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1
张莹莹老师在授课这篇文章时,学生对理解文章故事内容掌握得较快,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时,主要采用了问题步步跟进的方法引导学生。
在总结全文,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时,向学生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他的命呢?”(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
生:因为这种病会恶化。
生:别看它开始只是皮肤上的小病,恶化的速度却非常快,从蔡桓公发病到死亡,不过才一个多月时间。
生:我们生活中也会有类似的事,一些小事慢慢发展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当一些坏的事物刚刚发展时,我们就应该制止它,不让它继续发展下去。
师:我们是否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它?
生(恍然大悟):防微杜渐!
到这里,张老师紧接着跟进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蔡桓公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就不至于导致这样的悲剧,那么,你认为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呢?(学生们已有些按奈不住了,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在争辩,有的在跟同桌交流。)
生:我觉得是蔡桓公不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生:我觉得不仅仅是他没有防微杜渐,还因为他的高傲、固执、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因为他是大王,他认为自己没病,不需要治病,根本不听扁鹊的忠言,导致他丧失性命,真是活该!
生:他是讳疾忌医!
......
学生的回答都紧扣主题,从他们的回答中,让我感觉到学生的那种爱思考的劲儿,也可以充分说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很强。
于是,老师又抛出了第三个问题:“你们认为蔡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学生进入了一小段沉思中,很快,回答问题的小手林立。)
生:我觉得蔡桓公应该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及时治疗。
生:他要防微杜渐,不能讳疾忌医。
生:不要那么骄傲、固执,应该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师:你们的回答都很正确,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这篇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那就是......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2
【教例说明】
《扁鹊治病》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该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不肯从医,导致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理解感受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学习为人处事的哲学,运用于生活。所以,解读这篇文章,一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文本中隐匿的含义,提倡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实际教学中,扁鹊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对蔡桓公的评价却往往会停留在他不该讳疾忌医的表面,而忽视了人性的本真。从这个方面来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进行应变并加以引导。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
……
师:课上到这里,大家对课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蔡桓公这个人吗?
生:我觉得蔡桓公是个固执、不听人劝告的人。
生:他是个不明事理的人。
师: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文中说,扁鹊一共四次见蔡桓公,前三次都说他有病,可蔡桓公就是不听,结果最后得病死了。
师:你认为蔡桓公应该怎么做?
生:第一次他就应该听扁鹊的话,小小的皮肤病用药敷烫一下就好了。
师:当别人无端地说你有病时,你会是什么反应?(指一个同学)我看你有病!
生:(笑)我没病!
师:对呀,当你自觉身体一切正常时,别人忽然说你有病,你一定感觉是他在吓唬你。
(随想: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人性的常态出发,划破游离于文本表面的思考,才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合情合理地窥视人物心理。)
生:我知道了,蔡桓公在这里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也是人之常情。
生:我觉得蔡桓公还会认为扁鹊想出名,因为给国君治好病可是件大事。
生:还有一点,扁鹊只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说他有病,虽然是名医,也值得怀疑,所以当第一次扁鹊说蔡桓公有病时,换了我,我也不信。
师:是呀,谁也不愿意有病,人之常情。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播放扁鹊对蔡桓公3次劝告的动画视频后,屏幕显示一个大大的问号。)
生:当扁鹊第二、第三次劝说时,蔡桓公应当认真分析,仔细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别忘了,扁鹊是天下名医,他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胡说的。
生:我觉得蔡桓公不但固执,还不善于分析问题,不会完整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生:其实,蔡桓公也完全可以征求一下身边大臣们的意见,可是他没有,一意孤行,害了自己。
生:也可能大臣们说了,他不听。
生:也可能大臣们知道他的脾气,没有人敢说。
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说国君有病,可是大罪啊!
生:我觉得蔡桓公过于自信,凭感觉就下结论。你看他的态度,从第一次的不在乎,到第二次的很不高兴,到第三次的非常不高兴,说明他已经越来越忌讳这些说自己有病的话了。
(多媒体显示蔡桓公对扁鹊3次劝告不屑一顾的表情。)
(随想:引导应当紧贴文本,合理想象。借助多媒体,学生很自然地从蔡桓公思想的“人之常情”过度到最后的“铸成大错”,孩子们在分析的同时,不但已经深入了文本,而且拓展了思维,将人物放到了大环境、大纵深之下。)
师:大家分析的真好,可惜诸位当时没有在蔡桓公身边!(笑)“忌讳”这个词用得好!有个成语叫“讳疾忌医”(板书),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就是不相信自己有病,怕见医生。
生:就是忌讳别人说自己有病。
师:对,讳就是忌讳的意思,疾是指疾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蔡桓公就是这样的人。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有,上次我姥姥说胸闷,妈妈让她到医院检查一下,她说只是小感冒,不用去,吃点药就好。后来越来越厉害,没想到最后查出来是冠心病发作,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就有生命危险了。
师:生病有人这样,那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人像怕别人说自己有病一样,怕暴露自己缺点,别人一劝说就不高兴的现象呢?
生:有,我就有一点,上次老师说我马虎,我当时还不服呢。现在想一想,自己真的是有这个毛病。
生:我就爱听表扬,不爱听批评的话。
生:上次我和老爸去广场放风筝,一位老爷爷劝我们不要在树旁放,我们还怪他多管闲事,结果来了一阵风,把风筝线吹着挂到了树枝上。
师:对了,这些错误就像“讳疾忌医”中的病。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大家都听过“小时偷一根针,大了偷一头牛”的故事,如果像蔡桓公这样不注意,小病就会酿成大祸,如果我们不防微杜渐,小毛病也会积累成大问题!怎样才能做到不“讳疾忌医”呢?
生:要听从别人的劝告。
生: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生:别人批评的话也要虚心听。
生:遇事要好好地想一想,别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ppt课件出示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总结全文。)
师:大家说得好。要做到不讳疾忌医,防微杜渐,关键在于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判断遇到的各种情况,希望同学们能能早日拥有这种本领!
(随想: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无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读书明理,只有“明”的过程融入,才有“理”的记忆深刻。生活练达皆文章,要在生活中感悟,更要在感悟中升。
【课后追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中,由于孩子的能力所限,常常会使理解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这时,教师的导学功能就尤显重要。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人性入手,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引领,找出文本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蛛丝马迹,使寓意由遮盖在薄纱后面的隐约,逐渐水落石出,凸显对教材的深度把握,教学效果令人称道。这一片段中,对“引导点”的选择,令人回味:
片段开头,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察蔡桓公听到扁鹊劝告时的心态,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剖析——这是深入点,选择常人之心度文本人物之意。然后话锋一转,开始了重点对“讳疾忌医”一词的理解,由文本到生活,由表意到寓意,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拾级而上——这是感悟点,以文本之理鉴自己之事。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走出教室的并不单单指的是学生身体,更重要的是心灵。心灵与生活的契合,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里走进文本,放飞思维。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3
一、 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 抓住“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介绍扁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名医。(板书:扁鹊)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
出示扁鹊图片
师: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他所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让我们怀着敬意,再读一遍他的名字。
2出示课题。
师: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板书:蔡恒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板书:治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3学生质疑。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师: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师: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在课文中一定还有很多句子能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再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每过几天,扁鹊就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医术真是高超。)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不可医治的地步,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他为什么跑呢?他此时会想什么?(体会扁鹊的机警)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扁鹊的机警呢?(看到大王生气,他“连忙退了出来”,知道蔡桓公会找他,“几天前就跟到秦国去了。”)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关联词,你能找出来吗?(即使······也······)谁能用这个关联词来造个句子?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共几次来找蔡桓公治病?(三次)(出示课件)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那你觉得读这三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诚恳)用一样的语气吗?(一次比一次着急)
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扁鹊,读一下这三句话,看谁的语气最像。然后全班同学齐读。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师: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不相信扁鹊的话)从哪儿可以看出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相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师出示课件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师板书:自以为是)
师: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学生有感情朗读,评价神态)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谁来读出他的不信任?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D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句子写得简单,这两句,在读的时候语气有什么区别?你能不能读出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指名读,齐读)
师: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为他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能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这回蔡桓公才相信他扁鹊是一位名医了。
师: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病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四理解寓意。
1师: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自以为是、傲慢、固执、不听别人的忠告、讳疾忌医)
师板书讳疾忌医,并解释: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师: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师归纳: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板书:防微杜渐(师解释: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问:我们班有蔡桓公吗?你做过生活中的蔡桓公吗?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学生交流。
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不要小错不改,积成大错,到时后悔就晚了。
3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外延伸。
每一篇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寓言故事,老师向你推荐一本书:《伊索寓言》(课件)相信你读了这本书,会有更多的启发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4
一、解读课题,书写
师:认识这个人吗?板书:扁鹊
会读吗?
生:齐读
师:会写吗?
生:全班闭上眼睛书空“扁鹊”两字
师:扁鹊是谁?
生:扁鹊是位名医。
师板书:名医
生:扁鹊是四大神医之首
师:板书,四大神医之首
你是怎么知道?有哪四大名医?
生:我是去中医馆看到的,那里有四个牌匾。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
师:紫微,我要拜你为师呀,这个我还不知道呢,谢谢你。
(本想借此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多从身边事物去学习,但是忘记了多提后面一句。)
师:你觉得怎么样的医生才配上“神医”、“名医”?
生:
师:这叫
生:医术高明
师:板书。还有吗?
生:品德高尚
师:板书“医德高尚”
生:助人为乐
师:这也属于——医德高尚
生:对病人负责
??? 这也属于——医德高尚
师:说扁鹊是名师,神医,相信吗?
生:(有说相信,有说不相信)
师:证据在课文里,打开课文。
二、学习课文:梳理课文的故事梗概
师:扁鹊给谁治病?
生:蔡桓公
师:蔡桓公是谁?
生:一个小国的大王
(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诸侯国)
师:自由读课文,读完后要补充完句子:“扁鹊给蔡桓公治病,可是……结果……”
生:自由读课文(大概五分钟)
师:读完书的同学可以静静思考这个问题,把语言组织一下。
生:扁鹊给蔡桓公治病,但是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结果病死了。
师:板书:不理睬,指导书写“睬”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说法?
生:说得比较具体
师:蔡桓公一开始怎么样对待扁鹊?
生:齐读片断
师:糟糕,你们都没有做到蔡桓公,蔡桓公怎么对身边的'人评论扁鹊的?
指名再读这个片断。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
生:不听劝告
生:不屑
生:不屑一顾
生:冷漠无情(?)
师:人家扁鹊,说到底都是名医呀,蔡桓公却对他的话不屑一顾,瞧不起他,你们觉得扁鹊配不配名医这个称号?读书,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句子。
生:我觉得扁鹊是个名医,蔡桓公对他不屑,但是,他没有放弃,还是去劝告蔡桓公。
师:板书“又来”“再一次”如果一个医生心里有病人的话,他会不会放弃?这可以看出他的——
生:医德高尚
师:医生看病有四个步骤——望闻问切,现在,扁鹊只用了——
生:望
师:他只用了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这说明了他——
生:医术高明
师:扁鹊看病,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再读书。
(这个问题问得不恰当,但是后面学生却回答了老师想让学生了解的内容)
生:扁鹊给蔡桓公看了三次病,第一次……一次比一次加深,
师:板书:皮肤
皮肉
肠胃
到了最后,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病入膏肓
师:你认为蔡桓公最后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吗?
生:是,因为……
三、学习课文:深探寓言故事的主旨
师:你们认为蔡桓公死于什么?
生:不听劝告
师:继续读书,看看还有没有更深入的理由?
生:怀疑名师
生:固执性格
生:自以为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蔡桓公自以为是?
生:“我什么病也没有……”
师:为什么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
生:可能曾经有人给蔡桓公治病时骗过他,所以他不相信了。
生:高高在上
生:面子
生:狭隘思想
师:从哪里看来他狭隘的思想?
生:读课文片断
生:性格多疑
师:原来一个结果的背后有那么那么多的原因。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
如果一开头蔡桓公乖乖地听扁鹊的话,会怎么样?
生:读课文
师:当毛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重视它,这叫做——
生:防患于未然
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词语?
生:防微杜渐
师: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我,我就会越来越猖狂,从皮肤一直往里面钻,但如果蔡桓公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
生:亡羊补牢
师: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
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
师:我们可以知道,当有小病的时候,千万不能——掉于轻心。有多少机会可以救他的命呀,可是,他都放弃了,所以——回天无力了。
四、总结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天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你做人的很多道理。我们今天从蔡桓公身上吸取多少教训呀——回顾板书。
昨天晚上周老师临时打电话让我帮她上这节语文课,今天一早回到学校才拿到书,早读时间临时备课。所以,我到了课室时,老实跟孩子们说林老师没有备课,是跟他们一起学习的。老师要对学生负责,学生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我把课录下来了,让自己反思。总的来说,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学得很投入,但因为是临时备课的,瑕疵很多,特别是多次把蔡桓公说成齐桓公,把扁鹊说成齐桓公,还需要好好反思。
【《扁鹊治病》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社戏》教学实录12-18
《荷花》教学实录03-02
《背影》教学实录03-02
《赵州桥》教学实录03-02
《翠鸟》教学实录03-02
《春日》教学实录03-02
《穷人》教学实录02-28
山雨教学实录03-06
《松鼠》教学实录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