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趣味故事

时间:2024-03-12 16:02: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趣味故事

语文趣味故事1

  明天就到星期天了,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到一个酒店去吃满月酒,我高兴地期待着。走到房间里,只见书桌上放着一张请柬。请柬上有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喜得犬子暨弥月之喜……

语文趣味故事

  “犬子”什么意思?我好奇地问爸爸。

  爸爸告诉我:“‘犬子’是古代沿用下来的一种谦称。在古代,百姓之子曰‘犬子’。”

  “犬子”,太有意思了!“犬”字上面的.那一点放下来不就成了“太子”?“太子”,皇帝之子啊!

  “犬”与“太”笔画完全相同,只是“丶”的位置不同,而分别由它们构成的“太子”与“犬子”却有着天壤之别,真是奇妙!

  “你知道为什么‘太子’的‘丶’在下,而‘犬子’的‘丶’在上吗?”爸爸问。

  我摇头。

  爸爸风趣地解释道:“我想,皇帝儿女多,所以不以子为贵,即便是太子也只牵在膝下;百姓却不同,他们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故以子为贵,因而把他扛在肩上。”接着他又补充道,“我这只是妄说凑趣而已,千万别当真!”

语文趣味故事2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

  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这样的趣话古代有,当代也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信给XXX对《长征》诗提出修改意见的那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原是金沙浪拍云崖暖。XXX根据那位不相识的朋友的建议,将浪字改为水字,避免了重复使用浪字的毛病(诗的第三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

语文趣味故事3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应考的读书人,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看到一间小屋很不错,就找借口走进去看看。没想到一看就看上了屋里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回到那间屋子,却看见大门锁着,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然后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不死心的他又回到那个地方,这一次大门不但没深锁,还看见姑娘的父亲,姑娘的父亲伤心地告诉他说:“我女儿因为看了他写的'诗因此得了相思病,没想到竟因此而死了。”他听了之后非常难过,情不自禁抱着姑娘大哭,没想到这时姑娘却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昏倒而已。不久后,身体渐渐痊愈的姑娘就和读书人结成了夫妻。

语文趣味故事4

  “鸟”与“乌”

  人生识字糊涂始!邻居小弟弟刚开始识字,当认识“鸟”的时候,他好奇地问爸爸:“鸟”字那一点(丶)是不是表示眼睛?爸爸说是,并告诉他汉字中有一些笔画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如“雨”字的点,表示雨点;“闩”字的横,表示插栓;“山”字的竖,表示拔地而起的山峰……

  后来,他看到一个“乌”字。他很自信地对大家说:这个“乌”肯定是一只盲鸟!邻居小弟弟的话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

  爸爸告诉他:“乌”与“鸟”都是象形字,“乌”也是鸟名,即乌鸦。有一个成语叫“爱屋及乌”,“乌”也就是乌鸦。乌鸦头黑,所以看不清眼睛。由此,“乌”还引申出了另一个义项:黑。

  小弟弟若有所悟地连连点头。

  [老师讲解]

  由于象形或指事的缘故,许多汉字的笔画表现出象征实体的意义。点、横、竖是结构汉字最重要的笔画,其象征义也较为明确。如:

  点:“鸟”字的点,表示眼晴;“卵”字的点,表示蛋黄蛋白;“州”字的点,表示高出水面的陆地;“甘”字的点,表示食物;“丹”字的点,表示朱砂;“刃”字的点,表示刀锋所在;“主”字的点,表示火苗;“燕”字的点,表示尾巴;“熊”字的点,表示脚;“照”字的点,表示火……

  横:“雨”字的横,表示天;“立”字的.横,表示地;“旦”字的横,表示地平线;“灭”字的横,表示履盖火的东西;“本”字下面的横,表示树根所在;“未”字上面的横,表示树梢所在……

  竖:“引”字的竖,表示开弓;“由”字的竖,表示进入田间的道路;“甲”字的竖,表示种子萌发的芽;“川”字中间的竖表示水流,两边的竖表示岸;“田”字中间的横、竖,表示田间阡陌……

语文趣味故事5

  在旧时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宣传,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桎梏。此联大声疾呼:“休言万般都是命。”明确指出:“事在人为”要自强不息。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我国是茶的故乡,人们自古就有饮的习俗,茶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之一。这里介绍几副回味无穷的'茶馆回文联。

  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

  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

  何淡如的广东话对联:

  有酒不妨邀月饮。

  无钱何必食云吞。

  四面云山谁作主?

  一头雾水不知宗。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一副对联上联嵌入了一至十的数目字,下联却对以“五行”和“五方”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木金土属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以下这联以数字入句,独具雅趣,用以赞美教师,更别有韵味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老舍在1962年为自己写了一副春联,句为:

  付出九牛二虎力

语文趣味故事6

  “千里送鹅毛”一词的来历

  回纥使臣缅伯高,于唐贞观年间,遵国王令,带了一只他们认为世间稀有的白天鹅,及珍珠宝物进朝。

  到湖北沔阳地区,天鹅大叫,缅伯高以为天鹅口渴,便打开笼子放到湖里喝水,不料天鹅展翅高飞,慌乱间,缅伯高伸手一抓,却只抓得一片鹅毛。这下可不得了,进贡的`珍宝没了,如何是好?他想不出挽救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用丝缎把鹅毛包裹好,写上一首诗,送给唐太宗:“天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宝,倒地哭号号。上覆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物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看了诗,诚恳地收下天鹅毛,安抚一番,按照礼节回赠一些中原土特产。缅伯高没想到唐朝天子这么大度,转忧为喜。回国后,在回纥大赞唐朝天子臣民的友好之情。

  从此,中国民间便流行“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口头禅了。

语文趣味故事7

  苏轼妙语拒友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更多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 1057年,22岁的苏轼与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

  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与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

  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语文趣味故事8

  一个西瓜切100刀最多能得多少块呢?这可是难倒了一片大学生的测试,快来挑战吧。

  题目:一个理想中的.西瓜是无限可切的,切一刀最多可得两块,切二刀最多可得四块,切三刀最多可得八块,请问:切100刀最多能得多少块?

语文趣味故事9

  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词。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利奥怀疑仆人偷了

  他家一坛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来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却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从此,小偷的代名词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语文趣味故事10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文坛的巨擘。他很早就开始文学创作,19世纪50年代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等作品。1895年至1862年间在家乡雅斯纳亚投身教育,创办了二十多年学校,并完成了《列夫·托尔斯泰启蒙读本》的编写工作。他一生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多部传世巨著。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又负盛名,但他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十分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一次,他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此时恰逢一列客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踱步。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把他当作车站的搬运工了。托尔斯泰急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女士感激地说:“谢谢啦!”随手递给托尔斯泰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正巧,女士身边有个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大声对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啊!老天爷呀!”女士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呀!”她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面儿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会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出什么事来啦。”“太太,您干吗这么激动?”托尔斯泰平静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是不会还给您的'。”说着托尔斯泰笑了笑,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语文趣味故事11

  春秋战国时代,身无分文的王老五听说孟尝君养了三千食客,决定去投靠孟尝君。到了孟尝君府门口,府内寂静得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恰巧见孟尝君步出门口,王老五躬身拜地说:“晚辈不才,愿拜在孟公门下。”

  孟尝君:“呵呵,不敢承当!”

  王老五:“晚辈谢过孟公,敢问孟公,食客府在哪?”

  孟尝君手指东边一处府第。

  王老五:“嗯?为何不见诸客们?”

  孟尝君:“现是午饭时分,大家都各自回家吃饭去了。”

语文趣味故事12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象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后来,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

语文趣味故事13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

  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á,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将“枇杷”误写成“琵琶”,属于同音误写而造成别字。写别字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因为别字既然是将甲字误写成乙字,就有引起误解的可能。试想,如果仆人买回一把五斤重的琵琶来,岂不闹出更大的.笑话。汉字是表意文字。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如:“枇”“杷”“琵”“琶”都是形声字。“枇”和“杷”有相同的声旁“巴”,所以“枇”和“琵”读音相同,“杷”和“琶”读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树木有关,“枇杷”指一种果树或这种树上结的果实。“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表示两块玉石互相撞击,玉石撞击会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琵琶”是一种乐器,能弹奏出悦耳的音响。熟悉汉字的结构,养成分析汉字的习惯,有助于消灭同音别字。

语文趣味故事14

  1、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

  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

  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

  马克·吐温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

  言辞委婉、平和,反其义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头.

  2、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

  间还不见此书出版.于是就给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内容只写了:“?——雨果.”很快,他便收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有:“!——编辑室.”

  过了不久,轰动世界的《悲惨世界》便于读者见面了.

  这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3、谁是冠军

  一场足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

  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足球赛山东队赢了.公报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另一个人说,不对.战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足球赛的结果,山东队战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4、谁对谁错

  从前有个旅店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一位旅客走上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写的广告”

  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两种句读:一种是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种是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5、“一字千金”的由来

  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集体编纂了一部大书——《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好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奖金”.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个“一字千金”的成语.

  6、“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语文趣味故事15

  徐文长手对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文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徐文长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保俶塔,又出了个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语文趣味故事】相关文章:

趣味的小故事03-09

趣味数学故事03-11

数学趣味故事03-12

趣味的小故事[集合]03-09

趣味数学小故事03-12

趣味数学故事(必备15篇)03-11

趣味数学小故事(精选15篇)03-12

我和语文的故事02-27

我和语文的故事15篇(优选)02-27