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

时间:2024-03-13 13:27:43 好文 我要投稿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2篇[必备]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1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说明: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2篇[必备]

  《卢沟桥的狮子》中第2自然段对狮子形状的描写生动有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列整齐、琅琅上口的句式,把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非凡的想象力。细细品读这段文字,学生不仅会有如临其境,如见其“狮”之感,而且唤起了他们的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贵的条件。这段句末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任由读者的思维纵横驰骋。下面的教例,正是紧紧地把握教材的这些显著特点,挖掘文中的思维训练因素,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

  师:课文中写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原因,除了数量多之外,还有什么缘故?

  生:多得数不清还有个原因是这些狮子大小不一。

  生:它们有的大,有的小,造型不相同,所以数不清。

  师:那么,作者是用什么词语来写大小的?

  生:作者是用“几十厘米”、几厘米”等数量词来写狮子大小的。

  生:我从资料上看到,在桥东端蹲坐的两头大狮子,身长1.73米,高0.9米,重3吨。它们被当抱鼓石使用。而写小狮子是用“几厘米”这个词语。

  生:“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这句话中的“甚至”一词描述了狮子小的程度。

  师:同学们读书都非常仔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数不清还因为这些石狮子形态各异。它们有的蹲坐、有的低头,还有偎依的、藏着的、被按在地上的等等,所以数时极难数准。

  生:这些狮子不仅小,而且有的只露出一张脸,有的伸出一只爪子,有的藏在大狮子身后,所以数时不容易数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明数不清的原因呢?

  生: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数清。

  师:说得真不错。请看图片,观察上面描写的五种狮子不同的形态特点,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生朗读第2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出狮子的五种姿态。

  生:有的蹲坐在石柱上,有的低着头,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还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笔画出作者联想的事物。(生默读,动笔画)

  师:作者看到狮子的不同形态,由此想到什么?

  生:作者由“蹲坐”的这只石狮子,想到它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生:由“低头的”,想到它在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生:由“偎依”的样子,想到小狮子在熟睡。

  生:看到“藏在大狮子身后的小狮子”,想到它在作有趣的游戏。

  生:看到那“被按在地上的”,想到它一定是淘气,在受罚呢!

  师:文中用“形态各异”概括了卢沟桥的狮子多种多样,你能从省略号中想像其他狮子的姿态,并根据姿态说出自己的联想吗?

  生:有的小狮子爬在大狮子肩上,好像跟狮妈妈说悄悄话。

  生:有的小狮子跪在大狮子面前,好像是向狮妈妈承认自己的错误。

  生:有的狮子拥抱在一起,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

  生:有的.狮子仰望着天空,好像在和天上的星星对话。

  生:有的狮子伸出一只爪子,好像在数着桥上来往的行人。

  师:同学们真会想像,说得和书上的一样美!你们想不想欣赏这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狮子呢?

  生:(齐说)想!(多媒体显示卢沟桥的狮子图案,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

  师:这么多、这么可爱的狮子,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生:(抢说)千姿百态、姿态万千、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师:这些憨态可掬的狮子,看上去神韵是那样的优美。如果你来到这里,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古代雕刻这些石狮子的能工巧匠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雕刻石狮子的能工巧匠们技艺多么高超啊!

  师:这段课文写得生动有趣,你们喜欢吗?

  生:(齐说)喜欢!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时间自由读,看能不能背下来。(生练背)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这段分3层,先总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生背第1层。)

  师:再分说“狮子的大小”和“狮子的形状”。(生背第2层和第3层。)

  师:同学们都能背诵了,现在来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这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狮子的。

  生:作者是使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写形态各异的狮子的。

  生:前半部分“有的……”是写狮子的形状;后半部分“好像……”是根据前半部分狮子的形状而作出的想象。

  生:前4个句子都是先写狮子的形状,后写根据前面的形状作出的想象。第5句是先写的想象,后写的是狮子的形状。

  师:同学们会读书,会分析,概括得也全面。大家都去过动物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也采用文中的这种句式来说说动物园里的猴子,好吗?前4句先说形状,后说想象;后一句先说想象,后说形状。

  师:动物园里的猴子真有意思。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

  生:有的猴子眼珠滴溜溜地转,好像在想如何才能把游人手中的香蕉弄到手呢?

  生:有的猴子抓耳挠腮,好像在思考猴先生提出的问题。

  生:有的猴子龇牙咧嘴狂叫,好像在为那些攀枝跃林的伙伴鼓劲叫好。

  生:有的猴子从假山上纵身一跃,“飞”到树枝上,好像在向游人炫耀自己是体操明星。

  生:还有的小猴子大概是在猴妈妈面前撒娇,拽着猴妈妈的尾巴,还挤眉弄眼的。

  《卢沟桥的狮子》评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本教例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了语文的功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大胆想象,激发创造欲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一教学片断妙在填补“空白”,创造美。在学生对卢沟桥狮子的美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之外,展开大胆想象,用“有的……有的……”描述狮子的其它姿态,充实了课文内容,丰富了“美”的形象。然后又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让学生调动词语积累,用学过的词形容狮子的美。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使学生充分享受了“创造美”的乐趣。

  2。发挥自主精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本片断的可贵之处是教师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如学完文中描写卢沟桥狮子的五种形态的句子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看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怎样写出狮子各异的形态的。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马上领悟了规律。这也是帮助学生思考、作出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强化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过程。

  3。举一反三,注重能力迁移,在迁移中创新。“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本片断模仿例子,写动物园猴子的情态,进行迁移练习,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反三”的过程中并非简单重复和机械模仿,其中不乏发展和创新因素,是对“一”的升华和提高。在由“一”而“三”的迁移中无不包含创新的因素。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2

  一、交流歇后语,导入新课

  师:有这样一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

  生:数不清。

  师:这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狮子怎么样?

  生:多。

  师:对,很多很多。(板书:多)就是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曾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映示)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师: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1:我知道了,世界上虽然有许多的桥,但是卢沟桥是最好的桥,很漂亮,很有价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马可?波罗是世界上著名的旅行家,他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这是我们北京人的骄傲!

  生2:说这座是独一无二的桥,是因为这座桥很有新意。

  师:这就是说没有其他的桥可以和这座桥相比,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二、品读课文、启发想像、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读课文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就在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卢沟桥的狮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特点。

  师:请你把“大小不一”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去。

  生1:卢沟桥的狮子栩栩如生。

  生2:卢沟桥的狮子大的和小的有天壤之别,造型奇巧,各不一样。

  师:你刚才说了,还有一个“形态各异”,请你也把它写上去。

  师: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是怎样的大小不一呢?能不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找到课文,咱们一起来读。

  生: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

  师:我觉得这个大的还不够大,小的还不够小,再来一次!

  师:噢,原来大的这么大,小的这么小,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吧!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请同学们读下边的课文,你最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师:咱们展示一下,把描写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

  生: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师:他说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你们说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生:捉迷藏。

  师:捉迷藏的游戏有趣吗?你们看,(映图)这个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你们好象在说什么呀?你们好像听到它们在说什么了?

  生:它们好像在说,你找不着我的,找不着我的。

  师:愿意分享它们的快乐吗?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真有趣,读成两声部了,再读一遍吧。

  师:谁再读。

  ……

  师:还有别的语句,谁读?

  生: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象正在熟睡。

  师:小狮子在熟睡,你可别吵醒它了!该怎么读?

  师:多么香甜哪!大家一起来!

  师:还有别的语句,读吧!

  生: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老师给你提个建议,你能不能按得再重一点,不然淘气的小狮子还会再逃走的,再读一次吧。

  (生笑读)

  师:还有谁喜欢读这一句?

  师:按(强调)在地上,一起读。

  师:还有谁要读别的语句?

  生: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师:长吼,那么威武,那么有力,你们说它们会怎么长吼?在位置上试试。

  (生学狮子吼)

  师:这么威武,这么有力,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大伙读,气势大,一起读!

  创设意境,激发想像。

  师;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觉得这些狮子仿佛是有人性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在和平的年代里,这些狮子正在尽情地嬉戏,享受着天伦之乐呢!大伙儿连起来,把整段话读一读。

  师:同学们,可爱的狮子,古老的石桥,在美丽的月色下如诗如画,想不想去欣赏一下?(看录像。配乐朗诵:介绍卢沟桥原来是繁华的商埠,现在有“卢沟晓月”等胜景。)

  师:美吗?这么美的景就在咱们北京哪!在这么美妙、祥和的意境当中,还有些狮子在干什么呢?你能不能帮作者再想下去?

  (配乐映示形态各异的狮子图片,边看边交流)

  生1:有的小狮子拥在一起,玩耍打闹。

  生2:有的小狮子抬头望着天,好像在书天上的白云。

  生3:有的大狮子张牙舞爪,很威武的样子。

  [!--]

  生4:有的小狮子趴在大狮子的耳朵上,好像正在说悄悄话。

  生5:有的大狮子在舔小狮子的身体,好像正在给小狮子洗澡。

  生6:有的小狮子躲在大狮子的怀里,好像看到了什么让他害怕的东西。

  ……

  师:这么多可爱的狮子,在和平、祥和的气氛当中,它们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尊狮子都栩栩如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映示)再读一次,把“最好”的意思读出来。

  师:把“独一无二”的意思再强调一下,读。

  三、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像战争年代里狮子的饱经沧桑

  1.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师: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以忘记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寇的铁蹄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中国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这洁白的桥栏。一起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关于这段难忘的历史,老师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现在把带来的资料交流交流,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通过交流资料,你知道什么叫做“挑衅”了吗?

  生:“挑衅”就是故意挑起事端,引起冲突。

  师:当时,日寇是怎样挑起了战争?

  生:日寇借士兵失踪……

  师:盛老师也找到了一段录像资料,看看好吗?

  (放录像:七七事变。解说:当时,中国士兵同仇敌,很多士兵嫌跑步速度慢,直接从城墙上跳下,杀入敌阵,喊杀声在几里外都听得到。)

  2.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师:那一阵阵密集的枪炮声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67年前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让我们再睁大眼睛看看这些在枪林弹雨中的卢沟桥的狮子。还是这些狮子,但再看到这些狮子,你的情感、你的想像就会发生变化。

  (映示前面自由想像时的那些形态各异的狮子图片,配上了枪炮声,在枪炮声中启发、写、交流。)

  师:这些在枪林弹雨中的狮子,它们还会幸福吗?还有快乐吗?这些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狮子,此刻它们又在做什么呢?联系当时的情景,在作业纸上改写或者补写课文最后一段,可以写一句,快的孩子可以写两句。

  生1: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害怕日军的枪炮。

  生2: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为牺牲的战士们流泪。

  师: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生3: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正在朝着敌军怒吼。

  生4:有的狮子瞪圆双眼,好像在仇视日本侵略者。

  师:也奖励你光荣地站着。

  生5: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在躲避敌人的枪雨。(师示意学生站着)

  生6:有的小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守卫着我们的祖国。

  生7: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指责这些破坏和平的人;有的低着头,好像在为炮火中受伤的人们而伤心。(师:示意站着)

  生8:有的狮子全家坐在一起,好像在清点日军的罪行;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在怒视着日军侵略者。

  生9:有的狮子很威武,好像要把日军侵略者全部给消灭了。

  生10:有的狮子庄严地站着,好像在防止日本侵略者来侵略自己的家。

  生11:有的大狮子把小狮子按在地上,好像害怕日寇把自己的孩子抢走。(师示意站着)

  ……

  请你们几位站着的同学,带着你们的作业纸到前面来。让我们怀着激愤的气愤的悲愤的心情来读我们改写过的这段课文,就读你们写的句子,盛老师给你们读总起句。

  (师引读后,学生依次读自己写的句子,读完后,关闭枪炮声和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它们亲眼看到了日寇的凶狠残暴,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可是最好的见证啊!让我们再来读读马可?波罗说的这句话。(映示)

  师:学到这儿,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吗?

  四、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生:这座石桥曾经经历战争,依然保存到现在,可是这桥十分的坚固,而且记载着中国的历史。

  师:卢沟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英雄气概的结晶。

  生1:我们中国人应该记住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生2:卢沟桥的狮子是七七事变的唯一见证人。

  生3:这座桥还记载着中国人民的耻辱,在卢沟桥前面的一些城墙上,仍然保存着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些弹孔和枪孔。

  师:这座桥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更是独一无二的,再读马可?波罗的这句话!

  [!--]

  师:为了纪念这些在七七事变中牺牲的英雄们,在卢沟桥旁建起了一座抗日英雄纪念馆。在纪念馆的门前就有一尊狮子,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这头睡狮已经觉醒了,他像雄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几句话。(映示)请读读我写的这几句话。

  生:卢沟桥是一页永远展开的历史,一页凝重的历史,一页光荣的历史,一页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历史!

  师: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67年过去了,如今国富民强的祖国给卢沟桥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如今,桥两边,桥两衅,披了800多年风尘的狮子,又在尽情地嬉戏,享受着卢沟桥的这份宁静与祥和呢!你们愿意去分享一下它们的快乐吗?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配乐)

  生:他们的形状各不相同……

  合作探究、延伸课外。

  师:同学们,对于卢沟桥,对于这些狮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卢沟桥是谁建造的。

  生:我想知道卢沟桥的狮子一共有多少种形状。

  生:我想知道卢沟桥的狮子有多长有多宽。

  生:我想知道卢沟桥的狮子保存得这样好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师:课后,大家可以组成各种合作小组,对地理位置感兴趣的就组成地理位置组,还可以组成建筑构造组、景物特点组、历史资料组、游人评论组……?继续去网上查询资料……

  说课与评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工具性”关注的是语文的“本性”,“人文性”关注的是语文的“特性”,两者一“统一”,便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建构完美的语文教学。

  一、语言中建构精神

  语言是精神建构的土壤,只有当精神的建构扎根在丰厚的语言土壤,才能使精神在学生生命中生根、发芽,否则,精神便成了符号,成了空洞的说教。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应用中,捕捉、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的精神养分,滋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锻造他们生命的厚度,发掘他们生命的深度,从而使他们建构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卢沟桥的狮子》整堂课都在努力以课文为载体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反复研读课文第2、4自然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对雕刻了这么多栩栩如生的狮子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对在七七事变中奋起反抗的中国人民英雄气概的赞叹之情;还有对侵略者无比的愤恨之情。“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这句马可?波罗的名言,既是整堂课的“中轴线”,也是学生语言和精神的交汇点。课堂上,师生一起创造课程资源,如对“卢沟晓月”、古桥建筑、七七事变等背景资料的介绍、交流等,为整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享受着丰富的文化大餐,经历着难忘的精神之旅,幸福地栖居在诗意的课堂上。

  二、精神的建构中发展语言

  如果把语言比作土壤的话,那么精神则是滋生于语言土壤中的树苗。土壤越肥沃,树苗越能茁壮成长;反之,枝繁叶茂的大树能使脚下的土地充满勃勃生机。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却承载了太多的情和义,语言的流畅表达需要情感的催发。“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如痴如醉的人化情境。此时,师生对话的语言便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心灵的倾诉、生命的宣泄,此时,我们还需为学生的词不达意而苦恼吗?我们还需为学生的语言苍白而焦虑吗?本课在引导学生想像说话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卢沟桥在和平年代的美丽、祥和以及战争年代的痛苦、沧桑。在图文资料的导引下,学生入情入境,语言表达流畅、丰富、合情合理。有了一定精神支撑的语言才是有骨有架有血有肉的语言。可以说,是精神催生了语言、净化了语言、提炼了语言,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相关文章:

《卢沟桥的狮子》课堂实录与评析03-06

《咏柳》课堂实录与评析03-05

《狮子和鹿》课堂实录03-10

【精华】《狮子和鹿》课堂实录03-10

狮子和鹿优秀课堂实录03-13

游卢沟桥作文11-14

幼儿游戏案例评析05-03

崔涂的《孤雁》诗意及评析12-05

四级写作评析04-29

《归嵩山作》译文及评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