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时间:2024-03-13 09:35:41 好文 我要投稿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

  [1]方勇平.X核电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xx

  [2]李舟.桔城世家二期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xx

  [3]韩晓东.AG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xx

  [4]张熠.三维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分析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xx

  [5]刘勇.巴基斯坦M物探解释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xx

  [6]冯圣.宝钢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与实践[D].复旦大学20xx

  [7]黄漫宇.城乡电网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xx

  [8]方晓慧.抑制生产者能源回弹效应模式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xx

  [9]延亚东.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可行性及规模研究[D].东北大学20xx

  [10]范宝龙.首钢铁路货车制动梁用钢Q460E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xx

  [11]张雷.W电厂空气预热器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xx

  [12]郝勇.鞍钢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项目的分析与比较[D].东北大学20xx

  [13]胡雅瑞.碳排放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东北大学20xx

  [14]唐琳.我国制造业绿色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大学20xx

  [15]马萍.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分析[D].东北大学20xx

  [16]李世辉.辽宁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及对策[D].东北大学20xx

  [17]刘艳琴.米其林沈阳公司卡车胎项目质量管理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xx

  [18]王振宇.RHIJ基本建设项目生产期前EHS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xx

  [19].湖南邮电智能系统工程公司多项目进度管理改善研究[D].湖南大学20xx

  [20]宫振清.龙山电厂工程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xx

  [21]吴静霞.项目进度管理在天津赛宝科技公司安全审核与绩效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xx

  [22]熊昕.基于T-LMDI模型的`制造业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影响程度分析[D].东北大学20xx

文献综述2

  一、引言

  一直以来,就业歧视是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而在当今中国,一方面就业难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就业歧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中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就业歧视问题进行规范,所以招聘启事中带有歧视性的条款数不胜数,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中国的就业歧视问题在过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十八大提倡整个社会要追求公平、正义,就业歧视问题已不容回避。就业歧视是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旨在找出歧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帮助劳动者正确定位消除疑虑,也督促企业做出转变。

  二、就业歧视中外研究现状

  平等原则和禁止歧视原则作为国际人权法上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立法上早就得到了确认。这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中。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和建议书》(第111号公约)中给“就业歧视”下了一个较规范的定义:任何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作的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从而构成就业歧视。

  就我国而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了长远的发展,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我国学者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张体魄(20xx)对当前我国对于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从分层发展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定义内涵方面目前没有统一定论,主要有“非能力致差别”说、“非职业致差别”说、“非经济致差别”说、“差别对待影响”说、“法定因果综合”说。关于就业歧视的`认定规则的研究,从认识发展看,认定规则的研究经历了从外部特征、构成要件到判定原则的过程。①

  三、就业歧视的成因

  不同领域学者对就业歧视成因的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理论也不同,主要的理论有以下几个:

  1、偏好歧视理论。也称“个人偏见理论”,包括:雇主歧视、顾客歧视和雇员歧视。最初是在《歧视性经济》一文中有贝克尔提出,指的是由于一些来源于雇主、顾客或者雇员的个人偏见导致的歧视。而在现实情况中,偏好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远远小于其他企业。例如,我国大型国企在招聘时通常都会对年龄、性别进行要求,这就是典型的偏好歧视。②

  2、统计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是指歧视来源是统计性偏见。现实生活中,许多可观察的个人特征与求职者的实际生产率有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统计歧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许多企业对于女性雇员的歧视。由于女性在某些岗位上工作绩效和晋升比例不如男性,有些企业的某些岗位就会拒绝招聘女生,或者工资较低。③

  3、社会风俗及惯例理论。社会歧视理论认为社会歧视问题更多来说是一个文化问题。它认为文化因素影响着公众和企业的思维,最后在行为上进行表现为就业歧视。例如,美国对黑人存在着暴力,野蛮的印象,最终企业表现为对种族歧视;中国对一些少数民族存在着未开化、野蛮的印象,所以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尽量少招或不招少数民族。④

  4、人力资本歧视理论。人力资本歧视理论是有劳动经济学者提出的理论,认为一些人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被歧视是因为其在人力资本方面投资不足。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上,最明显的人力资本歧视就是学历歧视。许多企业在招聘广告上标注只招收“985”高校的大学生,更有甚者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四、就业歧视具体分类

  在阅读大量关于就业歧视的文献后,笔者发现对于就业歧视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其中较为主流的是按歧视内容分类和按歧视表现形式分类。

  1、按歧视内容分类。按歧视内容分类是指按照不同的歧视行为内容分类,具体的有: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而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大体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对不同的歧视进行进一步划分,二是对单个歧视进行深入研究。

  在对歧视进行划分的研究方向,有不少学者有自己的观点。张时飞(20xx)使用行为评定法、主观排序法等从普遍性和严重性两个维度对每个歧视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矩阵图。最后得出结论:年龄歧视、文凭歧视、性别歧视、经验歧视和健康歧视“既严重又普遍”,是中国社会当前主要的5种就业歧视类型。⑤

  2、按歧视表现形式分类。笔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存在这不同形式的歧视,其中较为显著的有四个方面,即:雇佣歧视、职业隔离、晋升中的职业天花板和薪酬歧视。其中雇佣歧视和职业隔离主要发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环节中,职业天花板则主要出现在晋升环节中,薪酬歧视则体现在薪酬绩效环节。

  有不少学者从这四个方面对歧视进行研究,发现在企业中职业隔离现象和雇佣歧视现象最为普遍,并且不同层级员工所感受的歧视有所差异:高层员工更多的感受到职业隔离和职业天花板,而低层员工则会感知到较多的雇佣歧视和职业隔离。⑦

  但总体来说按歧视表现形式研究就业歧视文章并不多,但是它却对企业中人力资源各个环节行为规范起到重要作用,对相应的立法也有帮助,所以我国学者应该加强相应研究。

  五、小结

  整理近年来中国学者对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后不难发现:第一,我国学者对就业歧视的研究已经从整体走向研究个体,但对于就业歧视具体现象和发展态势的研究较少,对于一些新出现的歧视现象如:第一学历歧视、血型歧视等歧视种类的具体分析较少。第二,就业歧视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研究解决一种歧视问题,要从不同的原因入手,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第三,就业歧视问题是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阻力,还需各界做出反应共同应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严重的歧视问题。

文献综述3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从20xx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字数不少于20xx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之前。

  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

  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

  4.文献综述的成绩占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10%。

文献综述4

  1.综述题材的选择

  撰写文献综述前,先要确定选题,进而广泛收集阅读与选题相关的文献。文献综述选题可以介绍某一专业领域近些年来研究进展;反映某一分支学科当前的研究进展;介绍某一研究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等。选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选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贪大求全。要充分注意到各方面的客观条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及研究课题,或者与自己学科专业及研究课题之问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二是要考虑实际需要。主要选择当今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临床医疗中经常遇到,而目前尚未解决又迫切需要予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2.搜集和阅读资料

  文献资料的广泛搜集是写好综述的基础,这一方面除了靠平时积累外,还要靠有目的地搜集。可以先搜集资料,再确定文题;也可以先确定文题,再按照文题要求搜集资料。当然,往往两者是结合的,即在平时资料积累的基础上选题,再根据题目补充搜集素材。阅读文献是综述写作的“前奏”。阅读文献时,应选读一些近期发表的综述、述评,因为这样可以了解有关专题的概况,而省去查找和阅读大量原始文献的时间。而对查获的文献,应先进行普遍浏览,以求对文献的初步了解,并选定重点参考资料。然后通读选出的文献。通读时,要全面掌握每篇文献的内容及重点,做出摘录或笔记,完成选材。此外,阅读一篇文献时,应先读摘要和结论,经此来初步了解文献的主要内容,权衡其学术价值,确定其对撰写综述有无用处及实用性大小。可将查到的文献分成“价值不大”“有价值”和“很大价值”三类。对有“很大价值”的文献要精读,仔细推敲和深入分析研究,并做好摘要,记下文献著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和重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数据、指标、核心观点等)。

  3.写作构思与拟定提纲

  构思是在确定写作主题后,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及对其整理和分析的结果,确定如何围绕该主题进行介绍和论证的思维过程。提纲是构思的.具体化,包括各级标题、每一段落所要表明的论点及论据等。提纲是文章的骨架,应力争详尽,层次分明,有纲有目,逻辑性强。

  拟定了写作提纲,可以说文章已写成一大半。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摘录的全部文献浏览一遍,根据反映的内容主题,确定文章的主要段落和段落标题(一级标题);②将文献摘录中与一级标题内容相关的评论放置在一起;③按照一级标题的内容安排,确定是否分出二级、三级标题;④对以上的编排反复推敲,重点考虑编排顺序是否合理、标题与内容是否一致、各段落问是否呼应、论证是否符合逻辑和学科原理等。

  4.综述的格式

  根据需要,综述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广度和深度阐述一个问题,因而其形式与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一篇综述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题目、作者和第一作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部分、结语、参考文献。下面着重介绍题目、前言、正文部分、结语和参考文献5个部分。

  (1)题目

  题目应对综述内容起到概括和揭示的作用,要确切、简明、一目了然,且文题相符,切不可小题大做或文不对题。字数一般控制在20字之内。

  (2)前言

  又称概述,是正文的引言,能起到破题作用,简明扼要地介绍该综述的学术意义、内容主题和撰写目的,与文章题目相呼应,读者能对全文有一个基本了解。前言既要开宗明义,又需短小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300~500字之内。

  (3)正文

  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以论证过程为主线,一般程式是: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罗列证据,分析论点,得出结论,其问大多还进行历史回顾和现状介绍等。正文大多采用大标题下分列小标题方式展开,每段开头以论点引路,以论点带论据方式进行叙述,引用资料以使用公开出版的文献为原则,并尽可能引用近年出版的文献,引文应如实反映原文的观点及数据。正文的字数视内容而定,与一般论著一样,应控制在3 000~5 000字以内。

  (4)结论

  即综述最后结论的提出。著者在此对全文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总结,指出本综述所涉及的专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动向,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评价。字数一般在300~500字之内。

  (5)参考文献

  文章末尾附有较多参考文献,是综述的特点之一。开列引用文献的意义有三:首先,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应标明引文出处表示尊重被征引者的劳动成果;其次,能说明综述是言之有据的,反映综述的可信程度;第三,为读者提供据此查检文献信息的线索,因此引用文献均要求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编码,并注明了著者姓名及文献出处。目前,国内期刊对参考文献数量有限定,一般不能超过30篇,这些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引用的外文文献直接用外文,不必译成中文。

文献综述5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了企业选拔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业已成为各大高校深刻研究的课题[1-3]。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综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征,推出“三元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下简称“三元驱动”)[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尽快树立起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勇于尝试,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元驱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切实推行,为大学生夯实了就业基础,使得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

  1“三元驱动”的构成

  在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内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起“三元”驱动的多层次递进式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实践教学体系。

  “三元”驱动是指:

  (1)在一年级学生初学编程阶段,采用“兴趣驱动”的实践方法,以编写简单的游戏为主要实践方向,以引起学生编程主动性为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二、三年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阶段,采用“竞赛驱动”的实践方法,鼓励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和工信部软件人才程序设计竞赛等比赛,适合学生提高编程熟练度、掌握算法分析和设计的技巧,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培养内功;

  (3)在三、四年级专业课的学习阶段,学生接触到了广泛的专业知识,采用“项目驱动”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开发,为其提供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对其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为将来直接融入IT领域的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三元”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特点和遇到的问题而设计,与课程和学生知识程度相匹配,与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相适应,“三元”驱动的实践体系既呈现阶梯关系,又可以独立深化,结构灵活,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可协调性强,易于实施。

  2“三元驱动”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计算机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类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广泛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想。从近年来许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择业困难来看,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三元驱动”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毕业求职起到了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

  2.1增强了学生的求职信心:近些年来,企业选择人才的时候,慢慢从高学历转向高能力,企业发展看重的是员工实际创造出来的价值,而不是一张仅仅代表身份的学历证书。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了转变,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必定会发生转变,否则将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甚至遭遇严酷的淘汰。大力推行“三元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时候,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这三者也是企业考核人才的基本内容。(1)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高校中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了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适应工作需要,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专业能力又具体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两个方面。(2)实践能力是指在生产经营、科学研究、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能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新技能掌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制度执行能力五个方面。(3)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核心,敢于冲破传统思想和陈腐观念的束缚,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新概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学生才能有信心去求职,进而才能竞聘到自己喜欢的职位。学生在校期间,在“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下,从大一到大四,依次接受了“兴趣驱动”、“竞赛驱动”和“项目驱动”的专业训练,四年的积累使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毕业择业期间,面对高要求的企业也能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在就业环境如此严峻的背景之下,能做到“择业”,而不是“被择业”。我院20xx届某优秀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同时收到百度、搜狐、腾讯等多家IT巨头企业的就职邀请,这一情形说明“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2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IT行业里有多种认证考试,表明自身达到的技术水平。“三元驱动”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自我检验的意识,定期参加各类认证考试,检验自己之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之下,从大一到大四,有一部分学生成功通过了国家等级考试、各类工程师资格认证、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等。就业时,企业非常看重这些实践性特别突出的`技术水平的认证,这对他们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也会凭借这些“标签”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根据我院就业率统计,近三年的毕业生,从事IT行业的比例分别为74%,76%,8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充分表明,“三元驱动”的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2.3提升了学生的就职层次:“三元驱动”中的项目驱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实际项目,学生对项目的有关环节有了初步认知,清楚项目的架构和组成,甚至对项目管理层面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择业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项目实习的经历完全可以让他们胜任所选的工作,获得企业的认可。一般来说,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到企业之后,都要有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时间,培训结束视培训成绩再确定具体工作。未经历过项目驱动的学生,到企业后,培训期一般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经历过实际项目锻炼的学生,培训期一般在三个月内,大大缩减了适应期,对企业和学生本身都有利处,所以,企业非常喜欢吸纳在校期间有实际项目经验的毕业生。我院20xx届某优秀毕业生,在毕业后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了两次加薪调整,该毕业生在校期间,对“三元驱动”的教育方式适应良好,并且较早进入实验室跟进实际项目,积极参与我校“挑战杯”等专业类的竞赛,成绩优良。截至到目前,我院20xx届毕业生已有多名学生签约到大型IT企业,且年薪已逾十万,这是同学历的其他专业难以企及的。

  3就业对策分析

  在“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应届毕业生开始择业的时候,采取一系列辅助措施,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毕业生择业成功率,并积极保证高素质学生有较高薪资待遇。

  3.1邀请企业进校园:常年与多家IT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在毕业生求职阶段,邀请多家企业的宣讲队伍走进校园,根据企业的需求,学生可以获取求职思路,引导他们理智、正确地择业。这种对策一般可以带来两种就业方式:(1)一部分学生在校园宣讲会上,主动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然后,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始,企业就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期两个月左右,95%的学生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2)在企业招聘团队进校的时候,学生带着自己获得的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等相关专业竞赛的获奖证书,或者带着自己开发的软件产品,演示给企业的招聘人员,得到认可的学生当场就可以签订就业协议。

  3.2鼓励学生出校园:对于在校园招聘没有达到“双选”结果的学生,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勇敢地到更广阔的就业环境中去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专业边缘的学生,走出校园显得尤为重要。走出校园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网投,二是参加各大城市的招聘会。网投是一种相对便捷、网络范围大的求职方式,但是企业接收到的网投数量巨大,被HR筛选出来的几率相对较小,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或者是非常优秀的软件开发产品,往往就会被淹没在网投洪水里,没有机会与企业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各大城市的招聘会,特别是针对高校开展的招聘,对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渠道。鼓励学生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辗转在各大城市的高校招聘会,几次奔波下来,就业人数还是很可观的。

  由表1可知,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期间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低谷)。由此表明,专业技术型人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说明“三元驱动”的培养模式对专业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毕业生的就业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大提升了毕业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元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适用于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并充分激发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强化自己的创新思想。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统计表明,以“三元驱动”教学体系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适用于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使得毕业生在面临求职时,能充满信心;在择业时,能有较高层次的选择,并可拥有较高的薪资待遇。

  参考文献

  [1]高阳.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探索——基于团队项目实训[J].经济论坛,20xx(1):194-196

  [2]林春.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24(5):10-11

  [3]李同卓,张洪良,邓珊.从实践能力培养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科技教育创新,20xx(19):253-254

  [4]唐国维,富宇,李井辉.IT专业大学生软件开发技能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石油教育,20xx(3):96-99

文献综述6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本文主要围绕教师教学反思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希望能够为新手型教师的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近十多年来,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了影响教学的思潮之一,反思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捷径。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相关的课题,发现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大约有2439篇,关于新手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21篇。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较多,十分缺乏关于新手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课题。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反思的思想由来已久,安富海(20xx)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主动地自觉地思考并调节,在思考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寻求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申继亮、刘加霞(20xx)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 在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仇珍玲(20xx)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教学行为、理念、效果等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许多学者都对教学反思进行了解释,结合先进理念和各学科,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各学科教师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引,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行为和效果,进行积极、持续、周密、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二、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对新手型教师来说。王青(20xx)指出新手型教师对教学反思意识不高、教学反思内容较浅、教学反思的方法较为单一。田甜(20xx)指出专家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而新手教师反思则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语言、教态、板书、时间安排、失败时大多选择逃避。仇珍玲(20xx)指出目前新手型教师更重视教师自身、不重视理念、轻视发展、过多的重视方法,不注重感受。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目前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较为浅显、缺乏理论支撑、反思方式单一。结合田甜和仇珍玲的观点得出:新手型教师反思大多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反思,很少去考虑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且不能将教学反思贯穿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关于教师教学反思对策的研究数量很多,通过文献搜集发现文献提及的策略、途径、对策属性相近,在这里统称为策略。费振新(20xx)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了对策:培育教学反思的文化、提供教师培训机会、重视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意识的培养。隋小美(20xx)认为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包括: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学校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仇珍玲(20xx)指出要加强学习实践,培养反思习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反思能力、改变管理方式、注重反思指导、对职初教师重规范、重积累、促进反思交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注重教育理论、培养反思意识、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这些对策都可以被新手型教师所借鉴,但实施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四、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学者主要是从教学反思的宏观层面来研究的,更多的.是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策略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但对新手型教师在教学中发生的实际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分析。本文只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和众多学者的观点上对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为初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对新手型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提供现实素材,为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安富海.教学反思 : 内涵 、影响因素与问题[J] .课程与教学研究,20xx,10

  [2]仇珍玲.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2

  [3]费振新.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以常熟地区小学教师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20xx,9

  [4]王青.新手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xx,6

  [5]隋小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xx.,3

  [6]田甜.新手型数学教师与专家型数学教师教学过程的比较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xx,5

  [7]申继亮` 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报 ,20xx,9

文献综述7

  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中所剩的可以支持双方论点的范畴已经寥寥无几了,我们的研究已经走火入魔了。这里我并不否定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而是强调刑法研究中,在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首先需要弄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那么,为什么必然说和必然偶然说都能从马克思哲学中找到所谓的根据而争论不已呢?这主要是对其中的必然、偶然、原因、结果诸范畴的不同理解,结果是双方各执一端。拿哲学上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实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可双方为什么又能自圆其说呢?偷换概念是双方共同的弊端。故在用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时,前苏联已有学者指出:人的活动和它造成的结果,彼此间是处于必然联系还是偶然联系,对于刑法毫无意义。

  以上分析仅是涉及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必然说和必然偶然说的内部之争,那么,因果关系是否仅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客观方面的一个要素?实际上,必然说还是必然偶然说法是建立在其为客观方面上的一个要素展开讨论的,即我国学者提出的刑法因果关系客观性问题。我认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无非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了,犯罪行为与结果以及行为人对行为与结果的认识这些客观事实,不以我们的主观认识存在与否,都实际存在着。而这些参在的客观事实,包括行为人行为时的行为状态事实,与由这种心里状态支配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的事实。这样因果关系既是客观方面的一个要素,又是行为人主观方面所具有的认识因素。而必然说、必然偶然说之争从这个角度看仅是因果关系在犯罪构成理论的客观方面的争论,把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方面的片面认识。而我们在研究因果关系时,应同时注意主观方面的因素,即从主客观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以往我们的研究,忽视了对行为人主观方面因果关系认识的研究,按照以往研究的逻辑,客观方面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确定之后,进一步查清主观方面行为人的认识则是很容易的事,殊不知,某些案件在客观方面的条件关系查清后,其主观认识也具有重大意义。而我们的必然说、必然偶然说之争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由因推果的思维倾向,最后导致因果关系判断的毕其功于一役。

  二、英美法系的双层次原因学说

  在英美国家中,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同作为民事侵权行为责任条件之一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即把原因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事实原因,第二层次是法律原因。事实原因类似于大陆法系条件说圈定的原因,由But for公式判断,意指如果没有被告的行为,就不会发生这一危害结果,则行为是结果发生的原因。但事实原因并非最终都能被认定为刑法原因,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进行限制筛选,找出其中应当让行为人对结果负责的行为,这就是所谓法律原因。不难发现,法律原因理论同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宗旨想同,都是为了限定刑法上因果关系范围。然而对于如何选择法律原因,近因说、普通观念说、政策说、预见说等各执己见,表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我认为,近因所谓的最近,不必是时间或空间上的.最近,而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最近,其实质要求也就在于危害行为对于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不能过分微弱,应当是足以令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本来因果关系问题应当是在责任之前考虑的问题,近因说却把确定因果关系等同于追究刑事责任,而要回答为什么可以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时,又必然以因果关系的参在为前提,完全倒果为因。预见说的缺陷是考察因果关系以行为人主观上对所发生的结果是否有认识或能认识来决定,正如有人批评《模范刑法典》因果关系条款是因果关系和主观责任循环论证。而在判案实践中,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其具体判断标准极富灵活性,随着案情涉及的环境、当事人的特定状况、时代背景不同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变异,法官可能会对相同的事实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致有的人对于刑法中是否存在一个能够用来解决所有因果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都产生了怀疑。

  刑法因果关系历来是刑法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新论迭出的问题,在我国刑法学的研究当中,历史上就有偶然因果关系说与必然因果关系说之争,现在又有高概率之说、条件说、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区分说之论,这些观点的出现,表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正在深化,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开阔了视野,但同时又给了我们一种不是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就是只提出问题却没有说明如何解决问题的浅尝辙止的感觉,刑法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解释学,其立论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刑法学的重要课题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从我国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来看,情况似乎并不如此。

文献综述8

  1.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在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在综述中,“现有研究的基础”体现在“综”上。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后续研究成功的可能性。“问题、不足和发展趋势”体现在“述”上,是综述撰写者结合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的反思与发现。 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视角、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自己的研究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学研究人员在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中用于研究图书情报资料的时间,占全部科学研究时间的1/3至1/2。

  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因此,研究生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献综述研究,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4.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揭示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论文的评审获得好的成绩。

文献综述9

  [1] 汪勤。 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xx(33)

  [2] 孙月红。 音乐疗法在手术室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10)

  [3] 张勤英。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xx(03)

  [4] 赵香银。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xx(07)

  [5] 叶媛媛,杨琼,徐敏,王蓉蓉。 手术覆盖单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xx(07)

  [6] 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农春花。 舒适护理在急诊骨折手法复位看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04)

  [7] 葛建芳。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体现[J]. 护理与康复。 20xx(02)

  [8] 周艳,刘晓丹,李勤,梁娜。 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 护理研究。 20xx(34)

  [9] 张颖。 预防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xx(16)

  [10] 杨建芳。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xx(05)

  [11] 杨建芳。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xx(05)

  [12] 许平。 老年患者晕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23)

  [13] 刘小芬,赵施竹。 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xx(08)

  [14] 郑小春,吴蓓茸,李松莲,吴秀东,寿红艳。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 20xx(06)

  [15] 陈蓓敏,陈清。 护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分析[J]. 护理研究。 20xx(12)

  [16] 龚梅,王玥珏,徐悦。 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xx(02)

  [17] 陈霞。 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模式发展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xx(01)

  [18] 赵霞,黄旭强,马生秀。 肌内注射时晕厥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xx(07)

  [19] 刘晓红,任从才,范紫香。 心理干预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xx(05)

  [20] 谢玉兰。 舒适护理在化疗病房的实施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 20xx(20)

  [21] 初秋英,古娜依。 浅谈舒适护理[J]. 新疆中医药。 20xx(04)

  [22] 魏天星。 临床实施舒适护理的探讨[J]. 上海护理。 20xx(01)

  [23] 罗珊,马凤婵。 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 20xx(03)

  [24] 岳晓香,吕慧君。 神经外科舒适护理[J]. 医药论坛杂志。 20xx(04)

  [25] 苏冬梅,胡晓英,杨琼,孙媛,姜爱荣,刘新华。 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作用[J]. 护理学杂志。 20xx(15)

  [26] 张美媛。 晕厥的急诊诊断思路[J]. 中国全科医学。 20xx(09)

  [27] 李琳。 化疗呕吐病人的舒适护理[J]. 现代护理。 20xx(10)

  [28] 张宏。 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xx(01)

  [29] 周锦云,张晓娜,李静岩。 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 铁道医学。 20xx(06)

  [30] 廖红辉。 拓展舒适护理研究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07)

文献综述10

  一、引言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

  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此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他们又盲目的想自己做决定,这就使得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

  2.家庭原因。家长们对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他们对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总想要替他们做决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触,所以就会加剧孩子们的反抗,和家长的对抗也更加强烈。

  3.学校环境。与家长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学校的老师教育方式,他们也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对的。所以,对待青春期们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冲突不会换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生。

  4.社会文化和传媒因素。青少年的价值观在还没有成型,所以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不能好好的.引导,那么青少年就会和网络上学习他们认为好的。比如“古惑仔”、“嬉皮士”“朋克”对青少年就有十分不好的影响力。

  5.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我认为青少年自身的社会性也是影响着他们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是一种社会学生物,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属于社会化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成长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的青少年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青少年不叛逆他就不完整。正因为经历了叛逆时期,他才回长大,才回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现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叛逆是受同伴影响。青少年这个时期是格外注重友谊的时期,为了融入这个群里,有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公然对抗老师或者家长来赢取同伴的好感。

  (五)解决策略

  不要过分担心他们的叛逆心理,在他们产生叛逆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关注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方式有问题。如果是,那最好的就要平等的看待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不要把他们仅仅当成一个孩子,而要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声音。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社会方面,青少年最喜欢模仿偶像,可以借助于网络媒介创造正向的偶像榜样作用,让青少年在模仿中,可以正确学会疏导叛逆情绪,平稳的度过这一叛逆时期。

  参考文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135.

  [2]桑标.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xx(1):(37-41).

  [3]何小霞.剖析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J].北新课程(教育学术), 20xx(8),143-144.

  [4]甘剑梅. 青少年叛逆及其教育关怀 [J]. 思想理论教育,20xx(5) ,43-47.

文献综述11

  [1][美]莎克蒂高文.创造性思维的全新路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16.

  [2]冯双白,于平. 吴晓邦舞蹈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307.

  [3]陈康荣.幼儿舞蹈训练幼儿舞蹈创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文献综述12

  1前言

  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2.1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xx年)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xx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2.2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xx年)一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3.1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xx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3.2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xx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4.1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xx年)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xx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4.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xx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xx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休人员。”

  4.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xx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4.4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xx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4.5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xx年)一文中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5.9%,兼职的人员最多达到62.2%,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0.5%,其他的为3.4%。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5总结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文献综述13

  1.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现状堪忧,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1 德育教育方式内容与学生的的需要不协调。高职学校现阶段的的学生都是1990后出生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的年代属于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网络文化普及,大众娱乐消费盛行,而家庭教育不到位、社会教育舆论导向不明确,电视和网络的娱乐节目浮躁不堪、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对德育教育产生了极大的需求。高职学生中大多数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性情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极度兴奋,要么极端悲愤,遇事缺乏理性,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失去自控,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心里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对生活做好的逆境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生活学习自由散漫,进取心差,精神萎靡不振,对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不够乐观;由于受到长辈的过分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与集体相处难,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对社会现象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智的判断;个性心理发展不够健康,存在着严重的说谎、欺骗行为,性格暴躁、孤僻、狭隘,妒忌心理强,部分学生存在强烈的攻击性和偏执性,对社会的缺乏理解和宽容。凡此种种,说明学生急需要加强德育教育,需要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很不到位,往往拘泥于空洞的理论说教,局限于德育课本的简单的讲解,缺乏和现实需要的对接,一方面教师照本宣科,讲着枯燥无味的内容;另一方面学生课堂上心猿意马,盘算着自己的娱乐活动。

  1.2 德育教育改革与网络时代的发展不协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其极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德育带来极大的挑战。网络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低级趣味、黄色内容、娱乐游戏等对学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往往缺乏自制能力,对负面的内容缺乏客观分析,思想往往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严重影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有的学生看社会是满眼的黑暗、满眼的污秽,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另外,网络的虚拟空间,也容易让学生深陷其中。很多有网瘾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功的感觉,就在虚无缥缈的网络空间寻找成功的感觉,结果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改革虽然考虑到了网络时代的特殊性,但总体来看还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1.3 德育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不协调。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它不但要培养学生高超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忠于职守的高尚敬业精神,更要应该让学生拥有事业成功的良好个性。无数的事实证明,大凡成功的人士,往往不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强、智商高,而是因为他拥有健全的人格:做事认真,有韧性,能持之以恒,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应对挫折的顽强,不畏惧失败,不畏惧挑战,大胆谨慎,执着追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一走出校门就能很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有自立自强的意识,有较高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应对挫折与失败的心理准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普遍重教学,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管理轻引导,重思想工作轻个性培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极不协调。

  1.4 德育资源与学生日益增强的需要不协调。种种现状说明学生迫切地需要加强思想心理引导,需要系统科学的德育指导,而高职院校往往对德育工作的投入少,对建设专业型专职德育教师队伍支持不够,对改善德育教学条件的物力支持不够。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还是靠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缺乏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专职的德育工作者,缺乏大量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另外对专职德育教师也缺乏系统的培训。德育教育资源的缺失,导致德育工作被动落伍,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对策

  2.1 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1世纪需要的人才起码具备,一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二是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三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所以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拥有坚强的意志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是其成才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教育的重要目标。片面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院应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把它放到首要的位置看待,增加德育工作的投入,积极建设创新型、专业型的德育教育队伍,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鼓励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新课题开展研究,同时改善德育教育物质条件,切实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重视课堂教学与学科渗透。作为专门的集体性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但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更要注重不同学科的渗透,把德育教育贯穿到语文、法律、经济、政治等多门学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接受美的熏陶、正义的感染和正面人格力量的影响;要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引进问题,引进学生关心的话题,引进现实的话题,增强说服力,让学生从现实的真实例子出发,分析真假,辨别是非,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人生;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单一授课的局面,适当增加讨论、研究、思考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改善教育情景,一段视频、一节新闻、一个法制节目都可以作为教育的载体、探讨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思考、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良性互动中提高教育的效果。

  2.3 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的德育功能。要想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除了改革课堂教学,还必须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增加情感体验,感受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学院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辟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对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不但指劳动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与进步,也指劳动创造人的新思维新思想,在劳动中使人的意志接受锻炼,性格变的坚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在磨砺中促进身心的成熟;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和评选活动,现在电视的娱乐节目往往会组织“超女选拔”,而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服务明星、专业明星、体育明星、技能比武明星”和“先进宿舍、先进班级”等评选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能增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2.4 重视消除网络的负面作用。网络的负面作用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社会上也出现了诸多的戒除网瘾的机构。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也应重视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做到有节制上网,有选择看内容,有控制地做网络游戏。鼓励教师探索消除网络负面影响的新途径,提倡教师开展网络与德育的课题研究,尝试寻求新的德育教育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增加富有吸引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找在现实的学习和活动找到的成功感和成就感,找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逐步摈弃不良上网及游戏习惯。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诊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不良的心理倾向。

  2.5 重视营造良好团体氛围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途径大体来说有三方面:一是学校和教师给予的教育和引导;二是自己通过实践或思考自行认知;三是自觉接受团体文化和团体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人和他周围的人在语言行为上是相互影响的。看到周围的人都崇尚英雄人物,那么自己也要选择个英雄人物来崇拜,看到周围的人都表现热情大度,自己在待人接物也要变的大方,否则就要被人耻笑的。反之,如果一个团体多数人都崇拜歌星超女,那么其成员也会纷纷仿效。因此作为学院应积极创建团结和谐、积极进取、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自觉遵守团体规章制度的约束;作为班级,也应该积极创建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加强班级建设,选择品质高尚、热心服务、工作积极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以期起到带头表率作用,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示范,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在此基础上创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倡导进取,反对颓废;倡导文明健康的习惯,反对言行上的恶习;倡导团结协作,反对窝里斗,倡导珍惜集体荣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进而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所处人际圈子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比班主任个人力量大的多、有效的多。班级或团体中正确舆论站优势,一些错误的言行在班级中就没有市场,一旦出现就会立即受到舆论的谴责。因此学校、班级和其他团体都应加强文化建设,极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觉接受团队价值文化,遵从团体的集体公约,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

  2.6 重视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德育教育要抓住问题学生群体这个重点,做好转化工作。问题学生转化不好,往往容易出大事故。问题学生有的是家庭破裂从小心灵受挫折,有的是性格孤僻缺乏人际交往的热情,有的是沉溺网络。不管哪种情况,在他们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关爱和正面肯定,因此要用炽热的感情热爱问题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善于发现问题学生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增强自信,耐心教育,持之以恒,力争使他们真心实意地转变,切实地做好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熊春锦著.《道德教育贵修身》,北京:团结出版社,20xx.12.

  [2] 唐汉卫编.《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9.

  [3] 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

文献综述14

  我认为文献综述的门槛不高,因为撰写文章之前,必须大量阅读。简单的文献综述法只描述各家思想尽量少加入自己的观点,我想这对于作者自身的学术水平的要求不会很高,但这也不是说可以让对综述领域毫无了解的人随意阅读几篇一级文献,简单罗列文献中的观点;也不是说像介绍“研究进展”一样,只陈述科学的进程即可。综述的一个特点在于综,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了解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写出更有逻辑层次的文章;另一特点述,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我想要写好综述,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泰斗来做的,但在没有人生来就可以成为泰斗大家,在之前也需要不懈努力地朝那个方向奋斗。

  依我看来,学习尝试写综述不失为了解某一个领域的一条道路。在写综述文章之前,需要尽量全面了解某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及各家观点。当然在了解这些的同时,也熟悉了搜集专业文献的方法和资料积累的方法。这可以说是我们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但是就我自己而言,在看家本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本科时学的很杂很浅,希望能在慢慢学习中逐渐得到提升。在综述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对一级文献中的`各家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这也提升了我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

  目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综述文献的数量越来越多,如果有志于发表综述文献,就应该修炼好内功。当然在写综述文献时,应当注意选题,选题应该要做到三个字——“新、精、少”。“新”即选题反应新思路、新技术;“精”即关注国际国内的前沿研究,权威刊物的优秀论文;“少”就是有关领域综述文章不多。至于修炼好内功,我也在探索碰壁,希望早日找到出路!

  下面是约翰W克雷斯威尔曾提出过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希望能在大家撰写综述时给以帮助。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像我这样几年没学数学的人已经早已忘记自变量、因变量,而且我也有些被它们绕迷惑了,下面是我在理解上能稍微轻松的的综述的部分:

  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4、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文献综述15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以及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用来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对于一篇内容庞杂的论文,可能并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而文献综述可以认为是这篇论文的“预演”。

  一般来说,在确定了选题后,文献综述是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堆砌”。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行文有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第一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第二个特点是述,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成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文段。

  一般地,撰写论文文献综述对于撰写者来说有以下四点益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当遵循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的步骤来做,具体详述如下: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法学研究,其对象主要是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法院判例、法学论著等文本,属于文本研究。首先是法律文本,即各种立法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条文、立法理由书、各种法律草案及其修改记录;其次是司法文本,包括最高法院发布的解释性文件、最高法院刊登的判例、各级法院判决书;此外,还有法学文本,包括各种法学专著、教科书、体系书、论文集、学术刊物上的法学论文、已经出版的或未出版的学位论文。所谓法学研究,主要就是对这些文本作研究。

  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条件。文本研究的过程包括在整个法学论文写作的过程,而这一写作过程还不断伴随着对已有文本的分析与研究,如何向阅读者阐述对已有文本的分析研究过程,而不是直接在论文中囫囵吞枣,这也就是文献综述的作用所在。

  而具体到法学论文的文献综述,其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题名、作者、关键词不予详介,主要对摘要、正文部分、参考文献做解析。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献综述中的摘要一般限于200字以内,不宜过长。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妨碍读者理解的图表、公式、符号、缩略语等。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领域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命题,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针对该命题,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结:该部分应当紧紧围绕题目,对上文所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并就此收尾全文。

  参考文献是在指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根据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文献综述中参考文献部分应当遵循其自身定义的基本要求以及文献综述的特点。

【文献综述】相关文章:

范例——文献综述03-11

文献综述例文03-12

文献综述范文03-12

文献综述怎么写03-07

【精】文献综述怎么写03-08

撰写中医药的文献综述05-03

范例——文献综述15篇(合集)03-11

镇工作综述范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