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1
【课前准备】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仔细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堂实录】
师: 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评点: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评点:引导学生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对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 ?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
生:不够准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做材料,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接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评点: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始。)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共同点。
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评点: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训练开始,把一般的方法变成学生的经验。)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这样显而易见,需要我们仔细。
研究。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再缩小来研究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征,可能难度就会增大。请同学翻开课文《中国石拱桥》,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找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中国石拱桥》有哪些共同点。
生:形式优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生:作者在写赵州桥的时候这样写“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也是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评点;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技能的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师:说得不错,中国石拱桥除了形式优美以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特点?
生:有,那就是结构坚固。
师:(板书“结构坚固”)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这种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师: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看到中国石拱桥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 ⑴ 形式优美; ⑵ 结构坚固; ⑶ 历史悠久。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作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例子。
(评点:通过总结巧妙地过渡,从一个训练重点转移到另一个训练重点,保持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生: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评点: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简是简洁,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的反映中国石拱桥的面貌。
(评点:欲擒故纵,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下面我们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4、5段写赵州桥,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4、5段,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外形和使用情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详细地写这座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以具体的形象。
(评点: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汶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物体雄伟主要不看它的体积如何如何大。
师:那看什么?
生:主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的天安门”,“雄伟”一词能说用得不准确?(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评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验在教学中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6~8段,其余同学们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么异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了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特点,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评点: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但不管什么笔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有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评点: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上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评点: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
(评点: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2
师:现在是秋天,这几天呢老师感觉身体不舒服。怎么样的表现呢?就是心烦意乱,口干舌燥。然后呢我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我一把脉,说:“你这病呀,不需要吃药。你只需要吃一种水果就可以了。这种水果可以生津润燥,止渴化痰。什么水果呢?
生:梨。
师:对,梨。你去买点梨吃就行了。大家作为济源人,都知道什么梨最好。
生:马村梨。
师:是的,马村梨。我就买马村梨。到水果市场上一看啊,那么长一长溜摊都说自己是马村梨,我懵了。今天我来到马村梨的产地了,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我怎么来辨别马村梨呢?马村梨有什么特征?(生交头接耳,但没人举手。)
师:你来说一下吧?(那个男生摇头)那你吃过马村梨吗?(男生又摇头。)
师:没吃过啊!太可惜了,这么近的距离。回头让爸妈买点儿尝尝。咱班有没有马村的?你来说一下马村梨的特征吧?
生:皮上很多点儿。点儿比较多。
师:颜色呢?
生:发黄。
师:嗯,发黄。这是外观,那么口感有什么特点?
生:甜。
师:特别的甜是吧?好。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学生还是不吭声)个大个小有没有特征?(不吭声)
【知道借班上课会很尴尬,并且 班级老师告诉我这个班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只愿意集体回答,所以专门在上课前两分钟进行谈话,告诉他们很喜欢他们的笑脸,并且说自己大学时候的导师就是尚庄的,只希望他们踊跃发言。可还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下课后有老师说什么没吃过啊,就是不想说。思索:课前老师的交流谈话本为让学生活跃起来多发言,但是不是也给学生一种暗示呢?】
师:我呢离马村比较远,没办法见实物,就上网搜查了一下资料:济源马村梨有什么特征呢?显示的是以下几个:个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糖高。然后我就按照这六个特点到市场上去买去了。捡颜色黄的,皮薄的,一尝口感好的,汁多渣少特别甜的去买。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样一车梨中,有大有小。我按照个大的特征去挑却发现大的吃不了。咱中国人又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分梨(离),然后我就想,个小的是不是马村梨呢?大家依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是不是?
生:是。
师:那么这个个大个小能不能成为挑选马村梨的标准?
生:不能。
师:其实刚才我跟大家的谈话的马村梨的话题,不知不觉咱们就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说明。【板书】咱们看,说,什么意思?说话介绍。明,明白。把话说明白。有一种文章,把事物或者道理说明白说清楚,这样的文章就叫做说明文。
师:那么我们刚才的谈话中,把马村梨的特征说明白了没?如果咱们把它的特征写下来,就是一篇短小的说明文。给大家介绍一个名词:说明对象。一篇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者事理就是说明对象。刚才咱们说明的马村梨特点时候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马村梨。
师:那么咱们再思考一下,要说明一个事物或者一个道理,咱们要抓住事物或者事理的什么?
生:特征。
师:就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刚才咱们分析的马村梨的六个词语中有一个不能作为特征,为什么?(生七嘴八舌)
师:所以,我们要抓事物的特征,就是所有事物都具备的共同点。【板书】
【导入到此结束。其实严格意义上我还是认为这节课是没有导入的。作为学生初中生涯的第一篇说明文,我将重点放在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特征上,用生活常识来和知识想衔接,使得新知识对他们来说不陌生,感觉目的还是达到了。而在评课环节,有老师说还可以让他们介绍离的大小,甜度糖分,用数字或者其他说明方式会对下面的讲解更有利。设计时候也想到了,但感觉大小不能作为标准来衡量,糖分和甜度又没有查到完整的科学数据,就没有实施。】
师:今天我们走进《中国石拱桥》一文。大家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一下,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应该是什么?
生:石拱桥。
生:中国石拱桥。
师:我听到了两个答案,到底是哪个?(生齐答中国石拱桥)
师:那么我们知道了说明对象之后,我们要知道它的什么?(学生翻看资料,要求合上。)
师:看黑板上的总结,我们应该来找说明对象的——特征。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然后在原文中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两点问题:一是学生资料书不离手,只要一分析课文内容就在资料书上查找,所以不得不提醒他们合上,并走到下面帮助他们合书。二是这个朗读到底需要不需要。作为一节公开课,让学生读了近五分钟,其实在自己班里讲的时候是默读的,但这个班学生不回答问题,好像都不张嘴,就想围他们创设一个张嘴的机会。但这在预习后的课堂上这样的设计确实很浪费时间很没有必要。】
师:读完了吧?请大家在课文中快速的寻找词语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生1: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并且有悠久的历史。
师:在课文哪里?
生1:第二段和第三段。
师:两个特点,有没有不同意见或者要补充的?
生2: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分布广泛,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成就惊人。
师:还有其他意见吗?(无人应答)我认为中国石拱桥有三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说明对象特征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就为自己找的答案在原文中找理由,证明你的答案的正确性。看有没有同学帮老师也把理由找出来。
【这个环节预设时候知道将会有点困难,许多同学会把目标盯向课文最后的小姐:“结构巧,形式美,强度高”上,所以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学生思维从后面拉到前边。而对于手头有参考资料的学生来说,回答问题不够全面完全跑偏是没有想到的。所以当时有些意外,有些惊诧,更有些无措。不过好在我知道问题下放后会有无数答案,于是就想到让学生为自己的答案找理由,以发现她们思维问题。】
生1: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横跨在河流上。《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它有悠久的历史。
生2:第六段,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这说明了形式多样。第五段赵州桥桥长和卢沟桥桥长不一,说明了大小不一。
师:大家同意她的看法吗?(同意),好的,我们来看第六段这段话。(读段落)说的是谁的样子?师卢沟桥的样子还是石狮子的样子?(石狮子)而我们要找的.是谁的共同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所有的中国石拱桥都必须有狮子?这个能不能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师:再看第五段,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2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说明石拱桥大小不一,是不是呢?
生3:这是说桥在横面上的……
生4:这是说桥的宽度和长度……
师:本科作者曾这样说桥:桥,就是放大的板凳。咱们现在就以课桌为例,给大家讲解桥。看课文,赵州桥全长50。82米,应该指什么?(长度),那么两端宽9。6米,应该指什么?(宽),中部略窄,只有九米,指的是哪里?(桥面的中间部分)这是不是指桥大小不一呢?所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不能作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中国石拱桥特征师什么呢?我刚才说我的建议是在刚才那个同学的两点之上加了个形式优美,为什么这样说呢?谁给老师找找依据?
生5: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师:嗯,很美。请大家读第一段。卧虹飞虹长虹卧波,是不是形式优美啊?所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三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板书】
【为答案找理由,才会使学生真正得到自己的知识。
一点意外,没想到生2的答案能够离谱到此种地步,更没想到学生们竟然赞同她的意见。使得我常用的要学生来反驳学生得出答案的方法不能使用。依然记得当时大脑飞速旋转,怎么引导?一是要学生分析到底写的是什么,二是用课桌做例子帮学生理解。后来反映效果还不错。
一点不足,中国石拱桥特点在前三段,先写石拱桥特征,然后是中国石拱桥特征,非常鲜明,要学生把前三段读一下答案就可以得出,这点有教师挖坑自己得出结论的嫌疑了。】
师:可能还有些同学嘀咕老师说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例子,看看中国石拱桥是不是具有这样共同特征。首先我们来读四五段,然后在原文中进行批注——这句话可以看出赵州桥具有形式优美的特征;这句话可以看出赵州桥具有结构坚固的特征……
师:起来后我们先读一下原句,然后再说一下它说明了赵州桥具有什么特征。
生6:赵州桥修建于公元……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坚固,历史悠久。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说明形式优美。
生7:全桥结构匀称,和周围景色……表现它形式优美。
师:大家往后面再读一句: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说明桥——形式优美。你看,赵州桥具有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那么作者在写特征的时候要用到一定的方法,就是咱们常听到的说明方法。那么这两段,作者为了说明赵州桥具有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首先用赵州桥做例子,这就是——举例子。【板书】
师:那么在举赵州桥做例子的时候还用了哪些方法呢?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能不能说一下?例如我们先来看列数字。哪里用的是列数字?(生齐读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这样的数字说明有什么作用?为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结构坚固。
师:还有其他说明方法吗?(生默然)
师:咱们看这段话:“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是什么?(引用)
师:到了说明文中,我们可以叫它引用说明,也可以叫做引用。数字说明也可以叫列数字。那么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呢?
生:突出它“形式优美”特征。
【在学习本课之前,老师已经把说明文有关知识印发给了他们,并且他们每人手头都有参考资料,说明方法也较为简单容易辨别,所以这个环节简略处理。】
师:好,我们看,说明方法的使用是为了什么?(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那么,赵州桥已经可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那么卢沟桥可以不写,可以不可以呢?为什么呢?大家速读六七八段,然后找到理由,为什么必须写卢沟桥?
师:卢沟桥和赵州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8:修建时间和长度,还有卢沟桥是联拱石桥。
师:修建时间和长度对中国石拱桥来说重要不?(重要)你觉得咱们马村有一座桥,咱们尚庄有一座桥,时间不重要,形式很重要。你能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座桥的样式吗?(师画赵州桥简笔,学生9画卢沟桥简笔)
师:11个拱,拱拱相连,中间有石墩。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赵州桥是“独拱石桥”。如果作者举例子时候只说赵州桥,那联拱石桥能不能算作中国石拱桥了?所以我们举例子时候一定要举全面。
【这段对话最见功力浅薄,意思不通表达生涩。】
师:下面我们来看作者在写卢沟桥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生10:“每个石柱上都刻着不同形状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这是打比方。
师:下面我读这段,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石刻狮子的样子,看能不能想出来。(范读)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外面花开了,我们要写它的颜色,香味。写一个人,要写他的眼睛头发衣服打扮。这种方式叫——描写。而在说明文中,不是主要用来细致的刻画一些事物,而是写事物的样子。这种说明方法叫做摹状貌。摹,描摹描写,状,形状,貌,外貌。把事物的形状外貌写下来,这在说明文中就叫做“摹状貌”。通过描写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样子,我们就可以知道卢沟桥具有什么特点?(形式优美)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教给大家这些知识点,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要写或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知道说明对象是什么,然后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接下来看的是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特征。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练习:你见过哪些笔?(生七嘴八舌圆珠笔水笔彩笔油画笔毛笔钢笔铅笔……)
生11:粉笔、钢笔、圆珠笔、铅笔、自动铅、彩笔、画笔、蜡笔……
师:还有电子笔。那么笔的作用是什么用的?有什么功能?
生:写字画画。
师:所以,笔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我们的说明对象是“笔”,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写字画画的工具。接下来我们怎么写呢?使用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12:举例子。
师:我们在写书法时候分为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所以我们在举例子时候可以着重写两种笔,钢笔和毛笔。
生13:摹状貌,写毛笔的样子。
生14:列数字,笔的长度。
师:给你一个事物,就可以写说明文了。
【练习这个环节学生们表现还可以,气氛比较活跃。但遗憾的是总结能力太差,对于举例子举哪些例子不够清晰。】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3
师生互致问候,上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
师:这座桥是什么桥?
生:赵州桥。
师:赵州桥是谁设计的?
生:李春。
师:唐朝的张嘉贞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的?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从结构角度评价的。
师:茅以升是如何评价这座桥结构的?
生: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师:可见,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
(出示课题,作者。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的耳朵听课文录音,用你的眼睛去看屏幕的图片,更重要的是,用你的心灵去感受。
(放课文录音,展示桥的图片。)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桥很美。
生:本文语言很美。
生:本文描写了很多座桥。
师:看来同学们都陶醉在一座座美丽的桥之中。桥的确很美,那么在画家的'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生: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师:你答得非常准确。那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
生:就是写不同环境中,桥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师:很好,桥美在形式。在画家的眼中,形式美当然是绘画的形式美,那么什么是绘画的形式美呢?请再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
生: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师:你在哪一段找到答案的?如此专业的块、线、面知识,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
生:第二段。作者从我们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教师指图片介绍块、线、面的知识。)
师: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说了,文章中写了许多桥,这些桥是在不同环境中的桥,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不同环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桥呢?
生: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
(教师展示每座桥的图片。)
师:桥与周围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座桥呢?是因为景物描绘得美还是因为语言美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
生:我们组最喜欢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因为早春时的细柳绿而柔软,是阴柔之美,桥是有坚硬石块的石桥,这是阳刚之美。
师:细柳和石桥、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确美得动人。
生:我们组也最喜欢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因为这段文字中“销魂”这个词用得很好,表达出画家的感受。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知道“销魂”这个词的含义么?
生:不知道。
师:“销魂”出自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意思是说人们在分别的时候非常悲伤、愁苦。那“晓风残月”是何意?
生:是景物描写。
师:对。这句话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又哪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听后,给人什么感受?
生:悲伤、凄清。
师:对。“晓风残月”这凄清的景象烘托了别后悲伤的情状,文中为何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呢?
生:就是说细柳和石桥所构成的美景自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景物来烘托,已令画家销魂。
师:很好。看来江南细柳下的石桥的确很美。文中有没有其它桥吸引着你?
生:我们组最喜欢乌镇苇丛中的石桥。因为苇丛密不透风,给人憋闷感,其间出现了一座石桥,让人感到眼前豁然开朗,神清气爽。
师:“豁然开朗”这个词用得好,能活学活用。书上是怎样写人的这种感受的?
生:(齐读)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师:“苇丛”会“做深呼吸”么?会“透舒畅的气”么?
生:不会。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对。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标明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深呼吸,想想以前有没有这种体验?
(师生一起做深呼吸。)
生:考试时,难题忽然想出了解题的方法。
师:对。难题被你想出答案时的感觉就与苇丛中出现桥给你的感觉一样,通过文字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感受么?
生:(全体)能。
师:其他组同学喜欢哪座桥呢?
生:我们组最喜欢风雨桥。因为这段话中“驻足”这个词用得好。能让欣赏者停住脚步,可见景色美。
师:景色美在何处呢?
生:桥外是飞瀑流泉。
生:桥上是遮雨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闲自在地欣赏着景色;桥外是飞瀑流泉,惊险壮观。
师:桥上的清闲与桥外的惊险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师不由想到卞之琳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的是飞瀑流泉,“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是因为你和桥已构成了一幅画。桥上、桥下各是一道风景,别有情趣,大家一起读一遍,好不好?
生:(齐读)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见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定要在此展开一番格斗。
师:大家读得很好。以上,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看出文中,桥与周围的景物相映衬的确很美,语言也很优美。那么作者为何能把桥写得这么美呢?
生:因为作者带着感情,带着“爱”去写桥的。
师:何以见得?
生:文中说,“画家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4
师:桥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请大家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等等……
生:兴城南河大桥、烟台河大桥、北京立交桥、过街天桥……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资料的建筑物,如兴城南河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资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掌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需找到同类事物的一起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一起具有的特点,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
生:不够准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讲到的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资料做,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才是一起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一起点。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依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一起点。
生:桥洞呈拱形。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有很多外表看不到的特点,还需仔细观察研究。中国有个桥梁专家叫茅以升,他对桥梁最有研究了,他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石拱桥》,下面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写的,请大家打开书,整体感知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利用工具书,学习字词,初步明白中国石拱桥的一起特点。给大家10分钟时间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说说《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一起点。
生:形式优美。
师:正确。
生: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师:正确,更全面了!
生: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师:更全面了!
生:除了以上特点以外,还有建造难度大。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刚才大家的感受非常好,现在请一位同学重复一下。
生: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建造难度大。
(师板书。)
师:通过第一遍读课文,我们已经找到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起特点:
1、形式优美;
2、结构坚固;
3、历史悠久。
可以看出我们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很强,老师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没有大家的感受那么全面。那么怎样说明才干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不看课文,谁知道课文选用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些特点的呢?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正确,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小组可以讨论一下,顺便组织一下语言,看哪组说得好。
生: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师:二组同学归纳得非常好,语言表达非常完美,并且在回答的时候没有看书,老师为你们的精彩回答而感到骄傲,大家为他们鼓掌。
师:四组和五组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听写生字。(横跨、雄姿、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师:这两组同学写的全对,各得100分。谁能说说惟妙惟肖的意思?
生:非常形象逼真的样子。“绝伦”中的“伦”是什么意思?
(生无人回答。)
师:我们读课文不要放过每个不理解的词,这才是求学的精神,查查字典吧。
生:辈、类的意思。
师:那么绝伦呢?
生:就是没有它的同类,没有比得上它的`意思。
师:很好。下面仔细读课文,在书中作批注、并小组交流,比较一下赵州桥和卢沟桥,看看你们组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
(生读课文、讨论。)
一组学生:我们组更欣赏赵州桥,因为它建造的年代更久远,比卢沟桥早五百多年,还依然坚固。
二组学生:我们组不同意一组的看法,因为卢沟桥也没有损坏,不到哪一座桥损坏的时候,是比较不出哪个更坚固的。
师:这两组说的都蛮有道理的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座桥都很坚固。
三组学生:我们组更欣赏赵州桥,因为它的跨度大,距今年代更久,建造难度会更大,而依然那么雄伟,连作者都说它的设计巧妙绝伦,谁也比不上它。
二组学生:作者说它绝伦,是相对于当时来说的,不能用这句话来说明问题,不过赵州桥确实令人欣赏。
四组学生:我们看卢沟桥更美观一些,因为它上面的雕刻很美,各种各样的狮子,卢沟晓月是美景,并且马可·波罗也曾经赞美过此桥。
二组学生:讲到美观,赵州桥也是很美观的,它的美是古朴的美,至于马可·波罗嘛,他假如看到赵州桥也是一样会赞美的,所以不能断定卢沟桥更美一些。
师:看来二组同学蛮有个性的,说的也十分在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座桥都是很美的。总结一下,这两座桥都具有“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特点,假如说我欣赏哪一个的话,则更倾向于赵州桥。这属于个人喜好,不必强求。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两座桥只写一座不是更简洁吗?大家考虑后回答。
生:简洁是简洁了,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地反映中国石拱桥的概貌。
师:三组同学回答得很好,看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层次很高。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5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10岁的少年,随着看赛龙舟的人群往前走。前面有一座文德桥,上面站满了人。突然间,文德桥被压塌了,许多人掉在水里。这位少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发誓长大后当一名桥梁专家,把桥修建得坚固耐用。后来,这位少年果真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并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再后来,他又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是茅以升。
师:对。茅以升是我国屈指可数的著名桥梁专家。他写过很多关于桥梁的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师板书: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师:已经预习课文的举手。
(生举手)
师:都预习了。请一位同学读读加点的几个字词,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
(生读:弧形拱桥洨河陡坡和谐饮涧桥墩)
师:读得不错,看来同学们预习得比较充分。
(展示幻灯片: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关于桥梁一种——桥梁按其结构和受力情况可分为梁桥、拱桥、悬索桥、钢架桥、组合体系桥等,1.组合体系新型桥梁(梁拱组合),2.悬索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3.海口市标志性建筑:世纪大桥斜拉桥,4.厦门海沧大桥。大家看到大屏幕上停留的两幅画面,这是桥梁的主要两种形式:梁桥、拱桥。同学们可自行观察其区别。中间高起的叫拱桥;桥洞并不弯曲,桥身与水面平行的叫梁桥。拱桥的承受压力比梁桥大。就外形看,拱桥更具有曲线美。我国的拱桥大多是用石块砌成的石拱桥,其优点何处?文中自有回答!
下面我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板书:学习重点:一、特点突出二、语言准确三、顺序合理)
一、学习重点一: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而说明文这种文体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说明文的灵魂。才能介绍清楚这一事物,才能使读者留下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即说明文一定要抓住事物特征。那么本文的说明对象——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从书上找答案。(可以从文中找有关语句,请同学划出并回答)
生:“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幻灯展示原文语句)
师:文中哪些地方是说“形式优美”的?
(师幻灯板书:1.形式优美)
生:“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生:赵州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卢沟桥的卢沟晓月…
(请这位同学能否依据你的想象力描述一下“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一番美境呢?)——看起来就好象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又象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师)是啊,桥梁是道路的特殊形态,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的彩虹,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师:很好。哪些地方体现出“结构坚固”的特征?
(师板书:2.结构坚固)
生:赵州桥距今1300多年了,至今还雄跨在洨河之上。
生:卢沟桥历经洪水袭击,依然完好。
师:对。这是总的特点。特点是抽象的,需要具体的例子来支持,那么接下来文中就给我们举了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之作—赵州桥和卢沟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谓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两座紧仅仅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的代表罢了。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江河大地,桥梁可谓是道路的延续!它是一道道融于大自然的彩虹,是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更是蕴藏着前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文中举唐朝张拙的话,(盛赞)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去体味这“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优美意境!卢沟桥的“卢沟晓月”雅号,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有的资料这样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因以得名“卢沟晓月”)——好,回到课文,具体到赵州桥,它有几个特点?(它在拥有总特征之外,有没有独具特色的一面呢?)
生:四个特点。
师:哪四个特点?请四位同学讲一讲。(每讲一个,幻灯展示)
生:“(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师展示同时,请学生回答此特点也照应了总特征中的哪点呢?如此设计才有这至今横跨哮河之上的赵州桥)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请看大屏幕的展示,这其实也照应了总特征中的“结构坚固”)(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师: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十分突出,充分表现了赵州桥杰出的艺术水平,用书上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生:巧妙绝伦。
(师板书:巧妙绝伦)
师:对。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生:没有能和它相比的。(此刻若时间允许,可以链接电视录象剪辑)
师:是这样。那么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生:有三点最突出。第一,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第二,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第三,桥上有很多狮子。(引点传说)(中国石拱桥的形式多样特点)
师:桥上的狮子雕刻得很生动,作者用了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惟妙惟肖。
(师板书:惟妙惟肖)
师:什么意思?
生: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师:对。“肖”在这儿是相似的意思。(若时间允许,可以链接电视录象剪辑)——(若时间允许可以展示幻灯15,在大屏幕中显示第二个学习重点:特点突出。总分式的展示中国石拱桥特点)——(以上我们分析了本文抓住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记住,要想抓住事物特点,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作者茅以升曾多次实地考察赵州桥和卢沟桥,与两座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著名画家李琦曾为茅以升画过一幅肖像画,画面是茅以升的上半身,身后的背景就是赵州桥。他毕生挚爱的桥梁事业。
抓住了石拱桥怎样的特征后,如何把特征说明清楚呢?文中借助了哪些手段呢?(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二、学习重点二——语言准确
好的,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文中总分式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那么文中是如何把特征说明清楚的?用了哪些手段?——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重点
师:下面,我画一幅图,然后请同学门回答问题。
(师画图)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
生: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
师:按照你的说法,老师可以这样画(画图)
师:显然,这样不对。
生:大拱的上方分别有两个小拱。
师:按照你的说法,老师可以这样画(画图)
师:也不对。究竟怎样表述才能准确说出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书,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生翻书)(最理想的说明在课文里,请同学们找出来比较一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生:“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师:对。把这句话画下来。哪些字准确表现了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
生:“两肩”“各有”“两个”。
师:对。“两肩”准确点明了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此时展示三副样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对于刚才的一幅例图大家分别用了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我呢列举了其中两种情况,而出来的效果理想与否,相信大家此刻应有些许启示吧!)请看最后一幅,桥并没有肩,这是拟人手法,或者叫形象性语言。
(师板书:1.形象性语言)
师: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可以运用形象性语言。(服务于准确的说明)(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可以说,文笔的形象生动性更是本文语言上的一大特色。类似生动和富有文采的语句很多,(此句可以省略:请同学们列举例子,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等——这些我们都归结为形象性语言)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
生:用数字说明。(展示幻灯)
师:举例说说。
生:作者为了准确说明赵州桥大拱的跨度,用数字37.4米来说明。
师:对。数字说明在本文中有好几处,请同学们画下来。
(生画出数字说明处)
(师板书:2.数字说明)
师:请同学们看书,文中有这样一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句中用了“大约”“可能”这种不肯定的词,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只能估计。
师:这样估计是不是不太准确?
生:表面上看好象是不准确,但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很好,你理解得很正确。在没有确切材料记载的情况下,应该留有余地,这反而是准确的,(用词适度、讲究分寸)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若对数据不能做出精确判断却用了精确的数字,那么不但不能准确说明事物,而且失去了科学性)
(师板书:3.留有余地)
师: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我国的施工桥几乎到处都有。”
师: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样的“模糊语言”,谁能举一个例子?
生:比如向别人介绍一个人的身高,在不知道其确切高度时,可以说“一米七左右”或“一米八上下“这样的话。
师:这个例子很好。以上我们从三个方面学习了本文语言准确的特点,下面我们看第二个学习重点。
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确定说明顺序的。全文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介绍赵州桥在先,介绍卢沟桥在后,为什么?(请讨论,并可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回答)
生:因为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师:这叫什么顺序?
生: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师:对。
(师板书:1.时间顺序)
师:作者介绍赵州桥的四个特点,顺序能否颠倒?
生:不能。因为作者是按特点的主次来安排的。
师:这叫什么顺序?
生:主次先后顺序。
师:对。
(师板书:2.主次顺序)
师:作者介绍完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后才点出桥的设计者是李春,为什么?放在前面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本文是介绍赵州桥,不是介绍设计者。
师:这是有什么决定的?
师:对。
(师板书:3.写作目的)
师:到此为止,我们总结出本文在说明顺序上采用了时间顺序,主次、目的两种顺序可以归为逻辑顺序。
(师板书:逻辑顺序)
师:好。这节课我们从语言准确、特点突出、顺序合理三个方面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希望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高潮的技术水平,充分认识祖国文化遗产的宝贵,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同时,学以致用,在写说明文时学习这篇文章的优点。《中国石拱桥》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严密、生动而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说明,既产拨了石拱桥的知识,又为我们的说明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展示作业幻灯)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若有时间,紧张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轻松一下,欣赏一组中外桥梁的图片,去感受人类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科学知识的兴趣,欣赏桥梁图画
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学习重点:
一、语言准确
形象性语言
2.数字说明
3.留有余地
二、特点突出
1.形式优美巧妙绝伦(“雄姿”“非常雄伟”“处月出云长虹饮涧)
2.结构坚固惟妙惟肖(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已经1300多年”)
3.历史悠久(“一直使用”“还保持”“设计完全合乎科学)
三、顺序合理
1.时间顺序
2.主次顺序
3.写作目的逻辑顺序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中国石拱桥说课03-03
石拱桥作文12-06
石拱桥 作文12-08
《秋天》课堂实录12-17
散步课堂实录12-18
背影课堂实录12-18
称赞课堂实录12-19
《咏柳》课堂实录03-06
《吆喝》课堂实录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