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1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三幅图片(课件)。
师:这是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景,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2002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倒霉遭遇雪崩,5人遇难。
这是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前夕解体时的照片,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师:在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太多了,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伟大的悲剧》
(点评:三幅科学探索悲剧图片,简洁郑重语言解说,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深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师:前面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请回忆一下课文内容,看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把各自概括的内容说给其他人听。(小组讨论)
(点评:课文篇幅长,布置课前预习,亦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之一法。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合乎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小组讨论交流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思想)
师:哪个小组交流完了?哪个小组先说说?
生⑴:1912年以斯科特为首的探险队登上南极点,但却败给了阿蒙森。
生⑵: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返回的途中,由于精神和物质的缺乏都遇难而死。
生⑶:阿蒙森和斯科特两队探险队进行角逐,阿蒙森胜利而返,斯科特一行在返回的途中遇难而死。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能不能纵览全文,依照叙事的要素,更为精炼全面的总结呀?
(点评:“按叙事要素”总结全文,正是此类文体阅读的特点,意在让学生依据文体规律阅读理解。依据文体特点,依照阅读规律,运用一定方法感受理解课文,此正是形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⑷:1912年。
师:地点在哪里?
生⑸:南极。
生⑹:南极点探险返回途中。
师:这个同学说得更为具体准确。人物是谁呀?
生⑺:斯科特、埃文斯、奥茨、威而逊、鲍尔斯。
师:只用一个人名来指代人物群体应该怎么说呀?
生⑻:斯科特等。
生⑼:斯科特一行五人。
师:人数都能交待清楚,很具体。事件经过怎么概括呀?
生⑽:返回途中死了。
生⑾:被冻、饿死了。
生⑿:用“死了”一词不好,应该用“遇难”,这样能表达一种悼念感情。
师:这个同学真了不起,能考虑到在概括中融入自身的感情。假如要强化一下这种感情,前面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词。
生⒀:倒霉遇难。加上“倒霉”一词。
(点评:推敲词语,准确表达意思,正是形成学生表达能力的必修功课。在课堂教学中一以贯之,能力培养扎实有效)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连贯起来,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意思: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倒霉遇难的过程。
(屏幕显示确定的文章大意)
(点评:屏幕显示,既是为了加深印象,也是为了纠正不规范的表述。学生会在对照更改中形成准确表达的能力。)
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文章,看看文中哪处情节最让你感动和敬佩,并且说说你的理由。自身先阅读、寻找、考虑,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小组讨论)
(点评:整体感知文章后,再切入内里,感受局部,亦是合乎认知规律的阅读程序。“哪处情节”、“最”,这样的要求把学生带入寻找和比较的思维活动;先独立做,后交流,是自主与合作的结合,使学生学习参与有深度和广度)
师:小组交流完了?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组深有同感的一处情节?
生⒁:我们小组认为课本103页关于奥茨的那一段很感人,也很悲壮。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生:(齐读)
师:在这一段中,“战栗”一词大家认为表示了什么?
生⒂:对奥茨的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的敬佩,也含有悲哀和惋惜。
师:是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奥茨这一出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呢?
生:(齐)死亡。
师:在奥茨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一种精神,是什么精神呢?
生⒃:不畏惧死亡。
生⒄:为他人着想。
师:是的,这就是奥茨,选择了死亡的奥茨。选择了死也就是选择了让其他队员的生,也就是选择了高尚和尊严。
师:还有其他的情节让你感动和敬佩吗?
生⒅:有。在101页关于威尔逊博士的一段。
师:大家看到这一段,这位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确定这一处的理由吗?
生⒆:表示了威尔逊博士敢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很伟大。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⒇:从“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可以看出。
师:说的很好。还有吗?
生(21):他有事业心。
师:说得很好,威尔逊博士是一个科学家,在他眼里,科学研究甚至高于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情节让你感动敬佩呢?
生(22):还有,我们小组找到了一个词语“骄傲”。在课本的103页上。我们小组认为这个词写出了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心情,表示出一种很了不起的精神。
师:哦!说得很有道理。从文章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斯科特和他的队员目前能有什么选择呢?
生(23):除了被冻死就是饿死。
师:也就是说,他们其实已经无可选择。结果只有一种,就是死亡。
然而,他们在面对死亡时候的表示却是让人敬佩的。谁能说说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示?给了你什么感受?
生(24):我认为他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哀叹,十分可贵。
生(25):我觉得他们在想,我们此行即便死去也无怨无悔。
师:说得都很好。确实,他们在死亡面前,所表示出来的那种从容和镇静,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精神的伟大,心里是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的,真的是太悲壮了。
师:还有哪个小组要说一下你们找的感人情节?
生(26):在101页,斯科特一行明明知道失败却还为阿蒙森做证这一段。我们认为这一段很感人。
师:你们认为这体现了斯科特的什么精神?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2
师: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伟大的悲剧》,了解了故事情节。现在,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抢答竞赛。
师: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生:1912年1月18日。
师:谁比他们更早到达南极点?
生:挪威探险家阿蒙森
师: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生:威尔逊博士
师:在失败的归途中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生:埃文斯[板书]
师:为了减轻朋友们的负担,选择独自走向死亡的又是谁?
生:奥茨[板书]
师: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生: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板书]
师:在归途中五名探险队员全军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气候的句子。
生1: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生2: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象要人的性命似的,……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
师: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南极气候的恶劣,再现了五位勇敢的探险者所处的极度艰难的环境。[出示幻灯]请同学们齐读。
生:齐读。
师:无情的暴风雪就这样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合起书来,他们面对失败,面对厄运,面对死神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说说文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细节?
生1:第十段,十一段,奥茨死去的部分。
生2:也是第十段。
师:还有选别的细节吗?
生1:威尔逊的部分。
生2:也一样。
生3:三个人走向死亡的几段,特别是写斯科特的。
师:请选择你最难忘的细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结合文中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与感受。
生:分组讨论。
师:[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疑问。]大家也可以对这一细节中,不太理解的词句进行讨论。
师:经过了热烈讨论,我们一起来分享讨论的成果,哪一组一马当先打冲锋?
生:我们选威尔逊这段,他们都将跨入死亡,仍然坚忍不拔,特别是威尔逊博士仍拖着16公斤珍贵岩石样品。
师:这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生1:不畏严寒。
生2:坚毅的精神。
师:对待事业他表现出执著和坚毅的品质。[板书:执著和坚毅]你想成为科学家吗?
生:想。
师:真是惺惺惜惺惺。请你选择一种朗读的方式让同学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意。
生:我选择全班齐读。
生:全班齐读第六段。
师:在博士的眼里,岩石样品比生命更珍贵。他的朋友们又是如何面对死神的呢?
生1:我选奥茨这部分。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生2:有感情的朗读。同学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深情朗读的回报。请[生1]谈谈你的见解。
生:这里表现他不想成为朋友的拖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种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你认为哪里表现了他的牺牲精神?
生: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面走走,可能要多呆些时候。”
师:为什么他要“突然”站起身来,把死亡说成是“到外面走走”?
生:他不想让大家不要为他的死担心。
师:朋友们愿意让他死吗?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阻拦他呢?
生:朋友们无力阻拦他,但关心他,想让他死得有光荣,尊严。
师:哪里体现了朋友对他的关爱?
生:陪病人走了一天的路程,他们放慢了速度。
师:这体现了团队什么精神?
生:团结的精神。
师:[板书:团结协作]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特别是奥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保护团队,就这么平静的把生命交给了死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奥茨像英雄似的走向死神的画面将永远在我们心中定格。文中还有让你震撼的细节吗?
生1:我选择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
师: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朗读。
生2:读。同学鼓掌。
师:读得不错。[生1]为什么你对这细节难忘?
生:因为他们不怕牺牲,敢于向命运挑战。
生:他们无畏的面对死亡,骄傲地等待死亡。
生: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
师: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
生:爱情。
师:那他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
生:爱。忠诚。
师 :[板书:忠诚关爱。]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斯科特要把“妻子”改成“遗孀”呢?
师:谁来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他想当别人拿信时,他已经死了,他的妻子已是遗孀。
生:“遗孀”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满意。
生1:我也想问为什么说他们是“骄傲地等待死亡”?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2:为什么在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他体会与人类的情谊,才想起祖国,人民?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
生3:为什么是“悲伤地,坚决地”划去?
生4:“遗孀”前为什么用“可怕的”?
生5: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生:讨论。
师:请来回答你们讨论的问题。
生:我回答第一个问题。“骄傲地”可表现他们对死神的轻视。
生:他们完成了到南极的任务,他们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师: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赞叹。
生:我回答第五个问题,“海市蜃楼”是虚的,美的幻觉,不能实现的。
师:记忆中的美丽和现实对比,更加衬托了环境的恶劣,命运的悲惨。
生:我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可怕的”是指因为他想到妻子失去丈夫后生活的艰难。
师:点头。你对自己回答满意吗?
生:较满意。
生:我回答第三个问题。“悲伤地,坚决地”既表现了他对亲人的眷恋又有视死如归情感。
师:还有一个问题没人回答。为什么说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体会与人类的情意,才想起他的祖国和人民?远离了祖国,我们才更深切的体会到祖国在我们心中的位置;远离了父母,我们才更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的唠叨原来也是一种深爱;
当死神来临时斯科特才如此强烈感觉到他对这世界的眷恋和爱。
同学们通过对自己选择的细节朗读、讨论与交流,逐渐被斯科特和他的伙伴们面对死亡时所表现的品质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老师以为还有一个细节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他们接受去为胜利者作证的任务这一细节。
请女同学齐读。
师:大家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斯科特一行接受为阿蒙森作证这一举动的?
生:他们虽失败了,但精神胜利了。
生:他们很傻,他们其实可以撤掉别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如果那样那是对别国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侮辱。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生:挪威国旗为什么是耀武扬威的?
师:大家想想是谁认为挪威国旗是耀武扬威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
生:这里用了拟人手法。为了写斯科特一行非常沮丧,悲哀的心情。
师:当他们失败后,没有让虚假的荣誉玷污他们圣洁的灵魂。而是坦然的面对失败,勇于承认失败。他们以一种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对待他们热爱的事业。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生:他们正直、诚实。
师 [板书:正直诚信]
师:我们通过对这四个细节的品读,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勇敢探索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去南极探险这一悲剧的呢?
生:他们虽然失败了,但精神成功。
师:他们在角逐中失败了,失败的归途中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又毁灭了生命。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们折射出高尚的心灵,震撼了所有得知这一悲剧的人们。英国的国王跪下来悼念他们的民族英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先生没有去为胜利者写书,却饱含深情地为这些失败者作传,他所关注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行文之中,作者对英雄的赞叹之情也是溢于言表。请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角逐失败、毁灭生命、心灵高尚]
生:齐读。
师:悲剧之中蕴含着伟大,你所知道类似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生:居里夫人不断探索。
师:她在探索中走向成功,她应不是悲剧。
生:岳飞精忠报国,虽然战争中失败了但他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人。
师:点头。
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但依然激励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上太空,美国对开始火星探索。
师:人类的历史中还有许多象斯科特他们一样的英雄,他们虽在未成功的事业中
悲壮的毁灭了生命,但他们在奋斗中对事业的追求,对自我的挑战的伟大精神却激励着后人。同样,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也应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禀承英雄们优秀的品质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去打开宇宙的一扇扇神秘之门,去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
板书:
伟大的悲剧
奥茨
艾文斯 执着坚毅
斯科特 角逐失败 心灵高尚 团结协作
威尔逊 生命毁灭 忠诚关爱
鲍尔斯 正直守信
【课堂反思】
《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篇幅较长,接近5000字,内含较丰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与学生以公开课的形式共同学习这篇课文,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根据实际情况,本文作如下处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设目标】
第一课时:略读课文。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快速的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和结果。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同时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并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探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进行点拨和指导,使学生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同时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多侧面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上完这堂课,自认为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1、本堂课较好的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 “那他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的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如: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到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得到:为什么要用“可怕的”这个词?为什么“只有在这极度寂静中他才他体会与人类的情谊,才想起祖国,人民”?特别是“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让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现在想来正当如学生说的一样,是教科书上错了。我想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及力追求的。
3、本堂课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在讨论完斯科特一行接受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我还应引导学生对作者怎样看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
4、同时我感觉到新课程指导下作为老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我素养。老师的角色转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又常超出所料,如:本堂课中关于标点这个问题,首先我备课时没有预设到,对标点顿号逗号平常关注较少,同时惰性思维使我很少怀疑教科书,所以上课当时没能给学生一个好的答复。我想如果教师不跟上时代步伐,不对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进一步学习,那么很容易遭到淘汰。
当然,我对新课程还是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使我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走得更加顺利,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尽一份微薄之力。
20xx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获奖作品
【《伟大的悲剧》语文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语文导学案12-17
伟大的悲剧作文11-25
语文《雷雨》课堂实录03-12
悲剧的作文11-12
悲剧的美作文08-08
(精华)悲剧的作文12-13
“诱惑”是悲剧的引线作文07-11
忐忑·悲剧作文08-06
森林的悲剧作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