):针鼹的生活习性。 第四部分(10):针鼹的繁殖方式。

  4、 内容: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针鼹,作者抓住珍奇和稀有的特征,进行介绍说明的。

  开始先由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说起,引出说明对象——针鼹。“招摇过市”一词是贬义词用做褒义,诙谐有趣,吸引人;“像刺猬一样”、“许多人不知道名字”、“只有澳洲才有”足以说明它的特点——珍奇和稀有。接下来介绍针鼹的外形特征,突出它的作为盾牌的`尖刺;介绍针鼹本领特点,突出它的爪子锐利,善于掘土;又介绍了它的绝活本领——掘洞逃生和掘洞的神奇。作者又就针鼹的生活习性来介绍说明它是与人类有益的。

  先从它的食物说它的习性,它主要吃蚁类和蚯蚓等,特别是澳洲人恨之入骨的白蚁;又从它的嘴部构造特点说明它日吃万蚁的本领;同时作者又介绍了它白天活动、冬天蛰伏、擅长游泳的生活习性和本领;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善于袭击大型蚁穴也是它的特征。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针鼹另一奇特之处——繁殖方式特别,寿命长。(雌兽有临时的腹部口袋、生蛋、哺乳——真是奇特)。

  5、 中心思想: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针鼹的外形和特长、生活习性及生长繁殖等情况,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针鼹是地球上一种珍奇稀有的动物,使读者提高了保护动物特别是珍稀动物的自觉性。

  6、 特点:①抓住特征,条理清楚,突出“珍稀”。②恰当的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③语言简洁生动。

  7、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2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二、《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本诗是韩愈写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2、诗的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早春小雨和春草初萌两个典型特征,写出早春景色和初见春色的欣喜,生动传神。

  3、风雨是春天的使者,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本诗中与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早春,给人以美感,把该句呈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走近细看时,小草似乎又悄悄躲起来,让人看不清什么颜色。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6、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景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家更新的欣欣生气之景,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7、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一切美好事物,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8、“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9、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春回的淡淡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黑云”指来势凶猛的敌军。全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在诗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甲光”与“黑云”相对,显示了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3、全诗按时间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争南面,后四句写夜间战斗的情景。

  4、请你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6、在诗中,描写了兵临城下战争形势危急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7、李贺在诗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8、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9、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给人以悲壮的情绪,这主要是“易水”一词的意象引起的。请你说说“易水”作为“悲壮”意象的典故。

  战国时,燕国壮士荆轲在刺秦前,在易水河边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遂成为悲壮之意象。

  10、历代诗评家认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字和“开”字用得极佳。请你分别赏析。

  “压”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开”字是“依次排开”之意,形象地展示出战士们饱满的情绪,现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与“摧”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五、《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全诗仅28个字,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它出色的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写出了马瘦,实际上是暗喻人消瘦,表达了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1)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画面。(2)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场面。两者不矛盾,将哀景与乐景入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愁绪。

  6、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例1: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动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7、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8、诗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六、《春望》

  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此时一封家信极其珍贵,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自己百无聊赖,不断搔头,以至短发变得越来越稀,几乎无法梳理插簪的情形,含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插簪。含义: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

  9、“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城池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状,深藏着诗人无限感慨。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运用互文、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的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1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的社会现实。

  1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见到可娱之物,听到可娱之音,不是高兴,而是“溅泪”“惊心”。“溅”“惊”从程度上突出了感时伤怀之情,久别思家之苦。

  1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杂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17、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2、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以春景喻冬雪,堪称“妙手回春”神来之笔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红白相映,从视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运用互文,侧面描写雪天奇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形象,联想新奇,萧条肃杀的冬天成了生气盎然的春天,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和内心的温暖与喜悦,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9、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句最传神的是哪个字?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这两句情景交融,蕴含深挚的依依惜别之情。“空留”二字将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使送别的惆怅之情表现得更为深切,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11、本诗的主旨是: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夸张。勾勒出瑰奇壮丽,气势磅礴的边塞雪景,为送别创设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衬托友人长途跋涉是无比艰辛,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13、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满天,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无限惆怅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3

  一、复习重点

  第六课《黄河颂》

  1.作者(光未然)及作品。

  2.内容:A、写黄河是摇篮,历史贡献大;B、写黄河是屏障,地理优势;C、写黄河有肩膀,贡献伟大。

  3.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4.写法:A、呼告的手法。B、反 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5.语言特点。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 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 的国民》

  1.文体(抒情散文)。

  2、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掌握比喻义:(重点)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4、找出“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第九课 《土地的誓言》

  1、文体(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hóng)良,“东北作家群之一”。题意:我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主题:爱国。

  3.写法:A、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B、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C、用呼告的手法,变换称呼。D、想象、联想丰富。E、用大量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

  二、重点阅读:

  (一)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 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B.对韩麦尔被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4.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

  5.划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2分)

  6.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

  A.集体主义教育 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祈祷( )( )惨白( )哽住( )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7、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的 思想感情。

  8、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11、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12、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

  13、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

  14、“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三)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 的圆体字“法兰西”,“阿萨尔斯”,“法兰西”,“阿萨尔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 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 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 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 话唱歌吧!”

  1.这段文字是对教室什么 的描写?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是交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B.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

  C.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D.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

  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那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情?

  第二单元:

  (一)

  1.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法国语言; 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2.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3.C

  4.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5.细节 爱国

  6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7.C

  (二)

  1.①韩麦尔②动作③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2.①小弗郎士②心理描写③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五、(一)1.qí dǎo cǎn gěng 2.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3.“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 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5.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D 6.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7.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语言;动作;神态;爱国主义

  8.最后 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1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

  11.他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12.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13.哽住;呆;靠

  14.强烈的爱国精神。

  15.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三)1.B 2.B 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4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

  P.43注释①选自《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作家

  1.线索——(1)“花”:以花喻人(共出现4次)(2)毕业典礼(时间顺序)

  2.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3.伏笔:爸爸病情的恶化(第11、32、54、55段)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第3课丑小鸭童话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2)水正在结冰,人们可以听到冰块的碎裂声。小鸭只好用他的一双腿不停地游动,免得水完全被冰封住。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作者是安徒生,是由叶君健翻译的。

  第4课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第5课伤仲永文言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谒yè称chèn前时之闻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3)父异焉异:感到诧异。(4)邑人奇之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谒:拜访。(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注释1、3、4、6、7、9、10、11;P38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七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法:

  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

  1. 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 标自然段。

  3. 熟读课文三遍(以上)。

  4. 概述课文大致内容,了解中心思想。

  5. 课后题试着做一做,最好不用参考书,这样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课后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二.上课听讲法:

  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培养听力首先从听课开始:

  1.老师讲课时,不要东张西望,要集中精神这是培养听力的第一步。

  2.耳朵边听要边记重点,这样方便回家、考试前的复习(笔记最好记书上)。

  3.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要插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学回答得不够完美,也等同学说完再补充。

  三.课后复习法:

  我个人认为复习没预习重要,你预习做好了,复习起来就自然跟着容易:

  1.复习也要拿笔,第二次看要又有收获,把第二次的收获和看法另外写下来。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时记重点、生字等知识内容。

  四.课外阅读法:(文言文,现代文)

  阅读是学习的重点,多阅读能提高我们自身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1.选书。选一本好书也是一个人的能力。

  2.阅读时拿一支笔,在读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句画出来,不一定要背下来,只要了解一些句型,恰当的运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画记的那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用于作文,专门找一个本子。摘抄和阅读又不一样,它要更深一层。摘抄的内容,语言优美是不够的,有时一些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也能写下来、记下来。

  4.课外积累的多,课内阅读你自然得心应手。

  七年级语文的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5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6

  初一下册语文知识点:第六单元 人类生存伙伴

  1、把握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探讨的主旨,揭示故事的寓意

  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2、体会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在这种写法中,叙事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建立在叙事之上。议论部分的内容,往往是叙事的总结和升华,是全文的中心,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

  3、 体会叙述中的详略得当

  叙述中的详略得当,可以使得层次清晰,行文流畅,主题突出,留给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4、 体会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及象征意义

  (1)象征的定义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2)象征的作用

  寓意深刻,发人想象,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简练、形象、含蓄

  5、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

  (1)两者相互映衬,更凸显所要反映之物的特征;

  (2)表达富有张力,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3)更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6、作文

  以某种动物为话题,可以写写这种动物的习性(说明文),可以继续人与动物之间的事情(叙述文),可以就保护动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文)。

  7、词语积累

  二十六、《猫》

  污涩:课文指不光滑。

  红绫:红色丝织品。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蜷伏:弯着身体卧倒。

  悲楚:悲伤痛苦。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乱下结论。

  二十七、《斑羚飞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对峙zhì 咩iē 苍穹qióng 悲怆chuàng 娴xián熟

  2.解释下列词语。

  (1)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2)悲怆:非常悲伤

  (3)娴熟:熟练。 (4)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3.用恰当词语填空。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斑羚飞渡》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是沈石溪。

  词语积累:P202 注释1、3;P203注释1;P204注释1-2

  1.详写老斑羚和半大斑羚试跳的情景(P204第9段动作描写)

  2.重点语句理解:P207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P304九)

  3.“彩虹”(共出现3次):环境描写

  △“彩虹”作用:(1)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2)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二十八、《华南虎》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栅zhà栏lan 拂fú动 抽搐chù 掠lvè过 咆哮xi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2)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华南虎》的作者是牛汉。

  第28课 《华南虎》 新诗词语积累:P210 注释1

  1.重点语句理解:P211 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P312 八)

  2.运用象征手法 3.华南虎的形象: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勇于抗争

  二十九、《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剽piā悍hàn 窥uī伺sì 疮chāng痍í 遒qiú劲 妒dù忌ì 觑qú畸ī形

  点拨:“觑”不要误读为xū,“畸”不要误读为qī可。

  2.解释下列词语。

  (1)剽悍: 勇猛,强健。 (2)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3)窥伺: 暗中观察情况。 (4)疮痍: 创伤。

  (5)阔绰: 豪华奢侈,排场大。(6)遒劲: 雄健有力。(7)妒忌: 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8)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称谓),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P214 注释1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著有《自然史》

  词语积累:P215 注释1;P216 注释1-5;P217注释1-2;P218注释1-2

  1.对比:(1)家马(驯养、勇毅)与野马(美德、美质、美形)

  (2)野马与7中动物的对比(P217第5段)

  2.重点语句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P215 第2段)

  运用拟人,说明马一出生九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地寻找食物。

  三十、《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窘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íng 尻ā 黠xiá 隧s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 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 (4)屠大窘 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 瞑:闭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 暴:突然。 (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16)狼亦黠矣 黠:狡猾。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 词语解释:P220 3-7;P221 1-14;P222 1-9 ◇ 通假字:“止”通“只”,仅仅

  ◇ 词类活用:洞(打洞)、隧(钻洞)、犬(像狗一样)、变诈(欺骗手段)、笑(笑料)

  ◇ 句子翻译:P222 课后练习二

  ◇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26-327 六至九

  ◇ 一词多义:之(6个)、其(6个)、前、意、敌、以

  1. 主要内容:遇狼 — 惧狼 — 御狼 — 杀狼

  2. 启示:(1)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能妥协退让,要勇于抗争到底

  (2)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害人终害己。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7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

  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

  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

  落 ( ) 折 ( ) 累 ( )

  ( ) ( ) ( )

  ( ) ( ) ( )

  扒 ( ) 载 ( ) 省 ( )

  ( ) ( ) ( )

  ②易错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诅咒 丰硕 缀连 倔强 渲染 洗濯 寂寥 玷污 蜕化

  堕落 贪婪 雏形 孵化 嬉戏 金窖 抢劫 禀告 掳去

  奢望 蹂躏 柚子 牙龈 沉甸甸

  碌碌终生 夜幕降临 繁弦急管 果实累累 不可磨灭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虚度年华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险象跌生

  慧心未泯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死而后已 可望不可即 绝处逢生

  ③字词积累: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

  忠:诚心诚意。

  习:温习。

  处:据有,取。

  所恶:厌恶,讨厌。

  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④通假字:

  a.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b.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C.诲女知之 “女”通“汝”,你

  ⑤古今异义:

  a.信 古义:真诚、诚实 今义:相信、信任

  b.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c.三 古义:虚拟,泛指多 今义:确实的数字

  ⑥词类活用:

  a.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

  b.五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传不习乎 “传”动词用作名词,“老是传授的知识”。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两个转折,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⑤《落难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绘细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⑥《我的信念》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致力于科学研究,不谋求物质利益,追求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心爱的科学研究中

  ⑦《<论语>十则》一文,大体上前四则谈学习方法,五、六、七则谈学习态度,后三则谈修身做人。

  4、《论语》背诵、默写:

  ①别人误解时:

  ②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③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的考验:

  ④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⑤表现实事求是精神:

  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二、本单元我的补充: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大多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多采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

  语文七年级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七年级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8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4、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5、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现象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9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杨振宁: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②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成名作《老马》,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十多部。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③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等散文集。

  ④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⑤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鞠jū躬尽瘁cuì 彷徨páng 马革裹尸guǒ 孕育yùn 鲜为人知xiǎn 宰割zǎi 罗布泊pō 选聘pìn地壳qiào 仰之弥高mí 兀兀穷年wù 校jiào补 锲qiè而不舍 沥lì尽心血赫hè然 炯炯目光 jiǒng 群蚁排衙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kuī 迥乎不同jiǒng 漂白 piǎo 警报迭dié起 气冲斗牛dǒu深邃suì 踌chóu躇chú 磐pán石 惹 rě人注目 重荷hè 鉴赏jiàn 白皙xī 琐suǒ事 滑稽jī

  轮廓kuò 捋lǚ着 荒谬 miù 迸发 bèng 义愤填膺yīng 一拍即合jí

  3、词语解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目不窥园: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4、课文内容把握

  ①《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表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重点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重点与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士”,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③《音乐巨人贝多芬》按照访问的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要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时间为序,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着重刻画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⑤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二、《孙权劝学》知识点提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4、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5、涉猎:粗略地阅读。

  6、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7、更:更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乃:于是,就。

  11、非复:不再是

  12、见事:认清事物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14、谓:对```说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三)文言文学习: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当涉猎 但,古义为只;今为转折连词。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为研究; 今为治理。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为官职 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当:a、掌管 当涂掌事; b、应当 但当涉猎。

  ②见:a、知道 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b、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两个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

  ①《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含义正好是一个对比,《伤仲永》里说的是天才少年仲永最后没落的故事,说明的是先天的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则通过昔日一介武夫的吕蒙最终通过学习成为吴国首席谋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

  ②前文以记叙和议论综合行文,后文是对话形式行文。

  D、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E、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天学习的重要(天性再好,不接受教育就会变成普通人;天性不好,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10

  1、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按什么顺序写?

  2、为何先写夏季的景色?

  3、结尾引用民歌的作用:

  4、本文的写作手法及作用。

  5、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6、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7、拓展: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8、(1)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

  (2)写山高耸的'句子:

  (3)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的句子: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5)侧面烘托水流湍急的句子:

  (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8)概括描写三峡群山壮丽秀美的句子:

  (9)作者描写了春冬哪八种景物?其特点是什么?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9、从文中找出语句来印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相关诗句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11

  一、复习重点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 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 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

  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

  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 些性格特点。

  二、重点阅读:

  (一)

  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 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⑥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 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 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二)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12

  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

  1.看来同学们已经对“物候”这个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唐宋诗句来说明物候规律的。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的唐宋诗句,概括出它们分别说明了哪些物候特点及规律。(强调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是阅读说明文必须掌握的能力)

  3.学生思考交流(强调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学交流)

  4.说说读读。(学生不能直接找出来的,就先读一读相应段落)

  了解诗人与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1.作者把唐宋诗句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物候知识和规律,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呢?(我们应该到哪一段去找答案?第2段)(齐读第2段)

  “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也就是善于观察、思考。可见,诗人对待自然虽然用的是文学的`眼光,但也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他们的诗歌创作是于生活的,而非闭门造车。

  2.我粗略的数了一下,仅课文3—7段中引用的诗句有十多首呢!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随便的往中一堆就完事了呢?这些诗句的排列有没有清晰的条理呢?我们来看看这几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性?

  3—5段是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段是对动物性物候主要是候鸟的关注。

  可见,虽然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但是作者却不改他作为科学家一贯严谨的态度,思路非常缜密。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13

  一、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二、故事背景

  本文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中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三、理解词义

  1.明朗:爽朗。

  2.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3.安顿:安详,安稳。

  4.竭力:做事使出自己全部的力气。

  5.忧郁:忧愁苦闷。

  6.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四、问题归纳

  1.“……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说说这段文字刻画鲁迅先生性格的作用。

  喜欢吃硬东西,隐隐透露出鲁迅先生刚毅的一面;“舀了一二下”则表现了其倔强的性格。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分析“冲”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一个“冲”字传神地表现出笑声之响亮,反映出鲁迅先生当时愉悦的心情,可见鲁迅先生绝不是一个严肃的人。

  3.如何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的内涵?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4.“客人一走……鲁迅先生才睡下。”这几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

  写了鲁迅先生只有在下半夜客人走后才能工作。从“鲁迅先生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等句可以真切地看出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笔耕不辍,尤其“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一句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鲁迅先生工作到天亮,话虽平淡,情感却十分真挚。

  5.保姆为什么总要吩咐海婴“轻一点走”?“总是”在句中有何意味?

  因为怕吵醒了工作一晚上,刚刚才睡下的鲁迅先生。“总是”表现了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也是鲁迅先生长期忘我工作的侧面表现。

  6.“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文中接着写了隔院子的人家及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这是本文中少见的景物描写。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很有象征意味。这些成为鲁迅先生“睡”的背景和衬托,表现了鲁迅先生工作的劳累辛苦。

  7.文章以描写鲁迅先生工作来结尾,有什么用意?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8.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伟人也像平凡人一样会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呈现给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2)更直观。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可能从作者的抽象说教中得来。

  (3)更真挚。运用细节描写,真情毕现。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述,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

  “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内涵。

  七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能触类旁通。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

  复习时应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篇14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学习方法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03-04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03-03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03-04

七年级下册语文重要知识点12-18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12-18

(集合)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12-18

(集合)七年级下册语文重要知识点12-19

七年级下册人教语文知识点03-05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知识点03-05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精品)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