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

时间:2024-03-13 22:03:43 好文 我要投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精选)

用数对确定位置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用数对确定位置2

  数对的认识:

  数对可以方便表示位置,数对发明之前,我们常常会这样表示:

  5 ▲▲▲△☆

  4 □ □ △∽◆

  3 ▲△ ● ■ ℅

  2 ● ● □ ▲※

  1 ∪∩ 〤 ÷ ●

  0 1 2 3 4 5

  在这些符号中,如果确定一个符号的'位置,比如确定一个※符号,我们就表示:

  ※在▲右边

  ※在℅下边

  等等都可以这样表示,数对发明之后,我们表示就方便多了,例如上面的※符号可以用数对表示在(5,2)处,要注意的是,要按坐标上的数来确定,如果坐标上的数改动了,表示就不一样了,像这样的话:

  5 ▲▲▲△☆

  4 □ □ △∽◆

  3 ▲△ ● ■ ℅

  2 ● ● □ ▲※

  1 ∪∩ 〤 ÷ ●

  0 1 2 3 4 5

  表示※就是(5,2)了,还要注意的是,表示一个位置时,必须先表示列,后表示行,列和行数用逗号隔开,还要把数对用括号括起来,这才是完整的数对,例如上面两个数对(5,2)(5,2)就不能表示(2,5)(2,5)。

用数对确定位置3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的最大特点情境图,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

  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平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习平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用数对确定位置4

  学校近期举行“过关课”观摩,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

  在备课中,关于“行”与“列”的定义出现了困惑,请教数学组的其他老师,大家意见不一。老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把走进教室时紧挨着窗的一组设定为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就是第1列第1行。

  因此,用生活数学的视角看,我通常从右往左数。所以我认为:小军的位置不一定为第4列第3行。 H老师:教材上写着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那么,我个人觉得教材这样规定是和中学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系相吻合的,便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学时,我们应该研究教材的编排意图,应该从教师站的角度来观察,小军是坐在第4列第3行。 T老师:我上课时是以教室的门为参照物,当所在教室中师生的位置刚好与教材情景图相同时,我得到了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当位置与情景图相反时,结果就不同了。

  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感触良多。出现的争议源 于老师们对教材的不同解读。我只有请教《教师用书》,认真拜读小学阶段“确定位置”这一内容,发现一年级用一个“第几”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二年级用两个“第几”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通过两次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获得了自然数能表示次序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五年级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使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为六年级教学根据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奠定基础。 因为数对是按列与行确定位置的。

  因此,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都是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从教材提供的场景图来看,显然要求我们按照H老师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孩子们出现以上争议,按照H老师的`意图,我事先做好。把我左边的、前排的第一位同学的名字放在数对(1 , 1)的位置,全班44位同学按座位正好分成8列,再按照前后的顺序依次把姓名放入表格中(坐标)。先让孩子们观察屏幕,找到自己的位置,说出数对;然后我通过报数对随机点名,还故意报出数对(9 , 2)、(4 , 7),孩子们很快发现这两个是空号,因为我们班没有9列,也没有7行;最后我分别点名数对(3 , 1)(3 , 2)(3 ,3)(3 , 4)(3 , 5)起立,(1 , 3)(2 , 3)(3 ,3)(4 , 3)(5 ,3)起立,让同学们分别思考:看到这些数对,再观察起立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第一次起立的同学在同一列;第二次的在同一行。不仅避免了争议,还使得每位同学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

用数对确定位置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

  1、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2、图中(11,4)表示的位置是()。

  3、()和()在同一行上。

  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

  (1)独立完成解答。

  (2)集体评讲。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1)理解题意,明白“行”“列”表示的意思。

  (2)根据(x,5)这个数对,说说x表示的是列数还是行数?

  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

  (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

  这里的x,y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交点上。

  (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

  (3)展示作业,汇报结果。

  你能用数对描述一下自己设计的摆放位置吗?

  你觉得自己设计的如何?优点是什么?

  互相评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美观?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变)

  第一个怎么变化的?

  独立在书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题。

  在小组中完成第(4)小题。

  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

  4、完成练习三第8题。

  理解题意,简单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

  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

  用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

  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2,是怎样前进的?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学期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课间操的展示活动,这是我们学校某班的同学(课件),在这次活动中小强是表现最出色的一个,你能说一说小强在什么位置吗?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一个人的位置不变,但由于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描述位置的方法就不同。刚才大家在描述小强位置时,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说法,感觉怎样?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出发,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同时设置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二、用列与行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用到了“排”,“个”等词来描述位置,你们认为怎样为一排?

  生:横着是一排。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1:竖着也可以看作一排。

  生2:排是直的。

  师:有横排,也有竖排,在描述位置时很容易混淆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竖排称为“列”,把横排称为“行”。(板书:列和行)大家认为哪为第一列合适?

  生1:最左边的为第一列。

  生2:最右边的为第一列。

  师:你们认为从哪边起为第一列合适?

  生:最左边为第一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观察的时候一般是从左边开始数的,这是习惯。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根据人们的习惯,我们通常把最左边的一列称为第一列,请你找到第2列,第3列…(课件)

  师:哪为第一行呢?

  生:最前面的是第一行。

  师:自己找一下第2行,第3行……

  师:你能用列和行来描述小强的位置吗?

  生:第3列第2行。

  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第2行第3列。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先说列再说行。小强的位置可以说是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不同理解、不同表述,让学生再次体验产生“统一标准”即做出规定的必要性。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三、探讨用数对确定位置

  1.抽象点子图。

  师:同学们观察,圆点代替学生(课件:人物图渐变成点子图),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

  生: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寻找的方法。

  师:小青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呢?

  生:第1列第4行。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第4列第5行。

  师:其它点的位置你能用列和行来表示吗?

  生:能。

  师:你能说出几个点的位置?

  生:所有点的位置。

  师:其实每一个点的位置我们都可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点子图的变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数学的简捷性。

  2.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我们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这个方法的确很简单。我们能不能用数学上的数或符号等创造出一种更简捷的方法呢?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同桌两人商量一下,如果有,请记录在小卡片上。

  学生活动,部分学生板书自己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在开始时,大家都皱着眉头,可是后来经过努力都创造出了自己的方法,下面同学们来看这几种表示方法。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的表示方法?

  (1)3列2行

  师:谁创造的这种表示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样表示很明白,而且比第3列第2行更简单了。

  (2)(3 2 )

  师:这种方法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用竖线表示列,用横线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

  (3)3 2

  师:这种方法是谁的创意?

  生:为了区分列与行,用圆圈表示列,三角表示行。

  师:这位同学很有创意。

  (4)3、2

  师:谁能看懂这种方法?

  生:用点把列与行隔开,这样表示非常方便。

  (5)3 2

  师: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

  生:我用竖线把行与列隔开。

  师:谁能对这些方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用第4种方法很方便,而且能表示第几列第几行。

  生2:这种方法虽然方便,但是万一看成三点二怎么办?

  生3:如果换成逗号就好了。

  师:同学们不但对方法进行了评价,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师:谁还想评价一下其他的方法?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其它方法更容易懂一些,像其它的方法:三角、竖线等还要加以说明,别人看了不明白,而3列2行很容易明白。

  师:3列2行看起来的确很明白,可是与其他方法比呢?

  生:用3列2行表示不简单。

  师:明白了又不简单,简单了又不明白。其实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些方法有共同点吗?

  生1:都有3和2。(板书)

  生2:都有列和行。

  师:而且大家都想到了把列和行隔开,正像刚才大家说的我们用逗号把列和行隔开,因为表示一个人的位置,是一个整体所以再加上一个小括号。像这样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小强的位置可以用数对三二表示。

  师:小青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生:(1,4)。

  师:小刚的位置呢?

  生:(4,5)。

  师:其它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吗?

  生:能。

  师:你感觉用数对表示位置怎样?

  生1:非常简单。

  生2:既简单又准确。

  师: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探讨了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表示位置的方法,也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补充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机会,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机会。学生个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概念。

  四、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展示渐变的过程)

  生:小圆点没有了,用横线和竖线穿起来了。

  师:还有其它变化吗?

  师: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生:根据小强的位置用数对(3,2)表示,只要找到第3列第2行就可以了。

  师:不仅小强、小青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数对表示,今天同学们所在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在表示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列几行。

  师:哪是第一列呢?

  生1:从右边数。

  生2:从左边数。

  师:我们通常以观察者为标准,左边起是第一列。你认为哪是第一行呢?

  找一找自己的位置,然后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记录在圆形卡片上。

  部分学生的卡片贴在黑板的格子图上。

  师:第一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1,2)。

  师:第二位同学的位置用哪一个数对表示?

  生:(3,1)。

  师:你能在格子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生:能。

  【设计意图】 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五、练习

  1.捉迷藏

  2.找到石榴王和石榴仙子在哪

  3.用数对表示各顶点的位置

  4.会说话的字母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体验“坐标”思想,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

  六、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是利用了数对的方法和思想确定位置,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

用数对确定位置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本单元学习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

  2.把教室情境和方格图相结合,理解数对的含义,体会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推理、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层面,直观认识列、行

  1.复习导入,在冲突中引出新知,初步感知列、行。

  师:(请张明同学起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位同学在班中坐的位置吗?

  师:同样是这位同学,有多种方法表达他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师:互相交流时很不方便。正因为如此,需要统一。

  师:结合实际生活习惯,我总喜欢先说竖的,再说横的,这个“竖”在数学中称为“列”,“横”在数学中称为“行”,所以“先列后行”。

  师: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现在老师作为观察者,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第1列、第2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2.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

  师:你现在能用列行说说自己的位置了吗?

  生:我在第3列,第1行。

  师:我们把第3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这位同学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教室里现有的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旧知中发现矛盾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自然引出新知,沟通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二、从图像层面,抽象认识列、行

  1.把教室座位投影到屏幕上。

  师:刚才老师是观察者,我观察你们,那你们想不想做回 观察者?

  师:满足大家的要求,现在你们和老师一样,也是观察者了。

  师:找一找,第一列在哪里?

  师:第一行呢?

  师:张明同学的位置怎么说?和我们刚才讲的一样吗?(请这位同学起立)

  师:如果我们把第三列看作竖的一条线,第1行看作横的一条线,同学们想象一下,张明的位置在这两条线的什么位置上?(张明的位置就在竖横这两条线的交叉点上。)

  师:你自己的位置会在哪两条线的交点上呢?

  师:由此你想象咱们整个班上每个同学的位置分别在哪个点上?闭上眼睛想想全班同学的座位用图简洁地表示出来是什么样的。

  2.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到方格图。

  课件出示座位图变点子图,变方格图。

  师:大家的位置都在这个上面了,老师是观察者,也想在这个图上,我在哪里呢?(屏幕出示0点,并完善方格图。)

  师:在这张方格图中,0即表示列的起始,也表示行的起始,可以叫它是第0列,这是第0行。(屏幕演示)

  师:现在你还能找到第1列、第1行吗?

  师:第1列、第1行没有变。

  【设计意图:从座位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一步步深入,在抽象情境中学习行与列,重点介绍起始行、起始列,在比较中弄清起始行和起始列与第一行和第一列的不同,为以后学习坐标做好铺垫。】

  三、从数学层面,形式认识数对

  1.初步学习数对。

  师:张明同学在第3列第1行,你现在还能找到他吗?

  请一生上来指,然后屏幕显示“张明,第3列第1行”。

  师:这么简洁的方格图上写那么多汉字,好不雅观啊!能不能把这文字语言改成数学语

  言呢?让它变得更简洁。请在这张纸的反面试试。

  学生自由写。师巡视,请代表性的学生写到黑板上。

  师:也就是(3,1)只能表示这一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这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用其他数对表示?也只能用(3,1)表示。

  2.进一步学习,感悟数对特点。

  在方格纸上找两个点,请生用数对表示(2,5)、(5,2)。边说边请相应同学站起来。

  师:大家看,两个相同的数字,但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一样呢?

  师:数对是一组有序的数,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就不同。

  师:接下来老师报数对,是你你就站起来,看谁反应速度快。(3,1)、(3,2)、(3,3)、……师:哇,一列同学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抽象与形象相结合,感悟一一对应思想。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数对“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作用。在游戏中,多次变化,体会数对的特点,渗透函数思想。】

  四、数对在生活中应用

  1.介绍笛卡尔。

  2.围棋盘。

  【设计意图:介绍生活中的例子,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拓展练习

  1.画一画。

  (1)A(2,5)、B(2,3)、C(4,3)。

  (2)师: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并用数对表示平移后图形顶点的位置。

  (3)师:如果上下平移,什么不会变?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在方格图中进一步感悟数对的特点,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为初中学习坐标系铺垫。】

  六、总结延伸

  师: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数对,知道了可以用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2、在认知冲突中感受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和方法。

  4、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课中体现得较多。通过形来研究数的特点,通过数来呈现物体的位置,在方格纸和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之间架起了数与形的桥梁,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是今后研究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8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自由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9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成为了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做得怎样呢?如何能使我们的课堂评价更为有效呢?基于这样的想法,带着学习和观察研究的目的,我认真聆听了须敏霞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到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这节课流程清晰、语言精练、讲练结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于课堂上学生回答后的信息处理,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让我有些许的不满意。当然,这只是一名语文教师的个人浅见。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首

  先要真诚、有亲和力,具有调节性,不能一棒子把学生打死;其次,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正确、有探究力,具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再次,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热情、有感染力,具有激励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为思维碰撞的天地。

用数对确定位置10

  课题:

  第二单元: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教材P20例2及练习五第3、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生: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谁来说一说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字表示什么?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导入:(出示如下示意图)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可数对的知识,先来看下面的示意图,你们能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的位置吗?

  熊猫馆

  大象馆海洋馆

  猴山

  大门

  引导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出各场馆所在的位置。

  指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确定它们的位置的。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20页“动物园示意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比较它和刚才的示意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横排和竖排所构成的区域是整个动物园的范围。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这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与横线的交点上。

  (2)提出问题: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排列的数字表示行,从下往上数;横向排列的数字表示列,从左往右数。图上的数字表明行和列的起点均为o。

  (3)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方格图,问: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大门的位置吗?

  指生回答:大门(3,o)。

  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他场馆的位置。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集体订正,并用多媒体出示各场馆的位置:

  大象馆(1,4)猴山(2,2)大门(3,o)熊猫馆(3,5)海洋馆(6,4)

  2、指生到黑板指一指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o,3)、狮虎山(4,3)。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的。

  引导学生回答:飞禽馆(1,1)是在第一列第一行,猩猩馆是(1,3)在最左边一列第3行,狮虎山是(4,3)在第四列第三行。

  3、拓展延伸。

  (l)引导学生分别观察飞禽馆、大象馆以及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图中的位置和表示它们位置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大象馆和飞禽馆在同一列,它们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猩猩馆和狮虎山在同一行,它们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

  师小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2)质疑:如果用(x,4)表示某场馆的.位置,能确定在哪里吗?

  小组交流,并指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由于字母表示的数不确定,所以这样的数对只能确定这个场馆在哪一条横线上,但不能确定这个场馆的具体位置,使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4、找生活中的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例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十字绣、围棋棋谱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的。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自主完成,然后同桌互说。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1:我学会了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生2:我知道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作业:P21~22练习五第3、4、6题。

  板书设计: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大门(3,o)

  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

  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用数对确定位置11

  《确定位置》这节课是要求学生能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此之前,学生已会用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的知识打下基础。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现实情境“向学生介绍座位”导入,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唤醒学生已有对确定位置的认知,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基础,也为抽象出“数对”构建了一个现实模型。

  首先,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在此之后,教师在学生交流中合理引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有序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数对”有个清晰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我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后一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用数对确定位置12

  上完“确定位置”这节课后,心里轻轻地松了一口气。“确定位置”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并不难,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接受。如何才能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相对简单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呢?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通过把座位图上学生的位置由图变成点,再动态显示横线和竖线,最后引入以纯坐标出现的学校附近的地图,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由实物图抽象出坐标图的概念,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考过程。这样既尊重了教材提供的要素,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教学目标。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课根据先由实际找座位引入数对,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数对,并在了解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后,进行对数对的应用练习,从实际到抽象,最后又回到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确定座位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课的最后我适时向学生渗透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更广的范围,不仅学生的兴趣浓厚,而且使课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更好地进行了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用数对确定位置13

  一、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明确目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二、遵循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通过让学生指出赵亮同学的位置,学生开始表达位置的方法不一样,从而产生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用数对确定位置14

  一、谈话引入

  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2)班。

  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

  生:这样比较简洁。

  生:说五(2)班,别人一听就知道是五年级二班了。

  师: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别人要问我,哪班的——二班!

  生:不行!不行!

  师:怎么啦?不是更简洁了吗?

  生:光说二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二班呢?这样不准确。

  师:那行,要别人问我,哪班的——五!这回总算行了吧。

  生:还是不行。这样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五年级,可到底是五年级哪个班,别人还是不清楚。

  生:而且,你光说五,别人还不知道究竟是五年级呢,还是五班呢。所以还是不行!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

  生:准确!

  (师板书:简洁、准确)

  【赏析:开门见山直入问题的本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优点就是准确、简洁。】

  二、尝试探索

  师:其实,数学也是这样。比如,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行。下面的照片中,哪一个是张老师的儿子?能用二年级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大胆猜猜看吗?

  【赏析: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思维。】

  (生猜第3组第2个、第5组第1个、第3行第2个、第4组第5个)

  师:这样看来,光靠猜,要一下子确定张老师儿子的位置,感觉怎么样?

  生:有点困难。

  师:那就给点提示吧,看看会不会好一些。他呀,在第4组——

  (师板书:第4组)

  生:我知道了,是第4组第3个。

  生:不一定,还可以是第4组第5个。

  生:第4组有两个男生,光说第4组还是没法确定,还得看看在第几个。

  (师补充板书:第3个)

  生:找到了,是他!

  师:看来,二年级掌握的方法,还真能帮助我们很快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不过,换个角度看看,除了第4组第3个以外,还可以怎么确定他的位置?

  生:第3排第4个。

  师: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赏析: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是不可低估的。】

  师:是呀,真和数学家们想一块儿去了!那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如能找到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赏析:抓住合作的最佳时机,这个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其中、献计献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时间是5分钟。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板书如下:①4排3个②43③4.3④竖4横3⑤↑4→3⑥4-3⑦4,3)

  三、交流建构

  师:这些方法似乎都挺简洁,到底该选哪一种呢?还是请大家来作评判吧。

  (生觉得前三种方法都不好。听了半天,老师听到的似乎都是批评的声音)

  师:难道,刚才被批评的方法,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没有吗?

  【赏析:张齐华老师的课堂评价用语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客观看问题的态度。】

  生:不对,它们好歹都比原来要简洁一些。

  师:这就是一种进步!不过,除了简洁,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哦,它们都有4和3这两个数。

  师:多善于观察!那剩下的几种方法呢?

  生:也都有这两个数。

  师:既然每一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

  生:这两个数一定很重要。

  生:缺一不可!

  师:说得好!那这里的4和3究竟各表示什么意思呢?为了便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每个人都看做一个小圆圈。(出示下图)

  【赏析:较前面出示的“照片”进行了一次初步的抽象。附: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生:就里的4应该表示第4竖排。

  师:数学上,我们把竖着的排叫做列。从左往右起,这里第1列,这是——

  (生答略)

  师:原来,4表示张老师的儿子在第4列。那3呢?

  生:3表示第3横排。

  生:3表示第3行。

  师:是的,数学上,横着的排就叫行。确定行,通常都是从前往后,从下往上。这是第1行,这是——

  (生答略)

  师:现在,确定了第4列,又确定了第3行,能最终确定他的位置吗?

  (师利用课件,用两条直线表示相应的行和列,并相交于一眯,以确定相应的位置。如下图)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师:试想,如果只给你第4列,行吗?只给第3行呢?

  (生答略)

  师:看来,行数和列数还真的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无法确定他的位置。既然如此,我觉得剩下的几种方法似乎都不错呀。哪种更好呢?

  【赏析:进一步逼近问题的本质——在同一平面内,用行和列两维的参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生:我觉得第4种肯定不行,既有数字又有汉字,看起来就不简洁。

  师:不过,老师很好奇:他们小组明知加上汉字不够简洁,为什么还非得要添上这两个字呢?

  生:我知道!不添上这两个字,那就不知道这里的4和3哪个是行,哪个是列了。

  生:如果这样,那我觉得第6和第7种也都不行。虽然它们都保留了4和3,并且也很简洁,但是,由于它没有说清楚哪个是行,哪个是列,所以很容易混淆。(该生的观点得到了全班多数同学的支持)所以,我觉得还是第5种方法比较好。竖着的箭头表示列,横着的箭头表示行。连在一起就是第4列第3行,而且也很简洁。

  师: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绝大多数举手表示同意)这么多同学都同意啊?那你们不是成心要为难老师嘛!

  生:为什么?

  师:因为数学家们最终的'方法,已经被你们给否定掉了!

  生:啊?

  师:猜猜看,他们最终采纳的可能是其中的哪种方法?

  生:不会是最后一种吧?

  师:真被你给猜中了。那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我还是觉得不行,你不说清楚哪个表示列,哪个表示行,别人还是要混淆的。

  【赏析: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还真敢质疑“真理”。也真是有其“(师)父”必有其“(学)子”呀!】

  师:这么说,连数学家们的观点你们也反驳?

  生:当然了,因为他们的观点是错的!

  师:那你们说该怎么办?数学家就这么定的,你们又不同意。别的方法,你们又觉得不行。

  生:我觉得就可以用第5种,既简洁又准确。

  生:用第7种也行,但必须得加个规定。

  师:什么规定?

  生:得规定哪个数是行数,哪个数是列数,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按照这样的规定。

  【赏析:看样子,“真理”是可以在我们身边产生的,只要这里有生成“真理”的“土壤”。】

  师:真是太棒了。你绝对和数学家们心有灵犀!【赏析:这样的表扬就是最高境界的赞赏!它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比不上的。也许就是这一句话,此生从此就会爱上数学、爱上思考、大胆创新、创造。可能在多少年之后,在许多物质奖励都已淡去,具体知识也已忘记时,这句话还萦绕在他的耳畔。】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家们选择第7种方法时,也发现了它的漏洞。怎么办呢?后来一讨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它来个规定:以后凡是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我们通常都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现在,还会引起误会吗?

  四、练习巩固

  (师出示图片)

  师:小邓和小白是张老师儿子最好的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

  (生答略)

  师:真不错。儿子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小中,他的位置如果也用数对表示的话,应该是(5,3)。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生:他在第5列第3行。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因为数对前一个数表示列数,后一个数表示行数。

  师:掌握得确实不错。瞧,今天,咱们的座位也排得整整齐齐的,如果让你用数对来表示你自己的位置,行吗?

  ……

  师:看来,自我介绍并不难。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吗?

  生:我最好的朋友,她的数对是(4,2)。

  师:让我也来认识一下你的朋友,第2列,第4个。认识你很高兴。

  【赏析:教师故意出错,促使学生再一次辨析行与列的规定。这种教学方法不正是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中常用的“技俩”吗?教育的智慧是什么?是在用“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生:不对,弄错了,我说的是(4,2),不是(2,4)。

  师:(4,2),(2,4),不都是这两个数吗?怎么就不对了呢?

  生:前面的表示列数,后面的表示行数,所以谁在前谁在后很重要。交换位置后,相应的点就不同了。

  师:看来,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师重新找到(4,2)处]真正的朋友原来是你啊!下面,我想再提高要求,我直接报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应最快。(3,1)(3,2)(3,3)(3,4)(3,5)。

  (相应的五名学生一一起立)

  师: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一队?

  【赏析:提醒学生感知其中的规律,促使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生:因为你报的数对有规律。

  师:是吗,说来听听。

  生:这五个数对列数都是3,说明他们都在第3列,当然就站起来一队了。

  师:说起来挺容易,如果也让你来出几个数队,你有本事也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赏析:张老师这种“亦师亦友”教学风格也是自己所追求的。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种“激将”法有时可以得到神奇的效果。这不,学生积极性又一次被高动起来。这一“招”在后面又连续用了几次,看样子它真的挺管用的!】

  生:(1,5)(2,5)(3,5)(4,5)(5,5)。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次站起来的是一行。

  师:有变化了。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这次的五个数对虽然列数变了,但行数没变,所以站起来的自然就在同一行了。

  师:真不错!不对,张老师觉得这还不算什么。说五个数对,站起来一排。要是我说,我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你们信吗?

  生:不信!

  师:口说无凭,要不试试?【屏幕显示数对:(4,x)】符合要求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4列同学陆陆续续站起来。教师面对第一名学生)

  师:奇怪,我上面写(4,1)了没?

  生:没有。

  师:那你站起来干吗?还不坐下去。

  生:不对,(4,x)中的x是一个未知数,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等,所以我们都站起来了。

  师:瞧老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让一排同学站起来。

  生:不厉害。我也会!

  师:是吗?谁来试试。

  生:(x,4)。

  ……

  生:老师,我还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

  师:是吗?越来越厉害了。试试!

  生:(x,x)。

  师:来,符合要求的请起立(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嗯,让我来看看,当x等于1时,谁谁站起来?【数对为(1,1)的同学举手示意了一下】不错!当x等于2呢?

  【数对为(2,2)的学生也示意了一下,此时,有部分学生开始犹豫,也有学生重新坐了下来】

  师: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

  【赏析:“采访一下”已成为好几位名师的口头语。这不仅是一句话,也让教师从讲台这个“圣台”上走了下来,走到学生中去,显示着师生的平等地位。】

  生:一开始我觉得(x,x)应该包含所有人,但现在看来,我不算。

  师:不是说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吗?你怎么就不算了呢?

  生: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我发现,当x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等于2、3、4……时,只有(2,2)(3,3)(4,4)……可以站,所以其他人都不能站。

  师:说得有没有道理啊?

  生:有!

  生:我还有补充。虽然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两个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话,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站起来了。

  (此时,剩下的同学陆陆续续都坐了下去,只有符合要求的六名学生站着)

  生:我知道了,可以用(x,y)。

  师:这一次,符合要求的请站起来。(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其实,有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赏析:华应龙老师有一重要的教学主张就是“错误资源化”。张齐华老师这句话值得我们学习、运用。“错误是真理他妈”,我们应该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才敢大胆地思考、发言、猜想,才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一个畏畏缩缩的群体是出不了创新人才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15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军营生活引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课的最后,利用猜位置找礼物和大家喜欢的迷宫游戏的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将“小强”站在从左数第3列从前数第2行”简化成用数对来表示,然后把人物图简化成点子图再到方格图,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先设计了一个根据位置寻找礼物的.游戏,又设计了一个走迷宫的游戏,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知识的延伸:了解数对的发展史:

  笛卡尔是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有一天,笛卡尔生病卧床,但他头脑一直没有休息,还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什么办法,才能把“点”和“数”联系起来呢?突然,他看见屋角上的一只蜘蛛在上边左右拉丝。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确定下来。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数对与直角坐标系。他本人也受到了人们永远的尊敬。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许多奥秘,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然后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事例,从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引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网也是应用了数对的思想。在地球仪上连接两级的点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叫做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地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该地点的经纬度,测算出该地点与我们的距离。神州 七号飞船发射返回地面时地面工作人员就是根据经纬度来准确地判断飞船的着陆地点的。从而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当课结束了,学生还沉浸在神奇的知识奥秘之中。

【用数对确定位置】相关文章:

用数对确定位置03-13

用数对确定位置完整版03-12

用数对确定位置完整版优秀15篇03-12

五年级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实录03-13

位置的作文08-15

自己的位置02-28

徘徊抉择确定作文04-30

准确定位作文10-05

位置与价值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